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以此為窗,與您共賞天下珠寶。見文好,我們是《珠寶玉之窗》!
不知大家國慶節和中秋節過得如何,在這跟朋友們道一聲雙節快樂。在這金秋雙節裡也是重疊了很多美麗的盛事,比如故宮的600年大展。我猜很多朋友的友圈和微博最近一定都有刷這件美事。而借著這樣難得的多個好事疊加的氛圍裡,我覺得應該和大家再一起賞一賞我們那些藏在故宮裡的奇珍異寶。
那作為開篇第一份自然得是這金甌永固杯,我想很多朋友都知道它是我們的鎮宮之寶,是不外展的珍寶之一。很多朋友都久仰它的大名,常在平時開玩笑說如果有生之年不看一眼金甌永固杯的真容就不能說自己看過了大華夏的珍寶,就像咱常說的,不到長城走一遭不能說自己是好漢一樣。
金甌永固杯高12.5釐米,口徑8釐米。杯為金質圓體,鼎式三足,杯身還鑲嵌纏枝寶相花紋,花芯用珍珠以及紅藍寶石鑲嵌而成。杯兩側還有夔龍形耳。龍的頭上鑲嵌大珍珠。杯的三足為象首式,杯前正中鐫有篆書「金甌永固」,背後鐫有「乾隆年制」,共鑲嵌有36顆大小珍珠、紅寶石、藍寶石和粉色碧璽。根據資料介紹金甌永固杯在乾隆時一共只製作了三件,圖中這件製作於嘉慶二年,但當時宮中仍用乾隆年號,乾隆當時為太上皇,所以該杯依然署乾隆年款。
而它的名字也是大有來歷的,所謂金甌永固,金甌是金制的小盒,珍貴而且堅硬,所以金甌常用來比喻國家的完整,象徵國家繁榮。從雍正朝開始,皇帝都有「明床開筆」的儀式。據說每一年新年第一天天沒亮,皇帝會來到養心殿東暖閣,就著玉燭,喝一口這個杯子裡的屠蘇酒(就是雄黃酒,寓意去邪),拿萬年青毛筆,蘸著朱色和黑色墨汁,在紙上寫下幾十到上百字的吉祥話。比如政權穩固,國家安定和風調雨順之類的,有些像我們的春聯那樣的吉祥話。看看這一份講究,有朋友笑言,皇帝也不好當啊。
除了金甌永固杯,大展上還有很多其他的珍寶,並且這次600年大展還疊加蘇軾主題展。那蘇軾就不用多說了,咱九年義務教育沒少拜讀蘇大文豪的大作。咱看了貨真價實的珍寶,再品一品蘇軾的詩,兩個字,完美。當然,我知道也有很多朋友會哀嚎遍野,尤其是學校裡的同學們。因為特殊原因讓很多學生朋友只能在微博裡看別的朋友曬圖,有位小妹妹就說這一段不能看友圈,不能看微博,會吐血。600年一次的大展近在咫尺,她卻只能鎖在一牆之內望穿秋水,仰天長嘆,錯過這一次600年大展,下一次700年大展她已隨風而去,她這一生註定無望了。
雖然可惜,但現實咱還是一邊嘆息一邊繼續「暗戳戳」地翻看著別的朋友曬出來的這些珍寶圖片,畢竟確實有不少東西平時是不輕易拿出來展覽的。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覺得這次600年大展還是缺了點氣勢,展出的東西不夠多,不夠讓人為之一震,除了金甌永固杯還有其他很多很美的珍寶都沒有展出來。我想,這大概也是有客觀原因和其他考量因素的,咱就稍稍理解一下。
比如這頂鳳冠也是不少女生一直想見到的,雖然沒有看到所有想見的珍寶,但看到了心中心心念念的鳳冠真顏也是不錯的。就像有朋友這樣說,600年的大展已經是一個很難得的時刻,人一生也就一次百年,能在這樣特別的時刻裡去故宮看一眼自己喜歡的珍寶,親身品一次它的故事,已經是一輩子值得珍藏的一個回憶。
而其他的,多看一件便是對於歷史的多一分見證和多一份見識。比如靈沼軒的瓷磚大家看了嗎,有沒有朋友想法跟我一樣,才發現老祖宗的瓷磚都這麼有格調。那朋友們去看600年大展了嗎,歡迎來說說你最喜歡哪一件珍寶。
(作者|空辰下的兔子,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