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個人印象裡,其實過去的高爾夫車系更像是一臺好開又便宜,兼具性價比與性能的兩廂小車。這種評價固然是一種讚許,卻也代表著,我幾乎從未將它與數位化聯繫到一起。
從發布會上見證廬山真面目,到如今親身體驗到這臺第八代高爾夫的這段時間裡,有一件事十分明確:"數位化"和"高科技化",就是如今這臺數字高爾夫的核心賣點,這樣的轉型可以說是相當大膽的嘗試。
這種大膽實際上從車廂內飾部分便開始得以體現:當初風行國內的第三代高爾夫可以說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車型之一,而那臺車樸實無華的機械內飾,到現在也已成為一代經典。
但到了現在,不光是儀錶盤和中控臺換成了雙聯屏,車內大量的物理按鍵也都被換成了觸控按鍵。這樣的變化可能不一定有效,本身也勢必會帶來爭議,但這也一定是數字時代之下,各大車型未來將會做出的改變趨勢。
不過還好,大眾的設計師們從一開始便想好了後路,雖然實體按鍵少了,但一套完整可靠的語音控制系統或許也能解決問題。
至少,在我體驗過後便能夠發現,數字高爾夫身上的語音控制系統可說是讓人眼前一亮。這套語音系統不僅支持導航、空調以及中控臺各種應用的控制,識別度上同樣相當不錯。哪怕我在後排,也能夠實現精確、有效的語音識別,這點毫無疑問要點個讚。
同樣眼前一亮的科技,還有車機部分所搭載的CNS 3.0智慧車聯繫統,無論是操作界面還是使用邏輯上都讓我想到了蘋果的IOS系統。
事實上,這套車聯繫統還真的支持無線連接蘋果Carplay,一方面對蘋果用戶更加友好,另一方面也讓數字高爾夫在APP功能的拓展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只有以上這些變化的話,那麼全新一代的高爾夫或許還稱不上"數位化",但在平臺升級之後,數字高爾夫便成為了現實。
作為全球第一臺出自MQB EVO平臺的大眾旗下產品,數字高爾夫身上的變化其實並不多,主要集中的部分也並非機械層面上的改變,而是來自於電子架構與智能駕駛方面。
有了全新的電氣化架構,並採用車載乙太網技術,數位化高爾夫身上有了70多個控制單元,並通過CAN FD總線實現集成,傳輸速度從500Mb/s一下子提升到了2Gb/s,也讓這臺車真正實現了高度集成。
傳輸速度的加快,帶來了兩個巨大的優勢,一方面,它讓數字高爾夫在電子系統的運行上變得更加流暢、穩定;另一方面,也讓這臺車在未來的系統升級上有了更多可操作空間。
當然,如果你不是一個數字控的話,對於以上這些變化,或許並不會有多麼明顯的體會。
相比之下,在輔助駕駛方面的革新或許變化更明顯一些,新一代高爾夫不僅加入了Mobileeye MFK單目攝像頭與博世的毫米波、超聲波雷達探頭,還應用iBooster智能助力系統,賦予車輛更加安全的駕駛體驗。
再加上IQ DRIVE駕駛輔助系統,配合預碰撞安全系統、CEB城市緊急制動和車道保持功能,數位化高爾夫便可以實現L2+級的自動駕駛功能。
結束語:
毫無疑問,數字高爾夫的轉型之路勢必會引發一些爭議,也可能會讓不少"老顧客"心生抗拒之意。但對於大眾和這款經典車型而言,一成不變絕對不是他們想要的,尤其是在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的電氣化時代,如果沒有以上這些變化和轉型的話,被時代所拋棄不過只是時間問題。
至少,現在的它,變得更加智能、更加全面、更加適合於當代年輕人的使用習慣。回想過往,這樣的變化,顯然才是高爾夫的造車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