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為何和尚大多數都長得很胖,而道士卻長得骨瘦如柴?

2020-12-21 口吅品史

引言

中國的宗教文化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存在,有一些宗教文化是我們中國的本土文化,也有些宗教文化都是來自於各個國家,經過了一些信徒的傳遞流傳到了中國,例如道教、佛教等都是當下比較普遍的教派,很多人都有自己所信奉的宗教,這些宗教裡面也有一些比較出色的信徒作為代表人物,不同的宗教又有自己獨特的傳教方式。

01

在中國發展比較好的集中宗教文化中,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文化也是流傳較為廣泛的,佛教和基督教都是從外國引入到中國來的。

道教和佛教有著相似的修行方式,都是一日三餐吃齋,不同的是佛教是要念佛讀經,而道教則是打坐修煉,可是和尚與道士給人的形象卻截然不同,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筆者要談的是道教,道教是我們中國的本土宗教,產生與發展都是在中國,道士們的修煉方式大多是苦修,他們需要達到修煉成仙的境界就要常年聚精會神的打坐,心中不能有任何雜念,就連飲食都是有非常嚴格的把控,在修煉期間是不能隨隨便便就吃東西,必須要心無雜念克服一切外界幹擾。

他們的修煉方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外丹修煉和內丹修煉,兩種修煉方式也都有相同的要求,在飲食上面都有很大的禁忌,因為重點在於苦修,他們往往一進入修煉期就會很長時間都在修煉,而修煉期不論發生了什麼都是不能亂動的,不然就很難有成仙的機會。因為在飲食起居上面都過得非常貧苦。

02

除了飲食之外,道士還需要「飛升」,也就是他們修煉的最終目的,他們想要成為神仙就必須要脫胎換骨,而這前提是必須要受遍人情世故、嘗遍人間疾苦,長期的修煉加上飲食的拮据導致了道士們給人的印象往往都是青瘦的,與同為宗教信徒的和尚完全不同,讓普通人們一眼就能辨別道士與和尚。

佛教的和尚為什麼都是看起來白白胖胖的呢?首先要從佛教的起源說起,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像一直都是端莊嚴肅的菩薩形象,金光閃閃的佛像往往都是一些雍容富貴的長相,從如來佛祖到觀音菩薩再到文殊菩薩等各種佛像給人的印象都是極為相似的。

後來很多人想要成為和尚也會先看看長相,是不是和這些佛像相似,因為和尚另一個角度上來說是佛教的象徵,他們的相貌要與菩薩們的面容相差不大,這樣才能體現莊嚴與高貴。

如今在中國也有很多有名的佛像,除了寺廟之外其他的很多地方都是有佛像存在的,之所以佛教能夠在中國發展如此迅速,這裡面必須要講一個重要人物——武則天。她也是佛教信徒,一直信奉佛教,她稱帝期間還廣修寺廟,大批生產佛教經書,那一段時間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從鮮有人知到眾所周知。

03

武則天也不僅僅有捐贈金錢物資修建寺廟,她還特意出資修建佛像,就是如今的盧舍那大佛,那是在武則天還未登基時就已經開始修建,後來稱帝後還曾捐兩萬貫錢用於修建那尊佛像,佛像的構造與容貌完全是依照武則天的相貌而來,並且做工非常精細,耗時了四年之後還僅僅完成了佛像的頭部。

關於和尚們長相偏白胖高大的問題,是因為一直以來佛像給人的形象就是比較雍容高貴的,大部分和尚本身就是長得和佛教比較相似,而且比起道士們的苦修和尚們每天吃齋念佛的生活就顯得十分輕鬆,加上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一直比其他宗教要好,各種大型寺廟都是國家財政撥款修建而成的。

另一方面,因為信奉佛教的人偏多,佛教所帶來的影響力也就比較大,待遇也比較高,很多社會底層走投無路之時還會選擇去做和尚,至少衣食可以得到基本保障。這樣的生活與道士的貧苦生活相對比,兩類人給人們的印象自然是完全不同,再加上生活中很多電視劇的渲染,人們心中早已埋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象。

結語

其實不論是道教還是佛教,兩者都是較有影響力的宗教,只是因為最初的起源與後期的不斷發展而讓我們看到了現在的區別,但是我們並不能以此來定義一個宗教的形象,畢竟人的胖瘦與人的基因也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眾所周知,人體內一旦有了肥胖基因就很難瘦下來,所以我們在看見胖道士時也無需質疑他們的修為。

相關焦點

  • 同樣都是吃素,為何和尚大多偏胖,道士卻普遍消瘦?
    不管是在電視劇還是在現實裡面,和尚大多是大腹便便的,而倒是都是十分的瘦小,不僅如此,那些在寺廟裡面供奉的佛像和仙人也是形成了這樣的反差,比如彌勒佛就是大肚子的形象,而那些道士們卻顯得格外的清瘦,明明兩者都是吃素的,為什麼兩者之間的差距為什麼會這麼大?
  • 為何同是吃齋修行,和尚多白胖高大,道士卻枯瘦如松?共四點原因
    而和尚最早的意思是指有一定修為的僧人,但是從很早開始,在中國以及日本很多地方都將男性僧人統一稱之為和尚。中國漢族人民的主要宗教信仰就是佛教與道教,這兩者的代表分別就是和尚與道士,而和尚與道士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形象截然不同,同是吃齋修行,和尚一般更為肥胖高大,而道士通常清瘦乾枯。那麼,為什麼這種形象會如此根深蒂固呢?
  • 都是吃素,為什麼道士身形清瘦而和尚身體肥胖?原因其實很簡單
    都是吃素,為什麼道士身形清瘦而和尚身體肥胖?原因其實很簡單道士和和尚都是出家人,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他們無欲無求,不吃葷肉,只吃素食,他們不理那些紅塵紛擾,喜歡避世不受打擾。其實這些印象有誤,並不是所有的和尚和道士都是六根清淨的,有些人他們只是在逃避現實,所以暫時成為了和尚或者道士,當他們的傷痛痊癒後,這些人會選擇還俗的。不是所有的和尚都不沾葷腥,有些和尚是吃肉的,且吃的特別多。電視劇上演的一些和尚,都挺肥的。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胖和尚。也不是說這些胖和尚都是吃肉的,但絕大多數胖和尚絕對是沾了葷腥的。
  • 同是修道中人,為何和尚吃素都是虎背熊腰,而道士卻都很清瘦
    在佛門和道家的習俗裡,由塵世入教都被稱為「出家」,受到各自的戒律約束,並且實施素齋生活。但是奇怪的事情來了,在如此多的修道之人裡,道士與和尚有著很明顯的區別。
  • 和尚和道士都是素食主義者,為什麼和尚比道士更圓潤?原因很簡單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一個特別明顯的細節,那就是佛教和道教主要是素食主義者,但是和尚一般都比道士胖,即使是在我們經常看的電影和電視劇中,原因是什麼?這就是答案。首先,讓我們來談談兩者之間的區別,道教是關於否定的,佛教是關於因果關係的。
  • 同樣是吃素,為何和尚大多是胖子,道士卻大多是瘦子?原因很簡單
    古今中外所有的宗教都帶有一定的幻想因素,因為宗教中包含了人們對於宇宙無法解釋現象的猜想和憧憬。在國內道教和佛教兩個宗教源遠流長,也是現今國內人數最多的兩個宗教流派。國內關於道教和佛教的名勝景點有很多,這些地方大多有莊嚴的建築或者是古老的傳說。道教起源於中國,在道教中張道陵被道教信徒風味祖天師。其孫張魯在東漢末年割據漢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
  • 一分鐘學堂|為什麼和尚剃光頭,而道士留長髮?
    為什麼和尚剃頭,道士留長髮?.mp302:00來自錦靈中文在世人眼裡,道士與和尚都自稱「方外人士」,即世外之人。都已看破紅塵,超脫世間貧富榮辱,追求一種逍遙自在的內心自由。兩者在行為習慣、生活方式等諸多地方也都很相似。
  • 和尚與茅山道士搞笑鬥法,殭屍王被充氣大力士暴揍
    【非正常觀影的人間小黑】這部電影的劇情概括是:和尚道士互懟鬥法,美女徒弟中間摻水;道長慘被殭屍咬死,屍王終被暴打融化。電影開場,老和尚帶著姑娘回到家裡,隔壁住著傻徒弟,傻徒弟一時興奮惹怒了姑娘,被收拾了一頓,四目道長帶著殭屍趕路,自己找樂子,結果遇到狐狸精,一番大戰弄死了對方。
  • 強推:五本男主是和尚或者道士的甜虐文,清冷禁慾男主×嬌豔女主
    今天給大家推薦幾本男主是和尚或者道士的小說,書荒的小可愛安排起來啦!第一次看這種類型的小說時仿佛打開新世界的大門,然後開始廣泛收集這類小說。橘子很吃這種沉穩禁慾,坐懷不亂的男主人設,女主妖豔撩人,高冷男主為愛跌下神壇。比較有代表性的如《不負如來不負卿》,每念一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都嗟嘆不已。
  • 為什麼獵豹吃肉骨瘦如柴,熊貓吃素卻胖成球
    以速度著稱的獵豹,是個不折不扣的肉食主義者,但它們看起來總是骨瘦如柴的,其他食肉動物,如獅子老虎,一般也沒有贅肉。而吃竹子這種低營養植物的熊貓,卻是個圓滾滾的大胖子,這是為什麼呢?①熊貓飯量是獵豹的5倍雖然熊貓吃的竹子高纖維、低熱量,而且難以消化,但是架不住它吃得多啊。一隻熊貓每天可以吃大約30斤竹子,如果是吃竹筍,它們的飯量會更大。
  • 為什麼道士留長髮而和尚剃光頭?長發的修行秘密!
    道士與和尚都是修行人,為什麼卻截然相反地一個留長髮另一個剃光頭?頭髮對修行有什麼影響?前文說過了頭髮是能量和信息的接收器與發射器,長頭髮會讓人感知到更多的外界信息,所以佛家稱頭髮為「三千煩惱絲」。和尚也未必都是光頭,如來佛祖和虛雲和尚就有頭髮。但佛祖頭上的其實並不是頭髮,而是成佛後長出的「肉髻」,是由頭骨隆起,皮肉形如髮髻,是吉利、尊貴之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頂髻相」。在《大勝般若經》中就說這種肉髻並非釋迦牟尼所獨有,而是佛與菩薩所共有,這也就是為什麼北魏時期的佛頭都帶有螺旋紋。
  • 同樣是糖尿病,為何有人身材肥胖,有人骨瘦如柴,或與這兩點相關
    糖尿病屬於一種典型的慢性疾病,不過,我們不難發現,同樣是糖尿病有的人身材肥胖,有的人卻骨瘦如柴,兩種差別十分明顯,到底是什麼原因才導致兩極分化如此嚴重呢?同樣是糖尿病,為何有人身材肥胖,有人骨瘦如柴,或與這兩點相關從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上來看,當我們的身體裡面胰島細胞功能有所下降的時候,它所分泌出來的胰島素也會跟著變少,這就導致血糖無法被各個器官所充分利用,大量的的血糖被流失,所以有些糖尿病患者就會越來越瘦。
  • 和尚打敗了道士,《西遊記》車遲國鬥法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車遲國鬥法是指《西遊記》第四十四回至第四十六回所描寫的內容,寫得相當精彩絕妙和跌宕起伏!透過這些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華麗優美的語言描寫,我們看到的是西遊記裡比較明顯的尊佛輕道,揚佛抑道的思想!故事一開始,唐僧師徒首先看到的是炎炎烈日下眾多和尚衣衫襤褸,揮汗如雨的在做著苦力。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監管的少年道士,個個星冠耀耀,衣著光鮮且悠閒自得!經過詢問得知,由於和尚屢次求雨未果,惹怒國王!而新來的三位道人(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卻法術無邊,一求即中,由此三人攛掇國王毀佛興道,眾多和尚被折磨之死!
  • 一場平安醮的隱情:元春為何要打平安醮?賈母為何對張道士翻臉?
    元春為何要打這個平安醮?為何寶釵等人不想去湊這個熱鬧?張道士是榮國公替身,王公大臣中也頗有威信,為何一口一個小道,如此謙卑?為何賈母對於張道士的提親,火冒三丈,言語惡劣?看似富貴人家的一場出行,卻牽動了好多人的心事。在這一件非日常事件中,人們來不及適應,來不及掩飾,不由地現出了原形。
  • 小老闆和胖和尚、惡來的故事
    天氣乍暖還寒,胖和尚油光的頭頂上卻滾動著汗珠子。胖和尚笑道:「沒什麼錢的,怕喝不起。」「不要錢不要錢。」小老闆擺擺手。「那感情好啊。」胖和尚嘴角笑到了耳根。胖和尚咕嘟嘟喝了一大碗,咕嘟嘟又喝了一大碗……沒怎麼停,一共喝了10多碗茶。小老闆心說:可以啊,大肚能容,跟惡來的胃口差不多。想到惡來,小老闆就皺起了眉頭。
  • 比星野更撩人的竟是這個帥氣小和尚,現實版和尚愛上我了解一下
    所長超愛的「網紅照妖鏡」今天又來給大家安利網紅了,最近她發現美女的火眼金睛比所長的還厲害,「哪些網紅整容黑暗史
  •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小和尚被陌生人熱情款待,不知大禍臨頭
    眾人正要離開,有個眼尖的看到了蛋子和尚,喊了一聲,都圍了上來,逼問他為何在此偷窺。蛋子和尚忙說,小僧雲遊四方,剛好打此路過。公子打量了他一下,看他身材高大,濃眉大眼,說道:看來你我有佛法因緣,請小師父到敝莊一敘,我備些齋飯不成敬意。蛋子和尚當即道:小僧隨處化緣,多謝公子盛情。
  • 道士為何被稱為「牛鼻子老道」?與道士的各方面息息相關!
    在古裝劇中,古人常常將道士稱為「牛鼻子老道」,頗有調侃和嘲諷之意。那麼,道士為何被稱為「牛鼻子老道」呢?其中有什麼緣由?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道士被稱為「牛鼻子老道」的原因。一、與道士的打扮有關1. 道士會佩戴一種名為「沖天冠」的帽子,這種帽子前邊有簷,翹如牛鼻,故古人以服飾的特點來稱呼道士。2. 道士一般為長發,因此會將頭髮盤成「8」字形狀的髮髻,並以髮簪穿過,如同被繩穿過的牛鼻子。
  • 虛雲老和尚:《西遊記》這部書是怎麼來的?
    《西遊記》這部書的來由是這樣的(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世上流傳的《西遊記》、《目蓮傳》,都是清濁不分是非顛倒。真的成假,假的成真。《目蓮傳》說目蓮尊者,又扯到《地藏經》去,把地藏變成目蓮等等,都是胡說。
  • 新聊齋|賊道士與狐仙
    謝吉是潮州人,長得非常俊美,他生性風流倜儻,不少女子都很歡喜他。一天夜裡,他在家中後院賞月,一隻長尾小白狐出現在大青石上歇息。謝吉好奇上前摸了一把,白狐驚醒竟用女子聲音說:「公子,為何摸我?」一連十幾個夜晚,狐仙都按時前來謝家找謝吉。謝吉的母親陳氏夜裡起來上茅房,聽到兒子房內傳出歡聲笑語,偷偷靠近窗戶察看,發現裡面有個女子和謝吉在追打戲鬧,女子身後還長著一條狐狸尾巴,這下卻把陳氏嚇了一跳。在謝家父母追問下,謝吉承認了和狐仙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