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不一定更好,但更好的明天一定會到來
1.
這幾天天氣異常的好,太陽明晃晃地從窗外照進來,這樣的天氣總是讓人心情暖暖的。
但心情卻是憂思大過歡喜。
總是來不及好好地審視春天,它就悄悄地來,又匆匆地走。
一年四季仿佛是一個輪迴,沒有春天的辛勤耕種,哪來秋天的一片金黃景象。
一開始總是嫌棄它還帶著冬天的氣息,冷得仿佛這個冬天還沒有過完,到後來又覺得迎來了夏天的悶熱。
楊柳依依,和煦溫暖,屬於它的好日子總是那麼少。
寒冷是它,熱烈是它,溫暖也是它,就是這樣的季節卻擁有最多的奼紫嫣紅。
2.
這幾天總是想起,去年夏天在醫院看到的一幕情景。那是一個下午,天氣正好,在病房陪我媽閒聊,忽然聽到外面有大哭的聲音,響徹整個院區。我隔著窗戶往下望,小小的身影,是一個坐輪椅的中年男人,40多歲的樣子,在住院部前面的小亭子裡,仰天嚎啕大哭。仿佛用盡全身力量向天地泣說著自己的不幸,
這愴然淚下的悲傷啊。
包含了多少外人所不知也不能感同身受的無奈和心酸。
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這白晝地泣哭呢?
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王國的公民》中說:疾病是生命的陰暗面,是一種更麻煩的公民身份。每個降臨世間的人,都有雙重身份,其一屬於健康王國,另一則屬於疾病王國。儘管我們都只樂於使用健康王國的護照,但或遲或早,至少會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每個人都要不得不承認-我們也是另一王國的公民。
原來一個人想壽終正寢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情呀。
面對疾病,尚且有這麼多的無奈。
面對瞬間到來的生死抉擇呢?
時事無常,我們又怎能輕裝上陣。
3.
過去的種種浮現眼前。
我們追求活著之外的更多意義。
不滿足於生活現狀,不滿足於工作現狀,以為等一切都順起來了,做得更好一些了,就可以多陪陪父母,多陪陪孩子.
覺得我們做得還不夠,因為還有人比我們做得更好,因此,要更加的努力,取得更好的成就。然後就可以多陪陪父母,陪陪孩子,可以對自己好一些。
可,那是什麼時候呢?
是父母已經顫顫巍巍,不能遠足,是一晃眼孩子都上了大學,可能也已經不太需要。
還有那遠處的風景,巍峨的山川河欒,清澈泉源,和羅浮宮的大教堂。
4.
活著,就是好好的生活.
是知足常樂的心態,是不攀比,不炫耀,
是和家人一起吃的一頓早餐,
是晚餐時闔家歡的快樂時光。
是在一切都來得及的時候,做一切可行可想可做之事。
是生活裡再勇敢一些,奮進一些,知足一些,家常一些。
5.
電影《立春》裡的王彩玲是這樣描述春天的:
每年的春天一來,我的心總是蠢蠢欲動,覺得會有什麼事情要發生;
但是春天過去了,什麼都沒發生,就覺得好像錯過了什麼似的。
來年的春天,願我們都不再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