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地都是六便士,希望你能夠抬頭看見月亮。
-
過年的時候斷斷續續讀完了加繆的《鼠疫》,那時候真是硬著頭皮去讀的,過程很艱辛,如今也忘得差不多了。
以前看到說當你讀不進去一本書時,並不是這本書不好,只是你還沒到讀這本書的年齡。
讀一本書,果然還是要在適宜的年齡啊。在你還沒有那麼多人生經歷時,是難以懂得其中的深意的。
最近看到加繆的一些語錄,可能是自己正在經歷著其中的一些東西,有些內容還是很能戳到我的。
01.
《加繆手記》裡說:
「我們40歲時死於一顆我們在20歲那年射進自己心裡的子彈。」
這句話翻譯過來大概就是:
「很多人25歲就死了,直到75歲才埋進土裡」
我們在20多歲畢業之後進入社會,選擇了一份工作,逐漸被社會同化,然後過著可以一眼望到頭的生活。
當然這話聽起來勵志,但也帶著諷刺和偏見。
每個人的生活取決於自己的人生態度,有人喜歡一生潮起潮落風起雲湧,就會有人偏愛一生平凡安穩度日。
但,我們總要為自己的生活,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02.
昨天看到思想聚焦的一篇微博:為什麼要讀書?
其中第1條是陳平原說的一段話:
如果你半夜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好長時間沒讀書,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時候,你就必須知道,你已經墮落了。不是說書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於這個現世和現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鬥,你還有不滿,你還在尋找另一種可能性,另一種生活方式。
我很喜歡《老友記》的開篇,瑞秋加入到莫妮卡和其他人的生活時,莫妮卡摟著瑞秋,說的那段話:
歡迎來到現實世界,它糟透了,但你會喜歡的。
生活也許正如王小波所言,是一個不斷受錘的過程,但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這個詩意的世界,便是另一種可能性,另一種生活方式。
讀書與寫作,便是我用來抵擋這個物質世界的武器。
也是我的一種出口,將所有的鬱結於內,用一種溫和的方式,發乎於外。
當然這種方式並不適用於每個人。
只是,人活一世,總要留下點什麼才好。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你總能找到你所熱愛、並適合自己的事情,哪怕只有一件,也足夠了。
03.
如何以文藝主義情懷抵擋這個物質世界的洪流?
這個問題一直是我想要極力去探索的,雖然至今也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
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路上尋找的過程。
記得有本書的名字叫作《有本事文藝一輩子》,雖然已經過了看這些書的年紀,但書名就足夠令我歡喜了。
書上說:文藝是限制中還有生活得更好的可能;是能在平凡中看見美、能夠愛;是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願意做的事,生活充實而美好、豐盈而簡單。
最近也翻閱過一本《耕種 食物 愛情》。作者克裡斯汀是一位環遊世界的旅行作家,在一次採訪中,遇見了農夫馬克,被馬克以及他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她決定放棄城市裡的一切,和馬克在農場安下家。她從一開始的滿腔熱情,經歷了焦慮、懷疑甚至是恐慌,慢慢變得堅定。
生活,除了身外之物的物質積累,還有很多足以讓人窮極一生去追尋的事物。
有一句話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總有人說來不及、沒時間、太忙了……
那我推薦可以去看看摩西奶奶的書。諸如《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人生隨時可以重來》。
看似雞湯的題目,但是還是值得一讀的:她用自己百年人生的經歷娓娓道來,講述人生的真諦與本質。
摩西奶奶在書中說:在我們漫長而又短暫的一生中,找到自己發自內心喜愛去做的事情,並堅持做下去。讓這一點點小小的堅持,帶給我們微妙的喜悅。不要因為內心的迷茫而焦慮,慢慢來,只要你能夠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會太晚。
04.
可以說,書籍陪伴我度過無數個難以入眠的夜晚。
我坦然承認自己是一個俗人,渴望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因為金錢能夠給我帶來安全感。
任何憑藉自己勞動獲得正當利益的行為,都是值得尊重的。
以前我會焦慮,因為沒有錢。有了工作之後,慢慢發現,當初覺得難以實現的事情,都在慢慢變好,比如定一個小目標存下多少錢。
當手裡實實在在握著一筆錢的時候,內心裡平靜下來,這是安全感的形式之一。
錢,只是早晚會擁有和失去的東西;但賺錢的能力,是這輩子都能立住腳的底氣。
書上說,一個人能夠擁有的財富和他的認知是相匹配的。
後來我明白了:我之所以焦慮,並不是不能掙到錢,而是沒有擁有掙到錢的認知和能力。
就是楊絳先生說的:現在年輕人的煩惱大多是因為讀書太少,想得太多。
而王小波更一針見血地指出: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唐諾先生說:書是全世界最划算得來的東西。因為,一個了不起的書寫者、思維者,一生的時光,天才加上他那個工作,他可能只留下八本到十本書。你把這樣的一個人的一生,最精華的東西都學到了,我不知道全世界有什麼東西比這更便宜。
05.
如果說讀書除了修身渡己還有什麼用?
那說的俗一點,讀書真的能掙錢!
樊登讀書想必都聽過吧。在碎片化閱讀的今天,樊登憑藉著自己的能力打造了一個「頂流」的讀書會。
身為講書人,他把讀書這件事推廣開來,促進全民閱讀;身為商人,他通過讀書,一年能賺到別人幾輩子的金錢。
當然,還是那句話,任何憑藉自己勞動獲得正當利益的行為,都是值得尊重的。
樊登在《讀懂一本書》裡說:我是一個用讀書改變自己生活的人。書是絕大部分問題的出口,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慮,不妨開始讀書。大量閱讀,答案自現。
我正是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認知。
8月份的時候,突然萌生了理財的念頭,想要通過投資掙錢,我便通過閱讀投資類的工具書,一點點地啃,並去嘗試,現在也算是有一點點小收入。
在如今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可以說你能夠通過網際網路找到任何你想要的知識,並且是免費的。
回到最初的問題:如何以文藝主義情懷抵擋這個物質世界的洪流?
大概就是懷左同學所說的:將一件事做到極致,你想要的都會有。
from
作者/林小西
編輯/林小西
圖片/源於網絡
「 一個熱愛文學的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