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Lead
語
近代以來,幾乎每一個大國崛起的背後都是製造業的興起,而在中國的大國崛起戰略—「中國製造2025」中,煙臺這座濱海城市,正憑藉一場場席捲全球的工業設計風暴,由城市群像的幕後走到耀眼的臺前。
作者/陳沆
15世紀,當乘風破浪的麥哲倫船隊,歷經重重劫難,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後,割裂的世界終於由地理大發現連接為一個整體,世界性大國就此誕生。隨著英國、美國、德國、日本等製造業大國的崛起,屬於工業設計的時代已然來臨。
▲上世紀30年代,美國通用汽車藉助時尚的工業設計擊敗老對手福特(圖片來源於網絡)
上到飛機、汽車等重工業,下到水杯、衣架等輕工業,看似高大上的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簡稱ID),實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作為產品研發的最前端、價值鏈中的重要一環,工業設計以突破性的創新模式,成為推動製造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和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從歷史悠久的英國製造到科技時尚的美國製造,從嚴謹精密的德國製造到充斥工藝美學的日本製造,過去近百年來,工業設計在給製造業帶來徹底顛覆的同時,也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一陣陣革新浪潮,尤其是蜚聲國際的「德國製造」,更是開創了以工業設計賦能工業製造的先河。
當頭頂全球加工製造中心桂冠的「中國製造」遇上工業設計,工業製造與設計之美相碰撞,為中國乃至世界帶來了更強勁的衝擊力:設計與科技相融合、製造業被設計重構、創新活力被加倍激發……
▲《中國製造2025》中提出,到2025年我國要邁入製造強國行列(圖片來源於網絡)
工業4.0時代下的工業設計也變得比以往更重要。無論是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將現代設計振興作為國家政策,還是全球掀起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中國製造、中國工業設計都真正到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歷史關頭。
在此背景下,「提高創新設計能力」被寫入我國全面推進實施製造強國的國家戰略「中國製造2025」,「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也應時而生。作為我國工業設計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國際設計發展盛會,世界工業設計大會可謂天生自帶頂流光環。近年來,這一工業設計圈頂流大會卻越來越頻繁聚焦於山東濱海的一座城市——煙臺。
繼去年舉辦大會之後,11月25日—29日,2020年世界工業設計大會再次由煙臺「出發」,席捲全球工業設計浪潮,全世界的目光也再次聚焦於此,聚焦中國,聚焦工業設計帶來的新股設計風暴。
▲2020世界工業設計大會開幕式現場(資料圖)
以工業設計為賽道,煙臺正成為中國「大國崛起」戰略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這股力量也在驅動著這座城市踩下油門,加速駛向「國際工業設計名城」的頂峰。
01 / 「曼哈頓計劃」與「煙臺計劃」
曼哈頓是紐約的市中心,紐約的主要商業、貿易、金融、保險公司均分布於曼哈頓,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
縱觀歷史,幾乎每一個工業發達國家都經歷過設計驅動工業創新的過程。
從直接對工業設計發展進行扶持的英國,到曾經主導工業設計主流的美德等國,再到戰後憑藉過人的工業設計迅速在國際製造市場脫穎而出的日本,工業設計在推動人們不斷創新的同時,也在成為一種軟實力,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以德國為例,憑藉強大的工業設計,不但讓「德國製造」在百年前迅速擺脫了「廉價」和「沒品味」的標籤,成為人們心目中品質與工匠精神的象徵,也讓德國在戰後迅速走上強國之路,成為歐洲第一大國。
從歷史的時空俯瞰,日本與德國工業製造有著相似的發展軌跡。在「科技立國、設計開路」的國策推動下,日本在二戰後迅速崛起,很快趕上並超過了許多發達國家,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和貿易強國。
▲日本1930年發行的「國產」最早的冰箱仿製國外品牌,由仿製到憑藉工業設計佔據國際市場,日本製造實際上也走過相當長的一段路程。(圖片源自網絡)
藉助工業設計的「翅膀」,德國、日本等國在設計創造過程中,完成了厚積薄發的製造業轉型和大國崛起的彎道超車。對於處於全球產業鏈低端的「中國製造」而言,如何依靠設計創新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升級,成為擺在新世紀中國「大國崛起」面前的一道設計鴻溝。
作為製造業第一大國,中國200多種工業品產量全球第一。但談到工業設計第一陣營,在德國、日本、美國等世界工業強國陣營中卻依然難覓中國的身影。直至目前,我國在製造業許多領域,仍存在著明顯的設計短板,特別是在「設計基礎研究與數據積累、設計工具與方法、設計人才培養、試驗驗證以及公共服務能力等方面」,與上述國家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歷史上,甲殼蟲汽車是最先採用流線型車身外形的汽車,它的設計體現了當時德國工業的強大,是工業設計的巔峰之作。(圖片源自網絡)
如果將中國製造比作一隻木桶,想要把這隻木桶打造得完美一些,那麼首先要把每一塊板都儘量打磨得沒有瑕疵。
為此,在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三部門聯合印發的《製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簡稱《專項行動計劃》)中便提出,爭取用4年左右的時間,推動製造業短板領域設計問題有效改善,工業設計基礎研究體系逐步完備,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發展。
其中,要在高檔數控工具機、工業機器人、汽車、石化裝備等行業,以及節能環保、人工智慧等領域實現原創設計突破。創建10個左右以設計服務為特色的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發展壯大200家以上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創建100個左右製造業設計培訓基地。
在此難得的歷史機遇之下,煙臺很快便憑藉在高檔數控工具機、電力裝備、石化裝備、重型機械等行業良好的產業基礎,超前的創新意識和其他區位優勢,成功從國內眾多工業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全球第一個由中國發起、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設計組織——世界設計產業組織(GDIO)秘書處永久落戶地;除此之外,中德戰略合作項目——中德工業設計中心落戶煙臺;全國第一家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也在煙臺掛牌成立……
▲世界設計產業組織(GDIO)是在2019世界工業設計大會上由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設計組織、高校、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國際設計產業交流合作平臺,也是全球第一個由中國發起、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設計組織。(資料圖)
在世界設計產業組織、中德工業設計中心、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等一批國際、國內設計創新機構的帶動下,新材料、新工藝、新思想等設計要素正源源不斷地湧入煙臺,推動這座城市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工業設計版圖中新的增長極。
半個多世紀前,美國在「曼哈頓計劃」的推進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今日以煙臺工業設計為推手,中國正沿著與美國相似的發展軌跡一路航行,駛向遠方開闊而蘊含機遇的海域。站在歷史的維度,你會發現「煙臺計劃」正如美國的「曼哈頓」計劃一樣,在集聚效應下創造「大國崛起」的核心競爭力。
02 / 點亮「中國製造」設計之光
2020年7月,煙臺啟動創建國際工業設計名城儀式。
同時,聚焦工業設計,煙臺還在賽道上不斷加碼。
首先,煙臺不僅將工業設計的重要性上升至頂層設計層面,出臺《關於加快工業設計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從支持工業設計創新載體、高水平工業設計機構建設,鼓勵工業設計主體發展壯大及參與國內外知名設計獎項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扶持政策;還通過「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等專業賽事的舉辦,在全社會營造關注、尊重、崇尚工業設計的良好氛圍。
▲煙臺打造的設計資源交流共享平臺——煙臺設計聯盟(資料圖)
其次,煙臺依託中德工業設計中心和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打造煙臺國際設計小鎮,開創設計與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的「煙臺模式」。通過專業人才及專業機構的集聚,煙臺工業設計小鎮正日益發展為引領「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中國創新設計領域新高地和全球設計創新者的合作共贏平臺,吸引更多設計企業和人才落戶煙臺。
▲煙臺國際設計小鎮(資料圖)
再次,發起成立聯合創新大學,打造煙臺版「包浩斯」。20世紀初,德國一所工業設計學院——包浩斯(Bauhaus),曾一度以其非凡的創新能力,引領德國乃至全球現代工業設計潮流。而由中國工業設計協會聯合國內外20多家知名院校和企業,共同發起成立的第一所中國工業設計聯合創新大學,在煙臺打造的國家產教融合基地煙臺中心,將採用世界領先的高端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為煙臺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改變戰後百年建築形態的包浩斯學校(資料圖)
從「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到發起成立聯合創新大學;從出臺扶持文件,到打造煙臺國際設計小鎮……煙臺在雲集天下設計精英,匯聚全球智造精華,利用「設計+」模式,推動城市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過程中,為全省乃至全國工業設計發展描繪了一幅新藍圖。
在良好的社會機制和創新氛圍下,煙臺設計風潮湧動,成果斐然:截至目前,煙臺共擁有省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23家,數量居全省前列;中集來福士自主研發設計的「藍鯨1號」斬獲工業設計最高獎——中國優秀工業設計金獎;7家企業獲得山東「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金、銀獎。2018年,煙臺還因在推動工業設計發展方面的出色表現,被世界工業設計大會組委會授予TIA創新城市大獎(Top Innovation Award)。
▲煙臺生產的「藍鯨1號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項目獲「2018年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今,依靠煙臺強大的工業設計平臺及堅實的工業基礎,煙臺工業設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僅煙臺全市工業設計市場規模就達上千億元;而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核心城市,煙臺在發展自身工業設計產業、點亮「中國製造」設計之光的同時,也肩負著打造未來城市轉型樣板的使命。
由設計推動公共建設,以創意及美學驅動城市再生產,煙臺工業設計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工業製造領域提振升級的「源力魔方」。以工業設計為動力,如傑瑞集團、持久鐘錶、東方電子等一大批煙臺工業製造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踏上了一條由產業鏈底端邁向「微笑曲線」兩端的嶄新成長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