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設計聯的第2337期分享
北歐風格設計貌似不經意的搭配之下,一切又如渾然天成般光彩奪目。自然、溫馨、簡潔、明快、樸素、優雅的斯堪地那維亞設計一直深受大家寵愛,如果你也是北歐控,那麼這44句話總會給你帶來一些啟發!各位朋友有什麼想法也可以在文末留言!
1. 北歐風格就是大量的白色、白色、白色,因為明亮、簡約是這種風格的特點。
2. 家具和紡織品在明快的中性色之間選擇,如白色、米色、灰色、棕色和有趣的黑色。
3.全面、舒適、宜居是北歐風格的核心。
4.北歐風格會將大自然景觀融入室內,如湖泊、山脈和森林,使其擁有一種源自自然的藝術智慧與靈感。設計聯微信
5.北歐風格非常簡潔,但家具形式多樣和功能實用且貼近自然的。
6.乾淨流暢的線條和精心的布置才是北歐風的靈魂,拒絕空間雜亂。
7.如果你看到壁爐放在客廳比較顯眼的位置,那肯定不是北歐風格,因為簡單的壁爐並非視覺焦點,經常被藏在不顯眼的角落裡。
8. 如果可以,讓室內空間如線條般簡潔流暢,如這個簡單的木樓梯設計。
9.相對明亮的色調(如家具、裝飾、藝術),因為北歐風不是沉甸甸的感覺。
10. 與大自然有關係,通常北歐風格客廳強調內外通透。
11. 照明、地板、牆面、天花都與現代、簡約掛鈎。
12. 空間很純淨,牆面毫無修飾,如果你願意放棄圖案裝飾。
13. 在打造自己的家時別忘了北歐風格設計的初衷,請記住統一、簡單、自然美這三個概念。
14. 溫暖的木材是北歐室內裝飾的靈魂,也是這種風格最常見的材料。木材的天然紋理和流暢的線條展現就是這種溫暖、質樸、清新的氛圍。
15.不管世界怎麼變,北歐風格一直那麼純粹。
16. 看似簡單的空間實則非常巧妙融入時尚元素,如舊木地板的處理與波普藝術的點綴。
17. 真實性,北歐風格尊重自然與環境的結合,強調有機的設計,如皮革、金屬 、鐵藝、塑料、紡織品(亞麻,棉,麻)這些材質都保持著原始的質感。
18. 雖然北歐風格被延續至今,但設計師還是更傾向於20世紀中期的理念。
19. 正如你所看到的,北歐風格牆壁不用紋樣和圖案裝飾,大部分只用線條和白色來點綴。
20. 簡約的空間但色彩的運用通常都是不單調的,放眼望去藝術牆、抱枕和地毯都是豐富多彩的。
21. 北歐地區氣候非常冷,暖器設備很明顯一點也不奇怪,怎麼強調都不過分,柔軟的紡織品也很常見。
22. 牆面上的藝術作品將是這種簡約空間的閃耀點。
23. 木地板就是為了室內保溫,因為是未經精細加工的原木保持著天然的色彩,所以整個空間明亮而清清新。
24. 木材的使用與量沒多大關係,重要的是木材本身能展示天然原始的質感。
25. 別忘了鹿頭壁掛那是代表著與戶外聯繫。
26. 白牆不僅能創造一個開放、通透的空間,還能與燈具組合成有趣的輪廓。
27. 簡約的北歐風格室內始終貫穿大面積的淺色調,因為北歐有些地方還會出現長達半年之久的「極夜」。
28. 白色在廚房裡極為明顯,白色櫥櫃,白色家電還有白色的碗與質樸的木元素搭在一起,渾然天成。
29. 流暢的線條不僅僅是貨架還可以是家具。
30. 黑白色在室內設計中屬於「萬能色」,在北歐風格中也不例外,黑白色常常作為主色調,或重要的點綴色與木元素搭配。
31. 若想做點裝飾變化,在自然元素的基礎上,加一點點其他顏色或材質,如明亮金色木臺面。
32. 黑白色不僅限於色調上,包括繪畫,人像,攝影等等黑白作品。
33. 如果木元素相對蒼白,注入點灰色吧。
34. 北歐風格還有著工業風的格調,體現在設計的細節,如外露的管道懸掛著參差不齊的燈泡。
35. 低調簡單的形狀(如燈具、水龍頭)要富有情趣。
36. 客廳的舒適感在於家具與色彩以及布藝品的搭配,協調、對稱技巧不可少。
37. 無論是廚房、家庭辦公室或浴室,裝飾品都儘量保持簡約。
38.北歐風格注重精湛的工藝,材質上精挑細選,工藝上盡善盡美,不浮誇, 有節制的使用體現至高無上的細節和質感。
39.北歐風格室內大多以尖頂、坡頂為主,是為了過重的積雪壓塌房頂。
40. 窗戶適當的保持自然光最大限度引用,窗簾的搭配更偏愛天然質地的棉麻。
41. 乾淨清爽的白色床單在北歐風格中很常見,但並非一定要選擇白色。
42. 北歐風格強調空間寬敞、內外通透,自然光引用,因而窗戶成為空間的焦點。
43. 簡約的造型獨特的家具毫不費力的協調任何空間。
44. 地板通常都是淺色調如木地板。 (有時候衛生間卻例外,選用比較重的色調)
北歐風格室內設計總是充滿著讓人驚喜的感覺,也是北歐人對大自然和簡樸生活的追求。北歐風一直秉承著「少即是多」的理念被讚譽為「好的設計」、「經典設計」,它將現代主義設計思想與傳統設計文化相結合,產品實用又強調人文因素,從而室內環境產生一種富有「人情味」的家居氛圍。
- E N D -
更多精彩
設計聯張靖最近在幹嘛
臺灣頂級設計考察+知名事務所拜訪「遊學二期招募」
竹海 · 無心院 | 一個浪漫休閒的隱逸靜居
你天天想蓋新樓,設計師卻想方設法恢復舊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