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列從唐山開往長春的高鐵列車上,一名年輕女子正在指著坐在鄰座的白髮老人怒罵"你咋不去死",老人應該是女子的母親,回應道"你咋還像上次那樣打我啊?"女子立刻說"我咋不打死你。"
見此情景,其他乘客紛紛規勸該女子,其中一名男乘客怒懟三連,大聲怒斥女子打爹罵娘,不尊老愛幼,女子卻說"報警啊",男子表示雖然自己沒有權利報警,但車廂內還有其他人的孩子,她這樣的行為會對其他孩子產生不好影響,且在這樣的公共環境下,應該尊重其他人,保持安靜,不能大聲罵人。
雖然是"家務事",但女子的言行卻引發了眾怒。據悉,當時老人還崩潰大哭說:"上次打得我呀!我兒子有病,沒等我說,就揍我呀!而自己的房子,就算是給別人,也不會給女兒的。"當聽完這些話,該女子極其不滿聲稱:"你要記住,我不是你姑娘,永遠也不是!"隨後在眾人的勸導中,女子轉身下車稱:"你們管吧",拋下老人,獨自離開。
從母女二人的對話中,不難看出,女子已經不是第一次辱罵和毆打自己的母親了,而且女子言語中絲毫沒有愧疚之感,相反,言辭激烈,極度囂張。
有網友表示,看了視頻感覺很揪心,心疼老人;有的網友強烈譴責女子,缺少教育;更有網友詼諧地diss那名男乘客:太有素質了,面對這樣的人就應該開罵。可見,網友與乘客一樣一邊倒地譴責女子的行為。
據網上統計,在我國青少年時期孩子與父母吵過架的佔68%,與父母不怎麼交流的佔35%;成年後與父母吵過架的佔42%,與父母不怎麼交流的佔26%。
青少年時期因為學習、看手機等問題,父母會經常責備孩子,而處於叛逆期的孩子這時候往往會產生厭煩心理,不願與父母交流,或者乾脆頂撞父母。成年之後,隨著接受教育的提升以及心智的漸漸成熟,與父母吵架或不交流的比例明顯下降。
孩子與父母所處的時代不同,對事物的認知有所不同是在所難免的。
但是,雖然會吵架,大多數孩子還是會選擇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年少時不懂事,等到長大了,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很多孩子便不再與父母冷戰甚至吵架。
當然,也有些孩子,因為接受教育程度不高,很早輟學,家庭教育不完善、或者性格本身有缺陷,與父母發生矛盾時不知如何化解,反而採取更過激的言辭或行為,給自己和父母身心都造成深深的傷害。
家庭中,長輩從小教育孩子尊老愛幼,同時言傳身教在實際生活中對自己的長輩尊敬、孝敬,對年幼的孩子呵護有加。而孩子受家庭以及環境影響,耳濡目染,自然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有些家庭缺少這樣的美德教育。父不慈子不孝,當父母的日常對自己的長輩不尊重,張嘴即罵動手就打,對兒女也缺乏足夠的關心,造成孩子受到這樣父母的影響。長大後,這些子女目無尊長,沒大沒小。
遭遇這樣的事情,很多父母可能會很寒心。然而,他們沒有認真思考,遇到這樣的結果,完全是他們一手造成的。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不從小就對孩子進行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教育,在生活中也不注重自己言行的表率作用,孩子很可能就被自己帶偏了;父母對自己長輩平時就表現出足夠的尊敬和孝順,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將來也會學著父母的樣子為人處事。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