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法若姿抗衰研究~公眾號同名哦~
各位熱愛護膚的小仙女們~每天早晚都要擦好多好多護膚品~那麼大家了解皮膚的構造麼?塗在臉上的護膚品,到底是怎麼產生效果的呢?
今天若若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皮膚構造的知識!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對人體起著極其重要的保護作用,是免疫的第一道防線。皮膚分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三部分。
表皮由表及裡分為:
角質層——由10-20層扁平、沒有細胞核的死亡細胞組成,起保護作用,防水、防菌。透明層——控制皮膚水分,管制水分流失。顆粒層——防止異物侵入,過濾紫外線。棘細胞層——具有細胞分裂增殖功能。基底層——產生新細胞,逐漸往上推直至形成角質層,也就是皮膚新陳代謝的過程。含黑色素生長細胞,黑色素的多少決定肌膚的顏色。這五層之下是真皮,真皮裡有毛細血管、神經、淋巴管、汗腺、毛囊、皮脂腺等的分布。
從表皮的結構特點及性質上看,皮膚具有獨特的生理化學屏障性質,更像一道守衛森嚴的城牆,尤其是角質層。
我們上面介紹到,角質層位於表皮層最外層,主要的作用就是保護。角質層對人體的保護主要分以下幾種。
機械性的保護作用:角質層處在皮膚的最外層,具有一定的韌性,能耐受輕度的搔抓和磨擦。手掌和足底的角質層最厚,能抵禦較重的撞擊。角質層具有彈性,和下面彈性更好的真皮纖維組織及皮下脂肪組織的聯合作用下,能緩衝外來的衝擊和撞傷,對皮下的血管、神經等組織起著保護作用。物理性的保護作用:角質層是電和熱的不良傳導體,故對低電壓、低電流有一定的阻抗能力。電阻值的高低與角質層中水分含量的多少成反比。角質層對光線照射起著使光線漫散的作用,減少進入真皮層的光線強度,可保護皮膚的白嫩。化學性的保護作用:角質層中角質細胞的胞漿、胞膜及細胞間隙物質都對化學物質有一定的屏障作用,皮膚表面的氫離子濃度有對酸、鹼有一定的緩衝能力。生物性的保護作用:角質層完整的皮膚可以防止微生物的侵入。對生物性損傷的防護功能表現在多種方面,首先,超過一定大小直徑的微生物不能通過完整的角質層;其次,皮膚表面的偏酸性對寄生菌生長不利;還有表皮脂質膜中游離脂肪酸對某些微生物如真菌等有抑制作用。防止體內有用物質的喪失:皮膚角質層作為一種半透膜在防止體內營養物質、水電解質等的丟失都起了重要的作用,角質層表面覆蓋的皮脂膜能節制體內水分過量散失,使皮膚的含水量處於正常狀態。
角質層就像皮膚的一道天然防護層,角質層變薄會使皮膚的免疫力降低,當皮膚免疫力降低,輕微的刺激如紫外線、花粉、粉塵等都會造成皮膚過敏,嚴重者症狀加重且長期反覆發作。角質層薄的皮膚防禦紫外光的能力就會大大減弱,很容易形成色斑;另外,角質層薄很容易出現紅血絲。
角質層細胞的細胞膜是一種緻密的交聯的蛋白網狀結構, 細胞內則是大量微絲角蛋白和絲蛋白的規整排列結構, 兩者均不利於化學物的擴散。
角質細胞與細胞間脂質形成「磚牆結構」其中「磚牆」代表角質細胞,「灰漿」則指角質細胞間隙中脂質。可保護皮膚, 防止體內組織液外滲, 限制水、脂質或化妝品成分的滲透。
是否能夠被吸收,是判斷一個化妝品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那麼營養成分怎樣才能進入真皮層呢?
首先大部分會被緻密的角質層所阻擋,僅少數能從角質層間隙擠進表皮;小部分脂溶性好的能透過角質層細胞膜,然後一點點透過表皮其他各層;極個別命好的或許能從毛囊開口溜進去,走過毛囊,再通過皮脂腺或是毛囊壁……經過幾十道關卡後,能進入真皮層的分子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由此可見,護膚品營養成分想要被真正地吸收,真是困難重重啊!
那麼究竟如何讓護膚品滲透並被皮膚吸收呢?關鍵就是「有效成分的分子量大小」!
皮膚病學實驗表明:分子量超過500道爾頓的分子就不能透過皮膚,尤其是角質層。
曾經,添加DNA、RNA、天然膠原蛋白質的化妝品風靡一時,但這些有效成分的分子量高達10幾萬道爾頓,除了保溼等基礎作用外,很難透過表皮發揮進一步的作用。
500道爾頓規則,是物質滲透皮膚的通用規則。
所以各位小仙女們挑選護膚品的時候一定要看好,不要被一些華麗的表象所迷惑,大小分子有效成分結合,滲透到皮膚的各個層面才是最好的。
上面說了角質層太薄的危害,其實角質層太厚也不好,角質層太厚會導致皮膚粗糙暗黃,還會大大限制護膚品的吸收。所以我們要去角質,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度地去角質,不然會損害皮膚屏障。
健康皮膚的循環更新周期為28天,所以去角質的頻率也可以28天一次。當然根據膚質的不同,頻率也有所不同。油性皮膚可以1周去一次,中性皮膚可以每月去一次,而乾性或敏感性皮膚則可以根據自身皮膚狀況決定去角質頻率,儘量少去角質。
在選擇去角質產品的時候,也要根據自身膚質合理選擇,幹皮或敏感皮一定要選擇溫和的產品。
那麼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啦~還是照慣例祝小仙女們越來越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