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之間要如何相處才能和睦?康會長細講《弟子規》
那麼我們學到對財物的看法,當我們把它看輕了,我們明白道理就很容易了,我們道理要深刻的明白。
當然,我們今天講一堂課也不會說有很大的效果,一定要過後認真的體會,認真的學習並做到,才真正有認識。
我們在學《了凡四訓》當中講到:「舍財作福」世人以衣食為重,故錢財,把錢財看重;所以說如果我們能夠舍財,外可以濟人,內可以破自己的慳貪,最可以滌蕩我們的私心;我們的私心從哪裡來?就從把錢財看的太重而來的。
我們為什麼私心重?源於把財看得太重了。如果我們能夠把錢財看淡了,那麼私心就淡化了,我們把錢財看的越淡,我們的私心就越淡,否則,放不下錢財私心就很濃重。並且要知道重利必輕義,輕道義。輕利了,我們的道義生,則福德長,那麼從哪做起呢?
我們李老夫子真是告訴我們,這個確實我們受益匪淺,跟兄弟姐妹當中把財物看輕,看淡,多給他們花錢這就是行道,行道必得福報。
你不要認為在財物上不跟他們爭,讓他們同時,你就損失了。錯了,這正是「得 」,得到的「得 」,因為「讓」就是「德 」,道德的「德 」和得到的「得 」是一個意思,你讓別人了,你就會得到。
比方說兄弟姐妹當中,在財物方面不管是分財產或是借錢也好,不給也好,這些都無所謂,你讓就是得,得到的得,你就會得到啊!有得就有福報,有福報就有錢財,不但有錢財還有壽命。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你要深刻的理解,我們如果把利看的太重,必定會結怨。
兄弟姐妹之間 把財物看太重,朋友同事誰都會和你結怨,所以說財物把他看輕的好處太多了,看重的危害太大了。
你知道你要看重它這個財物就是捆綁你的繩索,給你牢牢捆住,我們真的要知道這是煩惱,就會把你捆住,因為我們心量不擴大不行
一定要放下
財物輕就是放下,要擴充心量,心量擴大了,格局就擴大了,仁愛心就長了,智慧你就有了。
我們為什麼沒有智慧?
就是沒完沒了的糾結錢財那點事,眼光就盯著一個點上,你沒有看到很大的範圍,心量不行,別人說一句話,你就糾結得了不得,想了好幾天都琢磨這個事,心裡放不下,這就是心量小,源於我們的自私,源於我們的吝嗇。
如果我們從錢財上開始不去斤斤計較,我們就會讓自己心胸、格局、心量擴大、智慧增長
那麼從哪開始做起?從兄弟姐妹上比較容易,先從父母, 再從兄弟姐妹中多多幫助他們,多多給予他們。
那麼我們知道把財物看輕的好處有很多,使我們能夠生道義,長德行,增福報。把財物看重的危害也很大,使我們長貪心,使我們做壞事,使我們坑蒙拐騙,使我們傷害別人。
那麼下面講:「言語忍 忿自泯 」言,《法言·問神》裡說到,言,心聲也。言是心聲,就是表達你心裡的聲音。
言語呢?語,說文裡就是說話的意思。你說的話也是表示了你的心聲所以叫言語,言語要忍。
忿,是什麼意思?怒,急躁,忿,涓也,涓就是怒的意思。本意就是憤怒。言語要能忍,你的憤怒,你的脾氣,你的發火自然泯, 泯就是消除了,沒有了的意思。
我們和兄弟姐妹能夠和睦相處,這兩件事非常重要,而這兩件事我們想做到確實很難,因為我們都有脾氣;都有性格,不讓啊!你說一句,我說一句,你的這個觀點和我的觀點不統一。
不要說兄弟姐妹,就是夫妻也沒辦法讓,常常有矛盾和 爭執,這需要高度的修養。和兄弟姐妹要注意這些,這是李夫子告闡述這兩件事情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