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廣最愛莫過於煲湯,秋冬季節當然少不了藥膳,但是各位吃貨們,這個「藥材」可千萬別隨意食用,有人吃了出了大問題!→
日圖三餐,夜圖一眠。
近日,
日本姐妹的一組「靈魂睡姿」照片爆紅網絡,
無數網友看後稱:
太可愛!
太治癒了!
諾,你見過嗎?
你羨慕了嗎?
睡眠是生命所必須的過程,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尤其對於兒童青少年更有重要意義。
13歲女孩樂軒因這段時間不敢去學校上學,近日被家長帶到醫院看心理醫生。家長說,樂軒本來是個很開朗、調皮的孩子,怎會一下子變成校門都不敢進的「膽小鬼」?醫生檢查發現,孩子具有強烈的焦慮反應,根本原因就是睡眠不好。
睡不好睡不足對孩子有哪些危害?
1.影響孩子大腦創造性思維。研究證實,深度睡眠與記憶處理密切相關,大腦在儲存記憶前必須先重建記憶,才能加強創造性思維,有助於解決問題。如果長期睡眠不足,大腦得不到充分休息,就會影響大腦的創造性思維和處理事物的能力。
2.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人體在睡眠中生長激素分泌明顯增多,高峰時的分泌量超過白天分泌量的5-7倍。生長激素是腺垂體細胞分泌的蛋白質,能促進骨及軟骨的生長,使軀體增高。因此青少年要想發育好,長得高,睡眠必須充足。
3.易患多種疾病甚至癌症。睡眠質量關係著生命的健康與質量,經常睡眠不足,會使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誘發神經衰弱、感冒、胃腸疾病等;睡眠不足還與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病率的升高密切相關,長期失眠可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乃至死亡的風險;睡眠不足還可導致癌症患病風險增加。
4.誘發青少年肥胖。科學家警告稱,睡眠不足導致的兒童肥胖症大有加劇之勢,因為92%的肥胖兒童都是由睡眠不足造成的。睡眠不足會引起人體內瘦素分泌量降低,這種激素有助於分解油脂、降低食慾。另外,有研究證實,每晚睡眠少於8小時的青少年,比那些每晚睡眠多於8小時的青少年吃更多高脂肪的食品和零食。因此,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科學家們稱,哪怕是每天多睡一個小時,兒童肥胖症的發病率就會降低9%。
5.影響皮膚健康。睡眠不足會引起皮膚毛細血管瘀滯,循環受阻,使得皮膚的細胞得不到充足營養,因而影響皮膚的新陳代謝,加速皮膚老化,使皮膚顏色顯得晦暗而蒼白。
6.導致暴躁焦慮等不良情緒。很多人情緒不良、心境不佳、行為詭異、愛發脾氣,繼而影響學習、工作以及人際交往等,其背後都是因為睡眠不好。尤其對於孩子,一般家長很難看出來。因為太小的孩子睡不好,往往會表現為像餓了、渴了或生病、疼痛一樣的哭鬧,稍大的孩子會表現為情緒低落,學習不在狀態,學習沒有效果,還影響到與同學的正常相處。年少時如此反覆持續下去,對成年後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也將帶來明顯影響。
危害這麼大!
好怕!!!
近日,美國《臨床睡眠醫學雜誌》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少纖維、高飽和脂肪和高糖類飲食會降低睡眠質量,增加睡眠中斷、睡眠過淺等問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系及醫學中心人類營養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瑪麗·皮埃爾·聖昂格博士及其研究小組,對平均年齡35歲、體重正常的26名參試者展開了研究。結果發現,當纖維攝入較多時,參試者深度睡眠時間更長。當飽和脂肪(大魚大肉)攝入較多時,參試者深度睡眠時間更短。 而糖攝入量較高時,參試者淺睡眠更多,深度睡眠更少,睡眠更容易中斷。更糟糕的是,不良睡眠反過來又會刺激人們對高脂高糖食物的欲望,形成惡性循環。研究發現,參試者食用高飽和脂肪、低蛋白的食物和飲料後,平均入睡時間為29分鐘,而選擇營養學家推薦的「修復餐」後,平均入睡時間僅為17分鐘。
想要睡得好,應該怎麼吃?
助眠1:全麥食品。英國營養專家卡桑德拉·巴恩斯博士表示,全麥食品等富含膳食纖維的主食可持續均衡地為身體提供能量,進而保持血糖穩定。晚餐吃一碗糙米飯或幾塊黑麥麵包有益睡眠,但高糖食物會擾亂睡眠。
助眠2:南瓜籽。英國著名營養專家瑪麗蓮·格倫維爾博士表示,鎂有助肌肉放鬆,促使大腦產生可調節睡眠的褪黑素,進而改善睡眠。南瓜籽富含鎂元素,因此每天吃一把南瓜籽可提高睡眠質量。除此之外,綠葉菜和豆類食物也富含鎂。
助眠3:椰子汁。巴恩斯博士表示,純椰子汁是電解質鉀、鈣、鎂、磷的良好來源。這些礦物質都有益保持人體體液平衡,保證肌肉和神經系統的正常工作。人體內電解質失衡容易導致夜間腿抽筋,進而破壞正常的睡眠節律。
助眠4:櫻桃。巴恩斯博士表示,研究發現,僅一杯櫻桃汁中所含的褪黑素,就足以「誘發」健康睡眠反應,提高睡眠質量。
助眠5:牡蠣。格倫維爾博士表示,經常吃富含微量元素鋅的食物有益改善睡眠,因為鋅在色氨酸轉化為血清素和褪黑素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這類食物包括牡蠣等海鮮、全穀類食物和堅果等。
助眠6:雞肉。雞肉中含有色氨酸,有益改善睡眠。此外,雞肉也是鋅和維生素B6的良好來源,而這兩種營養素也有助人體產生褪黑素。需要提醒的是,晚餐吃太多雞肉會攝入太多蛋白質,反會導致入睡困難。
來源:南方都市報、科普中國
編輯:劉欣、謝韻寧
責編:陳廣泰
【來源:廣東衛生健康委官方】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