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產業發展是引領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正村鎮基於貧困村經濟基礎薄弱和村民年齡結構現狀,通過考察調研、學習參觀,結合村情村況,以聯建共享為著力點,以產業扶貧為突破口,在十萬村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日前,記者在正村鎮十萬村看到,田野裡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齊地排列著。走進大棚,一股暖流撲面而來,一大片栽種整齊的黃瓜映入眼帘,綠意盎然。
正村鎮十萬村農田基礎設施條件較好,土地連片平坦,土壤肥沃,經過多番考察,鎮裡決定走六村集中聯建、規模經營發展大棚蔬菜項目的路子,通過加快土地流轉,盤活農民手中的「一畝三分地」,讓土地釋放最大的效益。
該鎮黨委副書記朱福建告訴記者,以往,村民以種植小麥和玉米為主,種植結構單一且不成規模,經濟效益不高。溫室大棚改變了過去單一的種植模式,反季節種植更多品質優、產量高、效益好的果蔬產品,優化了農業產業發展結構,以此豐富市民的「菜籃子」、「果盤子」,鼓起農民的「錢袋子」。
該蔬菜扶貧基地是正村鎮白牆村、上坡村等6個貧困村聯建的農業產業扶貧項目,佔地150畝,共建有31座溫室大棚。項目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運營模式。通過鎮政府公開招聘,河南大食代蔬菜產業基地落戶到十萬村。公司聘請專業農業技術人員幫助蔬菜基地積極推行蔬菜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在育苗、施肥、栽培等環節全程指導,努力提高蔬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山東壽光的種植技術成熟得比較早,基地成立後,便輾轉聯繫到我,聘請我過來做技術指導,目前,基地效益很客觀。」來自山東壽光的河南大食代蔬菜產業基地技術員郎鹹傑說。
基地蔬菜種植不僅效益好,也有效帶動了周邊村民增收致富。基地用工量大時可帶動100餘名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增收,使貧困戶和當地群眾受益。
如今,在各方的支持與努力下,大食代蔬菜產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還將繼續做好「大棚經濟」,引進更多的蔬菜品種,擴大種植規模,把扶貧產業做大,讓扶貧產業真正成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朱福建表示,下一步,正村鎮將立足鎮域實際,在產業扶貧的方法方式和運作模式上繼續進行有益探索和嘗試,不僅如此,還要讓更多的農民向典型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學習,帶動全鎮農民大力發展蔬菜種植。通過蔬菜種植進一步脫貧致富,增加收入,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效,推動鄉村振興進程。
記者:李學浩 張磊 關毅
你喜歡
宗國明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會會議樊棟梁帶隊視察衛健系統民生實事完成情況新安召開2021年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徵繳暨重點工作推進會原標題:《建大棚種蔬菜 群眾致富有盼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