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運動損傷:就醫及復健個人經驗乾貨分享

2021-12-29 YEHAIYAHAN

收錄於話題

#運動損傷 1 個

#傷後就醫 1 個

#傷後康復 1 個

#膝蓋損傷 1 個

#十字韌帶損傷 1 個

好久不見了寶寶們,今天這篇公眾號文章是運動相關,不感興趣的不用往下滑了哈!1.     本篇文章並非專業指導,純屬個人傷後處理,就醫以及康復經驗分享;2.     本篇內容主要針對膝蓋運動損傷(韌帶,半月板及肌肉損傷),骨折的朋友我幫不了你,別滑手機了趕緊去醫院;3.     本篇適合人群為非專業運動員,主要是無指導下的運動愛好者,反覆受傷不愈茫然無措的運動小白,偶爾運動易受傷人士以及有中年危機衝動運動心理的朋友(這個詞是我編的);4.     本篇沒有什麼專業術語以及數據支持,個人經驗僅供參考,每個人具體情況不同,體質不同,受傷程度不同,所處地域不同,對疼痛以及損傷的理解不同,請酌情參考,謹遵醫囑,歡迎討論學習,謝絕碰瓷。說一下我為什麼要開一篇運動相關的文章,主要是四個月之前我因為跟朋友們打籃球意外扭傷膝蓋,當時的診斷是:右膝前交叉韌帶基本斷裂,內外副韌帶撕裂,半月板后角二級變性(沒寫錯哈,就是變性,意思是說有陳舊磨損但不是特別嚴重),股骨挫傷和骨髓水腫。持續康復至今,基本生活沒什麼問題,傷後三個月的時候已經開始恢復慢跑,但是運動表現目前估計也就恢復了六成,最近剛剛能完全蹲下。在這之前我的左膝也因為同樣原因受傷,相比更嚴重,做了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我當時的心情大家可想而知。從受傷到現在恢復過程很漫長,在這段時間裡周圍也不斷有朋友們受傷的消息,我們時常交流分享相關的信息,這些信息有些來自網上,有些來自大家的經驗,但我發現有些非常基礎問題大部分朋友都很困惑,並且很難在網上找到答案,所以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希望能為朋友們提供一些參考:相信很多朋友都有一些基本的傷後應急知識,但我發現這些知識的倒錯運用很有可能會加重傷情。我在受傷的第一時間得到了朋友們很好的照料,首先是在球場邊坐定並抬高傷腿,膝蓋下墊了衣物防止懸空;其次是立刻冰敷,一般球場都有應急冰袋,沒有的話周圍的便利店也有冰塊,實在不行買冰的礦泉水或冰棍兒敷在傷處;接著朋友們叫了藥店即送了雲南白藥噴霧,一般是兩瓶組合裝,紅瓶是保險液,有致冷和鎮痛作用,先噴保險液鎮定,三五分鐘以後再噴氣霧劑。仔細看說明書,不要頻繁給藥,一天三次。因為有左腿受傷情況做對比,這一次因為處理及時,除了受傷當下,我基本沒有受到嚴重的疼痛折磨,患處也沒有明顯腫大。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天裡,持續冰敷,抬高傷腿,不要用熱水長時間衝洗或者按摩,這點很重要。「疼了就揉揉」這種事還是先不要著急做,受了類似的扭傷膝蓋裡面情況一般都比較複雜,充血,積液等情況是肯定有的,傷後早期主要是患處鎮定,不要人為再造成二次傷害。在傷後第一時間就醫肯定是首選,首先要排除是否骨折,去就近的醫院立刻就診。現在一般醫院都有核磁共振,建議有條件的要拍核磁。但是一般大一些的城市核磁共振都需要預約,建議先看醫生的初步判斷,如果是明顯骨折那就肯定先處理骨折的問題,如果不明確,可以先拍X光片同時預約最近時間內可以做的核磁共振。X光片可以看到骨頭的受傷狀況,但是韌帶,半月板以及軟組織損傷是很難從X光片裡看清楚的。一般醫院的急診都可以拍X光片,出片也比較快,這樣可以很快排除是否是骨折的問題。如果確定不是骨折,那就把心放回肚子裡,不要胡思亂想(並不是骨折傷最嚴重,而是如果不是骨折的問題,瞎擔心也沒有用,只有拿到核磁共振結果才好做下一步的打算)。就醫因為各地情況不同我只能說一下我在上海的情況。一般遇到這類受傷大家肯定首選骨科排名靠前的醫院,比如六院,九院這些。但說實話從我的各種就醫經驗來看,越是專科排名靠前的醫院也意味著病患多,就醫壓力大,可以和醫生直接交流的時間很少,並且預約看診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對於傷後初次就診的朋友其實不用執著名院和專家,大部分的運動損傷都是非常常見的基礎病例,首次就診需要做的也都是判斷是否骨折和預約核磁檢查,應該儘可能快的拍片,搞清楚自己受到了什麼傷害。建議一般醫院掛骨科或運動損傷科,普通門診的醫生足夠幫助你做初步的判斷而且可以更快預約核磁,不要在第一步浪費寶貴的時間。我受傷那天的球局是晚上,受傷的時候明顯感覺是膝蓋扭出來了但是骨頭沒有斷,扭傷的時候也沒有聽到清晰的韌帶斷裂聲,所以我初步的判斷是交叉韌帶受傷了,但是傷的多重和還有沒有半月板以及其他問題就不是很清楚了。所以我沒有直接去急診拍x光片,因為我明確知道不是骨折,所以在球場邊上冰敷的時候就馬上預約了家附近一家二甲醫院的核磁共振,時間是三天後,這是我可以找到的最快拍核磁的醫院。在這三天裡我減少行動,保持傷腿墊高和冰敷。關於冰敷也請注意,不要不間斷的冰敷刺激患處,我的經驗是一般冰敷20分鐘左右然後休息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等皮膚溫度逐漸恢復再冰敷20分鐘。太冰了也很痛啊!這個時候相信你已經拿到初次核磁共振的診斷報告了,有這個報告以後你可以對自己的傷情有一個初步的相對明確的了解,這時候你可以預約你想見的醫生來進行下一步的治療。我在預約核磁的當天已經了解到出結果的日期,提前預約了那天的骨科醫生看診,這些步驟是為了幫助我節省時間,減少反覆外出走動的可能,儘可能提高效率並且儘快得到治療建議。第一次核磁的結果不是很明晰,因為剛受傷,膝蓋裡面充血和水腫嚴重,還有很多積液,所以韌帶受損情況比較難確定,但是說是半月板碎裂,醫生給我的建議是儘快手術。根據我的受傷和就診經驗,但凡是提到要手術的,都請多看看不同醫院和不同醫生的診斷建議。根據個人的需求結合醫生的建議好好想一想,你受傷多嚴重,你今後的運動需求有多高,強度有多大,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建議能不手術的就不要做手術,手術畢竟是再次傷害,有的時候很難說哪種傷更難康復。但如果你就是要上天入地旋轉跳躍不停歇,那也和不同醫生多探討一下手術方案,多了解手術風險和康復建議,不要頭腦一熱就做決定。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是韌帶和軟組織受傷,傷處的變化和癒合往往比較慢,和骨折不一樣,往往不是必須立刻馬上就要做處理,它既不會很快就變好,但也不會馬上變得更壞。所以建議可以等患處消腫,充血緩解,積液吸收一些以後再拍一次核磁共振,那時候能更清楚看見患處的受傷情況,這樣也有助於醫生做更準確的判斷,也能幫助自己更好地做決定。我在第一次核磁結果出來以後得知需要我做手術,我立刻約了華山醫院的骨科普通門診,在我看來華山醫院雖然不是骨科排名第一,但是骨科仍然是很權威的專科門診。之所以沒有選擇專家門診,我的考量除了之前提到的預約時間長,看診時間交流機會少,另外就是我知道自己的運動損傷程度非常常見,並不是疑難雜症,一個合格的骨科醫生是完全可以做專業判斷的。我覺得醫生看待損傷和患者看待損傷的心理角度不太一樣,專家在面對數量眾多的病患時肯定更願意處理相對棘手的專業問題,經驗豐富的醫學專家更喜歡挑戰這是肯定的。但是年輕的骨科醫生會更有耐心也更容易與患者共情,每一個病患的看診都是經驗累積,醫患之間的交流體驗不太一樣。另外就是,尋常的受傷就只是需要尋常的處理方式,專家給你的建議不會比普通醫生給的建議更多花樣,自己的心態也應該做好調整,不要額外為自己增加心裡負擔。第二次核磁是在傷後一個月以後,那時我已經基本沒有痛感,肉眼看不出腫脹,自己也覺得好了很多,但是診斷報告的結果沒有驚喜,可以確定的是我的前交叉韌帶基本斷裂,所剩很少,內外側韌帶也有損傷,反而是一個月以後清楚看見半月板沒有嚴重的問題,骨挫傷和骨髓水腫慢慢也可以康復。在衡量了多重因素以後我決定不做手術。在受傷後到得知明確受傷診斷並決定不做手術的這一個月裡,我沒有只是坐著乾等結果。在受傷兩周後我開始了復健。關於復健這個部分如果有朋友感興趣,我之後會單開一篇細說,真的有很多可以講。但是這裡我為大家提供一點幫助康復的經驗分享。無論是不是需要做手術,復健都是必要的。如果不需要手術,復健可以幫助你更快的康復並回歸正常生活;如果需要手術,術前康復可以幫助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手術,這也意味著術後恢復會更快更好,術後康復的好壞會影響你之後的行動和運動表現,甚至延長運動壽命。我的骨科醫生和康復師都覺得我傷後恢復的非常快,及時的復健絕對是給了我很大幫助的。很多醫院現在都有運動康復科,大的城市也有私人的康復中心可以選擇,大部分的費用是可以進入醫保或者商業保險的,我希望大家把傷後復健這件事放在心上,這涉及到更長遠的整體的生活質量。受傷後的前幾天先不要著急活動,充分休息能幫助患處更快恢復,也能緩解心理焦慮感。為自己挑選兩種護膝,一種是柔軟的壓縮力不那麼強的護膝,可以在睡覺的時候戴,睡著了無意識的狀態下可能會亂動,這樣可以在睡眠中對膝蓋有一定的保護;另一種就是帶支撐功能的膝託,可以幫助緩解在少量行動時膝蓋承受的壓力甚至防止意外的扭動。在不動的時候取下護膝,讓膝蓋周圍的皮膚和肌肉保持放鬆得到休息。頭一個月儘量不要負重行走,買個手杖或者拐杖幫助支撐,也不要提重物。傷後一周左右根據情況做一些膝蓋彎曲和伸直的練習,時常按摩一下大腿和小腿的肌肉,一個是避免關節內部粘連,另一個是減緩腿部肌肉萎縮。這些內容之後有機會會放在復健一篇中細說。
在這一篇的最後想跟朋友們分享我的感受,運動是一件美妙的事,因為你在和你的身體協作,讓生活進入更好的狀態,但運動同樣總是伴隨傷痛的風險的,良好的運動習慣,專業的指導和運動時保持身體和精神的專注可以幫助你儘可能規避這些風險。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極其精密的有機體,它遠遠比你想像得聰明和強大,我們需要很多智慧才能與我們的身體保持良好的合作。如果受傷已經發生,請把它看作是身體對你發出的警告,你需要正視那些可能給你帶來傷害的細節,比如運動前充分的熱身,運動後的拉伸和按摩,正確地使用器械以及不意氣用事地做身體能力範圍之外的事等等都是這些細節中的一部分。希望大家都能在運動中得到更多的快樂,祝早日康復!

相關焦點

  • 膝蓋半月板損傷復健篇(二),藉助道具穩定膝蓋
    上期推送:膝蓋半月板損傷復健篇(一),半月板損傷這麼開始復健上一篇向大家介紹關於膝蓋半月板較常見的問題,以及簡易的復健訓練,讓大家平常在家中即可緩解膝蓋不適的問題
  • 聊聊關於膝關節側韌帶的損傷與復健
    因此膝關節的側韌帶在車禍或者運動傷害的時候很容易受傷,因為力的傳導直接達到韌帶或骨骼。內側韌帶的受傷通常其外力是由外側方向而來,外力直接事假在膝關節外側,內側的韌帶被用力拉扯,當其張力超過韌帶所能承受的程度時,韌帶會造成裂傷或損傷。常見於玩橄欖球攔截摔倒、溜冰不經意的扭傷或足球閃避攔截球時……等。
  • 膝蓋痛的最有效復健運動
  • 絕佳膝蓋復健練習動作,長期堅持緩解膝蓋疼痛
    通常情況下,這種動作適用於,關節炎或者膝蓋過度損失引起疼痛的患者使用,整個練習過程對膝蓋的壓力損傷都比較小。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練習了,記得多做練習,也可以分享給更多需要的朋友。然後,今天可能提及了一些各位朋友相對不能理解的詞語,接下來稍微做些解釋。首先解釋下運動鏈的概念。
  • 絕對乾貨!膝蓋損傷知識 一網打盡!
    特別是跑步時,膝關節除了要承擔體重的重壓,還要緩衝來自地面的衝擊,因此膝關節是跑步中易損傷部位之一。膝蓋的結構   膝蓋是由骨頭和韌帶組織的關節。韌帶有著穩定膝關節,幫助我們做各種動作的重要作用。膝蓋損傷分類   運動外傷  跑步時摔傷,與人衝撞,瞬間承受巨大的外力,從而造成的受傷。
  • 看好屋——膝關節的最有效復健運動(一定要收藏哦)
    因此奔跑或蹬爬所引起的膝關節損傷多為慢性過度使用損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使用膝關節,卻忽略了對它們的保養。關節老化和各種慢性炎症發生後,導致膝關節疼痛越來越普遍。大家遇到膝蓋疼痛的狀況時,一般會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休息別動。但美國的運動醫學專家認為:「膝關節發炎,持續運動會是你積極治療的最佳選項之一。」
  • 自行車運動和膝蓋損傷(關於預防及康復)
    一般在處理這種初期受傷的狀況,都可以用(R `I `C `E)原則來護膝,即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及抬高(Elevation)。冰敷可以消炎`消腫`止痛`降低乳酸堆積,是一項極有效的急救治療的方法,車友也應隨身攜帶冰敷用具;壓迫是穿上護膝或以繃帶綁緊來保護膝蓋,減少關節的作動;而抬高是要讓患部高於心臟。
  • 膝蓋、腳踝受傷了,應該如何繼續運動?
    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替代運動能維持體能,但受傷的部位可不是不管它就好~我們仍需做「復健」的矯正性運動來促進恢復,別以為替代運動就能取代傷肢的復健!膝蓋受傷的替代運動多數人都有膝蓋不舒服的經驗,常會因逛街、久走、久站而覺得膝蓋隱隱作痛,每逢天氣變化就出來提醒你它還沒有痊癒;這時如果去慢跑、快走、深蹲,就會覺得膝蓋痛得想要休息。當膝蓋已經受傷,需要避免膝蓋大幅彎曲的動作(蹲、弓箭步)、有衝擊力的運動(跳躍、跳繩)。
  • 讀書會|《骨科復健手冊》
    365讀書會每天更新一本精選運動康復電子書供大家下載閱讀,歡迎大家入會一起交流運動醫學!怎麼入會?關注運動醫學部落→點擊專欄訂閱→點擊小社群「365讀書會」→即可購買入會!●尋找資料更容易,本書以新的復健計畫為導向編寫而成。●以鑑別診斷的功能來診斷骨骼肌肉狀況迅速且準確。●以每一章節的區域評估boxes來快速評估身體的活動度。結論是這是一本不可缺少的指南,為關節和肌肉系統常見的損傷,用來確保手術成果和規劃復健的最佳化。
  • 【乾貨】運動損傷,冰敷還是熱敷?
    這是由於低溫情況下,患處的血管遭到壓縮,能減緩血液的流動,防止進一步腫大。與此同時,冰敷還具有緩解疼痛的作用。這是因為人在受傷時產生的疼痛感大多來自於毛細血管的破裂,而低溫除麻痺神經外,還能減緩毛細血管的損傷。通常而言,在受傷後的48-72小時內,患者宜使用冰敷,並切忌讓患處接觸高溫物體。
  • 深蹲膝蓋不能超過腳尖?作為膝蓋開過刀,一年後復健的我有話說
    個人以為,深蹲是三者中不用器械就能訓練的CP值最高的一個動作。即便是徒手訓練,也能練到較多的肌肉,幾乎是全身都在發力的動作,因此是非常有效率的入門動作。何謂正確深蹲?深蹲時膝蓋到底能不能超過腳尖?我的經驗是——可以!我曾因為前交叉韌帶斷裂和半月板受傷,給膝傷開了刀。在復健時接觸了健身,之後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找回比原本更強健好用的膝蓋,從此將健身視為職業。
  • 臺版新書推薦 ——《水中復健與運動訓練》
    此外,在探究介入方法的同時,本書更著重討論如何基於個案本身的實際情況(例如截肢、偏癱、頸部損傷、多發性硬化症、類風溼性關節炎)提供「個人化調整」,以及如何適時為個案轉介、如何判斷個案是否不再需要水療團隊的服務。對於水療相關從業人員而言,本書是一本必讀的完整指南。本書的出版,是希望為水療專業人員提供指引,以協助有功能限制的患者。
  • 日常運動安排篇 | 個人經驗分享
    日常作息安排篇 | 個人經驗分享2-(本篇)日常運動安排(一周的運動時間怎麼安排,計劃怎麼分配)3-日常護理安排(日常的護膚routine,一些愛用鞋帽衣包書類分享)4-日常飲食安排(就是一周吃啥,卡路裡大約多少)
  • 有效避免膝關節受傷,以及膝關節受到傷害後的復健
    根據一項統計,膝關節損傷佔所有運動損傷的55%,涉及的運動包括跑步、自行車、遊泳、足球、籃球、排球等。為何膝關節容易受傷?這主要由膝關節的骨結構決定的,不同於其他關節,膝關節主要靠肌腱在穩定,很容易造成韌帶損傷。在體育運動中,前、後交叉韌帶,內、外側副韌帶,內、外側半月板等結構都是常見的膝關節損傷部位。
  • 半月板損傷必須要做的康復訓練
    【膝蓋半月板損傷必須要做的復健訓練!要避免半月板的損傷,或者已經造成了損傷,想要避免過度的惡化,最重要的就是強化膝蓋周邊肌肉組織的強度,還有平時注意使用些護膝或者貼布保護膝蓋,並且在運動後確實執行伸展和冰敷。
  • 為什麼運動減肥會膝蓋痛?運動減肥膝蓋疼痛怎麼辦
    有些人的意志力非常強大,具有頑強的精神與毅力,他們會強忍著酸痛繼續進行運動。實際上,如果我們膝蓋出現酸痛現象,證明我們的身體已經出現了運動損傷,這個時候必須要適當的減少甚至停止運動,否則可能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後果,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為什麼運動減肥會膝蓋痛?   關節損傷:我們之所以要減肥,正是因為體重超標,體重超標就意味著我們的身體將對膝關節產生強大的壓力。
  • 什麼運動對膝蓋的損傷大?跑步?骨科醫生給出的答案,令人意外
    使得一些減肥人群或運動愛好者,比較疑惑。今天,骨科醫生告訴大家,跑步運動到底會不會損傷到膝蓋。有哪些運動對膝蓋傷害比較大。跑步對膝蓋是有一定的損傷,損傷的部位主要是損傷到骨骼裡面的軟骨和膝關節周圍的組織受到的損傷。跑步與膝蓋的關係,就相當於汽車的軸承,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的一些摩擦、壓力等一些關係。就像我們們在跑步過程中,膝關節裡面受到的摩擦現象。
  • 膝蓋損傷如何修復!
    特別是跑步時,膝關節除了要承擔體重的重壓,還要緩衝來自地面的衝擊,因此膝關節是跑步中易損傷部位之一。膝蓋的結構膝蓋是由骨頭和韌帶組織的關節。韌帶有著穩定膝關節,幫助我們做各種動作的重要作用。膝蓋損傷分類運動外傷 跑步時摔傷,與人衝撞,瞬間承受巨大的外力,從而造成的受傷。膝蓋的常見運動外傷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等。
  • 膝蓋損傷與恢復
    ,關注公眾微信號worldspine【更多資訊】打開世脊聯公眾平臺,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這些損傷的特徵是膝關節前方或側面感到疼痛,一般而言是膝蓋緩慢的被損傷,而和特定的傷害如扭傷或跌傷無關。有許多種膝蓋過度損傷1、前膝蓋疼(又叫髕股關節疼)  2、髕腱炎  3、髂脛束症候群(跑步膝) 4、四頭肌腱炎  5、滑囊炎你疼痛的部位是哪裡?可能的原因和治療方法膝蓋外側髂脛帶疼治療方法:
  • 最傷害膝蓋的運動,你每天都在做
    有專家指出:爬樓梯或爬山是「最笨的運動」!是益壽?還是傷身?《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研究指出:爬樓梯能延年益壽,每爬一階,多活4秒。但是,我們常看到有人在樓梯上舉步維艱,膝蓋痛到沒辦法上樓,甚至愈爬膝蓋問題愈嚴重。那麼,爬樓梯或爬山,到底是不是個好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