初識小熊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情況下——一個冬天我去健身房跑步,面前的電視裡正放著《帕丁頓熊》這部電影。我這麼一個從不喜歡看動畫片的人,慢慢地被影片中充滿英倫氣息、善良勇敢的帕丁頓熊所治癒,喚醒了我沉睡已久的童心。這隻小熊溫暖了我整個冬天。
雖然我沒去過英國,不曾實際感受過,但由於我一直痴迷英劇,加上叔叔一家移居英國生活偶爾回國會給我講講那裡的人和事,讓我覺得帕丁頓熊簡直就是我想像中英倫氣質的縮影。
2015年《熊1》在中國上映之時,英國皇家劍橋公爵威廉王子特地出席了在上海電影博物館舉辦的一場非常隆重的電影首映禮。之所以能引得英國王子的如此重視,是因為帕丁頓熊是英國的「兩大國熊」之一(另一頭熊是英國劇作家A.A.米爾恩創作的維尼熊)。作為帶有純正英國血統的影片,這兩部電影將英國多個地標性建築和濃鬱的英倫風情融入其中,被譽為「輸送英式文化的倫敦宣傳片」「從這隻小熊身上體現出的紳士魅力,是英國最好的文化名片」。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頭小熊,原籍秘魯,現居於倫敦溫莎花園32號。因為在英國帕丁頓火車站被收養它的布朗一家發現,因而取名叫「帕丁頓」。帕丁頓的經典裝扮是身著藍色牛角扣大衣、頭戴紅色的帽子,隨時準備彬彬有禮地脫帽致敬,滿滿的英式學院風。小熊雖然來自秘魯,但是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在露西嬸嬸的教導下,他謙遜有禮。
帕丁頓堅信「只要你用善良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用善良來回報你。」每次帕丁頓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都會讓我想到《王牌特工》中所說的「Manners make the man」。深沉、嚴峻,講究克己、謙讓的紳士精神,是英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影片中,帕丁頓來到倫敦之後就無時無刻不在努力讓自己做一隻「紳士熊」。他見到人就問好,說話禮貌客氣,在計程車上會向不認識的老爺爺脫帽,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在給露西嬸嬸寫的信中也是報喜不報憂,一旦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就會迅速道歉。因此不難看出帕丁頓所代表的言行得體、舉止優雅、尊重他人、勇往直前的英國紳士形象。
-----
《帕丁頓熊》系列電影在交通、天氣、景點等方面也鮮明地透露出倫敦的特點,向沒有去過英國的人們介紹著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看完這個影片,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去查了一下帕丁頓火車站。倫敦有十大火車站。其中帕丁頓站運營於1838年,是倫敦第一個接通地鐵站的火車站,也是倫敦歷史遺蹟之一。現在帕丁頓站裡還有紀念小熊的標誌性雕像。除此之外,影片中時常出現的陰雨畫面也令我印象深刻。高中學地理的時候就知道英國是一個島國,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受北大西洋和季風的影響,四季溫差小,夏季涼爽、冬季溫暖。
由於蒸發弱,所以空氣總是溼漉漉的。即使不下雨,也會有一種「似雨非雨」的感覺。這就是為什麼影片畫面中會經常呈現出陰雨質感的原因。之前老師上課時也介紹過英國的氣候特徵,更加讓我覺得《帕丁頓熊》中對倫敦天氣的刻畫非常真實,突出了倫敦多陰雨的特點。
影片中還充斥著大量英國風情的元素,比如倫敦的標誌性建築物(大笨鐘、鋼索塔橋、倫敦眼、白金漢宮、聖保羅大教堂、謝普頓馬利特監獄、碎片大廈等等)、紅色電話亭、街角的報刊亭、廣場上的鴿子、雙層紅色巴士。怪不得好多人認為《帕丁頓熊》系列是展示倫敦風貌的城市旅遊宣傳片!影片中呈現的景色讓人覺得帕丁頓熊所在的時空是那麼的美好,好想跟隨帕丁頓熊一起去英國的街頭走一走。
在看完《帕丁頓熊》系列電影以後,我看了很多人寫的影評。由於我對英國的了解非常有限,所以還有很多專屬「英國梗」沒有看出來,經過其他人的點撥我才發現其中的奧妙。比如「下雨在英語裡有107種說法」、「它是高等生物嗎?它喝茶嗎?它玩字謎遊戲嗎?」(英國人居高臨下地根據自己的文化對「文明」進行定義,實際上也體現了電影對於殖民主義的反思和諷刺)、「英國人從不大驚小怪」(這讓我想起了老師在上課時提到的英國人精神態度的內核——keep calm and carry on)。正是這些特有的英式幽默和英國梗讓這部電影在溫情脈脈之餘有了很多耐人尋味的地方。
《帕丁頓熊》這部影片像是一個糖果,讓人看過之後,心也會不自覺地軟成大朵大朵的棉花糖,久久地沉浸在這個如英倫情書一般的成人童話裡,幻想著能與帕丁頓一起漫遊在倫敦的美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