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邱文斌,福鼎市總醫院副院長,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有人認為化療藥,好的壞的通殺一切,在幹掉癌細胞的同時,健康細胞也被毒殺的奄奄一息,名副其實的「殺敵一萬自損八千」。一聽說要做化療,不少患者就會猶豫,對於被稱為治療癌症「三劍客」之一的化療,到底要不要做呢?其實做與不做,一句話:聽醫生的話!
你了解化療嗎?
不要被副作用嚇倒
化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化療就是我們一般常說的口服、注射化療藥物以達到消滅癌細胞、抑制它的增長以及繁殖的作用。對於狹義的化療,有人理解為就是「以毒攻毒」的治療方法。而廣義的化療還包括靶向藥物治療、內分泌治療等一系列化學藥物的抗腫瘤治療。
對於化療,患者最擔心的還是副作用。「嘔吐和便秘真的太折磨人了!」這是很多化療患者的共同心聲。邱文斌副院長介紹,面對副作用的困擾,我們作為醫生感同身受很難,但是我們儘量的做到換位思考,理解患者的痛苦。在劑量使用、藥物選擇搭配、藥物順序上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基礎上都會儘量把毒副作用降到最低,使患者能夠耐受。而對於因為化療引起的嘔吐、便秘、骨髓抑制等常見副作用,醫生們也會對症給予治療。
現在也存在把化療副作用放大的說法,其實並不是所有人化療都會掉頭髮。副作用有的人輕一些有的人重一些,千萬別因為別人有這樣的例子就拒絕化療。邱文斌副院長介紹到,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有些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已經很小了,比如治療乳腺癌、結直腸癌和胃癌的卡培他濱,嘔吐等副作用就相對小一些。
人人都適合化療嗎?
得看癌種、分期、分型
邱文斌副院長介紹,其實化療還真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什麼癌種能用化療這裡面的門道很多。有些乳腺癌患者需要在前期使用化療再手術,醫生根據腫瘤的部位、程度,前期使用化療縮小病灶,甚至病理完全緩解,以便更好地實施手術並取得更好的遠期療效;而有些腫瘤能夠依靠化療來治癒,比如對化療敏感的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絨毛膜上皮癌、生殖細胞惡性腫瘤等。
除了癌種,化療效果好壞還和腫瘤分期有關。有些比較敏感的癌症在早期如果能夠進行規範合理的化療,是可以治癒的,但是同樣一種癌症如果到了晚期或者有轉移化療可能就不奏效了。比如大約90%的絨毛膜癌都可以通過化療治癒,但如果分期較晚,出現了遠處多發轉移,往往通過單純的化療難以控制疾病的發展。
第三個就是與癌症的分型有關,大家都是肺癌,為什麼有人能做化療有人不能做呢?以肺癌為例,小細胞肺癌對於化療比較敏感,對小細胞肺癌的療效無論早期或晚期均較肯定,甚至有約1%的早期小細胞肺癌通過化療治癒。而非小細胞肺癌對於化療的敏感性就不如小細胞肺癌。
此外,並不是所有癌症都能適合化療,絕對不能過度使用化療,比如對化療不敏感的甲狀腺癌、腎透明細胞癌等,就不建議做化療。
化療了該如何吃吃動動?
這些迷信別再堅持了
有些患者認為本身已經免疫力很低了,做了化療之後整個人身體更差。常常嘔吐、見到什麼都沒食慾,但家人或者自己生怕這樣營養會跟不上,總會勉強多吃,搞得真的很痛苦。
「化療期間不愛吃東西這其實是人體的一種機體自我保護反應,我建議實在不想吃就不必非要吃。這時候的飲食少量多餐,細嚼慢咽。嘔吐嚴重的話,喝些米湯,等到腸胃得到恢復了,在慢慢過渡到半流質的食物,比如細軟的掛麵、雞蛋羹、肉末粥等等。」邱文斌副院長介紹道。
還有就是對於鍛鍊的「執念」,我也不建議。邱文斌副院長說道。「鍛鍊是好事,但是一定不能超過自己承受範圍,本身化療就會免疫力低下,這時候應該養精蓄銳,儘量靜養,循序漸進的鍛鍊。」
還有一類患者對化療產生了依賴心理,認為自己化療之後有效果,就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化療上。邱文斌副院長說:「我就遇到過一個患者,4個周期之後,看著效果不錯,但骨髓抑制明顯,應該減量,結果盲目追求療效,一定要讓醫生用量足,結果骨髓抑制更加嚴重,得不償失。」
大家現在對於網絡的過度「迷信」,得病了先上網查,再去醫院,醫生給了建議不採納,反而用網上不知道哪裡搜集來的信息反駁醫生。我不反對大家多渠道了解自己的病情,但是現在信息爆炸,很多信息難辨真假。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只能不斷找資料說服、找指南來指導,臨床數據來證明,讓患者接受醫生的方案。
一化療人就垮了?
化療是救人不是「害人」
「臨床上,十個病人就有1、2個拒絕化療,認為人做了化療會垮掉!我們醫院常會遇到拒絕化療的患者。其實做到化療的規範合理應用,化療沒那麼可怕。」邱文斌副院長介紹說。
做好腫瘤化療規範化管理,要嚴格執行化療準入制度。
由於一種癌症往往涉及多個交叉科室,但並不是所有醫生拿到一個方案就能進行化療的。抓好科室準入很關鍵,原則上只有腫瘤內科才可以做化療,其他科室如果施行化療,一定要請腫瘤內科的醫生會診再做。
第二個就是化療人員的準入要規範。「從事化療從醫生到護士都要經過專業的培訓,在我們醫院低年資醫生不能開具化療方案,必須是副主任以上醫師才能制定化療方案。」邱文斌副院長介紹道。
一個患者的化療方案涉及很多專業醫學知識,臨床上醫生要採用單藥或者多藥聯合治療,需考慮藥物的作用機制、藥代動力學、腫瘤生物學特點以及患者的臨床特點,在這些基礎上根據不同的治療目的,把握用藥時機,合理選擇藥物的組合、劑量和療程。如果是根治化療劑量上選擇要用足,也就是劑量強度要用到位,用藥節奏要踩對。如果是姑息治療的話劑量就不能太猛,患者身體會受不了,反而降低生活質量。在用藥順序上,先用哪個後用那個、用藥間隔等等都有講究。化療做到規範合理使用,患者才能最大化受益。
文章來源:健康時報
原標題:《化療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搞清楚這4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