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了寶寶們,今天這篇公眾號文章是運動相關,不感興趣的不用往下滑了哈!1. 本篇文章並非專業指導,純屬個人傷後處理,就醫以及康復經驗分享;2. 本篇內容主要針對膝蓋運動損傷(韌帶,半月板及肌肉損傷),骨折的朋友我幫不了你,別滑手機了趕緊去醫院;3. 本篇適合人群為非專業運動員,主要是無指導下的運動愛好者,反覆受傷不愈茫然無措的運動小白,偶爾運動易受傷人士以及有中年危機衝動運動心理的朋友(這個詞是我編的);4. 本篇沒有什麼專業術語以及數據支持,個人經驗僅供參考,每個人具體情況不同,體質不同,受傷程度不同,所處地域不同,對疼痛以及損傷的理解不同,請酌情參考,謹遵醫囑,歡迎討論學習,謝絕碰瓷。說一下我為什麼要開一篇運動相關的文章,主要是四個月之前我因為跟朋友們打籃球意外扭傷膝蓋,當時的診斷是:右膝前交叉韌帶基本斷裂,內外副韌帶撕裂,半月板后角二級變性(沒寫錯哈,就是變性,意思是說有陳舊磨損但不是特別嚴重),股骨挫傷和骨髓水腫。持續康復至今,基本生活沒什麼問題,傷後三個月的時候已經開始恢復慢跑,但是運動表現目前估計也就恢復了六成,最近剛剛能完全蹲下。在這之前我的左膝也因為同樣原因受傷,相比更嚴重,做了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我當時的心情大家可想而知。從受傷到現在恢復過程很漫長,在這段時間裡周圍也不斷有朋友們受傷的消息,我們時常交流分享相關的信息,這些信息有些來自網上,有些來自大家的經驗,但我發現有些非常基礎問題大部分朋友都很困惑,並且很難在網上找到答案,所以今天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希望能為朋友們提供一些參考:相信很多朋友都有一些基本的傷後應急知識,但我發現這些知識的倒錯運用很有可能會加重傷情。我在受傷的第一時間得到了朋友們很好的照料,首先是在球場邊坐定並抬高傷腿,膝蓋下墊了衣物防止懸空;其次是立刻冰敷,一般球場都有應急冰袋,沒有的話周圍的便利店也有冰塊,實在不行買冰的礦泉水或冰棍兒敷在傷處;接著朋友們叫了藥店即送了雲南白藥噴霧,一般是兩瓶組合裝,紅瓶是保險液,有致冷和鎮痛作用,先噴保險液鎮定,三五分鐘以後再噴氣霧劑。仔細看說明書,不要頻繁給藥,一天三次。因為有左腿受傷情況做對比,這一次因為處理及時,除了受傷當下,我基本沒有受到嚴重的疼痛折磨,患處也沒有明顯腫大。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天裡,持續冰敷,抬高傷腿,不要用熱水長時間衝洗或者按摩,這點很重要。「疼了就揉揉」這種事還是先不要著急做,受了類似的扭傷膝蓋裡面情況一般都比較複雜,充血,積液等情況是肯定有的,傷後早期主要是患處鎮定,不要人為再造成二次傷害。在傷後第一時間就醫肯定是首選,首先要排除是否骨折,去就近的醫院立刻就診。現在一般醫院都有核磁共振,建議有條件的要拍核磁。但是一般大一些的城市核磁共振都需要預約,建議先看醫生的初步判斷,如果是明顯骨折那就肯定先處理骨折的問題,如果不明確,可以先拍X光片同時預約最近時間內可以做的核磁共振。X光片可以看到骨頭的受傷狀況,但是韌帶,半月板以及軟組織損傷是很難從X光片裡看清楚的。一般醫院的急診都可以拍X光片,出片也比較快,這樣可以很快排除是否是骨折的問題。如果確定不是骨折,那就把心放回肚子裡,不要胡思亂想(並不是骨折傷最嚴重,而是如果不是骨折的問題,瞎擔心也沒有用,只有拿到核磁共振結果才好做下一步的打算)。就醫因為各地情況不同我只能說一下我在上海的情況。一般遇到這類受傷大家肯定首選骨科排名靠前的醫院,比如六院,九院這些。但說實話從我的各種就醫經驗來看,越是專科排名靠前的醫院也意味著病患多,就醫壓力大,可以和醫生直接交流的時間很少,並且預約看診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對於傷後初次就診的朋友其實不用執著名院和專家,大部分的運動損傷都是非常常見的基礎病例,首次就診需要做的也都是判斷是否骨折和預約核磁檢查,應該儘可能快的拍片,搞清楚自己受到了什麼傷害。建議一般醫院掛骨科或運動損傷科,普通門診的醫生足夠幫助你做初步的判斷而且可以更快預約核磁,不要在第一步浪費寶貴的時間。我受傷那天的球局是晚上,受傷的時候明顯感覺是膝蓋扭出來了但是骨頭沒有斷,扭傷的時候也沒有聽到清晰的韌帶斷裂聲,所以我初步的判斷是交叉韌帶受傷了,但是傷的多重和還有沒有半月板以及其他問題就不是很清楚了。所以我沒有直接去急診拍x光片,因為我明確知道不是骨折,所以在球場邊上冰敷的時候就馬上預約了家附近一家二甲醫院的核磁共振,時間是三天後,這是我可以找到的最快拍核磁的醫院。在這三天裡我減少行動,保持傷腿墊高和冰敷。關於冰敷也請注意,不要不間斷的冰敷刺激患處,我的經驗是一般冰敷20分鐘左右然後休息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等皮膚溫度逐漸恢復再冰敷20分鐘。太冰了也很痛啊!這個時候相信你已經拿到初次核磁共振的診斷報告了,有這個報告以後你可以對自己的傷情有一個初步的相對明確的了解,這時候你可以預約你想見的醫生來進行下一步的治療。我在預約核磁的當天已經了解到出結果的日期,提前預約了那天的骨科醫生看診,這些步驟是為了幫助我節省時間,減少反覆外出走動的可能,儘可能提高效率並且儘快得到治療建議。第一次核磁的結果不是很明晰,因為剛受傷,膝蓋裡面充血和水腫嚴重,還有很多積液,所以韌帶受損情況比較難確定,但是說是半月板碎裂,醫生給我的建議是儘快手術。根據我的受傷和就診經驗,但凡是提到要手術的,都請多看看不同醫院和不同醫生的診斷建議。根據個人的需求結合醫生的建議好好想一想,你受傷多嚴重,你今後的運動需求有多高,強度有多大,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建議能不手術的就不要做手術,手術畢竟是再次傷害,有的時候很難說哪種傷更難康復。但如果你就是要上天入地旋轉跳躍不停歇,那也和不同醫生多探討一下手術方案,多了解手術風險和康復建議,不要頭腦一熱就做決定。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如果是韌帶和軟組織受傷,傷處的變化和癒合往往比較慢,和骨折不一樣,往往不是必須立刻馬上就要做處理,它既不會很快就變好,但也不會馬上變得更壞。所以建議可以等患處消腫,充血緩解,積液吸收一些以後再拍一次核磁共振,那時候能更清楚看見患處的受傷情況,這樣也有助於醫生做更準確的判斷,也能幫助自己更好地做決定。我在第一次核磁結果出來以後得知需要我做手術,我立刻約了華山醫院的骨科普通門診,在我看來華山醫院雖然不是骨科排名第一,但是骨科仍然是很權威的專科門診。之所以沒有選擇專家門診,我的考量除了之前提到的預約時間長,看診時間交流機會少,另外就是我知道自己的運動損傷程度非常常見,並不是疑難雜症,一個合格的骨科醫生是完全可以做專業判斷的。我覺得醫生看待損傷和患者看待損傷的心理角度不太一樣,專家在面對數量眾多的病患時肯定更願意處理相對棘手的專業問題,經驗豐富的醫學專家更喜歡挑戰這是肯定的。但是年輕的骨科醫生會更有耐心也更容易與患者共情,每一個病患的看診都是經驗累積,醫患之間的交流體驗不太一樣。另外就是,尋常的受傷就只是需要尋常的處理方式,專家給你的建議不會比普通醫生給的建議更多花樣,自己的心態也應該做好調整,不要額外為自己增加心裡負擔。第二次核磁是在傷後一個月以後,那時我已經基本沒有痛感,肉眼看不出腫脹,自己也覺得好了很多,但是診斷報告的結果沒有驚喜,可以確定的是我的前交叉韌帶基本斷裂,所剩很少,內外側韌帶也有損傷,反而是一個月以後清楚看見半月板沒有嚴重的問題,骨挫傷和骨髓水腫慢慢也可以康復。在衡量了多重因素以後我決定不做手術。在受傷後到得知明確受傷診斷並決定不做手術的這一個月裡,我沒有只是坐著乾等結果。在受傷兩周後我開始了復健。關於復健這個部分如果有朋友感興趣,我之後會單開一篇細說,真的有很多可以講。但是這裡我為大家提供一點幫助康復的經驗分享。無論是不是需要做手術,復健都是必要的。如果不需要手術,復健可以幫助你更快的康復並回歸正常生活;如果需要手術,術前康復可以幫助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手術,這也意味著術後恢復會更快更好,術後康復的好壞會影響你之後的行動和運動表現,甚至延長運動壽命。我的骨科醫生和康復師都覺得我傷後恢復的非常快,及時的復健絕對是給了我很大幫助的。很多醫院現在都有運動康復科,大的城市也有私人的康復中心可以選擇,大部分的費用是可以進入醫保或者商業保險的,我希望大家把傷後復健這件事放在心上,這涉及到更長遠的整體的生活質量。受傷後的前幾天先不要著急活動,充分休息能幫助患處更快恢復,也能緩解心理焦慮感。為自己挑選兩種護膝,一種是柔軟的壓縮力不那麼強的護膝,可以在睡覺的時候戴,睡著了無意識的狀態下可能會亂動,這樣可以在睡眠中對膝蓋有一定的保護;另一種就是帶支撐功能的膝託,可以幫助緩解在少量行動時膝蓋承受的壓力甚至防止意外的扭動。在不動的時候取下護膝,讓膝蓋周圍的皮膚和肌肉保持放鬆得到休息。頭一個月儘量不要負重行走,買個手杖或者拐杖幫助支撐,也不要提重物。傷後一周左右根據情況做一些膝蓋彎曲和伸直的練習,時常按摩一下大腿和小腿的肌肉,一個是避免關節內部粘連,另一個是減緩腿部肌肉萎縮。這些內容之後有機會會放在復健一篇中細說。
在這一篇的最後想跟朋友們分享我的感受,運動是一件美妙的事,因為你在和你的身體協作,讓生活進入更好的狀態,但運動同樣總是伴隨傷痛的風險的,良好的運動習慣,專業的指導和運動時保持身體和精神的專注可以幫助你儘可能規避這些風險。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極其精密的有機體,它遠遠比你想像得聰明和強大,我們需要很多智慧才能與我們的身體保持良好的合作。如果受傷已經發生,請把它看作是身體對你發出的警告,你需要正視那些可能給你帶來傷害的細節,比如運動前充分的熱身,運動後的拉伸和按摩,正確地使用器械以及不意氣用事地做身體能力範圍之外的事等等都是這些細節中的一部分。希望大家都能在運動中得到更多的快樂,祝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