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哆咪育兒」孩子在外不說話,我該怎麼辦?(上)

2020-12-14 初哆咪

孩子在外不說話,我該怎麼辦?(上)

媽媽帶著兒子小男去看國慶日表演,小男最喜歡看士兵操槍了,可是越從家裡往會場走,媽媽內心越百感交集,剛剛還在家裡跟我興奮要看操槍跟光雕表演、講話講得停不下來的小男,在會場只能發出微微氣音,走路的姿勢硬邦邦的,好像每走一步都很費力啊!

前幾天,小男在日記裡寫「同學說我很自閉,我會不會是自閉兒?」,我嚇了一跳,我的孩子怎麼可能是自閉兒呢?帶著懷疑、不忍心、與難過,雙十國慶前,我哭了一整個晚上,今天我跟婆婆說我想帶小男去看醫師,婆婆說看什麼醫師,你老公以前也是這樣,長大就會好了啦!…

我還是帶著老公、小男鼓起勇氣來了,心理師問「是什麼原因所以會想來?」,我紅了眼眶,帶著多大的盼望與勇氣,面對親戚的懷疑與不支持,我還是為了孩子來找心理師,我想知道的是「孩子到底怎麼了?我該怎麼辦?這孩子未來該怎麼辦?」

在諮商前,我會請媽媽跟小男討論,帶他熟悉的玩具、故事書、作業來玩,目的是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與減少焦慮,因為小男是來到新的地方(諮商所) 、見新的人(陌生心理師),帶玩具也能了解孩子平常喜歡的遊戲、玩具、玩偶、玩的型態,我使用的是策略取向親子遊戲諮商,小男在一開始無法眼神對焦、說話,大概20分鐘後開始跟我互動,我會觀察孩子需要多久時間放鬆、用什麼方式互動、我是否能逐漸增加溝通種類與難度、表達與遊戲的內容是否符合年紀、對不同的遊戲型態有沒有興趣。

在家長諮詢時,我請爸爸與媽媽輪流陪小男去外面玩,一位留下來諮詢,這樣有神隊友陪小男玩,家長在諮詢過程中能放心地說出自己的觀察、擔憂與跟學校合作的現況,也能好好地哭一哭、說一說過程中的心情。

如果可以,第一次可安排家長諮詢,這樣我可以了解小男從小到大的發展與現況、聆聽個別家長的擔憂與難過、陪伴與支持父母並提供我的經驗。

當遇到孩子是有表達困難的狀況,外人常常是難以理解,也常給予很武斷的批評指教。但他們所不知道的是,我遇到的家長,那種愛與擔心孩子的心情,是非常深的,面對外人的建議、指責、誤會,難過與受傷也是非常深的。(待續)

相關焦點

  • 初哆咪寶寶!原來這麼多門道呀?原諒我說晚了!
    隨著科學餵養觀念的普及,大多數初哆咪媽媽都知道輔食初添加要給娃吃高鐵米粉,但是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吃麵條呢?選擇什麼樣的麵條?又怎麼搭配能夠把麵條的營養價值發揮到價值呢?讓娃想起麵條就迫不及待呢?這一系列問題可是難住了各位初哆咪媽媽們。別急!跟著小編一起解開困擾你很久的問題吧!
  • 漫改電影「我太受歡迎了該怎麼辦」預告片解禁,7.10上映
    漫改電影「我太受歡迎了該怎麼辦」預告片解禁,7.10上映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 「播客更新」17. 我在國外,父母在國內,如何與父母好好說話?
    和父母三觀不同,遇到一些敏感話題(婚戀、職業規劃、政治觀點)時該怎麼溝通?父母歧視性少數群體、種族歧視,我應該幫父母「糾正」他們的觀點嗎?本期播客中,我有幸邀請到了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楊意博士,與我一起聊聊——我在國外,父母在國內,對於成年子女來說,我們該如何與父母好好說話?
  • 孩子七歲,因為口吃被同學嘲笑,變得不愛說話,我該怎麼辦?
    口吃者問:孩子七歲,因為口吃被同學嘲笑,非常傷心,變得不愛說話,我該怎麼辦?汪老師答:第一,作為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口吃觀」。孩子口吃了,不是總是提醒他,也不要總是因為口吃吵他、打他。孩子並不是故意口吃的,他自己也很苦惱,從某種意義來說,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口吃。如果他每次口吃完,都被父母或老師提醒、打擊,他很可能產生心理陰影。以後變得越來越不敢說話,甚至逃避社交,那就麻煩了。孩子在外面被打擊、被嘲笑,家長一定要幫孩子做好心理建設。要告訴孩子,口吃是你的特點,或者說是缺點,它不是缺陷,更不是殘疾。
  • 「育兒」美國婆婆給我的啟發:最省事的育兒方式,一定效果最差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美國婆婆育兒記:送5個子女進藤校,用哈佛思維「輔導」中國媳婦和孫女》。忽略掉自媒體人慣用的誇張標題,仔細看文章內容,我覺得有些東西確實很值得我們這些老母親學習。在有孩子的家庭裡,請把教育放在首位這裡要重點說明一下什麼是把教育放在首位。
  • 漫改真人電影「我太受歡迎了,該怎麼辦? 」公開主題曲預告片
    漫改真人電影「我太受歡迎了,該怎麼辦?」公開主題曲預告片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05-29 13:44:44
  •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父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好不好?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在玩具店裡撒潑打滾,一定要買新玩具。家裡的玩具已經數不勝數,媽媽堅持立場不妥協,拒絕購買。而爸爸看到孩子可憐兮兮的樣子,趕緊充當起了和事佬,「不就是一個玩具嗎,寶寶不哭,爸爸給你買......」
  • 3-6歲 | 孩子說話不算話,怎麼辦?
    孩子說話不算話,怎麼辦?我兒子常常說話不算話。比如,前一天商量好要做的事,到了第二天他就反悔了;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事先跟他說好玩一會兒就讓別人玩,他總是答應得好好的,最後卻不肯分享……我覺得如果不幫他改掉這個毛病,他長大後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不講誠信的人。我該怎麼辦呢?
  • 你還記得「會說話的湯姆貓」嗎?
    假如你對休閒手遊感興趣,那麼想必對「會說話的湯姆貓」不陌生。這隻灰白相間、長相傻氣中帶著點詭異的貓會在你的手機屏幕上搖頭晃腦,用仿佛吸了笑氣一般的奇特口吻重複你說過的每一句話,用尖銳的聲音和有些做作的態度惹你發笑。它並不聰明,甚至也不太可愛,但人們還是對它欲罷不能。
  • 孩子不善言辭好?還是太愛說話好?答案跟媽媽們想的可能不一樣!
    本文節選自《家庭教育智慧》專欄,如果你想看更多育兒乾貨,點擊我的頭像關注。專欄《家庭教育智慧》從真實案例出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實用易操作的育兒方法,幫你看清育兒的本質,教你輕輕鬆鬆地育兒,預計更新365篇育兒乾貨,內容豐富實用,幫助媽媽們在育兒過程中少走彎路!
  • 到底是孩子說話很成熟,還是沒禮貌?說話方式影響著一個人的氣質
    孩子本身說出什麼失禮或無聊的話都很合理!她們可能在幼稚園、公園或是大人的對話中不經意的學習!有些話雖然很失禮,但孩子說出來可能變得很可愛!譬如指著稍微豐腴的的先生或小姐說:「她肚子裡有寶寶!」但我們長大了,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我的朋友和我分享,她的孩子有天睡前說:「媽咪——你閉嘴——」。她聽到差點昏倒,我問她:「你有沒有先給自己一巴掌?」。又譬如像是:「阿嬤都沒有給我吃飯,所以我肚子好餓!」,我們都知道這不會是真的,他其實只是想吃零食!又,芙妹有天在吃飯的時候說:「這好噁心哦!」
  • 一份獻給「終將逝去的孩子」的禮物
    「在生活和遊戲中人們都已經習慣了能夠控制一切,而無能為力時該怎麼辦並沒有人告訴我們。」瑞恩說。喬爾的生病在他看來像極了一個「遊戲機制被完全破壞」的遊戲,他想到製作以癌症為主題的遊戲,記錄喬爾的抗癌過程,讓喬爾的哥哥們知道,弟弟正在與一條看不見的、名為癌症的惡龍戰鬥。 「這條巨龍想要殺死喬爾,喬爾快不行了,因為喬爾是個嬰兒,嬰兒是殺不死巨龍的。」
  • 「我太受歡迎了,該怎麼辦?」推出真人電影,吉野北人、神尾楓珠參演
    「我太受歡迎了,該怎麼辦?」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20-01-10 11:53:21 ぢゅん子的漫畫「我太受歡迎了
  • 初哆咪代理多金麻麻代理體驗
    我在寶寶五個多月的時候做了初哆咪代理,所以非常有幸初哆咪的輔食可以伴隨著寶寶每一天,同時我也得到了最真實的反饋。 說起初哆咪的嬰輔米粉,印象最深是寶寶不吃我以前囤的嘉寶、貝拉米和小皮(都是寶寶三個月時囤的),但是只要一衝初哆咪鈣鐵鋅核桃有機米乳,寶寶就會就吃很多。
  • 寶寶說話晚要不要緊?一招幫助寶寶早開口
    其中有一個常常被大家討論到的話題就是:孩子越來越大了,可是還沒有開口說話,怎麼辦?這一次,丁香媽媽就為大家找來了專業的心理學老師葉壯,來教教大家如何讓孩子開口說、說得好。不僅如此,在過年這麼喜慶的日子裡,我們當然也要來給大家送新年福利啦~原價 99 元的課程,現在只需 19.9 元!
  • 育兒APP「伴寶成長」產品的競品分析
    「伴寶成長」是一款以書籍形式記載寶寶成長,分享寶寶成長和交流育兒心得的手機APP。本文為此款產品的競品分析,enjoy~前些時日發了篇『育兒APP「伴寶成長」產品需求文檔(PRD)』很多人對此感興趣,思慮再三後決定將競品分析也放到網上和大家交流分享。看過《育兒APP「伴寶成長」產品需求文檔(PRD)》的朋友清楚這款產品是我辭職在家期間一時興起設計的產品,並未投入實際的開發。
  • 為什麼兩歲孩子如此「擰巴」?知道科學真相的媽媽哭出了聲
    看得我哭笑不得,這衣服也不是第一次穿,怎麼今天非糾結這側開叉?但無論怎麼安撫、怎麼解釋,老二都無動於衷,堅持要把側開叉粘好。我只能無奈地扒了他的上衣,換上一件沒開叉的,這才讓他消停。老二的「火」剛撲滅,老大又開始哼哼唧唧。老母親我只能按耐著蹭蹭往上冒的火氣,耐心詢問怎麼了?
  • 給孩子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定要在這個前提下
    這話讓我語塞,但同時又讓我反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句我們從小說到大的話,似乎很有道理。只是,不分場合,不辨形勢,一味跟孩子強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的合適嗎?直接示範怎麼說、怎麼做我們平時在家裡,跟家人互動時,也會說「幫我一下好嗎?」但是這些時候,孩子並不會主動注意這些話,因為對孩子的幫助,大人們往往都是自動奉上的。孩子想要拿一樣東西,大人要麼堅持讓孩子自己拿,要麼就主動上前給取過來,也有玩笑一句「你笑一個我就給你拿」。
  • 對手機成癮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辦?|你對癮的認知,可能是錯的
    我隔壁的小軍天天玩王者榮耀,半夜一兩點還在亢奮的廝殺,時不時還罵著髒話,他媽很擔心孩子會不會由此又暴力傾向,且這麼晚不睡,影響身體還影響學習,但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你看,這是一個鏈條,且關鍵點在第一步「負面情緒」上。而我們怎麼減少孩子們的屏幕時間的呢?跳過前兩步,直接從第三步——強迫孩子不拿起手機開始,但根子卻在前面那些引起負面情緒的事情上,根子沒有解決,就像沒有找到病因一樣,吃再多的藥都不會有多大的效果。那怎麼辦?
  • 「詐屍式育兒」,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怕!
    他是親爹,你是後媽鄰居家孩子的玩具被借過來玩一會,可是玩膩了之後,熊孩子就隨手扔在地上摔壞了。這種當然需要教育:「怎麼可以這樣呢,這是別人心愛的東西借給你用,你卻這麼不愛惜!要是我把你的玩具也弄壞,你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