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忍耐不是忍氣吞聲,而是顧全大局,為眾謀福!

2021-02-22 禪者Changer

四十二章經: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無怨,必為人尊。

佛遺教經:「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毀謗、譏諷、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能人也。」

「忍耐」不是膽怯

一九五四年,我二十七歲,開始撰寫佛陀傳記,在《佛遺教經》中看到這麼一段話時,心中感觸甚深。

我檢視過去顛沛流離的歲月,自忖若非憑仗忍耐作為舟航,如何能安然度過苦難連連的時光?

我又盱衡未來複雜多變的社會,人我是非的生存,自覺更需堅此百忍,方足以應付萬難。

從此,我時時刻刻以「忍耐」作為我為人處事的圭臬。

多年後的今天,回顧往事,我深深感到:「忍耐」,實在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我出身貧窮的蘇北,十二歲出家以後,生活更是清苦,然而貧寒適足以勵志,刻苦耐勞的性格就是在這個時候孕育而成。

二十三歲那年,我播遷來臺,在兵荒馬亂之中,所攜帶的包袱不慎遺失,身邊一無長物,當時的寺廟又不接受外省人掛單,只得過著四處飄泊,風餐露宿的日子。

記得我曾經在狂風暴雨中,摔到溝圳裡,被水衝走了好一段路;也曾經在烈日當空下,曬得汗流浹背,頭皮發麻。

最後好不容易從臺南走到臺中,感謝寶覺寺林錦東先生肯留我小住數日。

後來,我從中壢、新竹又輾轉來到宜蘭雷音寺弘法,之後的十餘年,我的經濟都非常拮据。

其間曾經有人要認我作母子兄弟眷屬,甚至還有人希望我能繼承他的地產家業,都被我嚴辭拒絕。

這時我卻聽說一些同道因為生活艱難,紛紛另謀出路。

如果當時我不能忍飢耐貧,豈不也是隨俗流轉,又那裡能在日後發展弘法利生的抱負呢?

所以,「忍耐」並不是膽怯,而是在面對生死存亡、榮辱毀譽時,還能夠打從心裡發出一種無比的勇氣,堅守自己的理想。

「忍耐」是開拓人生

記得在叢林參學十載,為了服務大眾,除了平常的勞動出坡以外,我自願發心典座煮飯兩年、飯菜行堂六年、擔水司茶一年半。

初來臺灣,為了報答寺院收留之恩,除了上課教書以外,我發心做一切苦役,每天打六百桶井水,清掃數小時落葉、水溝、茅廁,每天還要拉車到十餘裡外的市場,購買八十餘眾的油鹽柴米。

雖然與當地住眾、信徒言語不通,勤快的工作倒也博得大眾的好感。

只是有誰知道,我常常因為體力透支而暈眩嘔吐,往往一陣天旋地轉後,我又默默地咬緊牙關,繼續未竟的工作。

後來,我以文字般若來弘揚佛法,開始搜索枯腸,熬夜筆耕。

一九五三年,我走入社會,說法布教,為了準備講辭,我經年累月費心思量,有時通宵未眠。

佛光山開山初期,我又與山崩洪水日夜搏鬥。

近十年來,我馬不停蹄地在海內外講經度眾,建寺安僧,每天分秒必爭地和有限的時間賽跑。

數十年來,無不是在「忍耐」忙碌、「忍耐」奔波、「忍耐」勞累、「忍耐」疲憊中度過。

然而我不以為辛苦,因為「忍耐」是為了要積極地開拓人生,創造佛教遠大的前程。

「忍耐」不是退縮

「英雄只怕病來磨」,我素來身體結實,然而也有好幾次病痛的經驗讓我苦不堪言,在叢林參學十載,我曾經生爛瘡,發瘧疾。

雖然辛苦難耐,足以致死,但是從來沒有尋醫就診,為的是已將「色身歸於常住,性命付予龍天」,只好用信仰和時間治療。

不知是諸佛菩薩的加被,抑是忍耐力量所致,我都能不藥而愈。

其它如感冒、牙疼、眼痛、腦熱,就更算不上什麼毛病了。

所以及至年長,遇到再厲害的感冒,再嚴重的病痛,我也慣於忍住苦楚,繼續弘法寫作。

常常等到工作告一個段落時,才發覺自己也奇蹟似地恢復了健康。

近幾年來,精力不復以往,糖尿病、高血壓、眼疾、腿傷接踵而至,四肢五根也日漸衰朽退化,所幸頭腦清晰如常,故而依然四處雲遊,弘法利生不斷。

多年來的經驗使我深深感到:

色身的病苦不是真苦,只要我們肯「忍耐」,自然就有力量去承擔一切病苦,而在病時不覺病,苦時不覺苦,自覺「忍耐的力量」可以應付一切。

我初入佛學院讀書時,既不擅長梵唄,又不通曉經文,因此,經常受到同學們的歧視,甚至師長們也認為我不堪造就,往往安排工作時,我都除名在外;

有時佛事開牌有份,臨時又被取消;

作文被老師批評得一無是處,偶有佳作,卻被懷疑是抄襲而來。

一位職事甚至當眾說:如果我能有出息,太陽會打西邊出來。

其它的冤枉委屈更是不計其數,而我覺得這一切一切都是「當然的」,不值得計較,因為未來的時日還長,現在誰能知道呢?

所以,「忍耐」並不是退縮,而是用平常心去對待人間一些不平的境界。

忍耐不是懦弱無能

體膚的饑寒、筋骨的勞苦可以藉意志力來克服,心中的委屈、他人的誤解也可以用平常心來對治。

一般人最難忍受的還是名節的無端受損、人為的故意抹黑,然而在幾十年間,這些我全部都遭遇到了。

弘法初期,由於辦了許多創新的佛教活動,而被社會誤解,被同門批評。

後來,時間還給了我清白公道。

所以,「忍耐」並不是懦弱無能,而是面對毀謗譏諷,還能擇善固執,無怨無悔。

「忍耐」是和平動力

忍貧、忍飢、忍病、忍苦、忍勞、忍打、忍罵還算容易,唯有忍氣、忍恨的掙扎最難消解。

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爆發了,美麗的河山在日本鐵蹄的蹂躪下變得殘破不堪。

溫馨的家園付之一炬,家父也在經商途中失蹤,根據研判,應該是犧牲在日軍的槍口下。

十一歲時,我曾隨著寡母四處尋父,所經之處無不是瓦礫殘垣,屍首遍野,更加深我心中的仇日意識。

及至成人,我雖然有數次赴日深造的機會,終因國讎家恨不共戴天而毅然放棄。

一九七三年,在政府的一再邀請下,為了促進中日兩國文化交流,我強忍多年來心頭的痛楚,出任「中日佛教關係促進會會長」一職。

畢竟「冤家宜解不宜結」,過去的歷史固然不容抹殺,一味的尋仇,只有加深恨意,唯有前瞻性的記取教訓,防微杜漸,根本上促進彼此了解,互助合作,才是長久相安之道。

「忍耐」,實在是天地間最尊貴的包容雅量!「忍耐」,誠然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和平動力!

「忍耐」是最強的力量

在海內外,我的在家信眾很多。

在佛光山,我的出家弟子也不下千人,他們固然對我恭敬孝順,我也奉獻了許多精力心血,大處不提,就瑣事而言,我容忍他們的差異性格,耐煩地循循善誘;

我容忍他們的情緒用事,耐煩地諄諄教導;

我容忍他們的不同意見,耐煩地從中調和;

我容忍他們的不守時間,耐煩地予以等候。

「忍耐」,是一種力量,是一種慈悲,是一種智能,更是一種藝術。

由於我肯付出容忍耐煩,才能攝受他們來到佛門為大眾服務。

唯有真正的菩薩行者,他們以「忍耐」為力,以慈悲為力,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所以能一鼓作氣,排除萬難,成就福國利民,饒益眾生的豐功偉業。

雖說我一向推許「忍耐」,但自念也有不能忍耐的時候,例如:

當我在臺上演講,看到臺下前面還有空位,而後面的人卻沒有位子可坐時,我會掛礙難忍;

當知道別人受到侵犯的時候,我也會義憤填膺;

當弟子怠慢客人,令人不喜時,我會上前指責;

見聞好事,不即刻參與,我也會坐立難安。

我認為,一成不變的忍氣吞聲,姑息縱容,並非「忍耐」之道。真正的忍耐應該是當仁不讓,顧全大局,為眾謀福。

我自愧還是在忍耐上不斷學習、突破,在生活當中,對於佛說「忍」的三種境界體會頗多。

我認為:「生忍」,是為要生存在人間蘊釀的耐力;「法忍」,是在轉識成智,用佛法所產生的智能;「無生法忍」,則是隨緣隨處能洞察一切事物本不生滅的自在境界。

能夠擁有「生忍」,就具足面對生活的勇氣;能夠擁有「法忍」,就具備斬除煩惱的力量;能夠擁有「無生法忍」,則在在處處,無不是桃源淨土、自由自在的世界。

這是一個神奇的功課!只需16分鐘就可完成。總閱讀已超過100萬,精選奇蹟分享已超過1000條。

給您信心與能量,解決困惑、疾病!約你每早7:00、每晚9:00共修……

編輯|焱開

審稿|建君 政潮 淑清 桂桂

來源|公益後勤組(ID:cihuaihouqinzu)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23句經典名言,句句精闢,受用一生
    ——星雲大師2.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星雲大師3.不憂不懼、精進奮發,是袪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執著,是除惱第一秘訣。——星雲大師4.不願說理是固執,不會說理是愚者,不敢說理是奴隸,不肯說理是無知。——星雲大師5.不擇細流終成海洋,不辭土壤終成高山,不恥下問終致淵博,不飾過失終達善美。
  • 星雲大師:一個人,對五件事越「執著」,人生的福報可能就會越少
    那麼,星雲大師通過蜘蛛爬牆這個故事,想說明的是「執著」的好還是不好呢?其實,在星雲大師看來,對待執著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如果能擇善固執,那就是好;如果執非為是,執邪為正,那就是不好了。星雲大師指出,在佛家智慧裡,「執」分為「我執」、「法執」。「我執」就是執我為是,以我為重,什麼都是以我為中心。
  • 忍耐,是最強大的力量
    這種等待其實就是一種忍耐。忍耐是眾生與時間的較量,力量懸殊的較量悲壯地檢驗著眾生對事業、對愛情、對理想、對未來的忠貞和信念。忍耐是堅持,是固守,是積聚,是執著,是建一道長長的堤壩。生命的長途並非一馬平川,遇到茫然不知所以的時候,遇到四面壁立無所舉措的時候,靜心以待其變,相信世事如棋局。
  • 【星雲大師文集】做己貴人
    舉凡某人協助我找到一個很好的職業,是我的貴人;某人指示我一個發財的方法,是我的貴人;某人為我解決一個困難的問題,是我的貴人。其實,也不必妄想別人要來做自己的貴人,貴人是不容易遇到的,最靠近自己的貴人,就是我們自己,只要自己人格健全,講道德、講仁義,勤勞、禮貌、忍耐、慈悲,對別人服務奉獻,對自己克勤克儉,人家就會讚美我、接受我,如此,我不就是自己的貴人了嗎?
  • 星雲大師:福報少的人,往往是因為「放不下」這些
    這世間諸多煩惱苦厄,誰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但為何有的人卻能消除種種人生中的不如意,獲得自在福報,有的人卻只能沉淪苦海,忍受著生命帶來的萬般不幸?對此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只要放下了,人生就自在了,福報就來了。
  • 星雲大師:家中懸掛一「吉祥」,福樂安康增好運,很多人已經安排
    星雲大師的意思很明確,不論古今,都有許許多多的人嚮往著吉祥平安,他們借用數字、語言等方法,希望吉祥降臨己身,但是想要獲得吉祥如意,關鍵是要靠自己。人生中,該如何獲得吉祥?星雲大師說:「做人要像一面鏡子,時刻自我觀照;做人要像一隻皮箱,隨時提放自如;做人要像一本簿子,不斷記錄功過;做人,要像一支蠟燭,永遠照亮別人;做人要像一個時鐘,分秒珍惜生命。」
  • 慧傳法師:青少年學佛生涯規劃—以星雲大師度化青年為例
    茲以星雲大師(之後簡稱「大師」)度化青年為例,讓青年學子知道信佛、學佛、行佛就是最好的人生規劃。二、 度化青年不惜一切星雲大師說:「一個國家、一個團體有沒有前途,就看他對年輕人是否重視。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年輕的時候就要將基礎打好。」[1]為何星雲大師會有這種感悟?
  • 星雲大師智慧:過了50歲,懂得「以舍為得」,則無處不春風
    這個年紀裡,你要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你有年邁的父母和剛剛步入社會不久的孩子,此時的你,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一身輕鬆的少年了,你肩膀上的擔子很重。所以說,這個時候,心應該放寬一些,凡事不應該再去斤斤計較,要懂得「捨得」2字的智慧。
  • 星雲大師專訪:用90多年經歷,去面對名利、生死、欲望
    星雲大師在世界各地建了200多個道場,是公認的一代高僧,是海峽兩岸的一座精神橋梁。與星雲大師相識多年,《環球人物》記者感到,他雖然越來越年長,卻散發出越來越多的活力。他向讀者分享了90餘年的人生感悟,把生死、名利、欲望這些世人參不透的話題剖析得異常透徹。
  • 星雲大師:為社會加溫加暖!
    我們若想要修行,想要對人類有所貢獻,就請大家為整個社會加溫,帶給社會一些溫暖吧!源自:《星雲大師文集》——摘自「萬壽禪話」公眾平臺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隨喜轉載,功德無量。
  •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詳細]8月10日 17:27敦煌莫高窟彌勒菩薩評論(4)聽星雲大師說:幸福快樂的法門聽星雲大師說:幸福快樂的法門文/星雲法師 視頻:聽星雲大師說:幸福快樂的法門 要學習吃虧,因為吃虧就是福;學習忍耐,因為忍耐就是力量。
  • 星雲不是「呷教」的和尚
    稀稀落落,零零散散,總算是在今晚翻完了星雲大師的這本《我不是呷教和尚》,我記得當時整整郵寄了一個多月,這本書才到手。
  • 【星雲大師對你說】-皈依三寶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2著作 法文版將問世 *星雲說喻‧自然益友 *藍山炊煙‧麻辣豆乳煲 *夏日記憶‧爸爸與大西瓜
    星雲大師 2著作 法文版將問世左:《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法文版,封面設計星雲大師寫一筆字的照片
  • 星雲大師的點醒:人生不順時,悟透這三個字,未來會順風順水!
    星雲大師的點醒:人生不順時,悟透這三個字,未來會順風順水!大師指的究竟是哪三個字呢?一、忍星雲大師說:忍一句,禍根從此無生處!有人說,忍耐就是一種妥協。其實,妥協不是簡單地讓步,而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達成了一種共識。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妥協都不僅僅是為了「家和萬事興」、「安定團結」,而且還隱藏著一種堅持,這種堅持實際上就是一種堅定的決心。二、讓星雲大師說:讓一著,切莫與人爭強弱!
  • 星雲大師全集207釋迦牟尼佛傳(二)-68
    文/星雲大師涅 盤引言
  • 星雲大師:諸事不順的時候,不妨一讀這4個字
    當一個人迷茫找不到方向時,最好的辦法不是貿然嘗試,而是冷靜下來去聆聽自己的內心。回想一下當初自己為何選擇這條路,當初支持你走下去的理由是什麼,你的內心回告訴你答案,下一步在哪裡,給你力量,輕裝上路。所以說,不忘初心,才能得到達到夢想的彼岸。
  • 《和星雲大師一起吃飯》:紅燒面
    近來,全國各地迎來入秋後最強的冷空氣,一路驟降的溫度,除了要多加衣物保暖,此時更適合來一碗熱騰騰的紅燒面,為我們驅走一絲絲的寒意!8.另起一鍋湯放水煮開,將麵條放入滾水中煮熟,盛於湯碗內加入煮好的紅燒湯即可。註:素之寶是臺灣素食者普遍使用的一種乾貨食材,其成分是大豆蛋白製成的素食肉塊,泡軟後可用來料理。
  • 星雲大師智慧:不管房子好不好,都要掛上一「福壽」,多福多壽
    「福」,可以指世上所有美好的事情、幸福的事情,而「壽」就是長壽的意思。所以說,福壽二字,是世上很多人畢生的追求。禪宗高僧星雲大師就對「福壽」二字非常喜歡,他曾說過:「多福多壽是人生在世普遍的希求,我們每日辛苦奔波、汲汲營營,只不過是為了求得更多的享福,放眼世間的事業,絕大多數和增強身體、延年益壽有關係,貴如秦始皇還遣令大臣為他求取長生不死之藥,因此求得大富大貴、長命百歲是世人共同的願望。」
  • 【佛光快訊】星雲大師一筆字展 登上101觀景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