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璇
原創:智慧行
導讀:牆壁上如果沒有鉤子,可以掛東西嗎?答案肯定是不能的。那又是誰把你的痛苦掛在了牆上呢?其實,是你的自我。想要覺知這一份「自我」嗎?催眠,能幫你快速和潛意識溝通,覺知你內在的真實的一切。
這篇文章,講述了華人催眠領航者廖閱鵬老師,在催眠課上,為百名催眠愛好者,分享了豐富的催眠知識和技巧,講授如何進入覺知狀態,如何做到身心合一。
最深刻的記憶,都存儲在潛意識裡
心想事成,應該是每個人都渴望的一個狀態。
但往往,事實總是叫人遺憾。
……
為什麼會這樣呢?
當你發現你的力量、你的行為,不一定是你的意識想要的,卻不知不覺的實行了。那就要覺知一下你的潛意識,是不是潛意識「不願意配合」。
為什麼潛意識,對行為的影響更加深刻?
廖閱鵬老師說:
底層潛意識的第一功能是,控制生理運作。生理運作不能停止,代表你的潛意識一直在控制著你的身體。
也就是說,我們總是以為意識決定行動。
殊不知,潛意識對我們行為的影響更加重要。
只有當你想要的部分和潛意識一致的時候,你才能更加輕而易舉地改變一些行為習慣。
而催眠,就是一個和潛意識溝通的強大工具。
催眠能夠直接打開橫亙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那扇封鎖的門,直接進入潛意識。
搜索深層的創傷、壓抑、欲望以及久遠的記憶,
直接與潛意識對話,給潛意識輸入新的指令。
如同課堂上廖閱鵬老師說的:創傷都是發生在過去,如果想要療愈,那就要進入存儲記憶的潛意識。
因為潛意識有個最基本的任務,就是保障我們會活下去。
但大多數人是缺乏心理資源的,無法調動潛意識的智慧和力量。如何喚醒潛意識,對我們心理和生理起到保護作用?保持覺知!
保持覺知,進入催眠狀態,是快速和潛意識溝通的強大工具。
廖閱鵬老師
催眠,一直發生在我們身邊
在不了解催眠之前,我們總以為催眠很神秘。
但廖老師說:催眠一直發生在我們身邊。
譬如,早上起來將醒未醒之時,中午午休將睡未睡之際,就是催眠的絕佳時機,你可以利用好,給自己植入正面信念。
我們用嘴巴吃東西,用眼睛看東西,用耳朵聽東西,我們每天都被催眠,活在自己的身體裡。
而我們的信念,也是因為長期自我催眠的結果,演變成信念。
既然催眠和我們距離這麼近,我們如何運用好催眠呢?
在廖老師的帶領下,上課前,大家都會做一個「覺知練習」。
放著舒緩的音樂,深呼吸,讓心靈敞開。
用雙手去撫摸身體的部位,頭、手、臉部……感受身體與椅子,與腳下大地的連結。
你能感受到,來自外界源源不斷的能量,正在補充著身體。
「此刻,在不知不覺中,你已經進入明鏡之心的狀態,你能感受到你的內在。心突然變得安靜,你可以覺察到心裏面的念頭和感受。」
通過身體的舒展,做覺知練習者,可以保持頭腦的空白狀態,暫時放下意識,進入潛意識。
學員許女士分享了做練習後的感受:
小時候就覺得能被催眠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今天就真真切切的體會了一回,當老師下了催眠指示後,站立在那裡的我,輕微的感覺到身體的晃動,很開心的按照老師的指令做出每一個動作,閉上眼睛就好像在另一個宇宙,身邊的喧鬧與我沒有太大的關係,忽然想到陶淵明那首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學員張先生也分享了感受:
仿若置身於一個安靜祥和的環境。
午夜安靜,曠野裡蛙聲連連;溪流清澈,有潺潺流水聲。
深呼吸,接收著來自於大自然的力量,溫和而有力。
讓你感覺,渾身充滿著力量的熱度。
很多人在情緒上沒辦法保持寧靜放鬆的狀態,心理壓力導致生理症狀。
也有一部分人,會因為身體病痛,產生心理壓力(自卑、恐懼、絕望……)。
如果我們能通過這些催眠練習,達到放鬆的狀態,使一個人提升信心。
緩解了心理壓力,就是減少了生理病變的可能。
也是使患者在恢復健康的過程中,更有力量地幫助自己。
而深化這一份「放鬆」,嘗試更深入的覺知,去發現問題的真相,
還能知道怎麼去處理相應的難題。
這幾天,對廖老師在課堂上的一句話印象深刻:該有的資源和智慧,都藏在一個人的內在。催眠,只是喚醒這份智慧和能量。
你完全有能力,改變你自己。
掃碼學催眠
改變的開始,是覺知
如何用催眠,讓一個人遇見更好的自己?
改變的開始,是覺知。
催眠就是引導人進入覺知的狀態,發現問題的真相,進行內在智慧探索和身心治療。
廖老師在課堂上講了一個例子:
人之所以會生病,往往是因為生病會帶給人很多利益。
你可能難以置信吧?但背後真的有合理的理由。
其一,生病是潛意識知道身體太疲憊,想讓身體休息。其二,生病的話,就可以合理的理由,逃避自己不想做懶得做的事情。
所以有的孩子,會在考試前生病,是潛意識的恐懼或者逃避,牽引出的「病」。
當你覺知到這一點,知道「病症」背後,可能是潛意識隱藏著情緒的秘密。
溯源去尋找,去挖掘行為和事件背後的真相。
知道為什麼,改變也就開始了。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覺得催眠值得學呢?
掃碼學催眠
學員分享
在四天的學習後,大家收穫滿滿:
匡匡:
今天通過大量的催眠的練習,真正切身體會到了,潛意識的力量的浮現,同時意識又是清醒的。
在做催眠練習的時候。發現意識要「眼睛睜開」,但是潛意識沒有接受這個指令,最終儘管我很努力,眼皮像黏住了一樣打不開。
原來潛意識的力量,大於意識的力量。這讓我聯想起生活中的很多知道而做不到的情況,都是同樣的道理。比如晚睡,明明知道,晚睡對身體不好,隔天會很難受。
但是你會發現神奇的事情是:當到了要睡覺的時候,你會去做一些阻礙你睡覺的事情,比如整理房間,刷手機等,我覺得這就是潛意識的能量在起作用。所以意識明明知道要睡覺,你卻閉不上眼睛。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改變我們的習氣需要跟潛意識拿到力量,我覺得這也是催眠的美妙之處。
王德發:
1、今天催眠同學們中午一起聚餐,有位同學在飯中找到了一根長長的頭髮,當時表情是很不開心,後來找服務員換了碗飯,又給加了一道菜,大家吃得更加開心。催眠課上說過一句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行為發生,結果無法改變,隨著時間框架延長,意義由負面轉為正面。由失敗轉為反饋,形成經驗幫助個人學習成長。
2、這幾天廖老師帶領大家進行就了多種催眠技巧練習,讓我對催眠有了進一步體悟,催眠與NLP一樣,首先都是要解決情緒問題,建立親和力,讓對方有充分的安全感、舒適感、才能建立對催眠師的信懶。同時大家目標一致,潛意識才會自願配合催眠師的指令操作。其次是指令的輸出要符合人類的生理機制,才容易實現。只要掌握了心法,方法就會有無數種,要不拘一格,活學活用。
陳鳳娟:
今晚回家跟女兒擁抱後按她的額頭,這是我和她約定的遊戲,晚上按一次就關機,早上起床按一下就開機,問她是否充滿電,如果睡得好就說100%。今晚看她瞬間閉眼睡覺,我很驚喜的發現她就是個天才自我催眠家。學了催眠課之後,我神奇的發現生活中,有各種儀式感都是瞬間催眠的方法。
人的行為,總是容易受到無意識信念的制約,
會出現很多解釋不清思考不明的事情。
這時候,探索「是哪些信念束縛了自己」,變得尤為重要。
而催眠,其實是個不斷探索自己,認識「真我」的過程。
如果你,
想擁有,理清解決難題的能力?
想發現,行為背後隱藏的動機?
……
給家人朋友植入正面信念和滿滿的愛;
成為溝通高手,談判高手,共情達人;
實現記憶力注意力快速提升;
……
那就和華人催眠領航者廖閱鵬老師學習催眠吧!
課程將給你帶來身心合一的催眠體驗,領悟更深刻的催眠本質,使用更靈活的催眠引導,支持自己成長,也支持他人成長!
2019年9月19日,廣州,報名《催眠治療師認證暨身心合一班》(電話:4006009299)
掃碼學催眠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