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妙雨)
大眾去寺院禮佛,經常會遇到法師,有的人可能就注意到,部分僧人腳上的鞋是破了六個洞的,這是為什麼呢?
這和佛教的「戒殺生」、「惜福」等理念有很大關係。出家人不穿皮製品,因為非殺生不足以取皮革;也不穿絲製品,因為一雙絲鞋,可能需要輛牲一千條蠶的性命。所以他們穿草鞋和布鞋。
(攝影:妙梵)
我國僧尼們所穿的鞋子,大致有三種類型:一種是「芒鞋」,「芒鞋」是用草類編織而成的,所以也叫做「草鞋」。從前居住在大陸的鄉間或山林中的出家人,平時多半穿用這種鞋子。第二種是「羅漢鞋」,「羅漢鞋」是用布料做的。這種鞋子的鞋面——尖部,是用三片布條排列縫牢,鞋幫縫綴一些方孔,和「芒鞋」的式樣差不多。第三種是「僧鞋」,這種「僧鞋」也是用布料做成的。這種鞋子全身無孔,只是在鞋面前端縫起一條硬梁可以了。這種「僧鞋」的式樣,和世俗間的「便鞋」無異。
(攝影:妙雪)
之所以在鞋上弄六個洞,是有深刻的含義的:希望出家人 「低頭看得破」。低頭是虔誠有禮,看得破是要看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要看破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以及參破六道輪迴,勘破貪、嗔、痴、慢、疑、惡 見六大煩惱。甚至也要看破人生的短暫,個體的渺小。
從積極的意義來說,這六個破洞是「六法戒」,就是不淫、不盜、不殺、不妄語、不飲酒、不非時食;是「六正行」, 就是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嘆、供養;以及是「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攝影:妙雪)
1936年,高僧弘一大師在南普陀寺以自己的生活經歷對眾僧演講「惜福」。弘一法師無論是棉被、毛巾、還是傘、鞋等生活用品,破了之後一律是縫補再接著用。有些東西一用就是十幾年,他還特別慚愧的說:「我所穿的小衫褲和羅漢草鞋一類的東西,卻須五六年一換……」你想想一雙草鞋穿五六年,這是何等的惜福。
(攝影:寂戒法師)
因為草鞋的輕便堅韌,所以也深受大眾喜愛。蘇軾曾寫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被貶後向當地的百姓學習了芒鞋的編織技藝,從此便芒鞋不離腳。得益於芒鞋的堅韌和實用,在黃州的數年,蘇軾的田野生活到也是怡然自得。
淺探之後我們發現佛教的智慧無處不在,不僅僅在佛教經典中可以獲得,就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以感受到。(菩薩在線原創/整理,轉載需經作者授權。)
參考文獻:
僧鞋上為何六個洞,文史博覽,2014.
全嶽,中國鞋史系列篇之——弘一法師與僧鞋 ,2017.
今日精選
寺院
清涼寺丨大佛光寺丨升國旗丨白瀑寺丨天寧寺丨金山寺
人物
法宗長老丨無相長老丨弘一法師丨六祖惠能丨淨慧長老
常識
五觀堂丨梵唄丨安居丨十八物丨八關齋戒丨佛珠丨稱謂
今日互動
你還想了解哪些佛教常識?
投稿:1073422566@qq.com
商務合作:1592103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