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中犯錯在所難免,家長們如何應對孩子犯錯的情況可以說是一個彰顯教育智慧的過程。孩子雖小,但是如果缺乏管教的話,那麼很有可能便會成為到處惹禍的熊孩子。家長們一時的偏袒縱容很有可能就會滋生孩子身上的壞習慣,及時地進行糾正才能夠把熊孩子培養成謙虛有禮的好孩子。
熊孩子不小心弄斷了老師的項鍊,家長沒有照價賠償,但是道歉方式卻獲網友點讚
亮亮正在上幼兒園大班,小傢伙看起來很可愛,但是調皮起來卻也常讓老師感到頭疼。一天亮亮在和同伴玩耍的時候,因為爭搶玩具打鬧到了一處。老師見狀急忙上前將兩個小朋友拉開,可是混亂中亮亮卻不小心把老師的項鍊扯壞了。
雖然老師的這條項鍊並不值錢,但是老師覺得這是一個教育亮亮的好機會,於是她便打電話給亮亮媽,希望亮亮媽能夠配合老師一起改改亮亮調皮搗蛋的壞毛病。
亮亮媽接到電話後趕緊來到了學校,看到老師被扯斷了的項鍊後,亮亮媽表示,「這是我兒子扯斷的,我們當家長的不能替他賠償,所以誰弄壞的誰來陪!」
說完這句話後,亮亮媽便拿出了亮亮最喜歡的一件玩具對亮亮說道。「你弄壞了老師最心愛的項鍊,那麼就用你最心愛的玩具來賠償吧!」
亮亮看到媽媽真的把自己的玩具給了老師後十分後悔,哭鬧了幾聲後,他看到媽媽並沒有收回玩具的意思,於是自知理虧的亮亮最後也只好乖乖地接受了事實。
打那以後,調皮的亮亮變得乖巧了許多,在和小朋友們做遊戲的時候也變得有禮貌了。事後,亮亮媽給老師買了新的項鍊,不過卻被老師婉言謝絕了,老師開玩笑地說道,「我還是更喜歡亮亮心愛的玩具!」
網友們紛紛評論亮亮媽真的是太機智了,「調教熊孩子也得講究方法!這下孩子知道弄壞別人東西究竟有多麼不合適了。」「如此會教孩子的媽媽,真是讓人佩服!如果老師是我,我也會原諒的!」
孩子犯錯後,家長的縱容包庇會對其產生哪些負面影響?
1.導致孩子低估錯誤本身的負面影響
有了父母的包庇和縱容,使得孩子對於錯誤的認知出現偏差。父母的庇護讓孩子更加地無法無天,於是犯錯的孩子們對於錯誤本身的負面影響產生了不同程度的低估。而長此以往下去,孩子終究會犯下連父母也無法幫忙彌補的錯誤。
2.滋生孩子身上逃避責任的壞習慣
在犯錯後,孩子們本應該通過自身的行為來進行對錯誤的彌補,這本身也是一個教會孩子,勇於承擔責任的過程。但是如果這時候有了父母的縱容和庇護的話,那麼孩子身上很有可能會出現逃避責任的慣性。
3.導致孩子對於父母過分依賴
既然不管做出什麼事,都會有父母幫忙收拾爛攤子,那麼孩子對於父母的依賴就會越來越多。孩子身上的獨立性因為有了父母的照拂反而被隱藏起來,於是在父母的包庇下孩子變得更加懦弱。
孩子犯錯後,家長們應該如何進行管教?
1.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本身
犯錯並不是一件罪大惡極的事,孩子犯錯後,父母們真正應該做的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本身,與其長篇大論地斥責孩子或者毫不猶豫地替孩子收拾爛攤子,都不如讓孩子清清楚楚地明白錯誤本身以及其所造成的影響更加有意義。
2.引導孩子對錯誤進行彌補
顯然用於彌補錯誤的孩子才能夠真正地從錯誤中獲得成長。當父母引導孩子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時,孩子更加能夠感受到錯誤所帶來的消極後果,這自然而然地也就使得孩子產生了規避錯誤的心理意識。
3.適當地給予孩子懲罰
當孩子犯錯後並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時,這對於錯誤所產生的印象將會是非常膚淺的,而當孩子為此而承受一定的懲罰時,孩子們對於錯誤的認知便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強化。尤其是當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時,適當的懲罰更加能夠規範孩子的行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懂得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將心比心的教育方式更加能夠讓孩子有所受教。打罵斥責的教育方式並不能夠起到父母預想的效果,真正讓孩子內心有所觸動的教育引導才是最有效的。大家對於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哪些看法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