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流行音樂的中心詞是「音樂」不能只滿足「流行」

2020-12-06 新華網山東頻道

  對話人:

  王 瑨(記者)

  傅庚辰(中國音樂家協會名譽主席)

  金兆鈞(《人民音樂》雜誌主編)

  李海鷹(詞曲作家,代表作《七子之歌——澳門》《彎彎的月亮》)

  李 健(歌手,代表作《傳奇》《風吹麥浪》)

  編者的話

  歲月如歌,音樂始終與時代同行。歌為心聲,流行不等於流量,音樂品格要經受觀眾和時間的雙重檢驗。網際網路時代,如何重新認識流行音樂?音樂創作面臨何種挑戰,存在哪些問題?創作如何更好深入生活、謳歌時代,從經典旋律、民族音樂傳統中汲取創作養分?本期邀請四位音樂界一線創作者和專家探討問題,分享經驗,以饗讀者。

  「與其說歌曲表現了時代,不如說時代選擇了歌曲」

  記者:去年,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代表的愛國歌曲再次被廣為傳唱,反映出音樂與時代的緊密聯繫。時隔幾十年,它為何仍能打動人心?流行音樂書寫重大社會題材的創作思路是什麼?

  傅庚辰:與其說歌曲表現了時代,不如說時代選擇了歌曲。歌曲的流行需要「觸發點」,讓大眾產生廣泛的共鳴和共情。好作品唱出了人民的心聲,它的藝術生命就會很長。

  金兆鈞:《我和我的祖國》找到了普適性的主題和切入點,提煉出「我的祖國和我」是「海和浪花一朵」的關係。它適合多種形式演唱,不像某些歌曲只適合一種形式演唱。人民性、時代性、藝術性,使歌曲具備了超越時空的藝術品格。

  處理重大社會題材,流行音樂的角度往往生動具體,歌詞從個體出發,旋律偏重抒情,風格變動不居。比如喬羽在寫《我的祖國》時就有意識地提煉出「一條大河」這個點,他說,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依山結廬、傍水而居,在一個孩子眼裡,哪怕一條小河溝都是一條大河。《紅旗飄飄》旋律是流行色彩,歌詞以「那是從旭日上採下的虹,沒有人不愛你的色彩」的朦朧詩風格開頭,之後用「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直奔主題。《大中國》歌詞朗朗上口、旋律帶有民歌風格……隨著人們生活日益豐富,藝術形式更多樣,創作者需要找到更巧妙的切入點。

  李海鷹:音樂語言要以情感作為歌詞和旋律的連接紐帶。情感越貼近,越能引起共鳴。在為《七子之歌——澳門》譜曲時,我將聞一多原詩「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改為「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保留原意,更易傳唱。「呱嗒板」踩在石板街上的聲音、澳門「大三巴」牌坊的鐘聲,都成為這首歌的創作素材和靈感。以童聲告白母親的形式漸進,在「母親,母親」的呢喃中平靜結束,形成了自然的情感流淌。澳門回歸祖國已21年,如今這首歌,又被時代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

  記者:流行音樂既是一種音樂藝術形式,也具有大眾文化意味。從音樂本體和文化傳播層面,如何認識和理解流行音樂?流行音樂吸引受眾的根本魅力是什麼?

  傅庚辰:流行音樂的創作和演唱,是廣義層面的傳播和傳唱。我們不應窄化「流行音樂」,被廣為傳唱、有積極意義的歌曲,都是流行的音樂、大眾的音樂。

  對流行音樂的關注,不僅是技法迭代、傳播創新、表演形態創新層面,更要關注它的社會價值、人文價值。流行音樂吸引大眾,是因其觀照著人們普遍的情感體驗,唱出人們心靈的「主旋律」。

  李海鷹:音樂成為時代的見證,便能常聽常新。流行音樂創作導向是引領大眾審美以及行業發展的關鍵。沒有創新就沒有流行,創新是流行音樂的魅力和動力。創作者不要給自己設定固定模式,要廣泛汲取靈感,勇敢投入創作。

  李健:流行音樂的中心詞是「音樂」,它要符合音樂的藝術屬性,而不能只滿足「流行」。好歌的標準,淺層次是悅耳,最高層次是直擊人心。流行音樂獨具魅力,因為它兼顧著音樂和文學兩種藝術法則。創作者既要掌握音律,也要掌握文字,還要掌握其間的奧秘。

  「獨創性是流行音樂的生命力」

  記者:有時聽人感嘆聽歌渠道越來越多,「中聽」的新歌卻不多。回望中國流行音樂發展,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流傳至今、人氣不減。您認為這些作品具有什麼特點,它們的經典性從何而來?當下的流行音樂創作,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提升?

  李健:經典性需要經過時間的沉澱,經過更多人的傳唱和檢驗。

  經典性是多元的。有時是某種情緒的流行,它的沉澱和傳唱是一種記錄。有時是帶有普遍情感的沉澱,它不隨著時間流逝而改變。真正能夠讓音樂流行而成為經典的作品,都是在表達具有共性的人類情感或情緒。

  金兆鈞:能流傳下來的流行音樂作品往往具有三個特性,即鮮明的時代和生活氣息、高水準的藝術性、被廣泛接受喜愛的大眾性,由此產生了流行音樂的經典性。

  創作態度決定創作水準。一首歌可以打磨修改半年甚至更久,比如《寂寞讓我如此美麗》,當年光是配器就修改了17版。很多作品都是在修改中形成閃光點。歌手的認真程度也決定著音樂水準。為什麼現在一些歌手現場會跑調?因為在錄音室裡只錄過一兩遍,還是一句句錄完再修音,不是一氣兒從頭唱到尾,沒有經過嚴格訓練。流行音樂不是一夜成名的投機樂園,一切違背藝術規律的做法都不能長久。

  創作心態決定創作質量。音樂人別忘了初心,要懷著對音樂的熱愛、對生活的強烈感受去創作。一些歌曲會有沉澱期,經歷一段時間後才開始流行。要沉住氣,多些「無心插柳」的心態,少些「有心栽花」的功利。

  記者:在信息密集的網際網路時代,「流行」的衡量標準發生了改變。有人認為,當前流行音樂存在「歌曲多、精品少」的現象,您認同嗎?這是否與網絡對流行音樂傳播帶來的變化有關?面臨新環境、新挑戰,流行音樂創作出現了哪些新問題?

  金兆鈞:「流行」的標準變了,音樂消費分眾時代已經來臨。但經典和精品的判斷標準沒變,那就是要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有突破、有創造。

  過去流行音樂由唱片公司把關,由編輯選擇優秀作品。現在是「全民創作」,網絡音樂製作沒有專業把關人,門檻降低,音樂的產量急劇增加,被聽到和被記住的概率也在下降。一些人認為精品少了,是因為及格線下的作品太多了,曇花一現的「網紅音樂」太多了。網上有很多作曲模塊,有現成的節奏就可以套用。但歌詞與旋律如何有機融合,藝術表達如何創新,這些問題沒有解決。最關鍵的是,這樣的作品沒有醞釀打磨,缺乏個性化表達,無法產生共鳴。流行不是流水線,流行音樂是「人人心中有而筆下無」的突破,獨創性是其生命力。

  李海鷹:網際網路時代,平臺更豐富,受眾審美更多元,音樂製作硬體水平更高。但是,流行音樂的發展需要創作主體進一步增強原創力。

  目前,一些年輕音樂人比較甘於做「工蜂」。比如,圍繞某個歌手進行創作和製作,風格和定位都固定去寫「命題音樂」。我認為,創作者還是要從音樂本體出發,保持創作的自覺和主體意識。要有創作的雄心和使命感,那就是立志創作出被更多人接受喜愛、可以流行甚至流傳的作品,而不是製作音樂的商業產品。

  李健:音樂的標準,從來不會因為傳播容易而降低。相反,由於數量龐大,人們聽到好音樂的機會更少了。這幾年,網絡和電視音樂類綜藝成為新人走向大眾傳播視野的途徑之一,但人們發現,各個節目中翻來覆去都是那些歌曲,這就暴露出優秀原創作品的匱乏。

  「詞曲要相輔相成,構建藝術美的意象」

  記者:在您看來,詞、曲、唱之間的理想關係應該是怎樣的?從自身創作和觀察出發,您有什麼經驗可以與音樂創作者、表演者分享?

  傅庚辰:流行音樂創作不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要抓取真正有現實質感的音樂語言,向生活要靈感、要激情,要藝術的真善美。

  從作曲角度看,要把歌詞表現得生動準確,需要吃透作品的主題思想,吃透作品的藝術風格。創作歌曲《地道戰》時,起初在北京寫了初稿,比較平淡,我自己不太滿意。後來去河北冉莊、李莊實地走訪,體驗生活1個月,和當年打地道戰的老戰士面對面交談。地道戰的形象逐漸鮮活起來——他們在碾盤下、在灶臺下,穿牆而過、從莊稼地出來……有天,我走到村子邊,一眼望到對面的莊稼地,突然腦子裡冒出來:「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我趕快跑回住的老鄉家裡,立刻創作出了這首歌曲。

  李海鷹:詞曲要相輔相成,構建藝術美的意象。創作《彎彎的月亮》,我先譜曲,後填詞,創作初衷是想描繪美麗的珠江三角洲。我從疍家人的水上生活場景中取材。那時,我們需要坐輪船過江,如果錯過電船,只能坐小船。我們的船是雙槳,搖櫓聲與江南單槳不同,我便把獨特的划船聲直接編進了歌曲開頭。夜空、流水、小船、月亮,這些意象是沉澱在我心裡的情感記憶。靈感不會揮手等待我們。創作者要不停生活、不停學習、不停地寫,保持勤奮紮實的創作狀態。

  李健:我認為,詞曲結合在一起好像一對情侶,需要情投意合才會產生真正的化學效應。有時,並不能說詞不好或旋律不好,只不過它們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它們都在等待匹配的對象。

  每當我寫一首歌時,我都會問自己:究竟要表達什麼?如何表達?主題大多之前已經寫過,創作者無非在找屬於自己的角度和音樂語彙。如果沒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就沒有表達的意義。要逐漸摸索自己的創作風格。比如旋律的寫法、詞句的斟酌,任何方面都可以呈現所謂「獨特」。風格一定不是設定出來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創作來源是四面八方的,閱讀和遊歷意味著廣闊的空間。但終歸是創作者自身要有所體會,對周遭有所洞察。

  金兆鈞:歌曲要有畫龍點睛之筆,歌詞需要捕捉生活動態,表現大眾心態。最動人的那一句要簡潔、有力、口語化,讓人聽一遍就能記下。比如《時間都去哪兒了》,對不同環境、不同人,「時間都去哪兒了」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在生活節奏快的今天,容易引發大眾熱議。

  記者:近年來,「中國風」成為流行歌曲的一種創作趨勢,比如詩詞的應用、民族樂器的使用、傳統民謠和小調的借鑑融合。流行音樂如何更好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和音樂傳統?

  金兆鈞:民族民間音樂是「根源」音樂。誰的根基深厚,誰在未來便擁有更大發展空間。2003年,一位外國音樂學家跟我說,「21世紀的世界音樂是中國的」。因為中國流行音樂的根是民族民間音樂,擁有豐富的資源。

  運用民族民間音樂,關鍵要有所發展。比如結合華陰老腔和搖滾音樂的《華陰老腔一聲喊》,融合流行、戲曲與藝術化流行唱法的《左手指月》等,都是結合現代音樂技法或其他音樂類型,進行了再創作。

  要正確地理解「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們還要注重運用大家都能聽得懂的音樂語言進行創作,善於利用現代流行音樂在旋律、和聲、節奏等方面的創造性成果以及電音、電腦製作等技術,把好資源轉換為好作品。

相關焦點

  • 李健:流行音樂的中心詞是「音樂」
    李健:流行音樂的中心詞是「音樂」,它要符合音樂的藝術屬性,而不能只滿足「流行」。好歌的標準,淺層次是悅耳,最高層次是直擊人心。流行音樂獨具魅力,因為它兼顧著音樂和文學兩種藝術法則。創作者既要掌握音律,也要掌握文字,還要掌握其間的奧秘。
  • 流行音樂與時代同行?聽聽歌手李健怎麼說
    李健:流行音樂的中心詞是「音樂」,它要符合音樂的藝術屬性,而不能只滿足「流行」。好歌的標準,淺層次是悅耳,最高層次是直擊人心。流行音樂獨具魅力,因為它兼顧著音樂和文學兩種藝術法則。創作者既要掌握音律,也要掌握文字,還要掌握其間的奧秘。
  • 音樂知識入門 流行音樂的不同類型簡介
    音樂雖然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們只是隨身或者在閒來沒事的時候聆聽一下以滿足這種特定的需求,並沒有那麼多專門的時間來揣測音樂中的種種細節。當然隨著自己的喜好聆聽就可以,音樂本身帶給人們的就應該是美好的享受,如果得不到這種心理的滿足,那麼聆聽音樂也就毫無意義了。
  • 李健:音樂是一種善意的表達
    時隔一年,李健又回到《中國好聲音》的舞臺,和李宇春、謝霆鋒、李榮浩一起開啟導師之旅。
  • 韓國流行音樂逆襲
    在流行音樂領域,韓國幾乎是全球第二的水準,這幾年風頭甚至超越美國。在美國流行音樂還依靠黴黴等30+歌手的情況下,韓國歌手層出不窮,可見韓國流行音樂的強勢。國內有人對此雖不以為然,但目前華語樂壇無法對抗韓流卻是不爭的事實。韓國流行音樂能夠在短短幾十年後來居上,自然有獨到之處。本人不才,分析一下韓國流行音樂的特點。
  • 流行音樂與電影
    流行音樂與電影之間存在一種天然的契合,兩者都是最能表現一個時代的文化象徵,在電影中運用流行樂,能實現很豐富的美學效果,而當它們的結合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時,就更加理所當然了。年輕觀眾多數都既愛看電影又愛聽音樂,那麼用音樂賣電影,用電影賣音樂,互相借力,能節省營銷費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到後來電影公司對打造原聲唱片愈加積極還有一個因素,它們開始成為唱片公司的擁有者,那就更加肥水不流外人田了。日前上映的漫畫改編電影《銀河護衛隊》中,一盤混錄了七、八十年代諸多流行金曲的卡帶受到矚目。
  • 「國風音樂」正悄然流行
    「國風音樂」悄然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不久前,第六屆中國音樂產業高端論壇在中國傳媒大學召開,論壇上發布了《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總報告》,就音樂版權新生態、音樂科技的未來之路、音樂教育與音樂傳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國風音樂的興起與發展亦在其列。
  • 轉眼瞬間 | 2008/11/09 李健*音樂愛查堆兒 (上)
    健哥:我們愛音樂,音樂愛查堆兒,大家好,我是李健。90年代初,然後這張專輯有一首歌就是被張震嶽翻唱的,《思念是一種病》。主持人:那是翻唱的嗎?健哥:當然了,那是齊秦的歌,翻唱叫《思念是一種病》,然後另一首歌就是《遙遠的天空底下》。主持人:我們電臺節目的聽眾聽不見,我現在想找一個東西撞一下,我真不知道。
  • 福利丨《玩轉流行音樂》——國內首門流行音樂在線開放免費課程
    課程概述  流行音樂包含各種風格和流派,無論是欣賞還是實踐,都需具備內行式的音樂知識、技巧和審美能力;而且,流行音樂也是最具互動性、參與性和在場感的音樂類型,只有身陷其中才能真正領悟它的奧妙。所以,這門課程的設計初衷也希望符合流行音樂這一屬性——它將把你拽入一個浸入式的活態音樂現場。在那裡,流行音樂將開口講話。
  • 第25屆金曲獎流行音樂類完整入圍名單
    今年金曲獎流行音樂類頒獎典禮將於6月28日(星期六)晚在臺北小巨蛋舉行。據悉,流行類頒獎典禮主持人將由哈林庾澄慶1人獨挑大梁、星光大道主持人是楊千霈和DJ Dennis,黃子佼則擔任「金曲大導師」,及《金曲之夜》主持人,負責向觀眾介紹金曲得獎作品。
  • 李健:華語樂壇一股清流,唱著異鄉遊子的歌,用靈魂做音樂的詩人
    李健在華語樂壇絕對是一股清流,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音樂人才。有人說李健唱的不是歌,而是每個人心中的一段情愫,而聽過他唱歌的人也會覺得,確實如此。在他的歌聲中既沒有「詩和遠方」,也沒有流行音樂中的炫技和賣弄,但聽來總是那麼娓娓動聽,這跟李健對音樂的定義和信仰也有很大的關係。
  • 「流行組合」——西方流行音樂文化發展的時代標籤
    俊美靚麗的外表、時尚動聽的音樂、激情洋溢的青春……這些標誌性的元素,都屬於西方流行音樂表演的一種重要形式——流行組合。「流行組合」是西方流行音樂文化傳播最具張力和影響力的表現形式之一。在經過Grunge(搖滾)、Rap(說唱)、Hip-hop(嘻哈)流行之後,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新一輪偶像演唱團體風潮復甦並逐漸風靡全球,「青春偶像流行樂」成為當時樂壇的商業支柱。在10年的發展歷程中,無論是男子組合、女子組合,還是男女組合,都有難以計數的演唱組合成功過失敗過。論整體影響,還是當屬以俊美的外型與甜美聲線見長的演唱組合最為成功。
  • 探尋戲曲與流行音樂的結合點
    自21世紀開始,臺灣流行音樂創作出現大膽融入戲曲元素的趨勢,如王力宏演唱的歌曲《花田錯》《蓋世英雄》和陶喆演唱的歌曲《Susan說》等,這讓從小聽著港臺流行音樂長大的80後、90後對戲曲有了朦朧的意識——原來在流行歌曲中插入一段戲曲是這麼有味道,是相當國際化的「世界音樂」呀。這樣的創新,讓很多年輕人對戲曲建立了早期的聽感,同類型的作品也掀起了好一陣「創作熱」「下載熱」。
  • 我們該如何欣賞年輕人喜歡的音樂|古典音樂|歌曲|流行音樂|流行...
    但顯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這種風格的音樂,比如在電視機前被「嚇」到的你。難道真的是因為我們年紀大了,所以無法欣賞年輕人的音樂了嗎?  音樂在生活中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音樂作為一種情緒語言,還具有社會交流的意義,對於青少年來講,聽什麼類型的音樂是其自我認同感中的一部分。選擇的音樂類型不僅反映了我們的審美,也是一個與音樂互動的過程。
  • 音樂詩人李健,天生歌姬Alin:《歌手Ⅲ》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愛與誠》原唱:古巨基「別再做情人,做只貓做只狗,不做情人」。香港的流行樂,放在如今仍然亮眼。基仔在內地並不以歌手聞名,而是演員;在歌手舞臺上,他讓大家重新認識了歌手古巨基,而且他做到了。2.小提琴和鍵盤與王菲的音色配合得異常妥帖,語句的跳躍如同少女隨著音樂舞動,那是匆匆而過的青春歲月。古巨基的聲線在男生中已經非常乾淨了,且對歌曲的改編並非一成不變的照搬,合適的編曲加恰當的演繹亦能動人。前段將小提琴換成了西塔琴,流瀉的音符仿佛少年不斷變換的心緒。從整體來看,基仔的演繹是動人的,可惜大眾評委的審美確實不能一概而論。
  • 韓國流行音樂為什麼能徵服全球
    在這個由美國作為流行文化引領者的時代,韓國流行音樂為什麼能在全球市場如此火爆?這得從它的源頭說起。現代意義上的韓國流行音樂並不像大多數國家的流行樂,來自於音樂產業自發的行為,而是產生於韓國的國家政策。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韓國政府開始重視文化產業,並將其作為該國21世紀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 爵士鼓在流行音樂中的意義.
    爵士鼓之所以能夠給作品帶來流行音樂的元素,爵士鼓自產之日起,其演奏的最基本手法中就包含著爵士音樂的要求,這種特殊的起源方式,讓爵士鼓的演奏中始終具有鮮明的流行音樂風格 , 在其長期的發展中,由於始終服務於流行音樂,因此,其演奏風格、演奏內容經過多次的打磨篩選,最終其音響效果、節奏風格成為了流行音樂中表現其流行元素的重要途徑。
  • 為什麼說日本流行音樂領先中國10年?我們的音樂學校只會考試
    其實日本音樂領先中國可不止十年!爵士樂在美國剛誕生時候,日本就派人過去學習了,到現在每個中學裡都有校園管弦樂隊,不管是走古典路線還是走爵士路線,平均演奏水平都達到了準專業級別。日本人對西方音樂學得特別紮實,沒有瘸腿的地方,外面有什麼風格,日本就有人做什麼風格,不像中國人總是在每一次潮流興起的時候只偷工減料去琢磨其中最受歡迎(最主流)的風格,全是現學現賣臨陣磨槍的結果,底子差太多了。
  • 黑人,撐起了流行音樂半邊天
    縱觀流行音樂史,可真謂異彩紛呈,各種風格爭奇鬥豔,不管是美國本土發展起來的布魯斯搖滾、爵士樂,還是牙買加精神的代表雷鬼樂,你方唱罷我登臺。不管你是音樂發燒友,還是音樂小白,總找到一款自己喜歡的音樂。流行音樂:音樂流派的大雜燴五仁月餅有五種仁,分開都很好吃,但是合起來就是噩夢。那麼,如果把布魯斯、爵士樂、R&B、靈魂樂全部糅合在一起,那會是什麼呢?答案當然不會像五仁月餅那麼可怕啦!四者糅合起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流行音樂。
  • 2020,上海廣播三大流行音樂頻率全新改版
    3月2日周一零點起,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三大流行音樂頻率動感101、LOVE RADIO103.7、KFM981的全新節目版面將刷新上線。早高峰王牌節目《音樂早餐》,每天傳遞清晨的第一聲問候。最受聽眾歡迎的曉君、小暢組合和「街頭男神」小鍋迎來了新搭檔Chris,早餐家族的新鮮血液將為《音樂早餐》帶來怎樣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