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互動旗下擁有博雅中國象棋、博雅鬥地主、博雅麻將合集等多款熱門遊戲。其中,博雅麻將合集就頗受玩家朋友的歡迎。
說起麻將起源,至今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原先,麻將是皇家和王公貴族才玩得起的遊戲,後來才逐漸流傳至民間。
關於麻將的起源,有兩種說法較為被世人認可,一個是相傳明朝名為萬餅條(或"萬秉章")的人在"葉子格戲"的基礎上創造麻將,以自己名字"萬、餅、條"作為三種基礎花色。另一個是,有人說麻將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
"護糧牌"這一說法似乎更為有理可據。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縣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
然後,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記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遊戲,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
比如,"筒"圖案就是火藥槍;"索"即"束",是用細束繩串起來的雀鳥;"萬"即是賞錢的單位;"東南西北"為風向,火藥槍射鳥應考慮風向;中白髮,"中"即射中之意,"白"即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所以,麻將牌又稱麻雀牌、麻雀兒牌。
麻將裡一索也叫么雞,圖案就與麻雀相似。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還流行了一種「么雞麻將」玩法。
與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將的玩法較為複雜有趣,但基本打法簡單,容易上手,不過,演變開來後,麻將玩法變化極多,由其差異的搭配組合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地方麻將玩法。
以么雞麻將為例:
么雞麻將是樂山時下非常流行的麻將遊戲,它沿用了「血戰到底」的基本打法,相同的是,玩家胡牌後其他玩家可以繼續打牌,直到牌牆摸完或有3個玩家胡牌或認輸。可碰可槓不可吃。不同的是,么雞可以做萬能牌,核心打法是換三張、打缺門、颳風下雨、查大叫、查花豬。
么雞麻將有兩種玩法,分別為普通玩法和換三張,普通玩法沒有換三張的流程,後臺需要支持可配置,系統默認玩法為普通玩法。
所謂換三張,就是在發完牌後每個玩家需要拿出3張同花色的牌,然後4個人按照一定規則進行交換。換三張結束後,所有玩家需要定缺,玩家從萬筒條中選擇1門做為缺牌,定缺後玩家必須先打缺牌,如果手上有缺牌則不能胡牌。
在牌牆摸完後,如果玩家手上有缺牌,那就是花豬。花豬玩家需要賠給有叫未胡牌或已經胡過牌的玩家封頂番數(6番)。
玩家聽牌了為「有叫」,沒有聽牌為「無叫」。在么雞麻將中,么雞(一條)是一張聽用牌,可以用來當做任意牌。么雞是萬能牌,不屬於條子花色。
在牌牆摸完後,需要查看沒有胡過的玩家手牌是有叫還是無叫,無叫的非花豬玩家(就是沒有聽牌也沒有缺牌的玩家)要支付給有叫未胡牌的玩家或已經胡過牌的玩家最大可能的牌型番數,這就是「查大叫」。
所謂的「颳風下雨」就是槓操作,比如暗槓即「下雨」,補槓明槓即「颳風」。
換三張、查花豬、查大叫、颳風下雨等,是么雞麻將的特色玩法。
要說麻將較為常見的玩法,那就是「自由式」打法,在打法上可以根據自己手牌的情況及牌姿的發展,自由選擇和牌的方法。選擇的範圍一般是大家比較熟悉和規則規定的一些打法,比如,清一色、混一色、七對、碰碰和等等。
要想領略不同地方的麻將玩法,來博雅麻將全集。為了滿足大眾對不同地方麻將玩法的需求,《博雅麻將全集》囊括了多個當地特色玩法的遊戲,如紅中賴子槓、上海敲麻、廣東雞平胡、上海清混碰、長沙麻將、武漢麻將、南昌麻將、河北麻將、長春麻將、湖北卡五星、貴州捉雞、廣東推動胡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