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清理了,村道乾淨了,公廁改善了,這幾年我們農村越來越好了,日子是越過越舒心了。」村民張國茂談起家鄉的變化,臉上掛滿笑容。
    變化中,傳遞的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勁律動。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收官之年,臨澤縣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圍繞農村廁所、垃圾、風貌「三大革命」,紮實開展農村汙水治理,完善村級公益性設施共管共享機制「六項行動」,不斷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實現從潔淨整齊到美化「顏值」的再提升,讓農村居民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全面保障 齊抓共管美鄉村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必修課」,更是關乎農村人口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答題」。為此,臨澤縣結合實際切實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長效化,通過建立環境治理機制、完善共建共管機制、實行動態管理機制、構建全民監督機制、壓實督查考核機制等五項機制,打造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臨澤樣板」。
    高站位帶來高立意。臨澤縣從頂層設計的高度謀篇布局、排兵布陣,高位推進,把加強組織領導作為推進工作的重要保證,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會議精神,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制定了《深入學習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全面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鎮村生活汙水無害化處理、黑河流沙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整治、畜禽養殖汙染防治突出問題整治、農業面源汙染綜合治理、規範整治非法開荒及亂採亂挖砂石資源、村莊綠化美化等9個專項行動方案,下發《臨澤縣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安排意見》,《關於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方案》,完善標本兼治措施,靠實部門工作職責,強化協調聯動配合,形成了縣級統籌謀劃、部門組織聯動、鎮村主抓落實、村民廣泛參與的長效環境治理機制。
    讓每一個村都成為環境好、空氣好、生活便利的美麗鄉村,是臨澤縣一直以來的奮鬥目標。為了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落實到位,臨澤縣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情況納入鎮、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採取群眾監督、媒體監督、工作監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監督相結合方式,以明察暗訪、定期抽查、隨機複查的方法查找問題,以督查促整治,以整治促管理,以管理促規範,以規範促長效。
    全域治理 補齊短板繪新貌
    村道乾淨整潔,庭院錯落有致……走進鴨暖鎮五泉村,放眼望去,整個鄉村仿佛開啟了「美顏」模式,大街小巷擺放的垃圾箱環保美觀,房前屋後的垃圾沒了蹤影。
    「以前農戶三五天打掃一次庭院,現在早晨起來就把房前屋後收拾得乾乾淨淨,柴堆、垃圾堆、雜物堆再也沒有了。」鴨暖鎮五泉村村民柳建林看著整潔漂亮的居住環境,豎起了大拇指。
    五泉村的美麗蝶變,是臨澤縣全域打造美麗鄉村的一個窗口。近年來,臨澤縣以 「三清、五改、六拆、三治、二化、一變」為重點,著力改善村容村貌。大力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集中整治村莊內外衛生環境髒亂差的問題,2020年創建「清潔村莊」創建47個,實現了清潔村莊全覆蓋的目標。全力推進農村改院、改圈、改廁、改炕、改廚,有效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習慣。
    不僅如此,臨澤縣還按照「前院果園花園、中院小康宜居、後院牛羊興旺」的總體要求,規劃建設高質量住房,全面消除視覺貧困。「以前的房子牆體都開裂了,新家樣樣齊全,跟城裡的環境條件也差不多。怎麼看都很舒心。」村民陳麗霞已經住進新修的高質量住房,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該縣把拆除空置房、危舊房,建設高質量住房作為改善村莊整體面貌的有力抓手,採取「農戶承貸、政府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與甘肅銀行、農業銀行籤訂20億元戰略合作協議,縣財政貼息8億元,全力推進舊房拆除和高質量住房建設,改善農戶居住環境全縣累計拆除空置房854戶、復墾宅基地443戶、加固維修房屋3833戶,高質量住房示範點開工建設完成18個477戶。
    全民參與 共建共護幸福家
    近日,在倪家營鎮下營村廢舊地膜回收點,村民葛天寶拿著用廢舊地膜兌換的新地膜準備回家。「以前田間地頭、村莊道路遍地是廢舊地膜,現在可好了,村上有了廢舊地膜回收點,大家在勞作時,撿拾舊地膜帶回家攢一攢,就能拉到兌換點兌換新地膜,大家的積極性也高了。」臨澤縣通過合理制定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將農村面源汙染整治納入村規民約,每畝落實100元地膜撿拾保證金,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
    為了解決廢舊農膜汙染問題,臨澤縣持續開展 「白色汙染」治理行動,形成了「縣有加工企業、鎮有回收站、村有回收點」的網絡體系,建成的1個廢舊地膜回收加工企業和71個回收站點,落實基地的制種企業一律使用0.01 毫米以上的農膜。縣財政每年整合700萬元獎補資金,通過以舊換新、按價回收等方式回收廢舊農膜。2020年全縣回收廢舊地膜1868.8噸,農膜回收利用率達84.68%。
    同時,臨澤縣還積極開展秸稈飼料、燃料、肥料、菌料飼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和肥料化「四化」轉化技術,實現廢物綜合利用、人居環境改善與農民增收的「三贏」。「我種高原夏菜三年了,土壤已經出現了板結,蔬菜的產量也一年不如一年。今年我們購進了有機肥,土壤現狀得到了改善,而且蔬菜的品質和產量都有所提高。」臨澤縣平川鎮種植戶宋學林說道。
    如今,臨澤已形成一個低成本、高效益的「綠色循環經濟鏈條」。2020年,全縣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1.05%,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量達到63萬噸,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85%,處理利用尾菜23.55萬噸,處理利用率達80.65%。
    人居環境的整治,帶來的不只是「面子」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帶來了「裡子」的改變。「村裡環境衛生由我們自己管,鄉親鄰裡都自覺維護。」村民張虎生說,在臨澤農村,良好的衛生習慣衍生出了濃厚的環保意識。乾淨整潔的道路,窗明几淨的房屋,優美宜居的庭院……一個個鄉村煥發新顏,美麗如畫,人居環境整治,在每一個細枝末節上扮靚著臨澤的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