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誠:後來,我們終於還是沒有在一起

2020-12-22 宸兮隨筆

櫻花飄落的速度是每秒五釐米,而我要以什麼樣的速度,才能再次與你相遇?

-----《秒速五釐米》

「我們將來會上同一所中學,以後也會永遠在一起。」

遇見你之前,我不知道世界有多大。遇見你之後,我才發現,我的世界,原來只有你。貴樹和明裡的相遇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樣,兩個人是如此地相似,或者說同病相憐。懵懂的他們,手拉著手走在櫻花樹下,那應該是愛情最原本的樣子。因為相信,彼此會永遠的在一起,所以,明裡和貴樹說:「明年也能一起看櫻花就好了呢!」新海誠老師心裡的愛情應該就像明裡喜歡的櫻花一樣純潔,在那個世界裡,想和另外一個人相守一生,不是說:「海枯石欄,永不變心。」而僅僅是牽手走在林蔭道上,然後並肩在樹下,看著櫻花紛紛飄落。

「我怕非常的緊張,因為我馬上就要見到明裡了。」

沉浸在不知何謂幸福卻無比幸福的他們最終被殘酷的現實上了一課。明裡的被迫離開,讓懵懂的他們第一次體會到何為別離,何為憂傷。

獨自一個人,坐上電車,去往千裡之外尋找明裡的貴樹,勇敢得讓人心疼。將要搬去更遠的地方的他知道,再不去就再也沒有機會見到明裡了。可能很多男孩都會從那時的貴樹身上看到自己初戀時的影子。年少的我們,為了心中新生的萌芽怎會屈服於現實的狂風暴雨?見到明裡的那一刻,貴樹知道自己遭受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兩個人圍坐在火爐旁,他吃著她親手做的飯糰,她微笑地看著他狼吞虎咽的樣子。一切,都像極了愛情。

「我清楚地知道,我們可能不會永遠在一起。」

天空飄著雪花,櫻花樹下,兩人深情相吻。那一瞬間,他們才想起,原來彼此已經相愛。那一瞬間,彼此的靈魂住進了對方的心裡。那一瞬間,希望是永遠。沒有一句我愛你,只要一吻,就夠了。也是在那一瞬間,貴樹和明裡都明白,『永遠在一起』這個希望是很難跨過橫亙在他們之間的沉重的人生和漫長的時間。失去愛,可能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在你擁有愛的時候,你知道你終將會在某個不確定的時間失去愛。

沒有相知相守,便會有分別。當貴樹踏上送他來到明裡身邊的列車時,他沒有告訴明裡,他把信弄丟了,就像明裡沒有把已經寫好的信交給貴樹一樣。那一吻之後,彼此都明白,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是一千封信,一萬封信都無法表達出來的。愛情就是這麼脆弱又強大。初曉愛情的男孩,第一次知道,何為責任。

「那真是讓人無法想像的孤獨旅程,在一片幽深的黑暗中,朝著一個方向不斷前進,哪怕是一個氫原子都難得一遇。」

殊不知,那句再見之後,就真的再也沒有見面了。在以後漫長的時間裡,倆個人之間本就朦朧的感情,在失去了聯繫之後,變得越發依稀。就像貴樹和澄田在看到發射器的時候,會想到那個偶爾出現在夢裡卻看不見臉的女孩一樣。明裡也有了自己的生活,或許在某個櫻花飄舞的午後,腦海裡那個曾經清晰的身影也開始變得漸漸模糊。少年時那一段剛剛勾勒的感情,還沒來得及濃墨重彩,就被漫長的時間和真實的生活衝淡,衝淡,再衝淡。

「昨天,我做了一個夢,在那個夢中,我們還只有十三歲。」

直到最後,貴樹忘了自己為了找尋什麼,明裡忘了自己要等待什麼。或許,在某個站臺前,你就站在那裡。或者,在某棵櫻樹下,你就站在那裡。但生活和時間就像是一雙無形的手一樣,推著我們向前,讓彼此都沒有時間再去確認那個僅僅只是熟悉的身影。多年以後,真到了重逢的那天,熟悉的站臺,熟悉的櫻花樹,雖然只有一瞬,但我還是認出了你。我們擦肩而過,就像兩列開往不同終點的火車一樣,彼此之間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越來越遠。那個逐漸模糊的身影,那個經常出現在夢裡的身影,終於還是被時間抹去了痕跡。

少年時櫻花樹下的約定,成了腦海中最美好的回憶。那些互訴衷腸的書信,終究沒有拉近彼此心與心之間的距離。而我再次轉過頭,卻不見了你。

後來的我們,終於還是沒有在一起。

相關焦點

  • 《你的名字》是新海誠的改變還是改變了新海誠?
    這是一部還沒問世就關注滿滿的作品,幾年間新海誠的名氣僅僅用了一部短片兩截廣告就傳遍大江南北,終於在所有人的期待下,帶著誠意的影視動漫作品誕生了。別看新海誠會講故事了,但那根深蒂固的風格還是那麼突出,此處有一段十分快節奏又十分強大的敘事片段,畫面在兩人之間瘋狂切換,但語言思路極其清晰,他們互立規矩,嚴格控制對方對自己生活的影響,不過效果不明顯,而且似乎更猖獗了......
  • 十年後,我終於也站在了新海誠式的故事裡
    類似《星之聲》《秒速五釐米》《追逐繁星的孩子》裡複雜又細膩的情感表達也需要沉澱再三才能時時有感,誰也沒想到距第一次看《星之聲》已經過了近十年的我,終於也在那天,站在了新海誠的故事裡。「時隔八年終於抵達的心意」新海誠富二代的身份暴露時掀起軒然大波,國內大眾的焦點還集中在《秒速五釐米》以及拒絕《秒速五釐米》國內真人化上,其實早在2002年誠哥就已經是站在勵志界頂峰的人了。
  • 《後來的我們》後來的我們沒有了後來
    愛而不得才是人生的常態,在一起時都憧憬著未來,卻經歷不了現實,最終還是誰錯過了誰,而我們也變成了「你」、「我」,再後來沒有了後來。《後來的我們》採用插敘,回憶與現在交叉,講述了一場遺憾卻又現實的愛情。兩個人偶然的相識,北漂,陪伴,奮鬥,相愛,失望,離開;再次相遇,卻已物是人非。
  • 後來的我們,沒有在一起
    最近一直單曲循環五月天的《後來的我們》歌詞寫的似乎就是曾經我們的故事。歌詞裡是這樣寫的:然後呢他們說你的心 似乎痊癒了(我們分手的第三個年頭你聽你爸媽的話跟一個男生相親,結婚了)也開始有個人 為你守護著(從你的微博看來,他對你很好,比我們當時在一起時的我細心多了)我該心安或是 心痛呢?(心安還是心痛?可能只有深夜,內心才會告訴我答案吧)然後呢(那你呢,幸福嗎?)
  • 相隔12年之後,新海誠再次獲得最佳影片獎,他的努力沒有白費
    貴樹天真的以為這樣的日子沒有盡頭,他能永遠和明理就這樣在一起。然而小學畢業之後,明理跟隨家人離開了東京。 在這之後,明理和貴樹的生活不再有交集,他們之間只能依靠書信來往,表達對彼此的思念之情。對於兩個青少年來說,距離就像一道巨大的鴻溝橫亙在兩個人中間。
  • 為什麼很多網友說新海誠不相信愛情?
    #新海誠的才華毋庸置疑,《言葉之庭》短短的45分鐘,從壓抑到釋放把握的相當完美,又在後來的小說中拓展了故事線和人物,連劇中僅有一句臺詞的角色都豐富了故事。說真的,新海誠的電影幾乎都有對「距離」這個主題的闡釋。脫胎成長於網際網路時代的新海誠,講述的電影故事也正好符合伴隨這個時代長大的我們的心境。網際網路看似將人與人間的距離縮小了,但同時它也幫助人們構築起名為「孤獨」的堡壘,使我們活在我們熟悉的領地,難以向前邁進;難以對曾經的信息收穫心動。或許,這就是我們吹捧新海誠的原因。
  • 《後來的我們》沒有在一起,這大概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奶茶劉若英的《後來的我們》終於上映了。講的是一對戀人,沒有在一起的故事。聽起來有點俗套的故事,卻也是最讓人有共鳴的故事。奶茶說:「在我的電影裡,沒有第三者,也沒有誰出車禍,誰懷孕或者癌症,我就是希望表達純粹,兩個人的關係,走到了某一個點會突然之間覺得不快樂。
  • 電影《後來的我們》賞析:後來的我們沒有後來,也沒有我們!
    電影《後來的我們》是劉若英導演的第一步處女作,該影片是一部悽美的愛情片並講述了一對異鄉打拼的年輕人在回家的車上相識,後在北京一起打拼,並開始了一段相聚相離的感情,十年後,又在飛機上偶遇。十年的光陰,命運讓他們再一次重逢,但他們還會有後來的故事嗎?
  • 新海誠 不安蔓延處|特寫
    閉上眼,我吐氣,決定跟著直覺走:「剛剛我們在說孤獨,那有沒有可能,這種孤獨氣質,也構成了你的局限?」新海誠不是第一次面對質疑。他的名字常常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宮崎駿的接班人;日本動畫界的下一個宮崎駿。新海誠深知這點,因此面對「宮崎駿接班人」的讚譽,他從不敢接盤。被問多了,他有了自覺。主動的撇清和表態是必要的。說不清是聰明還是體貼,他似乎能體察到沒有被問出口的那些疑惑。有時無需對方發問,他說著說著,自然而然就講到宮崎駿。新海誠身上毫無凌厲和傲氣,扔在人群裡毫不起眼。不高,也不誇張,說起話來,語氣少有波瀾,手勢局限在身前一片小空間裡,很少溢出。
  • 談談電影《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為什麼沒有走到一起?
    最近可能大家都會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這部電影講述了男主角周冬雨扮演的曉小,以及井柏然扮演的男主角見清,在北京北漂的青年們而發生出來的愛情故事,他們相遇遲到相愛又錯過又重逢,然而到了最後卻是遺憾的。
  • 《後來的我們》見清小曉火車上相遇,為什麼後來兩人沒有走到一起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一部非常好看的劇《後來的我們》我們男主見清和女主小曉,他們是在火車上認識的,小曉的家裡就只有她一個人而她的母親常年在國外,一次都沒有回過家,而我們女主她是一個對待感情很認真的人,她每一段感情都會非常的認真對待,可是她每次認真對待感情的時候老天總是給她開玩笑,到現在她找了各種各樣的工作,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穩定的工作,過著北漂的生活,在火車上小曉遇到了我們男主見清,當時我們女主在火車上的時候列車員來檢票
  • 46分鐘新海誠經典之作《言葉之庭》:孝雄和雪野教會你愛的勇氣
    孤獨是一種映照,穿透次元,反映我們共有的現實。作為日本知名動畫導演新海誠,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不陌生。2016年《你的名字》更是讓新海誠在中國名聲大作。新海誠是近年來日本動畫人中被譽為「宮崎駿接班人」的創作者,他之前的作品可能大家還不太了解。
  • 新海誠動畫音樂全面上線騰訊音樂,我們和他的御用音樂人聊了聊
    新海誠 而現在,我們終於得到了一次機會,去完整地重溫這些經典曲目給我們帶來的感動了。 在這個令人感到無比興奮的時刻,學術趴也有幸聯繫到了一位在新海誠作品背後、打造了諸多我們耳熟能詳樂曲的創作者——知名作曲家天門(白川篤史)老師。 讓這位與新海誠導演合作了十年以上的資深音樂人,為我們分享他音樂創作的經歷與理念、講述他與新海誠之間的故事。
  • 後來的我們沒有在一起,原來真的沒有一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幸福的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很多人都被電影《後來的我們》中的臺詞感動到,可是最感動我的,還是這句後來的我們。其實電影出來之後,是備受爭議的,有人說它三觀不正,充滿了奶茶味,見清既然已經選擇了新的開始,有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就不應該再對方小曉有什麼緬懷,即便他們曾經真的相愛過。
  • 新海誠參與的傳奇社團,被稱為「巨乳社」的黃油公司終於倒閉了
    燒經費堆積出來的精湛畫風、以及新海誠的華麗OP動畫也確實吸引了不少粉絲。是的,minori也曾有過自己的時代。minori這個名字原本來自「We always keep minority spirit」(我們要保持少數派的精神)的口號,聽著就挺中二的。不過minori被叫做「中二社」主要還是因為公司社長——酒井伸和——的腦迴路和一系列行動讓人感覺匪夷所思。
  • 新海誠和他的盛夏
    閉上眼睛,靜靜的感受,是蟬鳴,是風聲,是烈日,是白雲,是海鳥,還是陰雨雷鳴。新海誠的作品總是給人一種盛夏的味道,溼潤的海風伴隨著海鳥的聲音,烈日之下白雲堆砌在藍天,偶爾有蟬鳴點綴其中,輕快的音樂陪著雨水落下,雨後的公園裡青楓墜落在湖面,一片寧靜一片喧鬧,這應該算是夏天的樣子,亦或這就是夏天的樣子。
  • 新海誠——動漫藝術家,新海誠代表作推薦,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
    新海誠於1973年出生於日本,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國文學專業,日本動畫導演、編劇、作家。他先後執導了《你的名字》《追逐繁星的孩子》《秒速5釐米》《雲的彼端,約定的地方》等動畫作品,並憑藉《你的名字》獲得第4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編劇獎、第26屆日本電影評論家大獎最佳導演獎。
  • 《後來》的我們:沒有走到一起....學會了放過自己
    後來的我們,為什麼贏過了漂泊,卻輸給了孤獨?後來的我們,有多少跑贏了時光,有多少弄丟了對方?後來的我們,為什麼在擁擠的人群裡,還覺得自己孤身一人 ? 曾經,我以為我們會一直在一起,從青澀到成熟,從戀人到愛人,可是我們的後來,變得越來越模糊,後來的我們,也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多少愛情敗給了現實,多少天長地久,只是「我以為」,曾經陪在你身邊的那個人,如今還在嗎?
  • 從秒速到言葉之庭,再到你的名字,新海誠愛情觀發生了哪些改變?
    比如秒速中終於還是錯過了彼此的遠野貴樹和莜原明裡。這兩位彼此喜歡的少年人何時為彼此勇敢過一次呢?好像只有小時候那次,當明裡被同學們取笑和貴樹的關係而不知所措時,面紅耳赤的貴樹牽起明裡的手直接衝出了教室,將一群鬨笑拋諸腦後。當時因為劇烈奔跑而劇烈跳動的心臟,相信貴樹和明裡還銘記在心無法忘卻吧?
  • 說你的名字新海誠,清新的畫風讓我陷入遐想
    我一直喜歡新海誠動畫,我想談談你的名字和新的繪畫風格我認為新海誠的地位在未來會越來越高,因為新海誠的繪畫風格太美了,人們看不到,現在有很多宮崎駿動畫,第二個是新海誠,將來,新海誠動畫可以製作出更多更好的動畫,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