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卓手記:連續工作6個多小時,癱坐在隔離室門口

2020-12-13 大眾網菏澤

菏澤市立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醫師張一卓(中間)與其他醫護人員合影留念

  大眾網·海報新聞菏澤2月18日訊通訊員 張一卓 記者 王文文)1月28日,菏澤市立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醫師張一卓帶著領導的囑託,家鄉的期望出發馳援湖北,他作為山東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已到黃岡10多天了,疫區一線的生活既緊張又繁忙,還時處充滿著挑戰,但這也鍛鍊、考驗了他,生與死的考量,浴火涅槃般地使他成長。

  他們這批醫護人員的防護培訓和技能訓練,由山東省一流防控專家指導考核完成。張一卓抓住機會,認真操練、刻苦學習,做到了理論實踐考核優秀通過。他們首先在黃岡的一個由教學樓臨時改建的簡易病房收治輕症確診患者,分為8個醫療組,張一卓任3組醫療組長,每6小時輪崗一次。那批患者多是缺少陪護,神情焦慮急躁,處置起來必須耐心、細心,而藥品又極度缺乏,防護裝備不足,還必須創造性的保障醫患安全,往往一個班下來,他們頭昏腦漲、身心疲憊。

  2天後,他們又接到上級安排,接管集中收治合併複雜病情的患者病區—大別山醫療中心的2個病區,進駐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後,整個醫療隊分為了2個醫療大隊,負責一層樓東西兩個病區,每個病區分5個醫療組,每組包括4名醫生和8-9名護理人員,小組每6小時輪崗1次。張一卓為第2組組長,負責小組班次安排、工作協調、健康狀況上報、臨床醫療問題的處理等。他還兼任醫療隊專家組成員,負責複雜醫療問題分析研判、疑難病例討論等。

  張一卓作為組長對小組的4名醫生進行分配,2名進入隔離病房查看病房,收治患者;2名留在醫生辦公室負責病例書寫,開醫囑,熟悉電子病歷操作和各種報表規定……考慮到這是第一個夜班,大家都不了解具體情況,難免心懷恐懼,他作為小組帶頭人、黨支部紀律委員、專家組成員,第一個站了出來,帶領濟醫附院的一名醫生進入了隔離病房。因為那是第一個班,6個小時收治36位患者,而且多數情緒極不穩定,他們一邊查看患者、記錄病情,制定治療方案,一邊安撫患者,身著厚厚的防護服在各個病房穿梭,6個小時很快過去,直到聽到有人大聲喊:「換班了,同志們!」這才意識到接班的隊員們已經進入了隔離病房,頓時整個人放鬆了下來,才發現雙腳硌的快不能走路了,汗水溼透的衣服貼著後背瑟瑟發冷,護目鏡上不時有蒸汽凝結成水珠滴下來,涼涼的,原來他們已在近零度,且沒有暖氣的病房連續工作超過了規定的6個小時,瞬間他整個人癱坐在隔離室門口,連換衣服的力氣都沒有了,厚厚的三級防護衣把他悶地喘不過氣來,又冷又溼。

  張一卓下班之後已是凌晨3點,到賓館洗漱完畢,卻怎麼也睡不著,一直在認真回顧工作中的點點滴滴,考慮如何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雖然在平時是極不顯眼的小事情,卻極大地影響工作效率和防護安全,第二天他與濟醫附院的醫生嘗試著往防護膠鞋裡填塞各種可能的東西,最後用酒店一次性拖鞋剪裁成鞋墊模樣放進去,這在下一個班時舒服了許多,護目鏡用洗手液清洗後起霧也少了。

  張一卓隨著對環境、防護用品的熟悉,之後的輪值逐漸沉著冷靜了許多,但病房住滿患者後的工作強度之大難以想像,查房一輪最長花費5個多小時,一次查房下來,頭昏腦漲,甚至有暈厥窒息的感覺。重症患者需要上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或者高流量吸氧,合併症患者需要考慮合併疾病的處理比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他慶幸自己有在阜外醫院進修學習的經歷,讓他處理起來比較得心應手,對普通患者還要應對他們的焦慮情緒。

  隨著收治患者的穩定,張一卓除了查房、開醫囑等本職工作外,還參加了醫療專家組組織的疑難病例討論,哪位患者達到危重程度,是否需要入住ICU病房,對複雜病情患者的診治方案,尤其是合併症患者,如何做到一人一策,精準施治,靈活運用指南。雖然討論中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更多時候是聆聽齊魯醫院等大學附院專家的獨到見解、精闢論證,使他對病毒性肺炎的救治、對傳染病的救治都有一個整體上、系統深入地理解,也使他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在抗擊疫情一線,張一卓基本每天都面臨應急事件,比如一同上班的同事突發不適,實在不能在一線堅持,而臨時又不能調度其他人員時,只有靠他們頂上,鼓勵、激發大家的潛能,提高工作效率。正是強大的責任心和勇於擔當的使命感,促使他在疫情一線鍛鍊了自己的組織和應急協調能力,短短數十天來他感覺從未曾有的壓力和動力,那就是國家有難,男兒自強。

  張一卓深知肩上的重任,無論臨床工作再忙再累,領導指令需要補充供給物資,需要協調捐贈物資的,在極度缺少人力的情況下,他都帶頭積極幫助協調、搬運,積極收集隊員建議,強化隊員的工作紀律和責任擔當。協和醫院的一名醫生說:「為人在世,有三件事不能避:為民請命不能避,為國赴難不能避,臨危受命不能避。」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張一卓將不負重託、不辱使命,用行動踐行諾言,交出他人生一份滿意答卷。

相關焦點

  • 連線「逆行者」張一卓:穿上防護服十幾分鐘已汗流浹背
    1月28日,菏澤市立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醫師張一卓與其他醫護人員組成醫療隊緊急馳援湖北。至今,他正式投入工作已有10多個工作日,在這期間他的工作狀況是怎麼樣的呢?這兩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再次聯繫到了張一卓,了解到了他的近況。
  • 對話抗「疫」戰士張一卓:護佑一座城,守護家與國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芳 趙晨光 菏澤報導今天,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既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的國慶節,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中秋節,當中秋節遇上國慶節,家與國撞個滿懷,變成了「中國節」。張一卓說。在菏澤市立醫院,張一卓為患者診斷庚子新春,新冠肺炎肆虐荊楚大地,一條條新聞似箭鏃穿射,令人揪心。身為醫者的張一卓更是早早寫下請戰書,只待國家召喚。1月28日,醫院緊急通知,醫療隊迅速集結,張一卓奔赴黃岡,那是疫情僅次於武漢的第二戰場。
  • 菏澤支援湖北醫師張一卓:後背早已被汗水浸透,走出隔離病房幾乎要...
    1月28日,山東省第二批醫療隊奔赴湖北,沒來得及休整,到達後,他們首先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張一卓被選為紀律委員,負責紀律和保密工作,擔任專家組成員,負責疑難病例的會診和診療等工作,擔任二組組長,負責帶領二組開展日常工作。那時,他暗下決心,一定牢記使命,用實幹踐行諾言,用工作詮釋信念。
  • 你戰「疫」 我守家丨前方隊員張一卓的妻子張文霞:患者需要你,要...
    近日,在張一卓家中,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通過張文霞的視頻連線,見到了這位勇敢的「逆行者」。張一卓在通話中勸慰家人不要為他擔心,「這裡一切都好,來了很多支援的醫護人員,我相信這場疫情阻擊戰一定會取得勝利。」在張文霞心中,丈夫張一卓是一個堅強的人。
  • 菏澤的曹鳳格、魏金君、王連祥、張一卓、牛德成,你們被點名了!
    具體內容如下:菏澤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2020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擬推薦人選的公示公告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開展202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選拔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12號)和《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做好2020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推薦選拔工作的通知》有關要求,經自下而上,逐級推薦,同行專家評議,市評議推薦委員會評審,確定曹鳳格、魏金君、王連祥為我市2020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專業技術人才一般名額推薦人選,張一卓為我市2020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專業技術人才專門名額推薦人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醫務人員單列名額),牛德成為我市
  • 菏澤市政府辦公室舉辦抗疫英模事跡報告會 市立醫院張一卓講述援鄂...
    魯網8月15日訊8月12日,菏澤市政府辦公室邀請馳援湖北的「最美逆行者」、市立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醫師張一卓講述一線戰疫、防疫故事,傳播抗疫精神,激發前行力量。市政府辦公室全體人員聆聽了報告會。張一卓是山東省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員、專家組成員、臨時黨支部紀律委員、醫療二組組長,抗議結束後榮獲湖北省新時代「最美逆行者」、菏澤市優秀共產黨員、菏澤市五一勞動獎章、菏澤市「抗疫先鋒」、「黃岡市榮譽市民」等榮譽稱號。
  • 華邦健康:公司與張一卓先生的關聯交易是符合公司發展戰略和股東...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0月14日訊,有投資者向華邦健康(002004)提問, 經常性的與張一卓進行關聯交易,雖說公允交易,難免給外界瓜田李下,引人詬病,更容易招致監管層的調查。世界很大,商機很多。
  • 菏澤市抗擊疫情典型事跡「雲」展播——張一卓宣講
    菏澤市抗擊疫情典型事跡「雲」展播——張一卓宣講 2020-08-28 09:53:02   來源:中國山東網
  • 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戴不進隱形眼鏡也要強撐
    但是如果說喜歡工作又太極端,山一樣的工作砸下來,放誰身上都容易崩潰。2月25日,就有內部人員爆料,當紅藝人肖戰在早先參加錄製《兩隻老虎》的時候,本身已經連軸轉工作了十幾個小時,眼睛紅腫到無法戴隱形的地步,但還是強撐著完成了工作,他的敬業讓人心疼。
  • 飯店門口驚現神秘旅行袋,幾小時後竟然爬出個男孩!
    幾天前的一個晚上一家飯店門口突現一個旅行袋4個小時後旅行袋開始不停蠕動一個男孩掙扎著露出了頭……這一幕來得太突然,旅行袋哪來的?裡面怎麼有個孩子?事情發生在山東省青島市。監控顯示,16日晚上6點04分,一名戴著頭盔的男子從一家門店出來,只見這名男子右手提著一隻黑色旅行袋,沒走幾步便將其放在附近的一家飯店門口。隨後,男子又返回了之前的門店。當晚10點左右,被遺棄在飯店門口的黑色旅行袋開始不停地蠕動,5分鐘後,有個男孩從旅行袋裡爬了出來。隨後有人發現了孩子,趕快報警。
  • 十幾天沒回家的村幹部,癱坐地上睡著了:本想曬會太陽繼續工作的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近日,一張村幹部癱坐在地上睡著的圖片,讓不少人直呼敬業並表示心疼。照片中的主人公就是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槐店鄉晏崗村黨支部書記晏乃軍,今年57歲的他,自疫情暴發後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每天睡眠不到5個小時,從大年初一開始就沒有回過家。
  • 密碼|記者手記⑧
    >>>手記原文《 密碼 》記者 | 李寅峰但前後各半個小時的交流,加上一個小時的正式採訪,當我重新翻看採訪記錄時卻發現,「密碼」看似沒有,又仿佛無處不在:「此次全球性的抗疫防疫工作,我們向世界交了一張令人信服的答卷。」「我們用自己的力量在為全球抗疫防疫取得進一步成果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上班8小時,往返通勤2個多小時!是什麼讓我們堅持工作不離職?
    在休息完產假後,我開始重新尋找工作,這是我的第二份工作。那時候面臨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好工作離家遠,普通工作離家近。 在距離和薪酬上我選擇了薪酬,自認為我可以用薪酬來克服距離的問題。於是開始了上班需要轉車的日子,每天花在路途上的時間長達2個小時。
  • 暴雨導致列車停運,衡陽鐵警連續工作13個小時安全擺渡滯留旅客
    本報衡陽訊 6月9日,受強降雨影響,衡陽地區京廣南段線路封閉,經停衡陽站的15趟列車被迫折返,8000餘名滯留旅客需擺渡衡陽東站轉乘列車。9日上午10時,衡陽鐵路公安處衡陽站派出所接到大量旅客滯留警情,第一時間派出充足警力,積極配合車站工作,上車向滯留旅客進行宣傳疏導工作,在安撫好旅客情緒後,組織旅客有序下車在月臺上排起長龍。公交車到位後,衡陽所民警組織旅客有序出站,防止出現擁擠、踩踏事故發生。
  • 張一卓:只想還這個世界,山河無恙,家和人安
    那裡條件簡陋,物質匱乏,只能靠他出發前帶的點點裝備上戰場,那裡病人之多,亟待收治任務之重,前所未有,16小時便收治了疑似患者81人,並對每一位患者制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確保了醫療質量和安全,初步彰顯出山東力量,極大地緩解了黃岡當地的疑似患者收治壓力。
  • 橘貓癱坐著曬太陽,它的表情舒服得像個大爺,路人一看笑噴了
    一直以來,橘貓都是神奇的物種,它們的胃口大得驚人,比別的貓咪都吃得多。加上天生慵懶的個性,不喜歡運動,所以久而久之就變得胖乎乎了。
  • 一線醫務人員現狀:病區連續工作的6小時內不能上衛生間、喝水
    在抗擊疫情前線,作為醫務人員如何開展救治工作?記者通過渠道連線休息間隙的一線醫務人員獲知,他們的工作環境和繁重程度比我們想像得還要難。據了解,上個月,87歲的老母親生病從河北老家千裡迢迢來西京醫院看病,工作繁忙的李飛為母親辦好住院手續後就去忙著救治別的患者,住院期間一共來探望幾次,每次都來去匆匆。母親出院時,忙著準備手術的他與母親隔著手術室的門揮手告別。
  • 貼4個暖寶寶也抵不住寒冷 園區保潔員-19℃下仍連續工作3小時
    「整個園區共有70萬平方米,這些阿姨每人每天需要花三個小時才能清理完。」7日,號稱北方最強的冷空氣從北部襲來,在這天寒地凍的環境裡,鑫茂齊魯科技園卻有著一群小區衛生保潔員,她們起早貪黑,堅守在崗位上,用最暖的心去為園區內的人們服務。「今天太冷了,已經好些年沒遇到過這種冬天了。」
  • 每天睡6個小時和睡8個小時,區別不是一般的大!看完後悔熬夜了
    人每天應該保持7—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但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人並不多,有不少人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熬夜,每天只能睡6個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但你知道嗎?每天睡6個小時和睡8個小時,雖然只差兩個小時,但區別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 武漢政府機關夏季一天工作6小時 縮短時間成習慣
    按照武漢市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通知要求,武漢市政府機關夏季工作時間從6個半小時縮短至6個小時。面對社會輿論質疑,武漢市政府部門坦然回應:這是習慣。  武漢市政府部門一些公務員稱,該市實行夏季作息時間是「傳統」,主要是為應對「火爐」、室內無空調而調整的,2000年就已開始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