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學佛在自心,成佛在淨心

2021-01-19 歷史國學教堂

相傳釋迦牟尼佛曾到了一個叫逝多林的地方,看見地上不是很乾淨,於是立即自己拿起掃帚,準備清掃。這時,佛祖的弟子舍利子大目鍵和大迦葉阿難陀等都聞訊趕了過來,看到佛祖親自掃地,於是大家都紛紛效仿佛祖,一起掃地。

掃完後,佛祖和眾弟子便一起來到了食堂,坐了下來。這時,佛祖說道:「其實,掃地有至少五種好處,一是可以讓自己的心更加清淨,二是可以讓他人的心更加清淨,三是可以方便大家,四是可以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五是培養一種美好的品德。」

掃地是一件枯燥勞累之事,但對有心人來說,掃地也是一種修行的方式。人的心靈變化是無限的,從骯髒的心靈產生出骯髒的世界,從純潔的心靈中產生出清淨世界,正是心淨則佛土淨。

因而佛說:學佛在自心,成佛在淨心。佛教的一切法門主要是使人明白自心,佛教的一切修行方法主要是使人清淨自心。掃地也是打掃心靈啊!

回頭再看佛家的戒律,人如何成事,怎麼守戒?從心開始。心即是佛,心即是戒,若沒有好心,哪裡是戒呢?戒來戒去又有什麼意義?因此,打掃好我們的心才是戒的真正意義所在。

前面講過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邪、不妄語、不飲酒,我再來談談另外幾種戒律,對大家都很有益,是打掃心地的好方法。

不貪。貪心就像毒蛇,能傷人慧命。貪的內容很廣泛,有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貪食、貪睡等。

凡事與汙染心靈相應的渴求和以剝奪利益為目的行為都是貪,它是一切惡果的因由,例如貪財容易讓自己被財物所困,有些人還以非法手段謀財害命;顏色就是喜歡美色,對別人做出不當行為。

貪利是為名聞利養的東西攀附權貴,自抬身份,經常招人看不起和白眼;貪吃貪睡更要不得,對自己的身體傷害十足。

不瞋,慈悲。「一念嗔恨起,百萬障門開」,還有一種說法叫「一念嗔恨起,火燒功德林」,可見瞋恨心的力量有多大。

我們做了再多的好事,一旦想法和行為偏執自我、張口不說好話、不給人好臉色、經常面露厭惡,前面做的好事全白做了。

有人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同樣是好人,不可否認一些人口噁心善,但若能用慈悲心去對人對事,對上恭敬、對下慈悲、對人負責、對事認真,時刻想想身邊與你息息相關的親密親友,面露寬厚慈悲模樣,該多讓別人舒心啊。

不痴。不痴迷某事某物某觀點,凡是有自己的觀點和正見,就不容易被別人控制;不偏執不固執,眼光便可以打開,看到更確切的真知灼見;不存偏見,看到別人的壞處同時考慮別人的好,遇到糟糕的事情時看清其有利的一面,菩薩心腸就出來了。

世人心中所以有諸多痛苦和煩惱,都因自己的心不淨,如果不能去除這些不利己身的心態,人會陷在塵世的各種誘感、迷惘中不能自拔,難以享受到生命中最本真的快樂。

如果心靈是汙濁的,人的道路就會坎坷不平;如果心靈是清淨的,人的道路就會寬廣平坦。在這裡,我們可以做到並容易做到打掃心地,就是不想非法的事,不做非法的事,多做對別人有益的事,來找你的都能是好事。

相關焦點

  • 學佛,具體學什麼?佛說:修七善法!
    世人學佛,不論其初衷如何,根本目的自然是修佛成佛,摒棄惡業,不墮魔道,不想在生死苦惱之海、六道輪迴中繼續一次又一次輪迴……可怎麼做呢?燒香拜佛,捐點香油錢,再花點小錢,買幾條魚放生,這樣就能積攢功德。相信所有的學佛人都不會這麼想!又回到了原點,如何修佛成佛?成佛不易,佛修三大阿僧祇劫,絕非你一生一世努力可達到。但也別灰心,斷除惡業,不墮魔道,脫離生死海,求得佛的智慧與解脫之道,這是通過修行可以達到的。具體怎樣做?佛說:修七善法!什麼是「七善法」?1、「聖弟子得堅固信,深著如來,信根已立,終不隨外沙門、梵志。
  • 學佛就是修心、念佛就是念心,心外無佛、心內無塵便是佛
    純印老人說:「光口頭佛不行,心須要有佛心。口說佛,心無佛,不去修,不去做,等於瞎胡鬧,還是沒有佛。」如果一個念佛人、煩惱不減,你的內心、沒有真正的覺悟,甚至沒想改變自己的內心,六根接觸六塵,還是和原來一樣,貪嗔痴、沒有絲毫的減少,只是為念一句佛號而念,這樣念佛,就是攀緣心。什麼是覺悟的心呢?
  • 佛說:真正的學佛人,生活中應該做到這七點!
    學佛,不是附庸風雅,不是裝作智慧。真正的學佛人知道:學佛,是一種生活!那麼,學佛人到底該有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呢?佛說:謹行七道,學佛可成,佛法可久!《大正藏·佛般泥洹經》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佛陀晚年,佛在摩揭陀國王舍城的耆闍崛山說法。
  • 學佛人怎樣看待五欲?佛說:如犢戀母!
    學佛人要斷五欲,但有時候生理反應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比如荷爾蒙的分泌,那是人的動物本能。那麼,學佛人到底該如何看待五欲呢?有反應就是邪惡、就算修行不夠嗎?佛是怎麼看到的?《出曜經·華品第十九》記載如是一則故事:昔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即祗園精舍)為大眾說法。
  • ​《原佛》修證|太虛大師:婦女學佛之規範
    不過比丘為佛當日常隨之眾,故許多經典都對比丘眾而說。但一種法會之開始,各有其因緣以為之主,如維摩詰系以居士為主,人王護國經系以國王為主,密宗大毗廬遮那經系以金剛神為主,日光童子經系以少年為主,月上女經為童子講,玉耶女經則為婦女講,勝鬘夫人經則為國王后妃講,十六觀經則為韋提希夫人講;可見佛法廣大,無所不包,固無分乎男女也。
  • 佛告訴我們,修行者如何做到「明心見性」,修行的原則是什麼?
    佛在多部經書中告訴我們,修行的原則是什麼,如何做到「明心見性」都有詳細記載作為有著濃厚的中國佛家文化,經書就是我們學佛修行者所學所悟的根本教典。那麼對於學佛修行者來說,我們修行的原則是什麼呢?佛教文化,就經、律、論三藏就足以讓我們用一生去學習,還謂之不足。
  • 佛說阿彌陀經——智者學佛
    亦稱說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 佛不見佛,法本無法——七佛悟道偈
    從這則禪宗傳承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悟道偈代表了學佛人對佛法認知理解的深淺程度,也代表了學佛人自己的價值視界。因此,對於學佛人而言,悟道偈是何等之重要。從另一個角度,想測試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佛弟子,很簡單,問問他拿出你的悟道偈來。真偽當下立判。
  • 佛說:不怕念起,就怕覺遲
    從佛法中得到覺悟佛法是利益一切眾生,佛法是世間善中之善,學佛的人是福中之福。因此佛說:不怕念起,就怕覺遲。用念經的方法把心定下來,定下來就能開智慧,心裡頭很亂很煩惱,不生智慧,心定下來之後,煩惱輕智慧長,這時候要解經義,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要懂,所講的方法要用,把裡面的教訓,佛菩薩教導我們的,落實到日常生活中,落實到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中,這才是真正學佛。
  • 心中有佛,還用拜佛、供佛嗎?
    這是在告訴學佛人,學佛不能太執著於形式。所以有人問,如果心中有佛,是不是就不需要拜佛或供佛了?濟公有句說得好:「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只要時刻心中有佛,心中清淨,就算喝酒吃肉又有何妨?學佛人要注意,千萬不能這樣想,畢竟你不是濟公,就算心中有佛,也還是需要拜佛或供佛的。因為供佛拜佛與心中有佛無佛是兩件事,兩種不同的因緣。
  • 佛說:生氣的時候,牢記十句話,火氣立刻消除
    佛說,因緣而來,因緣而往,締結善緣,終有善果!感恩您點點「關注」,感恩您閱讀本文。佛說,學佛之人,必斷惡,行善,方得善果。佛說,「不要因為是佛說的就相信,要以理智仔細觀察無誤再相信。」學佛就是學做人。佛說,少生氣才能健康長壽,少生氣才能家庭和睦,少生氣才能一生平安。佛說,生氣是惹禍的根苗,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因為生氣才造下了諸多惡業,從而招來了種種災禍。佛說,喜歡生氣的人,因為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福報會越來越薄,如果要得以改變,生氣的時候,牢記這十句話,火氣立刻消除。第一句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佛度了最後一人後,宣說最後的遺囑,佛的心,佛之悟
    他說:「我老得不能動彈了,吃東西也沒有味道,牙也都掉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聾了,走路也邁不動步了,活著一點味道也都沒有,我想跳恆河死了算了, 嘗嘗死的味道怎麼樣。」佛說:「你不要死,你還可以出家修道啊!比你死了好一點。」他說:「我出家?我這麼大年紀了,你會收我嗎?八十多歲了!」佛說:「好!你去出家,我會收你的。」於是乎,這個老人就到祇樹給孤獨園,去找佛出家。
  • 學佛的人,應該熟讀《七佛傳法偈》(宣化上人)
    《七佛傳法偈》很重要◎宣公上人 一九九四年開示於國際譯經學院毗婆尸佛偈《七佛傳法偈》是很重要的,每一首偈頌都是說身心是虛妄的,不要認真。尸棄佛偈七佛中的第二尊佛,尸棄佛的傳法偈是這麼說的: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
    下面念老給我們說明,「其中本國即指極樂,謂極樂乃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應身跟化身有一點差別。應身,像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出生,跟一般人一樣,有父母,有十個月懷胎,從嬰兒慢慢長大,八十歲圓寂。外國人說七十九歲,實足年齡,咱們中國人算虛歲,八十歲,八十歲圓寂的。他示現在這裡出生,實際上又住了八十年,這叫應身。化身是沒有限制的。
  • 為什麼有人說佩戴佛菩薩掛飾不好,真的不好嗎?
    還有人說,學佛是有次第的,我們不能丟掉過河的船槳,要等過了河再扔掉船槳。看上去說的很有道理,但是,假如已經有飛機帶你到彼岸,你還要執著那個渡船嗎?有些人為了領免費的雞蛋,去那些推銷保健品的地方站臺,結果怎麼樣,買的沒有賣的精,這邊領免費的,那邊花費的已經是虧大了。現代很多人真的是迷信的要死,連學佛都變得討價還價起來。
  • 佛說夫妻之道:丈夫要以五事敬待於妻!
    文/七葉君星雲大師說:「男人最大的福報,是遇見一個好女人。」怎樣算是好女人?對此,有如是一種註解:娶一個學佛的女人,是家族最大的福氣!諸如類似說法,七葉君原本是持疑的,因為佛不止一次說過:女人學佛,是對佛法的傷害。怎樣傷害?
  • 佛說:「佛弟子當為我法之繼承人,勿為財之繼承者!」
    許多人不解:佛陀教戒學佛人不得蓄財,多行布施,哪裡來的財給後世弟子繼承?難不成佛陀時代就已形成了寺院經濟?還是說,佛陀多年接受諸國王室布施,積攢下了小金庫?非也非也!這一點,從佛之養母、比丘尼眾之首大愛道夫人涅槃時,連荼毗禮所用之物都靠佛親自去各信眾家化緣求得一事可以證實。換句話說,此時的僧團,有上頓沒下頓的,佛哪裡來的財讓後世弟子繼承呢?諸弟子亦十分不解。佛繼續對弟子們說:「比如今天我乞食得了一份食物,我吃飽後,剩餘的本應該捨棄到無草之地,或無蟲止水。
  • 藥師七佛
    請加客服QQ:2419157249淘寶店鋪名:福圓堂淘寶店網址:http://fu369.taobao.com --《藥師七佛本願功德經》中所說的七佛。指東方光勝佛土, 善稱名吉祥王如來;妙寶佛土, 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圓滿香稷佛土, 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無憂佛土, 無憂最勝吉祥如來;法幢佛土, 法海雷音如來;善住寶海佛土, 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淨琉璃佛土, 藥師琉璃光如來,共稱為藥師七佛,藍琉璃光為法身(Dharmakāya)像
  • 七佛真言收驚法
    大家細心留意會發現,處理癔症的人往往不是學佛的人,即使是學佛修行的人用的方法也不是佛法而是道家或民間的方法,這一現象說明了什麼吶?有的弟子學佛多年但遇到生活中出現癔症的人心有餘而力不足,很是不服和無奈,難道博大精深的佛法沒有辦法嗎?
  • 印光大師提醒學佛人:夜間不裸睡、佛前不放屁……
    印祖文鈔選讀《印光法師文鈔·誡吾鄉初發心學佛者書》(節選)學佛的人,夜晚不可以赤體睡,必須穿好衣衫褲子有人說:有屁不放出來,會生病。此話比放屁還有罪過,千萬不可以聽。佛制戒律,沒有說到這件事,想來古人身體好,又不貪吃,沒有這些事,所以沒有說。如果有,佛必定會說。千萬不可說,佛沒有說,就應當放。這是自求墮落,佛也難救啊!孔子以聖人的資格,朝見凡夫的國君,將要登上大堂,在臺階下面,就不敢出大氣,何況入堂面見君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