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隆鎮依姑村地處蓬溪西南,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條件差,土地質量差,可利用資源不足,是典型的丘區行政村。目前,全村168名貧困群眾全部脫貧,該村也於2019年順利退出貧困村序列。
以前的依姑村是典型的窮山溝,全村只有一條爛泥路,村民們出行極不方便,遇上雨天,出行則更加困難。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依姑村先後修建了24.5公裡水泥路,徹底解決了全村的交通問題。
「依姑村脫貧攻堅以來,基礎設施方面變化最大,這個路原先全是泥土路,現在全是水泥路了,幾乎做到村村通,戶戶通。」 依姑村支部書記凌秀蘭告訴記者。
隨著易地扶貧搬遷、CD級危房改造和土坯房整治等扶貧政策的實施,依姑村貧困群眾的住房條件均得到了極大改善,他們的日子也是越過越紅火。
貧困戶羅通秩談到現在過的好日子難掩內心的激動:「我現在生活過得好,每天中午吃頓肉,早晨吃餃子,晚上吃麵條,生活過得好,現在政策好,我們也住上了新房子,我做夢都沒想到。」
已經80多歲高齡的羅通秩,以前夢想的生活如今變成了現實,他的心中充滿對黨的感恩,珍惜著每一天的幸福日子。
做夢都沒想到能住上新房子的還有貧困戶李本根,腿腳不方便,基本喪失了勞動力,以前遇上下雨就擔驚受怕,生怕房屋漏雨垮塌。現在他住上了易地扶貧搬遷的新房子,在房前搭建了雞圈,搞起了小家禽養殖,現在基本上不愁吃穿。
「現在一切都變了,我們房子修好了,水電通了,生活也朝著小康奔,脫貧有希望。」李本根站在新房前,樂呵呵地跟記者說道。
據了解,依姑村共實施易地搬遷39戶119人,集中安置23戶75人,分散安置16戶44人,建成集中安置點1個,全部搬遷入住,拆舊復墾復綠全面完成;完成CD級危房改造20戶,土坯房整治 73戶。
據村書記凌秀蘭介紹,該村所有的貧困戶進行了CD級危房改造,他們住進了新房子,兩不愁三保障方面得到很大改善。
依姑村的基礎條件改善了,貧困戶的吃住行問題解決了,擺在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面前的問題就是如何讓村民持續增收,在小康路上不返貧。作為依姑村第一書記的陳見瞄準了產業發展,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依姑村逐步發展起了跑山雞、小龍蝦特色養殖和香桂種植等產業。
「依姑村地處偏遠,土質比較差,做莊稼的糧食產量不高,收入不大,因為條件太差我們村以前都留不住人,有勞動力的都外出務工去了,現在要想發展依姑村,只有搞好產業,讓有勞動力的回來就業,獲得更好的效益。」 任隆鎮依姑村第一書記陳見說。
依姑村小龍蝦特色養殖項目以「支部+專合社+農戶」的模式運行,由村支部牽頭組織,旭豔專合社投資、管理、銷售,農戶將土地流轉給專合社獲得土地流轉金,再以務工的方式增加收入。現已建成小龍蝦(精養)基地50畝,專合社和農戶的信心進一步提升。香桂種植依託鎔新科技有限公司,採用「支部+公司+農戶」的模式運行,由村支部牽頭組織發動農戶參與,公司投資、管理、銷售,農戶將土地流轉給公司獲得土地流轉金,公司返聘農戶參與種植和管理,增加農戶務工收入。
陳見告訴記者,香桂產業依姑村佔地1200畝,現已投入資金500萬,計劃投入資金800萬,正準備建加工廠,提煉香桂油。
同時,依姑村還依託綠全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糧食加工房,定位為糧食加工房的優質原料基地,大力發展優質水稻種植。依託惠眾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任隆扶貧助耕隊」,幫助缺少勞動力的農戶耕作,全力確保今年全村大春水田水稻滿栽滿插。依姑村還扶持旭豔養殖專業合作社,修建千頭生豬寄養場,為無飼養能力的貧困戶提供寄養服務。依姑村還採取「支部+幫扶單位+農戶」的模式發展小家禽養殖,有效地增加了貧困群眾收入。如今,隨著精準扶貧的紮實推進,依姑村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貧困群眾增收渠道逐步拓寬,他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昔日的窮山溝已蛻變成如今的幸福美麗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