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5日上午,為決勝全面小康,增強民族凝聚力,積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志願精神,在鄭州市委宣傳部指導下,鄭州人民廣播電臺聯合社會資源籌拍了殘疾人公益院線電影《幸福路上》。中國肢殘人協會、河南省殘疾人聯合會、鄭州市殘疾人聯合會、鄭州慈善總會、中牟縣委宣傳部等單位給予大力支持。沐芳社工同轄區內困境家庭及困境兒童一同觀看了《幸福路上》電影。
電影《幸福路上》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了一群歷經磨難而不屈服的殘疾人,身殘志堅,頑強生活,勇敢地向厄運挑戰,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創造精彩生活的故事。整部影片傳達出殘疾者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和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渴望。是以堅持不懈的毅力來反抗生活的不幸,以堅定不移的決心來改變命運方向的電影。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主人公因一次交通事故救人,導致雙腿殘疾,皮膚大面積燒傷,一蹶不振。家中母親帶其四處求醫,但仍不見好轉。不僅如此,由於頻繁求醫,使得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欠下四十萬債款,無人償還也無人關心。這徹底傷了主人公的心,在接受採訪中表示,以後絕不會再見義勇為,並且後悔當初見義勇為的決定致使自己受苦,家人也跟著受牽連。
隨著國家扶持的政策的實施,阿里巴巴集團帶頭為殘疾人安排工作,主人公被安排做電話客服工作。隨著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主人公在這工作中慢慢找到了人生價值,並做得越來越出色,同時也能夠賺錢補貼家用。這一切在無形中改變了主人公的心態。在一個平凡的午後一個小女孩過馬路,遠處一輛疾馳的轎車突然失控,主人公本能的反應使他衝了過去救下女孩。就在此時才知道,不是雙腿得了病,而是自己得了「心病」。是他救了這個女孩,也是這個女孩「救」了他。
電影的結尾,在場觀影的社工、家長及困境兒童不禁流下了眼淚。我們社工的工作不正像電影中的主人公一樣充滿著助人的喜悅和被社會認可的成就感嗎。在工作中,我們不斷地體驗和感同身受困境家庭和需要幫助的人的生活,被那些真實的生活場景畫面、語言、甚至是細微的眼神和動作所打動。它們發生在我們做諮詢時、面對災難現場時、在一個正面對困難的家庭時、在我們做調研時、在我們做家訪時候,發生在我們和他們每一個真實相遇的瞬間。而困境家庭的孩子們也隨著這部電影所受到莫大的鼓舞。這些孩子們或是生活困苦,無法享受正常的生長和學習環境,或是身患殘疾,無法正常自信地融入到社會中。但是,隨著電影的觀看,孩子們紛紛燃起了信心,相信隨著國家政策的實施下,在社會和社工的幫助下,能夠越戰越勇。
沐芳資深小志願者王松毅說,「我也要像主人公一樣不斷地做好事,也通過工作證明自己的能力,給爸爸媽媽還有弟弟更好的生活。」沐芳手工製作,書畫裝裱培訓班學員劉好,"我學會了做相框,做手工,還學會了裝裱剪紙,我一定會養活自己的,我相信我能行!
相信我們終將可以在不斷的成長中成為更好的自己,真正的實現公益在我們心中的模樣,做到以夢為馬始終在路上,讓不幸成為成長的基石,成為通往幸福的橋梁。
(記者李子民 通訊員: 劉邱暉 熊澤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