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你只是因為你的名字的盛名才去觀看天氣之子,也許天氣之子就會讓你覺得不盡人意。但是你是因為喜歡著新海誠,才去電影院觀看天氣之子,那我相信它還是會給你驚喜,一貫的細膩清新的畫風,對感情的青澀的表達,充滿幻想的際遇和愛的力量,都是你熟悉的新海誠的代名詞。
《天氣之子》保持了很多非常「新海誠」的元素:堪稱視覺奇觀的精細作畫;從平凡生活出發的綺麗想像和宏大命題;歌頌勇氣、愛情、羈絆等概念的主題曲與渲染氛圍的純音樂。這種延續多少令人感到疲憊,仿佛已經生成了一種公式,把這些元素加起來就又是一部叫好又賣座的新海誠新作。作為嘗試奇幻題材的第二部電影,新海誠的敘事能力依然沒有跟上他的野心。主角之間的感情缺少鋪墊,劇情十分突兀,其中傳遞的「以個人情感表達和自我實現為第一位」的觀念也因此都說不上是隱形的意識形態,只讓人感到困惑和反感。拋開精美的作畫配樂,拋開宏大命運主題的噱頭,這個故事並沒有被講好。對比之下,《秒速五釐米》《言葉之庭》這些情節簡單的、對敘事能力要求不高題材反而更加能發揮新海誠的優勢,也給觀眾更好的觀影體驗。總而言之,精美食材的堆砌並不能默認地生產出一道佳餚,《天氣之子》沒有「真香」。
這部影片故事情節的創新性是毋庸置疑的,和天空聯繫在一起的「晴女」,離家出走在東京獨自生活的帆高,尚未成年的孩子們在東京的生活不可謂不精彩。除此之外,天氣放晴時藍色調為主的畫面配色與影片中的天空相呼應,澄澈、空靈,畫面極具美感,暗示人們因天氣晴朗的好心情;連續暴雨的鏡頭畫面偏灰色、黑色,陰沉的色調在寫實同時,與人們低沉的情緒相呼應。
但是,此電影還有些許不足之處。影片中在故事的敘述當中留下的空白太多,導致劇情連貫性較差,看完或許還沒有解開心中的疑惑。此外,影片中的個人主義色彩濃厚,主角光環太甚,有些許不真實感。
在我看電影之前就看見有影評說奔跑槍戰那一段安排的令人不明所以。但在我看來只是因為這些人已經長的太大了,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成年人。
男主是那樣一個溫柔的,善良的,自己都活不下去還要餵貓的傻乎乎男孩。
他在害怕和女孩的斥責中扔掉槍,卻又在自責和一定要找回女孩的想法裡顫抖著將槍對準那些無知的大人們。
撞倒了垃圾桶都會幫忙清潔地面的不願意給別人帶來麻煩的傢伙,卻在空中聲嘶力竭的喊著,天氣再怎麼瘋狂下去也無所謂。
「東京好可怕」這樣的念頭一遍一遍的在他心裡重複著,他卻在最後站在全世界的反面,警察路人救命恩人,世界再怎麼樣瘋狂,我也要找到你。
沒有哪一場,沒有哪一個細節,是刻意的,是不被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