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全省2019年度大氣汙染防治目標完成情況,2020年1月16日,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副廳長方雄就2019年度大氣汙染防治目標完成情況進行了通報,並與大氣環境處處長白雲輝共同回答了與會記者提問。發布會由省生態環境廳宣傳教育處處長陳麗主持,中央駐滇部分新聞媒體和省級部分新聞媒體、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處室及有關單位參加發布會。
以下是圖文實錄。
圖 文 實 錄
陳麗: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大家的到來。
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支持。新的一年,我廳將一如既往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年將緊緊圍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監管執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生態環保對外交流合作、汙染源普查等各項重點工作和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等內容,向各位媒體朋友作詳細介紹。歡迎大家關心關注,積極參與報導。
為進一步推進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新聞發布工作,形成新聞發布合力,我廳已在「雲南省生態環境廳」雙微平臺和廳官網向社會公布了各州(市)生態環境局新聞發言人名單,這是我廳首次向社會公布各州(市)生態環境局新聞發言人名單。目的是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新聞宣傳力度,及時向媒體和公眾提供生態環境信息、解讀生態環境政策、回應社會關切。媒體朋友們如有採訪需求可與相應的新聞發布機構聯繫。
今天,按照2020年例行新聞發布工作安排,報經省新聞辦批准,我們在這裡舉行2020年首場新聞發布會,主要向大家介紹我省2019年度空氣品質狀況及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情況。
今天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在發布臺就坐的是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方雄先生、大氣環境處處長白雲輝先生。
今天來到發布會現場的還有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處室和相關單位的負責人。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中央駐滇部分新聞媒體和省級部分新聞媒體的朋友們。歡迎大家!
今天發布會有兩項內容:一是請省生態環境廳方雄副廳長介紹我省2019年度空氣品質狀況及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有關情況;二是回答大家關心的有關問題。
首先請方副廳長作介紹。
有請!
方雄: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
首先,受張紀華廳長的委託,我代表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衷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省生態環保事業,特別是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關心支持!下面,我就雲南省2019年度大氣汙染防治目標完成情況介紹如下:
一
大氣環境質量狀況
2019年,雲南省環境空氣品質持續保持優良。全省16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濃度平均值分別為9微克/立方米、16微克/立方米、1.0毫克/立方米、127微克/立方米、38微克/立方米、22微克/立方米,與2018年全年平均值相比,二氧化硫(SO2)下降10%,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持平,臭氧(O3)、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分別上升11%、6%和10%。其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可吸入顆粒物(PM10)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一級標準;臭氧(O3)、細顆粒物(PM2.5)達到二級標準。
優良天數比率總體保持穩定。2019年,雲南省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累計出現輕度汙染105天,中度汙染8天,未出現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2019年,全省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98.1%。
二
大氣汙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
(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一是區域產業布局調整。我省積極推進「三線一單」編制,目前已總體完成全省「三線一單」編制;切實加大綜合規劃和專項規劃環評推進力度。2019年,全省共組織審查規劃環評24項,其中省級組織審查10項;加快城市建成區重汙染企業搬遷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13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區及周邊重汙染企業搬遷,正在加快推進昆明、曲靖、德宏3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區及周邊重汙染企業搬遷。
二是落後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截止目前,已淘汰34戶共969.73萬噸落後產能;嚴格執行和落實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目錄》及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對不符合產業政策的、未落實產能置換手續的一律不進行投資項目備案;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開展「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專項督查,嚴防一切形式的地條鋼違規生產,完成中(工)頻爐的清理摸查工作,實現中(工)頻爐的動態管理,未發現「地條鋼」死灰復燃現象。
三是「散亂汙」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全省16州、市均編制「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工作方案,開展排查並建立了管理臺帳,對排查出的2325家「散亂汙」企業進行「一對一」技術審核。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治2228家(其中關停取締類1138家,整合搬遷類341家,升級改造類749家),完成率96%。
四是工業汙染源達標排放整治。對重點州(市)鋼鐵、建材、焦化、陶瓷、磷化工、選礦等重點行業進行檢查排查。截至2019年10月31日,對國家在線監測平臺和省監測平臺通報超標或存在問題的98家企業或監測點位,下發《督辦通知》8份,對8家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企業進行處理處罰。截至2019年11月30日,全省抽調各級環境監察執法人員327人次,參加22輪次國家組織開展的藍天保衛戰強化監督檢查。
五是排汙許可證核發。積極開展排汙許可證後監管探索實踐,推動建立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的按證監管新機制,強化省級技術指導責任,全省2019年有1188家排汙單位全部按計劃發證,發證率100%。
六是重點行業汙染治理升級改造。昆明、曲靖2市共4家火電企業累計已完成6臺裝機容量共1800兆瓦機組煙氣脫硫、脫硝、除塵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啟動武鋼集團昆明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安寧公司新區分公司1臺300平方米燒結機煙氣脫硫、脫硝、除塵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深入推進工業爐窯綜合整治;開展雲南省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培訓班;推動昆明市高度超過45米高架源煙氣汙染源自動監控設施安裝。目前,昆明市共有57家廢氣排放企業的123個煙氣排放口安裝汙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煙氣自動監控數據傳輸率為98.5%。
七是強化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控。開展鋼鐵、有色、火電、焦化、鑄造等重點行業及燃煤鍋爐無組織排放排查,截至目前共排查檢查2043家(次),整改131家(次),處罰61家(次),處罰金額累計780萬元。
(二)調整優化能源結構
一是煤炭減量化及清潔高效利用。進一步提升煤炭產業集中度,繼續關閉退出煤礦68個,退出產能546萬噸。2019年1—10月,全省生產洗精煤1072.89萬噸,同比增長9.3%。全省60萬噸/年以上選煤廠47處,總入洗能力約4150萬噸/年。2019年1—10月,完成煤礦瓦斯抽採量9908.81萬立方米,利用量(瓦斯發電)1848.96萬立方米,瓦斯利用率18.7%,相當於節約標準煤2.32萬噸。
二是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加快燃煤小鍋爐淘汰,組織對113個縣級城市(城鎮)開展建成區內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排查。截至目前,全省已淘汰335臺小鍋爐,完成2019年度淘汰任務164臺的204%、總任務的61%。
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580家用能單位的電力關口計量數據。20629家公共機構完善了名錄庫、19344家實現了數據採集報送,全省62%的公共結構實現了能源計量、能耗數據統計信息化;嚴格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新建建築設計、施工節能執行率均達100%;大力發展綠色建築,11個州(市)新建建築和4個州(市)中心城區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全省設計階段綠色建築佔比48.6%;
四是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截至目前,全省清潔能源累計裝機7949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佔比為84%;加快推進天然氣的利用。2019年1—11月,全省天然氣消費量1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1.34%,其中緬氣9.3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8%,川氣5.0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3.42%,LNG2.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3.53%。預計全年全省天然氣消費量約20億立方米。
(三)調整優化運輸結構,加強機動車汙染防治
一是調整貨物運輸結構。鐵路貨運比例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11月30日,全省鐵路貨物發送量完成4473.24萬噸,同比增加295.6萬噸,增長7.1%。國家下達運輸結構調整任務增量目標為320萬噸,超進度計劃2.3萬噸,完成進度計劃100.8%;加大貨運鐵路建設投入,在建的新建、改造工程項目加快推進,積極打造多式聯運示範工程。
二是車船結構升級。2019年1—7月,全省推廣新能源汽車7934輛,增長132%,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44251輛;強力推進老舊柴油車深度治理。據初步統計截至10月底,全省已淘汰註銷國三排放柴油貨車23994輛,完成淘汰國三排放標準柴油貨車年度目標12000輛的200%、總目標30000輛的80%;同時,加快推進使用新能源船舶的更新升級。
三是強化移動源汙染防治。全省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277家,擁有汽、柴油檢測線共857條。各州、市全年開展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現場檢查521家次,共處罰金203萬元,責令30家檢驗機構停止檢測。據省級平臺統計,全年共檢測車輛538萬輛次,其中合格439萬輛,合格率82%。省級與國家級平臺聯網率為100%,州、市級與省級平臺聯網率為100%,檢驗機構與州、市級平臺聯網率為99.2%;截至2019年12月30日,全省共登記7291臺非道路移動機械。
四是油品質量升級。自2019年1月1日起,雲南省全面推廣使用國Ⅵ(B)標準汽油、國Ⅵ 標準柴油。制定《雲南省推廣使用Ⅵ標準成品油檢查工作方案》。
(四)優化調整用地結構
一是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全年落實中央和省級投資120.3億元,完成營造林715萬畝,全民義務植樹1.09萬株,退耕還林還草和陡坡地生態治理3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2%以上。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林業生態建設任務89.54萬畝,完成長江、珠江防護林建設任務13.4萬畝。全省城市(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8.15%。
二是露天礦山綜合整治。開展露天礦山摸底排查工作,核查露天礦山7274個,基本摸清了家底。
三是揚塵綜合治理。嚴格監管執法,隨機抽查整治在建房屋建築工地144個。大力推進道路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提高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區機械清掃率達到53.9%,縣城主城區機械清掃率達到42.4%。
四是秸稈綜合利用。加強對秸稈露天焚燒巡查執法力度,全省無大面積的秸稈焚燒情況;加大秸稈的「五化」利用,2019年,全省秸稈資源化利用量2162.3萬噸,比2018年增加0.8個百分比;秸稈綜合利用率83%,比2018年提高0.7個百分點。
五是氨排放控制。印發《雲南省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技術規範(試行)的通知》。截至目前,全省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已達到74%的預訂目標。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2019年,全省化肥使用量為214.5萬噸,比2018年減少2.87萬噸、減少1.3%。
(五)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
提前一年實現了「省級預報中心實現以城市為單位7天預報能力」的目標。截至目前,16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未來2天空氣品質等級預報準確率達到90%以上,對轄區汙染過程預報準確率達到80%。省人民政府建立了汙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印發實施《滇中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工作方案》。
(六)加強支撐和能力建設
一是加大資金支持。積極落實財政獎補政策,截至目前,雲南省累計配套資金185409萬元,引導退出鋼鐵產能609萬噸,煤炭產能3720萬噸;積極支持水泥行業化解產能,2019年安排1284萬元對已退出的256.8萬噸水泥熟料產能給予獎補。安排中央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4003萬元,用於支持我省地方獨立電網企業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安排中央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資金2208萬元,專項用於頁巖氣抽採利用。採取競爭立項的方式下達2019年省級環保專項資金590萬元。安排中央和省級資金4849萬元,對新能源汽車購置開展補貼。
依法落實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截至2019年11月末,全省共免徵10677輛新能源汽車,免徵稅款15783.47萬元。落實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船稅政策,2019年11月末,全省共計86465輛節能、新能源汽車享受車船稅優惠政策,減免車船稅1553.88萬元。
二是完善環境監測監控網絡。目前全省有1個省級站、16個州(市)級站、115個縣(區)級站,合計132個監測站。全省的大氣自動監測站有國控43個,省控109個,合計152個。全省已連接「雲南省重點汙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平臺的廢氣排放企業有301家,設置廢氣監控點700個。省級遙感監測系統平臺2019年7月16日已建設完成,州、市級平臺也同期建成。
三是源排放清單編制和源解析。截至2019年12月31日,昆明、曲靖、玉溪、紅河、保山5州、市已完成大氣汙染源排放清單與來源解析工作,昭通、普洱、德宏3州、市已基本完成,西雙版納州正在開展相關工作。
(七)落實各方責任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省長擔任組長,副省長擔任副組長,各廳局一把手擔任成員的雲南省環境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2019年全省共召開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專題會議5次,會議專門對藍天保衛戰作出了研究、部署,每月對藍天保衛戰進行了調度,通過建立會議機制、信息報送機制、督察機制、聯絡員機制等加強各項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
二是強化信息公開。在省生態環境廳門戶網站增設「汙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專欄,加強環保輿情監測工作,按季度公開重點企業自行監測信息和監督性監測信息。在全省環境空氣品質新標準監測信息發布平臺上實時發布全省及16個州(市)環境空氣品質監測信息。按月公布全省16個州(市)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月報及各地環境空氣品質排名。
三是構建全民行動格局。通過政府官網、報紙、電視、廣播電臺等多種媒體對《雲南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讀,對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狀況及汙染治理的情況進行宣傳報導。開展環保流動課堂進校園活動。充分利用 「六·五世界環境日」「法治宣傳周」等開展宣傳活動,在全社會營造打贏藍天保衛戰的良好輿論氛圍。通過「12369」環保投訴熱線,接受群眾舉報和投訴,及時處理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三
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亮點
(一)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
我省依託豐富的水能、太陽能、風能資源,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截至目前,全省清潔能源累計裝機7949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佔比為84%,清潔電力發電量佔比達92%,全省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43%,居全國首位。全省外送電量100%為清潔能源,為東部地區防治霧霾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提前實施油品替換
我省充分利用中石油雲南石化有限公司落地雲南的優勢,認真籌劃、科學論證、精心組織,自2019年1月1日起,率先全面供應符合國Ⅵ(B)標準的車用汽油、國Ⅵ標準車用柴油。比國家要求自2023年1月1日起,全面使用國Ⅵ(B)標準汽油的要求提前了整整四年,這在全國是第一家。
(三)環境空氣品質總體繼續保持優良
我省在2019年上半年一度陷入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窘境。1—5月,全省16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95.7%,與上年同期99.6%相比下降3.9個百分點,與2015年(考核基準年)同期98.1%相比下降2.4個百分點。在史無前例的嚴峻形勢下,我省知難而進,變壓力為動力,匯集多方專家深入分析大氣汙染成因,採取各種強有力措施加強大氣汙染防治,2019年,全省16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98.1%,在全國排名第三位。
2017年—2019年,全省16個地級城市空氣品質指標平均值連續3年均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
四
存在的主要困難及2020年工作計劃
(一)存在問題、困難
一是機動車環境監管能力薄弱。機動車排氣汙染防治具有專業性強、政策性高、涉及面廣等特點,需要專門的技術管理隊伍來開展工作。作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標誌性重大戰役之一的柴油貨車汙染治理,還將涉及新生產銷售機動車環保檢查、全省機動車環保資料庫建設和運用、柴油車深度治理和實時監控、非道路移動機械監管和治理、機動車路檢路查、機動車遙感監測及聯網、建立天地車人一體化的全方位監控體系等工作,我們在能力建設方面,仍有差距。
二是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資金缺口大。按照國家要求,全省有4家火電企業共14臺燃煤機組計劃實施超低排放改造。然而,目前我省火電機組利用小時大幅下降、火電企業經營舉步維艱,已連續8年巨額虧損,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籌資難度較大。
三是建設工地點多面廣,環境監管難度加大。城市建設工地揚塵監管能力不足。目前,全省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在建工地達1100餘個,城市建設工地揚塵監管能力不足,且部分建築施工工地還未完全做到「六個百分百」。
(二)2020年工作計劃
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戰之年、收官之年,我省將倒排時間,針對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大氣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任務。
一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綠色發展。重點推動昆明市、曲靖市、德宏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區及周邊水泥、平板玻璃、焦化、化工、有色、鋼鐵等重汙染企業搬遷。昆明、曲靖2市各完成2臺燃煤火電機組煙氣脫硫、脫硝、除塵超低排放改造工程。
二是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高效能源體系。113個縣級城市(城鎮)建成區累計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共547臺。全省累計完成632家企業工業爐窯大氣汙染綜合治理。
三是積極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全省16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共建成27套機動車固定式遙感監測設備或黑煙車抓拍設備。累計淘汰國三排放標準老舊柴油貨車3萬輛以上。
四是優化調整用地結構,推進面源汙染治理。建築施工工地要依據《雲南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環境與衛生標準》要求,切實做到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土方開挖溼法作業、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六個百分百」。
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在今後工作中,我省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採取最嚴格的措施,攻堅克難,切實做好雲南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確保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目標任務。
謝謝大家!
陳麗:
謝謝方副廳長的介紹,下面請各位記者朋友們提問。
雲南信息報記者:
2019年,我省主要大氣汙染物總量減排目標完成情況如何?
方雄:
按照總量減排考核「地市報告、省級核查、國家審查」的工作機制要求,對全省16州、市上報主要大氣汙染物總量排放情況進行核查。核查初步結果為:
2019年,全省二氧化硫(SO2)排放總量為559840 噸,與2015年583740噸相比下降4.09%,完成了國家下達的「較2015年下降3.5%」目標任務。
2019年,全省氮氧化物(NOx)排放總量為433985噸,與2015年449366噸相比下降3.42%,完成了國家下達的「較2015年下降2.8%」目標任務。
總量減排目標完成情況需待國家最終認定。
中國環境報記者:
我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中還存在哪些工作難點?
白雲輝:
一是城市揚塵汙染影響較為突出。城市揚塵包括建築施工工地、交通道路、渣土運輸車輛、大型堆場等產生的揚塵。目前,部分建築施工工地還未完全做到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土方開挖溼法作業、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六個百分之百」。
二是今年以來,我省呈現出以臭氧(O3)和細顆粒物(PM2.5)為主的複合型、區域型汙染態勢。在全省出現輕度及以上汙染天數中,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天數大幅增加,已取代細顆粒物成為影響我省環境空氣品質的首要汙染物。2019年,全省出現輕度及以上汙染天數為113天。其中: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64天,佔超標天數的57%。目前對臭氧(O3)產生的機理研究還不夠深入,還需加強臭氧來源解析的研究工作,提高臭氧汙染防治的科學性,實現精準治汙。
雲南經濟日報記者:
我省2019年1—5月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較往年出現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方雄:
2019年6月14日,我廳在北京組織召開「雲南省2019年1—5月環境空氣品質現狀分析及全年預測專家諮詢會」,邀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的領導,以及國家級環保、氣象、科研方面的專家就我省近期環境空氣品質下降原因進行會商和研判。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近年來雲南省在大氣汙染防治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一致認為造成2019年1—5月雲南省環境空氣品質下降的主要原因有4個方面:
一是受全球氣候變暖和厄爾尼諾事件導致的異常氣候影響,雲南省持續高溫少雨,大範圍靜穩天氣系統頻發,造成臭氧濃度升高,細顆粒物不易擴散;二是由於北方冷空氣南下勢力較弱,西南季風較強,更加有利於東南亞國家生物質焚燒產生的顆粒物等汙染物向雲南省傳輸,從而造成區域性汙染,嚴重影響了雲南省的環境空氣品質;三是持續高溫乾旱,導致雲南省森林火災頻發,同時境內森林防火計劃燒除也對環境空氣品質造成了不利影響;四是部分地區建築施工和相關揚塵排放量居高不下。
雲南廣播電臺記者:
在異常氣候影響下,我省大氣汙染防治開展了哪些工作來扭轉被動局面,確保從9—12月全省16個地級城市未出現1天輕度及輕度以上汙染天氣?
白雲輝:
具體的針對性措施有:一是每月調度1次全省50項藍天保衛戰重點攻堅任務落實情況,每月通報1次全省16州、市環境空氣品質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二是就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對省生態環境廳主要領導上北京專題匯報反饋意見,以及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2019年1—6月環境空氣品質預警座談會議精神,與8州、市進行預警座談。三是及時印發《關於確保完成2019年及「十三五」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約束性指標的通知》和《關於認真落實臭氧汙染防治工作的函》。四是為便於上述兩個文件得到有效執行,到7州、市開展現場調研,解釋溝通文件相關要求。五是舉辦全省汽車維修、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以及10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培訓班,讓企業學會臭氧治理方法和措施。六是與10州、市生態環境局及其所在地城市縣、市、區人民政府進行「一對一」座談,對2019—2020年秋冬季攻堅相關措施落實情況進行通報。七是及時轉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關於臨滄市、西雙版納州2019年上半年藍天保衛戰專項督察情況的函》,與臨滄市、西雙版納州逐一分析梳理督察發現的問題,要求依法依規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
同時,認真抓好日常措施,建立長效監管機制。一是督促各州、市暫停實施森林防火計劃燒除,採取其它清除措施,更加科學環保地消除森林火災隱患。二是督促各州、市開展建築施工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土方開挖溼法作業、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六個百分之百」摸底排查,並嚴格落實。三是督促各州、市對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區劃定後的高汙染燃料禁燃區,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燃料的銷售、使用監管。四是督促各州、市加大對違法排汙行為打擊力度,以火電、鋼鐵、水泥、平板玻璃、有色金屬冶煉、煉焦、石化等行業為重點,確保企業正常運行治汙設施,在線監測及中控系統數據真實有效。五是經省環境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第五次專題會議審議同意後,印發《滇中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工作方案》。
陳麗:
時間關係,今天的提問環節就到這裡。大家如果有什麼要深入了解的下來以後還可以作進一步交流。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即將到來,藉此機會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新春快樂、工作順利、合家幸福!
今天的新聞發會到此結束。
謝謝發言人,謝謝大家!
原標題:《圖文實錄 | 雲南省生態環境廳2020年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