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石油資源的儲量與分布
黑龍江省國土地下具有良好的石油、天然氣蘊藏條件,共有沉積盆地10個,總面積21萬平方公裡,佔全省土地面積的46%,其中松遼盆地北部在黑龍江省境內含油盆地面積就有12萬平方公裡,其餘主要在三江平原,依蘭一舒蘭地墊(本省方正縣、依蘭縣一帶)等地區。目前已發現並投入開發的只有松遼盆地北部的大慶油田。
大慶油田於1959年發現,1960年投入開發,是我國曾經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特大型陸相砂巖油田之一。油田由薩爾圖、杏樹崗、喇嘛甸、朝陽溝、海拉爾等油氣田組成。
大慶油田的發現,為建國之初的新中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使中國擺脫了貧油國的帽子。為中國的工業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根據已有的地質資料分析,松嫩平原所在的松遼盆地地質特徵演變複雜。
在古生代時期,黑龍江地區是內蒙古一吉黑窄大洋,到二迭紀末的海西運動時期,窄大洋始封閉成摺皺帶,中生代前期,由於太平洋板塊向北西方向猛烈俯衝,使地幔拱起形成一系列北東向殼斷裂和北西向的大斷裂為這裡形成沉積盆地提提供了先決條件。在晚侏羅世和早白堊世,由於太平洋極塊的繼續俯衝,大陸受北西一東南方向拉張力的影響,大部分斷裂地區轉為裂陷,從而使松遼盆地開始了中生代以來發生和發展的歷史。
1億4千萬年以前。這裡曾是一個松嫩大湖。侏羅紀後期溫暖溼潤的氣候使湖中岸.四周繁育了大量的中生代生物:高几丈的裸子植物,長十幾米的巨大恐龍,體長微小的方形蟲和魚類。大量的生物有機殘體淤積在湖底成為豐富的生油物質。
億萬年的沉積和地質構造運動終於使這個大湖區形成了深達6000米的沉積物,沉積物中的有機體在高壓高溫和封閉缺氧等生油條件下變成了巨量的石油微滴,儲藏在砂巖孔隙裡。中生代以來的大地構造運動使松遼盆地不斷發生褶皺和斷裂,逐漸產生了把這些石油微滴運移聚儲起來的條件,形成了現在已經發現了的油田.。
根據目前的研究,松嫩平原所在的松遼盆地生油巖層閉合面積高度560米,總面積達31600平方公裡。生油巖層總體積14112立方公裡。總生油量可達800-900億噸,按10%的聚集係數計算,總聚集量約為80-90億噸。根據新的尋找天然氣的理論,松遼盆地深層和淺層都具有生氣集氣條件,天然氣儲量前景可在2000萬億立方米以上。
在省內其他沉積盆地,已經初步勘探發現三江平原、依蘭一舒蘭地塹等很多地區都有油氣顯示.。這些地區將是本省石油儲量接替地區。其石油資源將進一步被探明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