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並做自己熱愛的事

2020-12-22 清潯的海角

滿地都是六便士,希望你能夠抬頭看見月亮。

-

過年的時候斷斷續續讀完了加繆的《鼠疫》,那時候真是硬著頭皮去讀的,過程很艱辛,如今也忘得差不多了。

以前看到說當你讀不進去一本書時,並不是這本書不好,只是你還沒到讀這本書的年齡。

讀一本書,果然還是要在適宜的年齡啊。在你還沒有那麼多人生經歷時,是難以懂得其中的深意的。

最近看到加繆的一些語錄,可能是自己正在經歷著其中的一些東西,有些內容還是很能戳到我的。

01.

《加繆手記》裡說:

「我們40歲時死於一顆我們在20歲那年射進自己心裡的子彈。」

這句話翻譯過來大概就是:

「很多人25歲就死了,直到75歲才埋進土裡」

我們在20多歲畢業之後進入社會,選擇了一份工作,逐漸被社會同化,然後過著可以一眼望到頭的生活。

當然這話聽起來勵志,但也帶著諷刺和偏見。

每個人的生活取決於自己的人生態度,有人喜歡一生潮起潮落風起雲湧,就會有人偏愛一生平凡安穩度日。

但,我們總要為自己的生活,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02.

昨天看到思想聚焦的一篇微博:為什麼要讀書?

其中第1條是陳平原說的一段話:

如果你半夜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好長時間沒讀書,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時候,你就必須知道,你已經墮落了。不是說書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於這個現世和現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鬥,你還有不滿,你還在尋找另一種可能性,另一種生活方式。

我很喜歡《老友記》的開篇,瑞秋加入到莫妮卡和其他人的生活時,莫妮卡摟著瑞秋,說的那段話:

歡迎來到現實世界,它糟透了,但你會喜歡的。

生活也許正如王小波所言,是一個不斷受錘的過程,但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這個詩意的世界,便是另一種可能性,另一種生活方式。

讀書與寫作,便是我用來抵擋這個物質世界的武器。

也是我的一種出口,將所有的鬱結於內,用一種溫和的方式,發乎於外。

當然這種方式並不適用於每個人。

只是,人活一世,總要留下點什麼才好。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你總能找到你所熱愛、並適合自己的事情,哪怕只有一件,也足夠了。

03.

如何以文藝主義情懷抵擋這個物質世界的洪流?

這個問題一直是我想要極力去探索的,雖然至今也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

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路上尋找的過程。

記得有本書的名字叫作《有本事文藝一輩子》,雖然已經過了看這些書的年紀,但書名就足夠令我歡喜了。

書上說:文藝是限制中還有生活得更好的可能;是能在平凡中看見美、能夠愛;是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願意做的事,生活充實而美好、豐盈而簡單。

最近也翻閱過一本《耕種 食物 愛情》。作者克裡斯汀是一位環遊世界的旅行作家,在一次採訪中,遇見了農夫馬克,被馬克以及他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她決定放棄城市裡的一切,和馬克在農場安下家。她從一開始的滿腔熱情,經歷了焦慮、懷疑甚至是恐慌,慢慢變得堅定。

生活,除了身外之物的物質積累,還有很多足以讓人窮極一生去追尋的事物。

有一句話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總有人說來不及、沒時間、太忙了……

那我推薦可以去看看摩西奶奶的書。諸如《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人生隨時可以重來》。

看似雞湯的題目,但是還是值得一讀的:她用自己百年人生的經歷娓娓道來,講述人生的真諦與本質。

摩西奶奶在書中說:在我們漫長而又短暫的一生中,找到自己發自內心喜愛去做的事情,並堅持做下去。讓這一點點小小的堅持,帶給我們微妙的喜悅。不要因為內心的迷茫而焦慮,慢慢來,只要你能夠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會太晚。

04.

可以說,書籍陪伴我度過無數個難以入眠的夜晚。

我坦然承認自己是一個俗人,渴望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因為金錢能夠給我帶來安全感。

任何憑藉自己勞動獲得正當利益的行為,都是值得尊重的。

以前我會焦慮,因為沒有錢。有了工作之後,慢慢發現,當初覺得難以實現的事情,都在慢慢變好,比如定一個小目標存下多少錢。

當手裡實實在在握著一筆錢的時候,內心裡平靜下來,這是安全感的形式之一。

錢,只是早晚會擁有和失去的東西;但賺錢的能力,是這輩子都能立住腳的底氣。

書上說,一個人能夠擁有的財富和他的認知是相匹配的。

後來我明白了:我之所以焦慮,並不是不能掙到錢,而是沒有擁有掙到錢的認知和能力。

就是楊絳先生說的:現在年輕人的煩惱大多是因為讀書太少,想得太多。

而王小波更一針見血地指出: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唐諾先生說:書是全世界最划算得來的東西。因為,一個了不起的書寫者、思維者,一生的時光,天才加上他那個工作,他可能只留下八本到十本書。你把這樣的一個人的一生,最精華的東西都學到了,我不知道全世界有什麼東西比這更便宜。

05.

如果說讀書除了修身渡己還有什麼用?

那說的俗一點,讀書真的能掙錢!

樊登讀書想必都聽過吧。在碎片化閱讀的今天,樊登憑藉著自己的能力打造了一個「頂流」的讀書會。

身為講書人,他把讀書這件事推廣開來,促進全民閱讀;身為商人,他通過讀書,一年能賺到別人幾輩子的金錢。

當然,還是那句話,任何憑藉自己勞動獲得正當利益的行為,都是值得尊重的。

樊登在《讀懂一本書》裡說:我是一個用讀書改變自己生活的人。書是絕大部分問題的出口,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慮,不妨開始讀書。大量閱讀,答案自現。

我正是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認知。

8月份的時候,突然萌生了理財的念頭,想要通過投資掙錢,我便通過閱讀投資類的工具書,一點點地啃,並去嘗試,現在也算是有一點點小收入。

在如今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可以說你能夠通過網際網路找到任何你想要的知識,並且是免費的。

回到最初的問題:如何以文藝主義情懷抵擋這個物質世界的洪流?

大概就是懷左同學所說的:將一件事做到極致,你想要的都會有。

from

作者/林小西

編輯/林小西

圖片/源於網絡

「 一個熱愛文學的俗人」

相關焦點

  • 真正優秀的人,只做自己熱愛的事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從小學讀書開始,我們便被教育,要熱愛學習。確實,有的人熱愛學習,對於他們來說,學習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種享受,如同我們做遊戲一般,他們從學習中能夠獲得極大的快樂。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學習是艱苦的,是他們想要逃避的。
  • 一輩子專注於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到底有多爽!
    一輩子專注於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到底有多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這本豆瓣高分華語神作——來自我國當代知名作家阿城的《棋王》,就讓你看到答案!阿城曾坦言,他並不覺得自己是個作家,寫作是因為喜歡,做木匠也是因為喜歡。 他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並且以這種方式活著。
  • 楊通周:做自己熱愛的事再辛苦也值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校,楊通周對自己的專業十分喜歡,學習起來也能很快上手。「每當攻破一個技術難題的時候,會有那種成就感,很開心。」楊通周表示,今年他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貴州省選拔賽,並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獲得資格參加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比賽。這是一個比較前沿的項目,可再生能源包含了風能、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和地熱能等多種形式,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全球能源轉型的基本趨勢。
  • 人活著,千萬不要太早放棄自己!
    當你發現你現在所做的事與夢想毫無關係時,就覺得此生自己真正喜歡,想做的事無望了。可你有想過嗎?未來30年、未來10年、未來20年,時代是在變遷的,未來很多事情已經改變。很多事,先嘗試之後,再說行與不行。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哪來的熱愛一說?太早放棄,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會錯過什麼。人生總有一些路,需要自己走,總有一些事,需要自己做。
  • 楊策和MOJOHAND的故事:永遠做你熱愛的事
    他們誕生於一個夏日,可以說一步一個腳印走在自己熱愛的路上。他們身上不斷堅持的匠人精神,其實是我們這個浮躁時代所缺乏的,他們的經歷或許對我們每個人有所啟發。最終,對藍調的熱愛讓他選擇離開國家級實驗室的工作崗位,在十幾年前放棄鐵飯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魏威自己也清楚這一點,要靠音樂養活自己和家人需要付出更多,對他來說,沒有演出的時候,每天練琴8小時以上基本就是常態。「死磕」用在魏威身上,或許再貼切不過了。
  • 活著才是最重要的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每個人也有自己的活法。成長真的是個收聲的過程,不是因為你對生活和未來失去信心,而是你明白抱怨無意於問題的解決,沒有人需要懂你的煩惱和不容易,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和不容易,甚至可能那些你看上去風輕雨淡,生活安逸的人卻背負著巨大的重負,很多常人所謂的煩惱甚至會讓他們自覺的羨慕,羨慕原來這些就可以稱作煩惱。很多的煩惱真的是庸人自擾,當你遇見更大的問題時你會發現原來小事真的不能稱作煩惱。
  • 「熱愛生活,熱愛自己.」
    第01637期●●●我自渡,開始變得不悲不喜,我接受世界上所有的不公平,並善良帶點鋒芒,我請求我自己,熱愛生活,熱愛自己。世上90%的問題都能用錢來解決 剩下10%的問題,也能用錢來緩解 努力賺錢,不斷提升自己,是成年人最重要的事做個俗人,一生漂泊,一世無憂。願你擁有大風與烈酒,也能享受孤獨與自由。、
  • 汪曾祺:人活著,一定要熱愛點什麼
    想想還真是,沒了趣味,一潭死水,活著也沒勁。汪曾祺大約就是懷著這樣的心境,讓一切不困於心,還能跳出生活的繩索,在上面快樂歌唱。 汪曾祺自爆,這一切都歸功於自幼父親對他奉行寬鬆教育。父子像兄弟,連情書也可以一起商量著寫。 家庭教育的開放,成就了汪曾祺一生的隨性。
  • 2016年高考作文題目練習及範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從「我們喜歡賣奶酪」工作來看,人生可以從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來立意;從我們家很多代人都賣奶酪來看,人生要學會堅持。  【例文】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羅爾看了看他們說:「做你喜歡做的事!」說完,又放起了他的風箏。  原來,為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竟然是成功的階梯和內在動力;喜歡,也是幸福的源泉。有一次記者問愛因斯坦「你的成功是否是因為你的天賦」時,愛因斯坦風趣地說:「有天賦的人很多,而成功與否關鍵看你對從事的事業的熱愛與勤奮。」熱愛者,喜歡的另一種表達而已。
  • 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後成為喜歡的自己
    投身於熱愛的事,去燃燒自己,就會照亮自己的生命。我們回過頭來可以想想,在自己的一生中,有什麼是自己熱愛的、非做不可的事情嗎?這件事不需要多麼偉大、多麼意義重大。書籍、音樂、跑步、廚藝、繪畫... ...當你投入時間、精力、甚至和它建立一種感情,然後和它產生深深的聯繫。
  • 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不會生病!
    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不會生病您快樂嗎?您覺得自由嗎?您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每個人都在努力工作、努力賺錢,偏偏在不自知的時候,被「努力」所束縛,陷於困境,於是心靈開始走麥城,到最後就失散了真心。真心,其實就是佛家裡的「自在」。
  • 做自己熱愛的事,到最需要...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近日,復旦大學官微推出系列報導,關注疫情影響下這一特殊就業季中復旦畢業生的就業故事。今天,讓我們走近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20屆本科畢業生、吉林省選調生李響。▲李響走出吉林省國資委大廳,看到陽光灑在松花江面泛起點點波光,李響心間充滿了衝勁和幹勁。
  • 雙11浪漫復興狂潮,生活要有儀式感|做熱愛的事,讓我更懂我自己,也更熱愛生活!
    大概自我介紹下唄~不可以這麼叫(逗你的拉哈哈),大家好呀~我本名叫劉娜,英文名字leona,很多人念不對我的英文,所以我一般介紹自己叫哇噻!雷歐娜,我現在是娛樂公司藝人舞蹈老師 。一個普普通通的女明星和過期的kol
  • 「最窮影帝」富大龍,因熱愛選角色,寧願清貧而乾淨的活著
    關於富大龍可能很多年輕一點的觀眾並不是很了解,對於了解他的人,可能更多的也是聽說他被評為「最窮影帝」的說法,但是對於富大龍自己而言,他顯然是不認同這一點的,只不過對於旁觀者的傳聞他不甚在乎,也沒有過多的時間去理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他的責任。
  • 生活是自己,人生也是自己的,而我只想在塵世間做舒服的自己
    可是這樣,我們就要忘了對生活的熱愛和享受、對美好事物的好奇與感知嗎 ?不,生活是自己,人生也是自己的。有時不妨打破常規,按照自己的意願活出另一種人生。勇敢地選擇,勇敢地冒險,勇敢地做自己喜歡的人、喜歡的事。如果你覺得孤獨,那就去做不孤獨的事好了。如果你覺得難過,那就去做不難過的事好了。如果你覺得辛苦,那就去做不辛苦的事好了。
  • 每天問自己活著意義是什麼?
    但是我們能掌控的只能是自己的寬度!我每天睡醒,都在思考我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聾子說點的炮仗不響,瞎子說點的燈不亮,瘸子說炮仗挺響,燈也挺亮,就是平平淡淡的路走起來有點搖搖晃晃。醫者不自醫,渡人不渡己。這世間沒有人能與你感同身受。深山的路,不知歸處,萬般皆苦,唯有自渡!人生的意義是一個複雜和主觀的問題,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就有一千種對人生意義的解讀。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活著,本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活著,我們可以做美夢,我們可以看美景,我們可以追逐想追逐的,我們也可以享受要享受的。活著,沒有特意的定義,而是給你一種常態,一種生命的流動,至於如何流動,就需要你用心對待生命。
  • 做音樂的自由人啊,怎麼可能一直平淡的活著呢
    就這麼活著,突然西元盡頭,卻沒有一件,真的去做。有人看視頻的時候最怕緩衝99時卡住不動了,這點耐心都沒有,還談什麼堅持。一生終其幾事才能滿足你無止境的獲得欲。再想一下小時候那些夢,是不是都滯留在夢裡、只停留在想了。何時能找個引路人把它們牽回家?偶撲進入界面的宣傳語好像叫熱愛變事業,勇敢粉偶像。這是對追星最正能量的支持了。有五迷加我好友,說也想進小編組,我說好啊,寫自己愛的事情會很有成就感。你卻擔心文筆不好。不會啊,古人都說,心畫心聲總失真。
  • 《活著這麼簡單的事》:他一生不幸竟然活得如此通透
    《活著這麼簡單的事》:他一生不幸竟然活得如此通透文‖南山風一你是不是經常聽到身邊有人這樣感嘆:>活著真累!《活著這麼簡單的事》就匯集了卡夫卡99句關於人生的經典觀點,是一本能夠指引我們擺脫日常煩惱走出困境的實用寶典。書中每節都以一句名言做開頭,然後作者阿蘭·珀西再從心理學或者實用的角度加以細膩的解讀。阿蘭·珀西是西班牙著名的職業規劃師,也是著名的個人成長教練,所以他的解讀更能打動人。
  • 如何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熱愛也許是答案
    幸福人究竟要如何才能成功維持我的人生,好像那些我做得比較成功的是都伴隨著熱愛兩個字,相反如果我做一件事情並非出於熱愛而是為了達到某種特定的結果,滿足一個外部的標準,那十有八九是失敗的尋找熱愛其實並非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這世界上唯一永恆不變的事情就是萬事萬物都處在永恆的變化之中,人生一如是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的能力心態資源會發生變化,於是那些能讓我們感到熱愛的事情也會不一樣,因此我們不能寄希望於上天,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就將我們會熱愛的事情送到眼前,而是要自己去學會尋找熱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