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網紅Papi醬在微博上曬出了孩子的姓名,原本應該是一件被人祝福的事情,結果評論區卻一片烏煙瘴氣,Papi醬因為孩子隨父親姓氏被人罵上了熱搜。
評論區的奇怪發言讓人大跌眼鏡,甚至出現了"讓孩子隨父姓,就是給男權社會添磚加瓦。"之類的言論,吃瓜群眾看完之後更是一臉的茫然,這就是所謂的"女權"嗎?
類似的事情在短視頻發展迅速的當今時代,上演的愈加熱烈,尤其是各種自媒體運推廣的毒雞湯的急速發展讓當代女性進入了一個關於女權的誤區。
毒雞湯正在帶偏中國女性的價值觀
你是否在各種自媒體軟體上看到這樣的標題"他有多愛你,就看能有多容忍你作!","看他愛不愛你,就看他給你花了多少錢!","他愛不愛你,看購物車就知道了……","愛你的男人是不會讓你哭的!"
這類文章在朋友圈十分受歡迎,大都具有極強的煽動性,各種自媒體也樂意用這個題材拍段子,每每看到點擊量大都是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點擊量。
不管邏輯是否可以自洽,不管道理是否說通,不論三觀是否正常,讀過的女性大都成為了毒雞湯的忠實信眾。
有了信眾就有了流量,有了流量就有了利益,背後的操作者自然也是樂意源源不斷的輸出,於是如同一夜春風來,打著"情感導師"旗號的騙子如雨後春筍一樣紛紛冒頭,遍地開花,造成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但凡雞湯大都好喝,雞湯文的盛行歸根結底是戳中了女性意識之中的軟肋,將女性的脆弱無限的放大,並以此為賣點,打著女權的旗號,扭曲的卻是部分中國女性的價值觀,這自然會引起整個社會的反思。
雞湯好喝,但雞湯並不是適用於所有人的。對於有些人來說,雞湯恰恰是最為可怕的毒藥。補得太多了,往往不利於身體的健康成長,當然情感雞湯灌輸的太多了,也不利於一份感情的正常發展。
這些情感雞湯大都打著倡導女權,提倡女權的作用,男女平等確實是現代社會大多數人關注的問題,隨著時間的發展,當代的男女越來越的平等,而忙碌於家庭之中的女性,自然不甘於傳統的生活模式,毒雞湯就是將這種瑣碎的事情上升到女權的程度,從而達到為女性洗腦的目的。
雞湯沒有錯,倡導女權也沒有錯,但是打著女權的名號,用雞湯的形式為當代女性灌輸錯誤的價值觀,這就是錯誤。
當代女性需要扭轉的一個價值觀是女權,但並不等於特權,將女權建立在以男性的退讓達成某種利益為基礎的前提上,本身就是一種錯誤,一方面要求男女平等,一方面卻要依賴於男人,怎麼看,都顯得有些流氓,赤裸裸的強盜理論卻洗腦了無數人。
女權,從來並不等於特權
很多毒雞湯都告訴女孩子,男人該如何如何,男人怎樣表現才算是愛你,似乎愛情這種最為純粹的東西,總要加點什麼物質前提才能表現出來。愛情確實是需要表現的,但是與錢與物質等價卻顯得庸俗得多。
很少有人去告訴女孩子女孩子應該怎麼做。就算是告訴了,也是告訴女孩子應該怎麼去試探男生,毒雞湯的內核就是在強調一種特權,一種披著女權外衣的特權,這明明就是偷換概念,顛覆了女權的根本意義。
女權到底是什麼?這些毒雞湯卻始終沒有說明,他們似乎也不需要說明,只要足夠洗腦就好了,反正深受他們荼毒的女士們是不會思考自我價值與自我存在的,過度舒適的毒雞湯,甚至讓無數的女性為之模仿借鑑。
好看的東西都是有毒的,好喝的雞湯也不例外。一部分女性們在過度信任毒雞湯,將這些扭曲的價值觀奉為圭臬的同時,卻下意識的忽略了一個問題:如果角色轉換,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又是怎樣的感受?
女權從來不等於特權,任何權利的提出都是有代價的,權利和義務本來就是同時出現的,要權利就必須要承受這種權利所帶來的義務。
然而當代女性,尤其是一部分受毒雞湯荼毒的女性,似乎已經忘記了這種對等出現的關係,網上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當代女性最大的悲哀,就是她們既想擁有現代女性的自由與平等,又想享受封建時代一部分女性的養尊處優。
她們想要做到利益的最大化,又想要將自身的義務減到最小,甚至歸於零,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一種完全沒有任何邏輯可依的錯誤。
尼採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最不尊重女性的,恰恰是女性自己。很多人或許不懂得這句話的意思,但是當他們看到當代一部分迷戀極端女權的女性的現狀之後,大概會明白的。
其實很多人眼中的特權,不外乎是出於男人的那一份喜歡。這是由喜歡所衍生出來的一種退讓和包容,並不是男人本來就應該做的事情。平等和尊重本來就是相互的,而不是一方毫無下限的付出。
什麼"男人就應該像寵女兒一樣寵女人","你是男人,你就應該如此。"似乎很有道理,但你細細回味,這樣的話實在是一點道理都不講。
女權從來不等於特權,一味的要求男人為自己付出,一味的追求所謂的特權。其實說到底是一種對自我價值認知的迷茫和對自身的不相信,一方面過度依賴男人,一方面又鄙棄男人所謂的大男子主義,堅持這樣觀點的女性們,應該醒醒了。
女權沒有錯,追求需理性
Papi醬被人罵上熱搜,原因是因為她一直有著獨立女性的標籤,雖然她本人從未提倡過什么女權主義,但並不妨礙所有人將她塑造成一個極端的女權主義者。一旦這種人設有一點崩塌的苗頭,極端女權主義者們便會大肆謾罵。
然而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這種事情屢見不鮮。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在眾人眼中應該算是一個極為成功的女人了,但因為她的婚嫁觀曾一度被人罵上熱搜。
她到30多歲時都沒有結婚,大家都以為她是一個堅定的不婚主義者,一直被女權主義者奉為榜樣。直到50多歲時,她與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華生結婚,文化圈自然是一片祝福之聲,但也有謾罵聲時而溢出。
前段時間有一個綜藝節目叫《乘風破浪的姐姐》,一群在娛樂圈已經功成名就的女性,通過這個節目再次出道,隨著熱搜一個一個的出現,也引發了人們對於女權的討論,女權的內核一直在被重新定義和書寫。由此也出來了不少奇葩言論和毒雞湯。
女權有錯嗎?追求女權有錯嗎?不,女權和追求女權本來就沒有錯,甚至還是應該提倡的事情,在思想自由的當代社會,男女平等是應該的事情,只是,女孩子們應該醒醒了,女權不是特權,毒雞湯創造者不是情感導師,當代女性應該有自我認識和自我價值定位。過度相信提倡所謂"女權"的毒雞湯,結果只是害人害己。
真正的女權應該是我可以,憑什麼不讓我做,而不是憑什麼是我做,這是你應該做的。做個優雅的女性,經濟獨立,思想自由,不要再被毒雞湯洗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