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天生具備的咽反射、閉氣反射和巴甫洛夫條件反射,這些天賦可以幫助14個月以下的嬰兒安全、無障礙地學會潛水。
李藝
天氣熱起來了,帶著寶寶去遊泳啦!
大家都知道嬰兒遊泳有很多好處,能促進寶寶身體發育,對寶寶的肺活量、心臟功能、免疫功能、消化吸收功能、睡眠狀況都有好處。不過,嬰兒遊泳也有很多要注意的事情。
5月31日,網易親子特別邀請了國家運動健將級運動員、全國花樣遊泳錦標賽集體自由自選組合冠軍、擁有英國STA嬰幼兒遊泳教練資格證、現任某機構水育總監的李藝,為大家講解嬰兒遊泳、親子遊泳。
李藝老師的分享交流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系統講解親子遊泳的常識,第二部分是回答網友提問,包括能不能戴脖圈、如何鑑別水質等。
以下是關於親子遊泳的一些常識。
親子遊泳在國外已經有五六十年的歷史了,2009年開始登陸中國。親子遊泳顧名思義就是指由父母親自陪伴嬰幼兒,在水中完成一些列運動、學習的過程。學習內容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技能性學習,如泳姿:蝶泳、仰泳、蛙泳、自由式、跳水、滾翻等動作;另一類是指針對水性的培養:對於嬰幼兒來說,所謂水性,就是指他們在遇到任何突發的意外狀況下,自身所具備對抗危險的應變能力。在中國很多家長只是把遊泳當做一種特長,去對孩子進行培養。但是在國際上,遊泳對於孩子的意義,並不僅僅只是一種運動,一種愛好那麼簡單。它更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而區別於「套脖圈」遊泳來說,親子遊泳對於孩子的教育意義,更加得實用、有價值。接下來,我會給大家就親子遊泳的教學目標和教育意義,進行簡單的介紹。
換言之,6個月大的孩子參加親子遊泳的訓練,我們到底能學會什麼?
「嬰幼兒親子遊泳」的年齡段界定在0-6歲,我們將0-6歲劃分為3個年齡段,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不同的訓練目標。分別是0-14個月,14-36個月,36個月以上。這種劃分方式是根據嬰幼兒身體和心理髮育的客觀規律,嚴格遵循教育的文明公理而產生的。
0-14個月的嬰兒最需要關注的就是脊椎的發育。很多家長應該都知道,孩子剛出生的時候脊椎是脆弱的,還未發育出四個生理彎曲(頸椎、胸椎、腰椎、尾椎),不具備承重和支撐的能力。當寶寶可以獨自站立、行走時,便意味著他們的脊椎具備了最初的功能。這個時間段大約在14個月左右,個體差異正負3個月。另外,嬰兒天生具備的咽反射、閉氣反射和巴甫洛夫條件反射,這些天賦可以幫助14個月以下的嬰兒安全、無障礙地學會潛水。年齡越小的孩子,學習潛水越順利,因為閉氣反射會在14個月之後逐漸退化。而具備閉氣潛水能力,可以為意外落水的孩子爭取到寶貴的黃金救援3秒鐘。所以,0-14個月的親子遊泳最重要的訓練目標,就是利用孩子們天生的條件反射,使他們可以熟練掌握潛水的能力。為順利過渡下一年齡段的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也就是說,14個月以下的寶寶,能夠具備任意潛水的能力,我們就稱之為「會遊泳」。
咽反射:是一種防止吞咽異物的生理反應,可以協助嬰幼兒在潛水的時候,將嗆進喉嚨的水吐出來,以防溺水。
閉氣反射:又名潛水反射,是新生兒先天具備的一種條件反射能力。把新生兒俯臥在水裡,他就會用四肢做出協調很好的類似遊泳的動作,並短時間內屏住呼吸。
巴布洛夫條件反射:簡單來說,就是搖鈴鐺給狗狗餵肉,狗狗唾液分泌旺盛。數次之後,當鈴鐺再次響起,肉還沒有來,狗狗的唾液已經開始分泌。即:狗狗將鈴鐺與肉一對一地相互聯繫,聽到鈴鐺就會出現分泌唾液的條件反射。我們的嬰幼兒同樣具有這項條件反射。
通過利用這3種條件反射,我們可以順利地訓練寶寶掌握、具備潛水的能力。具體訓練操作大概是這樣的:我們給寶寶一個指令,比如:預備開始或者Ready go,然後將水淋在寶寶的面部。讓寶寶將這個固定的聲音指令與臉上有水這件事兒一對一地相互聯繫起來。這時,寶寶的閉氣反射會使他們出現閉眼睛、聳鼻子、噘嘴以及吐舌頭等可愛的表情。數次之後,當寶寶再聽到這個指令,水還沒有來,他們已經做出閉氣的各種表情時,老師們就可以確定寶寶的條件反射已經建立成功。可以開始安全地給他們嘗試潛水訓練了。
15-36個月大的幼兒親子遊泳訓練目標更加明確且實際:掌握自救技能。換言之,就是當孩子以任何方式掉落水中之後能夠保持鎮定、不害怕,並迅速確定方向,找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安全點,進行短距離的遊進,然後抓住漂浮物或岸邊爬上去,最終達到自救的目的。在這一系列自救過程中,幼兒需要具備跳水、遊進、換氣、轉身、抓握、攀爬等技能,並熟練掌握、連續使用。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可以把孩子保護得很好,一兩歲的孩子不會遇到獨自溺水的狀況。其實,這是非常不對的想法。1-3歲的孩子遇到的最大危機,不是來自於外界的危險,而是自我探索意志的實現與家長意識的衝突。
Alice來舉一個小例子:當一個寶寶看到一杯水想去碰觸,媽媽知道裡面是剛剛燒開的熱水,非常燙!大部分媽媽就會阻止孩子想要去碰觸的探索行為。而這種阻止對於孩子的大腦和人格的發育恰恰是致命的打擊。如果是各位家長,你們會怎麼做呢?)。當我們認為自己是在保護孩子的時候,其實更多的是損害了他們的好奇心、想像力。也就是間接地破壞了孩子主動學習的熱情和習慣。作為家長和教育者,我們應當做的是:幫助孩子建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學習自我保護的技能,創造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然後,放手讓孩子們自由地探索、學習、成長。而水中自救技能是國際上公認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重要生存技能之一。所以,1-3歲的孩子,如果具備自救的能力,我們就可以稱之為「會遊泳」了。而自救技能中,需要包含任意姿態跳水、垂直軸360度轉身、以仰臥或俯臥換氣等姿態遊進最少三至五米的距離,以及雙手抓握、攀爬上岸等技能。而這些技能的學習,需要寶寶們堅持不懈地進行系統地訓練才可以熟練掌握。而在這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家長的陪伴和支持必不可少。
36個月以上隨著兒童的身心發展,在4、5歲的時候,他們的精細動作和大肢體運動就會達到發育的極致,個體差異正負3歲都屬於正常範疇。大肢體運動發育到極限的標誌就是掌握一種較為標準的泳姿。所以,36個月以上的幼兒,就可以開始逐步接受標準泳姿的訓練了。有些家長會奇怪,如果一個孩子從出生就堅持親子遊泳的訓練,那麼2歲多就可以獨立遊「狗刨兒」了。為什麼非要等到3歲多才能開始學標準的泳姿?其實很簡單,就是受身體發育的客觀規律所限制。比如:一個健康的新生兒,習慣性姿勢就是蜷縮著胳膊、腿兒,攥著小拳頭。這是由於胚胎期的發育,使得他們屈曲側的肌肉比伸展側的肌肉力量大。以自由式為例,如果想做到標準的踢腿姿勢,需要背肌、後臀肌和大腿後群肌協調發力。而嬰幼兒屈曲肌肉力量強於舒張肌,大腿的股四頭肌力量強於後群肌。所以受肌肉、骨骼和韌帶的發育所限,3歲以下的孩子只能完成類似於蹬自行車一樣的踢腿動作,也就是所謂的狗刨兒姿勢。所以,4-6歲的孩子,我們會以標準泳姿來作為衡量他們是否會遊泳的主要標準之一。
遊泳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訓練目標。但最重要的一點永遠不變,那就是作為生存技能而去學習。希望通過這次講解可以引發各位爸爸媽媽的深思——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讓孩子從小開始堅持遊泳學習!
經過上一個問題的講解之後,很多家長肯定都已經認識到了遊泳對於孩子生存的重要性。那麼,我們應當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陪伴孩子們學習遊泳呢?首先,我先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幫助孩子們進行高品質的遊戲,以達到學習和發展的最大效果,這就是老師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對於家長來說,當然也是如此。遊戲,是所有哺乳動物的腦的生物屬性。所有哺乳動物天生就需要通過遊戲來學會生存的技能。2歲之內的小豹子,每天就是跟在豹子媽媽身邊吃喝玩樂曬太陽。2歲之後,雄性的小豹子就可以離開豹群獨立捕獵生存了。為什麼呢?因為它們在與媽媽共處的時光裡,每天都在用遊戲來練習捕獵的技巧:跑、跳、撲、抓、咬等等。可以說,遊戲就是它們與生俱來、賴以生存的技能。人類當然也不例外。所以,遊戲是兒童教育的核心手段,這條定律不僅限於遊泳教學。
另外,孩子的探索欲望來源於勇氣,而勇氣來源於內心的安全感。一個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安全感,將會決定他們未來成長的高度和空間。我們老師和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們提供足夠的安全感,為激活他們內心的勇氣提供能量。然後讓孩子們自由發揮、快樂成長。動機大於天賦。當一個孩子發自內心地主動去熱愛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們的能力和成就往往會令我們感到驚嘆。
Alice請各位家長思考一個問題,當我們自己糾結一件新事物要不要去嘗試的時候,我們最希望聽到的是什麼樣的回答?比如:一位妻子跟老公說,親愛滴,我想把頭髮染成酒紅色!這個時候,您希望您的先生說好,還是不好呢?
其實我覺得,正確回答是:親愛滴老婆,無論你把頭髮染成什麼顏色,我都一樣愛你。好了,答案不言而喻,當我們的寶貝站在泳池的岸邊正在糾結跳還是不跳的時候,他們最需要的不是阻止,更不是催促。而是爸爸媽媽一句溫柔地鼓勵:寶貝,無論你跳還是不跳,媽媽都一樣愛你。媽媽在身邊保護你,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根據兒童身心發育的客觀規律來看,18個月以內的寶寶,最好由媽媽陪伴進行親子遊泳的學習和訓練。因為,來自於母體生物屬性的愛,會給予寶寶最大程度的安全感。而18-36個月的寶寶,則是由爸爸陪伴進行遊泳訓練更為適宜。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開始需要建立秩序、規則感。來自於爸爸社會屬性的愛,更善於使寶寶變得堅強、有禮。在一個家庭的教育中也是同樣,當寶寶做了錯事或者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爸爸應當主動承擔起說「不」的責任。這樣除了對於寶寶的教育意義外,還可以在他們心中樹立起爸爸堅不可摧的高大形象。
這對於寶寶人格的塑造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會使他們擁有寶貴的責任感。無論是對於家庭、工作、還是社會而言,一個有責任感的人,總是可以獲得更多的尊重和善意。也會使他們的人生變得更加的快樂和幸福。
(1)水溫:30度以上,34度以下。低於30度和高於34度的水環境,都會使寶寶加速消耗體能。
(2)水質:PH值在6.8-8.2之間,餘氯值在0.3-0.5之間。紫外線消毒水質最佳,其次是臭氧消毒,純氯氣消毒的泳池不建議家長選擇帶寶寶嘗試。
(3)水深:100-130CM,大概位於家長髖關節以上,胸部以下的水位。便於爸爸媽媽在水中對寶寶進行各種運動姿勢的操作。
(4)池邊:不能有鋒利的邊角,材質必須防滑。家長在抱著孩子的時候,如果突然滑倒,是沒有辦法用手臂支撐保護自己的,大部分時候都是用力抱緊孩子,用自己的身體做肉墊兒來保護孩子不受到傷害。而且3歲以下的孩子由於危險意識不足,非常容易在池邊發生各種各樣的危險。所以,如果泳池地面的材質不防滑,且池邊有鋒利的邊角,後果不堪設想。
(1)飲食:遊泳前30分鐘之內儘量不要再給孩子進食,因為水環境可以有效刺激寶寶的迷走神經,使胃腸蠕動加速,好處當然是大大的,但也會容易出現漾奶、嘔吐的情況。
(2)睡眠:對於孩子來說,遊泳是強度很大的運動方式,所以需要選擇他們精力最充沛的時間段來進行學習和遊戲。睡醒覺後15-60分鐘之內,開始進入水中運動,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3)耳道:很多家長擔心寶寶遊泳時耳朵會進水、發炎。其實,這個概率真的是極低極低的。首先,寶寶的外耳道與成人不同,又短又直。還分布著一層細膩的絨毛和油脂。這就使得進入耳道的水滴可以輕易流出,不會存留在耳道內,甚至進入中耳導致發炎。其次,無論是潛水還是仰式遊泳,我們都是將寶寶的頭部勻速放入水中,耳道內原本存留的空氣(氣壓)和外界的水壓會產生相互作用,不會讓水進入耳道內。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淋浴洗澡時,不要將噴頭衝著寶寶的耳道內噴淋就可以了。
(4)洗澡:大部分嬰幼兒專業遊泳館的水質都是達標的,遊泳後如果孩子已經非常疲憊,僅用清水衝淋就可以了。另外,長時間的侵泡,會使寶寶皮膚表層的體脂和角質層提前脫落造成皮膚乾澀,所以長期堅持親子遊泳的寶寶,在淋浴後需要塗抹嬰兒專用的潤膚乳。
1、問:範瑋琪微博裡,她的雙胞胎兒子大小熊貓也是套脖圈遊泳啊!套脖圈到底對不對?
李藝:發現關於脖圈的提問比較多,統一回答一下。首先,我們都知道新生兒的脊椎是非常脆弱的。隨著年齡的成長,脊椎的發育越發顯得尤為重要。兒童身體的發育規律是「從上(頭)到下(腳),從裡到外」。老話所說的「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其實就是對脊椎發育的直觀體現。一個健康的成人,脊椎具備4個生理彎曲,分別是頸椎、胸椎、腰椎和尾椎。就像彈簧一樣,這4個生理彎曲的存在,我們人類才可以正常地生活、運動。反之,當新生兒的脊椎還未發育出四個生理彎曲,不具備保護、承重和緩衝的功能時候。我們就將其頭部固定於水平面,頸部以下的身體浸泡於水中。即使有水浮力分擔重量,依然會對他們的頸椎產生超大的負荷。尤其是,當嬰幼兒的皮膚受到水流的刺激,從而反射到大腦皮層時,會使他們產生很多的被動運動行為。比如:蹬腿、轉體和揮舞手臂等。這時,這種被動運動行為,不僅不會給他們的健康帶來優化效果,還會因為突然產生的下墜力對脊椎產生更大的傷害。
2、問:國內遊泳池都用了84消毒水,怎能帶嬰兒下水?!
李藝:專業的嬰幼兒親子遊泳館是絕對不會使用84對水進行消毒。在上文中提到,水消毒系統有3大類,分別是: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線消毒。其中氯消毒的泳池對於寶寶的眼睛、呼吸系統以及皮膚都會產生較大的刺激,不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嘗試。臭氧消毒和紫外線消毒是現在市面上比較高端、安全的兩種消毒方式。各個遊泳池都應當具有國家水質監測報告,以及泳池當天各個時段所測量出的PH值、餘氯值以及水溫記錄。各位寶媽寶爸可以直接向遊泳館值班負責人要求查看水質信息。
3、問:在水裡會不會很傷眼睛啊
李藝:在水質合格的前提下,水中睜眼是不會損傷眼睛的。就像我們成人在淋浴的過程中,如果有水不小心進入了眼睛後,會感到微澀、眼角發紅,但是淋浴後半小時內不需要做任何處理或治療,眼睛就會自動恢復正常,這種狀況屬於正常範疇。當然,如果水質不達標,有菌或者餘氯值超標就另當別論了。
4、問:之前有個新聞,說是3歲還是5歲小女孩去遊泳,結果被傳染了性病。這種情況真的可能發生嗎?遊泳館的水質有標準嗎?會有工商質監部門去檢查嗎?
李藝:這個還是水質的問題,只要水質合格是不會有這種現象發生的。
5、問:我不會遊泳,我老公也不會遊泳,可以帶孩子去嘗試親子遊泳嗎?
李藝:標準的親子嬰幼兒遊泳池的水深應該在1.0-1.3M之間,通常水位會位於家長的胸下至髖上的高度。這個水位高度,不僅便於家長對寶寶進行各種護持動作的操作,更可以保證不會遊泳的家長,也能在水中輕鬆地保持自身的重心和自信。而且,不會遊泳的父母,反而更加能夠感受到,在水這種輕微危機環境的介質中,親子間那種生命對生命的呵護的感動。
6、問:小寶寶下泳池前要怎麼做熱身運動?遊泳前後和休息中間,能吃東西嗎?
李藝;所謂運動前熱身,主要是為了防止運動者的肌肉、韌帶和關節,突然受到大幅度、大強度、高頻率的刺激而受到損傷。對於親子遊泳來說,我們從入水之後的訓練環節,始終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存在所謂突然性的大幅度,大強度,高頻率的刺激。準確說,我們已經將熱身融入到了課程的訓練環節中。所以,各位寶媽可以放心地陪寶寶去正規的親子遊泳機構,體驗親子遊泳的樂趣!
7、問:遊泳應該穿什麼衣服?大人和孩子的
李藝:大人穿正常的泳衣、泳褲就可以。3歲以下的孩子一定要穿防水紙尿褲,可以有效保護水質。如果是在專業的親子嬰幼兒遊泳池,室溫、水溫都在標準範圍內,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不需要再穿防水紙尿褲之外的泳衣,以保證寶寶的皮膚可以無障礙感受到水流的衝刷和觸覺刺激。如果是室外泳池或戶外活動,建議給寶寶購買專業的防曬服,以保證寶寶嬌嫩的皮膚不受紫外線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