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樹(油松、華山松、馬尾松、黑松、白皮松)出現油松等松柏植物出現枝枯、落針、葉尖發黃、樹勢衰弱、大面積死亡等現象較為普遍,發生原因是什麼呢?如何解決呢?
一、落針病
病原:松樹落葉病的病原為鬆散斑菌、日本落葉松球腔菌。
症狀:針葉病初生淡綠色斑,很快呈現為鮮黃色斑點,再發展成段斑。斑間生成淡黑褐色橫線,使松針變黃脫落。
病害發生規律:病菌通常侵害2年生針葉,每年發生1次。即病菌在脫落至地面的病針裡過冬,3月-4月形成子囊孢子,4月-5月借風傳播,由氣孔進入松針,6月-7月出現症狀。4月-5月溼度大時,適於孢子散發和萌生,有利於該病發生和流行。過於乾旱缺水時,林木抗病力降低,很容易染病;當年移栽的弱勢植株,也容易染病;同一林地雜草叢生的地方病重,多形成發病中心(或中心病株),病菌易向周圍植株蔓延。
解決辦法:
1.清理枯枝落葉,對枯死樹木立馬清理。
2.定期噴淋跟建,枯美宜治,葉力進行預防,易發病期半個月用藥一次。
3.已患病植株用藥:根系澆灌跟建,飄綠八號肥;樹幹輸液,使用枯美宜治,樹心丸配合吊注;葉片一周噴淋一次枯美宜治,葉力。
二、松樹枯梢病
規律:病菌孢子可在針葉表面萌發,從氣孔侵入寄主。也可從表面傷口侵入。孢子借雨水傳播,在松樹抽梢期如果有持續2小時以上的降雨,孢子將大量釋放、傳播、侵染。分生孢子的形成、釋放及病害的發生與溫度、相對溼度、降雨量密切相關,種子不帶菌。病是一種寄主主導病害,病菌具腐生性,廣泛潛伏在寄主體上,只有生態環境惡化,樹木生長衰退時病菌侵染引起枯梢病。即誘發因素(氣候不適、土壤水分失調、土壤不良和空氣汙染等)、激化因素(食葉害蟲、霜害、乾旱和機械損傷等)、促進因素(蛀幹害蟲、潰瘍病菌、病毒等)。
症狀:由於松枯梢病發病因素複雜,所以表現症狀多樣化。根據國內外有關松枯梢病的報導,其發病症狀主要有以下幾種:①頂芽枯死型②枯針型③枯梢型④叢枝型⑤枯萎型(乾枯型)。
解決辦法:
1.落葉松枯梢病的防治要從幼苗、幼樹開始,明確了幼苗、幼樹是落葉松發病的主要林齡,可使用跟建,枯美宜治,葉力,每半月噴灑一次。對發病的幼樹進行剪除病梢的防治處理,集中銷毀,防治病源的傳播。落葉松枯梢病多發生於迎風雨或易受風害的地方,避免此時移栽。
2.育優良樹種,營造混交林,如落葉松和闊葉混交或和其他針葉混交,能受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得病後植株可修剪病枝,枯枝,統一燒毀或掩埋;整株噴淋幹府治,枯美宜治,葉力,一周一次。同時加強樹勢復壯,可用土寶貝,跟建,塊跟進行灌根,提高抗逆性。
三、松針赤枯病
病原:松樹赤枯病病原菌為枯斑盤多毛孢子。
病症:病菌一般危害當年生嫩葉,少數老葉也會受害。受害初期,針葉尖端呈褐色或黃棕色狀,葉面有黃褐色病斑,邊緣褐色。病部與健康組織間常有一暗紅色環圈,病部斷掉後,紅圈仍然會保留。以後針葉尖端出現細棕色症狀並向針葉中下部轉移,使整條或整束整梢的針葉變成紅棕色,這時針葉會停止生長。
病害發生規律:赤枯病菌的分生孢子和菌絲在樹上沒有脫落的病葉中越冬,在落地病葉上越冬的極少。分生
孢子在次年春天月平均氣溫16℃以上時開始發病,11月份基本停止。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從氣孔或傷口進入針葉。氣溫高於20℃時,產生分生孢子,侵入針葉進行再侵染,一年當中可以發生3次之多。在高溫———降水———高溫———晴朗的情況下,病害極易暴發。6月~8月份發病較重,7月份為發病高峰。一般危害小樹木,隨著樹齡的增大,感病相應減輕,密林比株行距大的發病嚴重,純林比針闊葉混交林發病嚴重;樹梢和樹冠比冠下和冠內發病嚴重。
化學防治
4月中、下旬病菌傳播期,噴業班通殺,葉力。
5月中旬,在發病初期,噴業班通殺,枯美宜治,葉力。
6月上旬為大發病期,噴跟建,枯美宜治,葉力。
7月上旬為發病高峰期,噴幹府治,枯美宜治,葉力。
四、外部環境影響導致的樹勢衰弱
發病原因:
1、不良的環境條件:土壤黏重不透氣、鹼性過大、有機質含量低,都會使松樹長勢衰弱,表現為上部針枯。
2、根部積水,誘髮根腐:松樹不耐澇,怕積水,尤其是冬季若澆水過多,由於土壤受凍,水分沒有很快的滲透或者地勢低洼積水,都會使松樹受澇,導致根部腐爛;或樹穴上面鋪蓋地被,頻繁淺澆水導致根部腐爛,表現為上部針葉發黃,枝條乾枯死亡。
3、移栽過深,根部透氣性差:當栽植過深時,根莖部被厚厚覆蓋,根部透氣性變差,不能誘發新根系,老根出現回縮,根部無法健壯生長,表現為樹勢衰弱,針葉枯黃。
症狀:整株針葉均枯黃,有群體表現
建議防治方法:改善立地條件,疏鬆根部土壤,擴大樹穴,避免頻繁澆水,若栽植過深可去掉多餘覆土,保證根系透氣,結合澆施腐植酸肥「飄綠八號肥」和殺菌劑跟建對土壤進行調理,改善土壤的酸鹼平衡,並防治根部腐爛病,促發新根、營養復壯;上部使樹勢儘快復壯,可吊注樹心丸,葉部定期噴淋葉力,業班通殺。
五、害蟲危害
1.蚜蟲
危害症狀:以成、若蟲刺吸乾、枝汁液。嚴重發生時,松針尖端發紅髮幹,針葉上也有黃紅色斑,枯針,落針明顯。盛夏,在松大蚜的為害下,松針上密露明顯,遠處可見明顯亮點,當密露較多時,可沾染大量煙塵和煤粉,當煤汙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松樹可得煤汙病,影響松樹生長。
防治方法:
(1)溫度回升後,定期噴淋雅蝨馬,飄綠清圓,葉力;
(2)蟲害爆發期,使用雅蝨馬,介蟲蟎,環保貼,葉力混合噴淋
2.蚧殼蟲
危害症狀:主要危害松樹的針葉、嫩梢和球果,在寄主的葉鞘內或針葉、嫩梢、球果上吸食汁液,使針葉和嫩梢生長受到抑制,嚴重影響松樹造脂器官的功能和針葉的光合作用,致使被害處變色發黑、縊縮或腐爛,針葉枯黃,受害嚴重時針葉脫落,新抽的枝條變短、變黃,甚至導致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蟲害發生噴淋出介,環保貼,葉力,溫度高用藥效果更好,樹幹同時噴淋
3.松稍螟
危害症狀:幼蟲蛀食松樹嫩梢和球果,造成被害松梢枯黃彎垂。主梢被害後引起側梢叢生,樹冠呈掃帚狀,形成彎曲樹幹或"叢生"的平截樹冠,嚴重影響樹木生長。球果受害畸形扭曲,或幹縮枯死。蛀食幼樹枝幹,可造成幼樹死亡。
防治方法:使用飄綠卷葉敏,環保貼,葉力定期噴淋
松樹蟲害爆發傳播快,可在開春或入秋撒施飄綠根施叢,施肥同時施藥,能夠有效防治蟲卵,綜合防治。
六、根腐病(雪松常見)
表現症狀:發病初期植株不表現症狀,後隨著根部腐爛程度的加劇,吸收水分和養分的功能逐漸減弱,在中午前後光照強、蒸發量大時,植株上部葉片才出現萎蔫,但夜間又能恢復;病情嚴重時,萎蔫狀況夜間也不能再恢復,此時根皮變褐,並與髓部分離,最後全株死亡;
發生規律:春季多雨、梅雨季節時發病嚴重,病菌從根莖部或根部傷口侵入,通過雨水或灌溉水進行傳播和蔓延;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
防治方法:保證不積水漚根,施足基肥;及時防治地下害蟲,使用跟建進行土壤消毒,隔絕病毒感染;定植後適時適量澆水,防止地上水分蒸發。發病後需要及時鬆土,澆灌塊跟,跟建,土寶貝,樹上部分噴淋葉力,枯美宜治進行修復。發病後期需結合吊注樹心丸進行處理,能夠快速恢復樹勢。
七、松材線蟲病
松材線蟲病是松樹的一種毀滅性病害,導致樹木死亡速度快,傳播蔓延迅速、寄主植物分布廣、防治難度大,被世界各國列為頭號的植物檢疫對象。松樹一旦感染該病,最快的40天左右即可枯死。
發病規律:該病的發生與流行與寄主樹種,環境條件,媒介昆蟲密切相關。在中國主要發生在黑松、赤松、馬尾松上。苗木接種試驗,火炬松、海岸松、黃松、雲南松、喬松紅松、樟子松也能感病,但在自然界尚末成片死亡的現象。低溫能限制病害的發展,乾旱可加速病害的流行。
防治方法:
1.加強病株清理
2.加強傳播
3.加強傳播者天牛的防治,在天牛孵化期即可噴淋樹蟲康,樹蟲康八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