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火車站似乎是個神奇的存在,最有名氣的應該是之前讓人頭痛的重慶北站南廣場與北廣場了。一個火車站被隔離成兩個難以互相到達的進站廣場,估計曾經在那個火車站被坑過的人不再少數。不過,要說更坑人的地方,我想要追溯到上個世紀的八十,九十年代的重慶火車站了,也就是重慶菜園壩火車站。
菜園壩火車和距離七八公裡外的黃桷坪重慶南站都是1952年修建投入使用的。與重慶北站因為規劃建設的坑人不同,菜園壩火車站的坑人,是以前社會環境造成的坑人,那個時代裡,每個城市的火車站應該都是環境最為複雜的地方,很多人都在周圍謀求生計,那些搭乘火車來到陌生地方的外地人都是他們的目標獵物。無論是合法的招攬生意,住宿;還是行走在坑蒙拐騙的法律邊緣,這種地方都是高發區域。
生活和成長在鐵軌旁邊的我,無論是身邊從小到大的玩伴還是同學的家人親戚們,包括我自己的家人也都是有依靠火車站而謀生的。從菜園壩到兩路口這依山坡而建的社區,本身就叫做鐵路坡。而,有幾棟建築也叫做渝鐵村。
菜園壩火車站本身給我的記憶是,小學的時候和同學跑進站臺搭乘裝載行李轉運車玩耍。因為那時候的火車本身就行駛很緩慢,記得重慶到成都也是要坐個臥鋪睡一夜才能到。何況要進站臺的時候更是慢的不得了。所以,有些更調皮的同學會爬火車,從菜園壩到黃沙溪來來往往玩耍。我住的地方也就是能聽見火車的喇叭鳴叫,而以前黃沙溪那一帶。火車鐵軌周圍就是住房,家門口就是軌道。
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重慶菜園壩火車站其實是個非常有特色的存在。因為它是一個斷頭的火車站。無法繼續前進,火車從哪裡來,就只能倒回去。搞不懂修建多年的李子壩穿房輕軌為何突然變成了網紅景點,而這麼有特色的火車站就沒有火呢?
在古代,菜園壩正好在重慶城牆的邊緣。下了火車,正好進城吧?可是幾十年來的高速發展與建設,這種位於城市核心地帶的火車站實在是個尷尬的存在。所以它本身的運輸功能早已變得可以忽略。
前些時間,與朋友去到重慶另外一個網紅打卡地:黃桷坪美院。因為四川美術學院的存在,那裡周圍的老舊建築物都被塗鴉得色彩斑斕。還有交通茶館這個號稱唯一保持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模樣的茶館。說來也巧,因為我也曾在在那裡讀書而呆過幾年。那時候,可沒有什麼網紅。塗鴉建築物記得也是快畢業的時候才有的。那個交通茶館當時只記得經常有美術學院的學生在裡面繪畫寫生,也沒有太在意它的特別之處。倒是,當時茶館對面的網吧才是我們的常去的地方。
逛完了故地,附近不遠處就是重慶另外一座古老的火車站:重慶南站。
作為曾經的成渝線進入重慶城區的第一站,當時的地位不見得比菜園壩火車站低。只是如今,與菜園壩火車站在同一條線路上的車站也都一起蕭條了。雖然我們沒有進入到本身就不大的站臺。但是沿著鐵路線也找到了曾經的「繁華」。
這是進站軌道圍牆外的一個火車倉庫通道。據說平時這裡也還是有火車進來,一些打包好的貨物就從火車皮上卸下堆放進這些鐵門倉庫房間裡。雖然客運基本沒有了,但是貨運讓這條古老的鐵軌繼續做著貢獻。
我們繼續前行,在路邊又看見一條小道進入軌道裡面。進去之後發現,原來這裡成了堆放廢鐵地方,一輛停靠在主軌道旁邊的紅色列車頭靜靜的呆在哪裡,不知道這些廢鐵是通過鐵路運輸來集中處理,還是從這裡裝載後運往別處?
在這裡逗留的一段時間裡,還是有載人的火車通過。車身是被塗成了綠色,但是並不是最原來的「綠皮車」,都是「新綠皮車」。
離開車站更遠處,軌道就變成了只有兩根。軌道旁邊的圍牆都已經長滿了綠色植物,鐵軌看上去也有些鏽跡。可是,誰知道剛才還有火車經過呢?這個方向是前往老成渝鐵路的終點站:重慶菜園壩火車站。六十多年來,有多少班次的列車載著數不清的人從這裡進進出出重慶呢?曾經的繁華也許不在,但是歷史的痕跡是永遠無法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