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線上舉行 活動地點首次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2月10日電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經濟學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10日改為線上舉行,活動地點也首次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政廳。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2 基礎學科, 中國的「阿喀琉斯之踵」 2020年的諾獎,中國再次落空。 意料之中,因為大部分獎項都給到基礎學科。
-
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兩位女科學家!她們做了一把銳利的「剪刀」 分享...
Doudna),以表彰這兩位女性科學家「發現了基因編輯技術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 /cas9基因剪刀」,她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76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中國基金報) 隨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和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出爐,有著「理科綜合獎」之稱的諾貝爾化學獎也重磅揭曉。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
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最黑暗的秘密 據諾獎官方介紹,本次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獲獎原因是其「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穩定預測」。
-
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因疫情改為線上舉行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2月10日電(記者付一鳴)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經濟學獎頒獎儀式因新冠疫情10日改為線上舉行,活動地點也首次改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獲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是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以及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和美國科學家安德烈婭·蓋茲;化學獎得主為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以及英國科學家麥可·霍頓;文學獎被授予美國女詩人路易絲·格呂克;經濟學獎則由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獲得。
-
2021年沃爾夫獎揭曉!7位華人科學家曾獲獎
來自以色列、義大利和美國的6位科學家獲得醫學、物理、化學領域3項大獎。始創於1976年的沃爾夫獎是國際最高學術大獎之一,每個獎項獎金為10萬美元。據統計,約1/3的沃爾夫獎得主最後都獲得了諾貝爾獎,因此沃爾夫獎又被稱為「諾獎風向標」。迄今為止,全球共有345名科學家和藝術家獲得這一榮譽,其中包括吳健雄、陳省身、袁隆平、錢永健、丘成桐等7位華人科學家。
-
諾貝爾獎獎金為何發了119年還沒發完,反而越發越多?
10月5日下午,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三位科學家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相比於2019年,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這相當於759餘萬元人民幣。實際上,諾貝爾的遺產最初只有約3100萬瑞典克朗。但從1901年頒布諾貝爾獎開始,獎金不但沒有發完反而越發越多,這是為什麼呢?
-
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拓撲領域科學家,曾有五位得獎人獲諾獎
「復旦-中植科學獎」授予三位拓撲領域科學家復旦大學 供圖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麥可·貝裡(Sir Michael V. Berry),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查爾斯·凱恩(Charles L. Kane),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獲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
-
隨處可見的果蠅憑什麼幫助科學家拿下六次諾貝爾獎?
即便果蠅在現實生活中給許多人帶去了困擾,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它們確實為科學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畢竟科學家們因為對果蠅的突破性研究而獲得了六次諾貝爾獎。+ 諾 貝 爾 獎 背 後 的 「 功 臣 」 +
-
我是一位流動的科學家,一粒自由電子-新科諾獎得主、基因之母、法國女科學家如是說【巴黎漢唐國際觀察】第218期期
雖然諾獎總人數不及美英德而屈居第四,但在某些領域,某個階段,也是很有作為的。因為這次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一名法國女科學家,我們就來梳理一下法國的化學研究這個話題。02.法國化學研究獲諾貝爾獎概況。諾貝爾化學獎開始於1901年。截止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共頒發了112次,共有185名科學家獲得該獎項。
-
6位各自開創新領域的天才科學家,卻都未獲得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化學家兼工程師阿爾弗雷德·伯恩哈德·諾貝爾的名字命名的。1895年,他籤署了他的最後遺囑,並捐贈了他的大部分財富建立了諾貝爾獎。這些獎(物理、科學、化學、文學和醫學等領域)每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而和平獎是在挪威奧斯陸頒發的。除了聲望之外,諾貝爾獎同樣具有欺騙性和誤導性。
-
剛剛,今年諾獎首發頒給C肝病毒捕手!英美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
今年的諾貝爾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他們在對抗血源性肝炎方面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血源性肝炎是全球重大的健康問題,導致全世界人們患上肝硬化和肝癌。 他曾被授予美國政府公共衛生服務機構授予平民的最高獎項「傑出服務獎章」以及阿爾伯特·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哈維·詹姆斯·阿爾特(Harvey James Alter),作為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其主要貢獻是揭示了C型肝炎的發病原因,並且成功分離出了C型肝炎病毒。
-
諾獎風向標「引文桂冠獎」名單出爐 俄羅斯科學家首度入圍
引文分析鎖定科研領域極具影響力的22位頂尖研究人員,華裔科學家張遠入選,俄羅斯科學家首度入圍費城,2017年9月20日訊—為加速科學發現和創新提供高質量數據及分析服務的全球領導者科睿唯安日前宣布了其2017年度「引文桂冠獎」得主,預測在今年或不久的將來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研精英
-
湯森路透預測 2015 諾貝爾獎得主:華裔科學家榜上有名
在今年的獲獎名單中,各領域值得關注的科學家有:來自化學領域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自1901年以來,只有17位的女性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然而本次分析發現諾貝爾獎得主的男女性別差異正在縮小,在全球頂尖的科學研究領域,女性科學家主導的科研數量顯著增長。今年,引文桂冠獎的女性得主增長了83%。2002年到2014年間總共只有6位女性獲得引文桂冠獎,而2015年的引文桂冠獎得主中就有4位是女性科學家。
-
屠呦呦諾獎演講以唐詩收尾 莫言演講長達8315字
屠呦呦以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結束演講,稱「請各位有機會時更上一層樓,去領略中國文化的魅力,發現蘊涵於傳統中醫藥中的寶藏」。 「這不僅是授予我個人的榮譽」 12月7日下午1點,瑞典卡羅琳醫學院醫學禮堂舉行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演講,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日本科學家大村智和美國愛爾蘭籍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分別就自己的研究成果發表演講。 據媒體報導,數百名華人提前3個多小時就在冬日寒風中排隊等候入場。
-
三位科學家揭異常物質秘密 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
參考消息網10月5日報導 外媒稱,瑞典皇家科學院說,出生於英國的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麥可·科斯特利茨10月4日因「揭示了異常物質之秘密」的工作而獲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獎評委常常將獎項授予數十年前的發現,以確保這些發現經受住時間考驗。法新社10月4日報導,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稱,該獎今年三位得主的開拓性工作「推動了凝聚體物理學中的前沿研究,特別是因為帶來了拓撲材料能被用於新一代電子器件和超導體或未來的量子計算機的希望」。
-
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包含HIV序列,蒙塔尼「失足」偽科學
蒙塔尼曾在 2008 年獲得諾貝爾獎,在病毒學研究領域已經是全球頂尖的學者,但這一背景也並沒有讓他的爭議言論在學界獲得廣泛的支持。中國知名生物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發表文章《對某校引進諾貝爾獎得主的意見》批駁了 「病毒來源實驗室」 的說法,稱以蒙塔尼的身份,他的這番言論有很強的欺騙性。蒙塔尼錯在了哪裡?
-
那些不被允許帶娃領諾獎的科學家 | 返樸
不知道他們明知謝苗諾夫有機會得獎卻放棄提名,心裡是何感想。 蘇聯不提名,擋不住別人提名,謝苗諾夫還是獲得了195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就是蘇聯獲得的第一個諾貝爾獎。
-
基因編輯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華人科學家失之交臂
杜德納的博士後導師、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化學和生物化學教授Thomas Cech曾經這樣評價杜德納:「從研究生開始,Doudna就是一個非常具有影響力的科學家,她總是研究新的領域,新的課題,她遲早都會有重大的發現。」
-
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告訴我們:科研是一份興趣+許多歡樂
「我有過當一名足球運動員的夢想。」他在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告訴大家。不過,因為右腳負重傷無法參加比賽而不得不放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被從足球『踢』向了科學的道路上」。 「這是諾貝爾獎委員會為我設計的。」每當與來訪者交換名片時,這位瑞士老人都不忘特意提醒對方看上面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