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十月,就是要美、美、美。
歷史上有名的「美容大王」、貴妃娘娘太后們,
她們用的東西,現代或許難以完全復原。
但她們基礎護膚的方法,古今差距不大,我們也能借鑑的。
今天就說說,時間上離我們最近的一位美容大王
——慈禧的保養故事,她護膚的功力到底怎麼樣?
慈禧真的「保養有道」嗎?
這個問題一直有所爭議,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是慈禧60到70歲的照片:
從照片上看,慈禧是一位容長臉,人中挺長,神情比較呆滯,東北血統的普通老太太。皮膚狀態還不錯,但要說她貌若少婦就過分了。
先不論容貌如何,老了之後的慈禧的皮膚仍然有年輕的飽滿和嘭嘭感,膚質白嫩細緻,有老態但不枯瘦。且見過她的人都說,她的精神氣兒是十分飽滿的。
其實慈禧的生態環境跟我們一些人很像,大肥鴨子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她兼之還抽水煙),加上常年的事多心煩,顏值水平不知不覺地往下坍塌。
《清宮醫案》上說,慈禧不到40歲就已心脾兩虛,所幸她是個極富於原始生命力的女人,對於容貌的追求跟對於權力欲一樣,是一定要掌握在手心的。
慈禧之名言:「一個女人沒心腸打扮自己,那還活什麼勁兒呢?」
她的侍女何榮兒口述之《宮女談往錄》裡也說:「老太后對於健身是從來不放鬆的,無論費多大的事。」
電視劇《蒼穹之昴》中田中裕子(右)飾演的慈禧與慈禧真人的對照圖。劇中田中裕子飾演的慈禧,舉手投足威嚴中含貴氣,十分具說服力。以下人物圖片均來自《蒼穹之昴》。
慈禧是用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地保養,扳回了顏值一局。
- 慈禧太后作息時間表 -
5-6點早起起床之後
護膚/梳妝/早餐
7-8點
「叫起」(早朝)
10:30
午膳
11點-下午1點
午睡
下午5點
晚膳
就寢之前卸妝/護膚晚9-10點就寢我們首先來看這個表,這個表很重要,是慈禧聽政40多年來每天雷打不動的起居時間表。
我們看清宮劇就知道,清廷十分注重依循祖宗家法,其中也包含作息。例如,規定皇帝皇后、太后、小主格格們每天須準時睡子午覺(午晚11點到1點),視之為得天地陰陽之正氣,為精神暢旺的保證。
清宮「卯時作、亥時息」的生活規律,符合天人陰陽之氣機變化規律,也是慈禧保養的大前提。
畢竟再貴的現代護膚品,也比不上規律的生活起居更有益於女人的保養。
下面開始講老太后早、晚起居的美容方法、保養步驟。
- 早起保養六大件 -
清晨5點起床之後,慈禧太后美顏的一天開始了。
第一步:喝銀耳湯
早起第一件事,老太后先喝一碗張福老太監精心熬製的銀耳湯,銀耳是女人之寶,如果個人體質不生痰溼的話,常喝它可以滋陰養顏。
第二步:泡手
泡手為慈禧特有之健身法,早晚都要泡的。目的是使氣血到達身體末梢,人才能一天運作不息。
侍女用熱手巾把老太后的手包起,放於銀盆熱水裡浸泡,換水三次,直至把手背、手指關節都泡軟和。
慈禧的手保養得細膩、圓潤柔和,像十八九歲姑娘的手,泡手起到很大作用。
第三步:熨臉
稱之為洗臉其實是熨臉。是用熱水浸透擰乾的柔軟毛巾,長時間地在額頭、兩頰熱敷,老太后認為這樣可以把抬頭紋之類的痕跡熨開。
第四步:梳頭
馬上迎來一道著名的慈禧梳妝環節——梳頭!
別小看梳頭這個技藝,要想不梳斷、不梳落一根頭髮,極其強人所難。給慈禧梳頭的太監無不戰戰兢兢,轉頭就領幾十大板。
可逢難處必出高人,像李蓮英,能以象牙梳、黃楊木梳等不同材質、不同疏密的梳子配合不同力度,為慈禧一日三梳頭,細梳、勤梳、精梳交替,手法嫻熟靈巧,他才能躋身掌案太監。
古人云,常櫛發,通血脈,固護髮根(不落髮),散風溼。
道家梳頭以120下為數,我每天能梳20下就不錯了,慈禧大大這種每天釘在梳妝檯前3小時、且有專門梳頭太監服侍的人,梳頭數應該有數百至千數以上了。
可惜慈禧40歲之後,得了脂溢性脫髮,頂心發脫落,儼然一位禿老太太。
愛美的她才發明了「大拉翅」(就是一個扇面形硬殼,下以圓箍固定在頭上),代替原來梳真發的兩把頭。
御醫診斷慈禧掉發的原因為:腎衰血虛,以補脾固腎法治療,兼之外用方改善她的脫髮和油性發質:
「烏髮不落方」
以榧子<殺蟲潤燥>、核桃<補益髮膚>、側柏葉<祛風涼血>作抿頭方,三者並用令發不落;
「菊花散」
以清肝火的菊花和其他7味草藥煮湯,為洗頭方和抿頭方;
「香發散」
零陵草辛夷等香料研末,代替水洗之抿頭方。
這些方子的具體配方,在網上都能搜到,有些姑娘興致衝衝地自製試用了之後認為無效,大呼上當。請注意下面兩點:
1、發為血之餘,頭髮是中醫整體觀所體現之身體局部問題,期待以一護髮方挽回全局不太實際,需要全身協同調理。
2、慈禧太后也是長期使用至一年之後才有所收效,你能做到嗎?
如果是懷著興趣之目的試試古方倒是挺好的,也許能收到意想不到之驚喜哦。
第五步:化妝
慈禧是基本不使外來化妝品的,她用的都是內廷不計工本自製、她自己親自監製的化妝品,這也是她的樂趣所在。
想想也是,有太醫院和整個大中華頂級物產特供作為後盾,還使什麼外面的貨色?這就是權力的好處了。
以胭脂為例,就是《紅樓夢》裡的製法了:
每年陰曆四月中旬京西妙峰山進貢玫瑰花,宮裡開始製造胭脂,從幾百斤玫瑰花裡精挑出一二十斤顏色均衡一致的,用石臼搗成花漿,仔細濾去雜質,為極均淨的花汁,然後把一方方的蠶絲綿浸入花汁許多天,拿出之後隔塵曬乾,就成為胭脂了。
我一直很好奇這種絲綿胭脂是怎樣搽法?手笨的人很容易搽成猴子屁股哦。
《宮女談往錄》說到了正確的方法:
剪下一小方紅絲綿,小手指蘸一點溫水灑於其上,使其化開,然後輕輕地擦在掌心,再用掌心過度到臉上。搽臉時要十分小心,仔細對著鏡子,才能不太濃也不太花。
塗唇則是把絲綿捲成細卷,往嘴唇上一轉,上唇塗得少些,下唇塗得多些,這就是古典美人之點絳唇——櫻桃小口的塗法。
這類純植物系的古代化妝品,比起現代化工類化妝品的好處是,不僅不會損害膚質,還對皮膚有滋養作用。
不過也不盡然,比如古代的粉。慈禧視侍女為裝飾品,非常忌諱自家侍女帶出去被別人比下去。
宮廷風度,講求珠圓玉潤,由裡往外透著滋潤。不能夠濃妝豔抹的,侍女怎麼替自己出頭呢?就是靠搽粉:
宮裡的侍女白天臉上只是薄薄敷一層粉,但是晚上臨睡前,會往臉、脖子、前胸、手臂上大量地擦粉(這也是古代女性一貫的美體做法),直至粉能和皮膚融化為一體,行話叫做「吃得住粉」,長久下來皮膚就會白嫩細膩,如雞子清一般透亮。
宮女何榮兒說,這種擦身粉是拿新米混合陳米研、篩成極細目,加極少鉛粉做成,相對安全許多。
自晉至清代,古代女子都利用鉛粉的美白力和附著力來美容,但鉛粉用多了就會中鉛毒,使臉色發青。
第六步:喝奶
慈禧每天早上都要喝大半碗人奶,十分之增加她的老妖婆氛圍。
為了供她喝奶,清宮裡常年僱有嚴格挑選過的剛生產少婦,吃好喝好,每早輪流給太后擠乳。
人的乳汁為陰血所化,是最適合人的腸胃吸收的,為自古補益佳品,「令人肥白悅澤」(《本草綱目》)。
慈禧非常迷信服食人乳能讓人返老還童,使容色重新回到年少白皙。現代說法就是人乳中含有激素和生長因子的作用,每天喝人乳對於她來說,已經是一種精神信仰了。
晨妝之後,慈禧在白天之中的工作,包括早朝、進膳、批摺子等,也有對接太醫院的一些對於面部專門性的治療調養,我們放到下一篇講。
慈禧進膳之後一般有遛彎兒消食的習慣,晚膳散步之後,我們跨到她的睡前護膚。
慈禧之睡前護膚
珍珠粉雞子清面膜、忍冬花水
如果要選一樣慈禧最鍾愛的美容之物,那一定是珍珠粉了。我們看到的照片,慈禧還把珍珠串成流蘇穿戴在身上,那是非常的大顆。
使用面膜之前需先卸妝,慈禧習慣用太醫院配方、老太監特製的中藥香皂洗臉,不如西洋肥皂去汙力強,取其真材實料、香氣更佳。
《開寶本草》:珍珠塗面,令人潤澤,好顏色。塗手足,去皮膚逆臚。
逆臚就是皮膚粗糙、起倒刺,珍珠不光美顏色,還能潤肌膚。
慈禧是長年堅持使用珍珠粉的,她對自己開發的用法細節頗為得意。
研粉工序十分講究:將大顆珍珠洗淨,用布包好,加豆腐、水,一起煮兩小時;
然後取出,加入少許清水,用漢白玉石臼緩慢地精心研磨,直至其指粘如無,乾燥之後為極細目的珍珠粉,備用。
慈禧於每天卸妝之後,溫水洗面,把珍珠粉用雞蛋清調勻,塗抹到臉上。她重點塗抹臉上大的皺紋,然後整個晚上說話都不能太張開口,以防臉上的面膜開裂。
睡前半小時,再用清水洗淨面膜,塗上忍冬花水。忍冬花就是金銀花了,慈禧制花水法跟現代花露的蒸餾法差不多,就不細說了。
金銀花的花露有祛風熱、清涼鎮定之效,老太后臉上因為塗過了雞子清面膜而繃緊了,洗掉之後再塗上一層花露,可舒緩肌膚,細緻毛孔(慈禧的內心潛臺詞是能使那些皺紋不再伸長擴大),做完這一步,慈禧方能踏踏實實地就寢。
早上起床之後,又往臉上塗抹一種特製脂油,十幾分鐘後擦掉,然後再敷粉、搽胭脂。這層油的意思是能卸掉昨晚塗的花液。
這一整套做法是慈禧幾十年下來固定不變、一步也不會省略的護膚程序,跟現代的護膚理念及步驟已非常類似了。
另外,慈禧每隔10天還要服用一次珍珠粉,有專門研磨珠粉的太監獻上來,太后接過來倒上舌頭,就著茶咽下。
慈禧老了之後身上仍細膩年輕,她認為自己皮膚白皙滋潤可歸為珍珠粉之功勞。曾對隨侍女官德齡說過:珍珠粉這東西,很好,能夠幫我留駐青春!(慈禧晚年侍女德齡著之《御香縹緲錄》)
慈禧晚上的保養步驟除了例行的浸手、熱敷,還加了三個:
一、泡腳
「很明快地說句話,老太后洗腳不僅是為了衛生,更重要的是為了保養,說穿了,有點小病小災的,洗腳比吃藥還便當。」(《宮女談往錄》)
在清宮太醫院裡供職真是特別不容易的,不僅經常被皇帝斥罵,可能還經常被格格妃子們嫌煩。
身為太醫院重點呵護的老佛爺,有很多真香型煩惱。比如當差的御醫每天都要敬獻一付「平安帖子」,為根據當下節氣變化,老太后飲食起居和身體狀況,而酌量開的保平安的藥方。
太醫院的人不能每天對老太后望切,一般是詢問「上夜」的侍女來收集信息。(比如老太后睡覺安穩不?睡得香甜不?出氣勻停不?夜裡口燥不?起幾次夜?翻幾次身?夜裡醒幾次?咳嗽不?早上幾點醒?)
這些信息就是內務府和太醫院做功課的重要依據,但一般光開藥方不吃藥,或是體現在老太后洗腳水的加減方劑上:
光緒年五月二十日,傳皇太后明目祛溼法一分。
甘菊三錢 桑葉五錢 木瓜五錢 牛膝五錢 防己四錢 茅術五錢 黃柏三錢 甘草三錢
水煎,沐足。
——《清宮醫案》
慈禧的洗腳水方,三伏天用杭菊花煮沸後晾溫,以清眩明目,涼爽全身,不中暑氣。三九天,就換成木瓜湯(中藥宣木瓜),以活血暖膝,溫和四體。
如果盛夏老太后有點脾胃不和食欲不振,就不能用清涼劑菊花飲了。或是隆冬老太后上焦有火,身體發燥,就不能用熱劑木瓜湯了。
洗腳、藥浴等方法確實是很好用的,尤其是對身體虛弱之人、老人、小孩等,無需經過脾胃運化這一關,通過經絡毛孔使藥效送達全身。不經吃藥而達到健身治病之目的,是再好也沒有的事了。
慈禧的泡腳盆,外用銀片鉚釘連接、內為木胎,銀防毒,木胎保持水溫。
泡腳也不光是泡,還有一整套洗腳工夫,洗腳的丫頭會用毛巾熱敷膝蓋,搓揉腳心湧泉穴等一套。
泡腳也是老太后最鬆散愜意的時光,嘴裡說著閒話,人往椅子上一歪,享受著被服侍搓腳的舒適。
二、洗澡
清宮都是晚上洗澡,慈禧冬天大約三天洗一次澡,夏天天天洗。
她洗澡的氣場很大,一是要用兩個盆,一個洗上身,一個洗下身,二是非「洗」而是「擦」,排場很大,每次得用上百條毛巾。
復原一個清宮劇裡的洗澡場景:
老太后脫了上衣坐在矮凳子上,環侍的四個侍女用熱毛巾為她擦身,毛巾擦完一條扔一條,換上六七次,這樣是為了把身體毛孔眼都擦張開,好讓身體輕鬆。
第二步是用塗滿香皂的毛巾擦身。
第三步是用溼毛巾擦乾淨香皂沫子,要仔細擦,如果留在了身上發癢就完蛋了。
第四步是拍花露,純絲綿拍上花露,輕輕勻拍於身。
最後,拿幹毛巾給全身各部位輕拂一遍,老太后穿上睡衣,洗澡就完成了。洗完之後,盆裡的水仍是乾乾淨淨的。
導演OS:我太南了。。
沐為洗頭,浴為洗澡,古人對沐浴持保守態度,強調「少」。因熱水蒸騰,全身毛孔張開,內氣外散。
故洗澡水不宜太熱,洗的時間不宜過長,易傷氣,使人疲憊。用熱毛巾擦澡這種方式則減輕很多,著重於打開膚表毛孔排垃圾,不像熱水澆注那樣調動全身和內臟。
三、護甲
清代宮裡的娘娘都留著非常長的指甲,真的不容易啊,每晚都要洗、浸。
步驟:用玉碗盛上熱水,把指甲一個個泡進去浸軟(光是想像這個畫面就令人窒息),校正直(因為長指甲愛彎),挫挫刷刷,塗抹上保養油,戴上黃綾子指甲套。
指甲講究厚、硬、亮、韌,是身體健壯的表現,如果指甲變質,起黃斑,就要用藥治了。冬天裡指甲脆,尤其要加意保護。
這一系列護膚程序做完,晚上九點之後,慈禧就該入睡了。
老太后有個本事,不管是日理萬機,還是倉皇西逃的路上,只要頭一挨枕頭,一會就能酣然入睡。美容覺足足的。
皮膚的保養工夫不會騙人,有句話叫日子有功,意思是麻煩的事也一天不能偷懶。老佛爺一生對美的追求始終孜孜不倦,把美看得與生命同等重要。
我不會敬她是條漢子,但是佩服她能坐的住。
要是能送她一個手機就好了。
*本篇材料引用:《宮女談往錄》、《御香縹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