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蔡世奇
11月19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公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財報顯示,B站三季度營收達3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4%,淨虧損9.9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擴大171%。
社區月均活躍用戶同比增長54%達1.97億,移動端月均活躍用戶同比增長61%達1.84億;本季度月均付費用戶數同比增長89%達1500萬,付費率從去年同期的6.2%提升至7.6%。同時,毛利率也從去年同期的18.9%攀升至23.6%,實現了連續六個季度的持續增長。
財報發布後,B站股價大漲20%。
B站財報多項數據亮眼
多項數據增長,B站的破圈之路還在順風順水
相比於前幾個季度的財報,B站Q3各項關鍵數據依然保持著增長,月活用戶數、付費用戶數、社區互動的數據都很亮眼,自上市以來持續尋求「破圈」,影響更多非二次元人群的B站,用業績數據展示著自己本職工作的成果。
B站跨年晚會、品宣三部曲裡的《後浪》刷屏、自製綜藝《說唱新世代》的熱播,以及自製劇《風犬少年的天空》的口碑高漲,讓以二次元內容起家的B站,變得越來越像愛奇藝、騰訊視頻的長視頻流媒體平臺;但同時B站低成本的UGC內容基本盤依然穩固,這也造就了B站PUGV(專業用戶視頻生產)和OGV(專業視頻,比如版權電影、電視劇)在同時發力的獨特打法。
自製劇《風犬少年的天空》幫B站駛入了影視內容的新賽道
PUGV內容是B站的護城河,也是其保持高速增長的核心競爭力,成本低,也能保持高用戶黏性,配合社區文化,形成了一個閉環生態,這讓字節跳動旗下同樣想在PUGV領域發力的西瓜視頻,一時間還難以追趕:遊戲領域的頭部視頻生產者敖廠長「跳槽」西瓜視頻後又回歸B站獨家籤約,也從側面反映了生態對於視頻內容生產者的重要性。
「DSSQ」風氣下的隱憂
就在B站發布新財報的前一晚,兩個蹭「打工人」熱點的視頻引爆了網際網路輿論,也暴露了B站以及所有視頻內容平臺的隱疾。
11月18日,B站UP主欣小萌在微博發布道歉視頻,並刪除了近期製作的體驗工地工作的視頻。但輿論的風暴並沒有因此停止,對於更早時間在B站發布類似內容視頻的UP主曹譯文家世的起底,其父被列為失信人等信息已經在11月19日成為全網熱點。
欣小萌18日晚在微博發布道歉視頻,但有明顯控評痕跡
一切事情的起因,在於10月24日曹譯文發布的一部名為《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有錢人的》視頻,內容為自己「隱瞞」身份去自家項目工地「體驗搬磚小妹生活」,身穿工地服的她在視頻裡多次展現居高臨下的傲慢姿態,和工地的工人形成了強烈反差。
曹譯文10月底在B站發布的視頻是本次事件的核心
曹譯文之前的視頻內容主要為曬富二代生活,她在個人介紹裡寫著「不籤約,本人就是老闆」,工商信息也顯示她的確經營著幾家MCN機構。工地視頻最初或許只是一個正在熱衷於成為網紅的富二代,憑藉自家豐富的資源拍攝一個獵奇視頻,蹭「打工人」這一近期熱點詞。那則視頻發布的早期也有一些網友在評論區指出,曹譯文在視頻裡表現出的態度令人不適,甚至還有網友留言評論「想開泥頭車撞死」曹譯文,而曹譯文本人也直接回復回懟,但當時並沒有升級成為輿情。
曹譯文的視頻並非只在B站發布,和大多數的視頻內容創作者一樣,她的視頻也會發布在抖音等主流視頻平臺,在全網海量新視頻的不斷湧現下,這條視頻並沒有長尾效應,引起更多人討論。
曹譯文在視頻裡故意炫富令很多觀眾感到不適
真正引爆輿論的,是10月9日B站百大UP主之一的「欣小萌」效仿曹譯文拍攝的類似題材視頻,標題為《家人們,我去工地搬磚了!!》。作為B站重點扶持的視頻創作者,欣小萌是B站舞蹈區頭部UP主,影響力遠大於曹譯文,她拍攝的工地體驗視頻在姿態上也更加「親民」,但依然帶有和真實工地生活格格不入的小資獵奇視角,因此也成為了網友猛烈抨擊的對象,並形成長尾效應,輿情「破圈」走出了B站。
欣小萌跟風拍攝的工地視頻成了導火索
在輿論的集中質疑下,欣小萌刪除了視頻並道歉,且因為算法推薦,以及很多網友評論此事時會順帶提及「有個更過分的(指曹譯文)」,很多人才因此注意到了曹譯文更早發布的那部姿態更加具有「嘲諷」意味的視頻,這也才引發了這次輿情。
曹譯文也曾道歉,視頻現已經刪除
兩部視頻的長尾效應,其實是B站內容「DSSQ」(大勢所趨)風氣意外觸發的一次扳機:一些題材的內容走紅後,會出現大量跟風模仿的類似內容,這一點在B站鬼畜區體現得尤為明顯,從馬保國系列惡搞視頻的屠版便可一窺端倪。
題材重複、跟風模仿嚴重也並非B站獨有的現象,抖音、快手等平臺同樣存在同樣的問題,炫富的內容也是所有社區的通病,但在社區活躍度高、視頻內容長、年輕用戶多的B站,這些問題更加容易被放大,進而出現「全民惡搞馬保國」以及網紅擺拍打工人這樣的現象。
PUGV內容質量是B站引以為傲的資產,也在他們過去一年裡努力的「破圈運動」中影響著更多潛在用戶。當更加成熟的觀眾帶著「世故」的眼光,審視在B站成長起來的那些習慣了圈地自萌的年輕UP主,以及他們習以為常流露出的對消費主義的追逐時,蹭打工人熱點反而翻車的類似事件,還會繼續出現。
算法無罪,推薦算法把兩個題材類似的視頻展示給更多人,卻經過幾天事件的發酵引爆了輿論,歸根結底是平臺「大勢所趨」內容製作及分發風格導致的。在整個工地視頻事件中,B站從頭到尾都沒有以官方的身份出現,從視頻通過審核在前臺顯示,到播放數據一路高漲上到推薦位,再到兩人在輿論壓力下刪除視頻道歉,全部都是「個人行為」,但平臺追逐流量的推薦機制,是否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懸吊在UP主面前的那根胡蘿蔔,加速了這種行為,負責維護頭部UP主關係、商議選題和掌管推薦的B站員工,或許都無法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