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快抬頭望天!二月二龍抬頭來啦!民俗大集合

2020-12-21 中華網娛樂頻道

二月二日/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龍抬頭是怎麼回事?】星子微閃,夜氣清寒。春來得張揚,在世人的一片讚美聲中,恨不能一朝繁花似錦。然草木有時令,並不應人情而變。當頭頂上的龍星悄悄抬了頭,這才到了二月二日,這是一個絕無僅有的祥和時日,唯有到了這天,春氣才開始暄麗起來。

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並不似其他節日那樣源遠流長,其為之節不過是唐朝的事,那時候的習俗內容主要以挑菜、踏青、迎富為主,此後又慢慢融合了驚蟄和社日的相關習俗,一躍成為影響深遠的大節。

二月二為何繞不過太陽糕?

極有意思的是,談起二月二,總繞不過一枚太陽糕。如今,稻香村等眾多糕點鋪仍有售賣。這太陽糕其實也沒什麼稀奇,無非就是江米為皮,棗泥為餡,近些年來,也有些個新花樣出來。

太陽糕

但其必不可少的是,外皮要用紅曲水印一隻雄雞作昂首挺立狀,或是簡單幾筆畫上金光燦爛的太陽。這似乎在隱隱說明二月二和太陽存在著某種聯繫。

太陽糕,又稱太陽雞糕,是二月二的節令小食,《燕京歲時記》道:「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麵團成小餅,五枚一層,上貫以寸餘小雞,謂之『太陽糕』,都人祭日者買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看來,二月二吃太陽糕是自清代以來便有的習俗了。但或許我們更應該注意到,當時明確的時間節點是二月初一,而非二月初二。話及此,我們就不得不說起早年間北方的另外一個重要節日了,也就是後被併入到二月二當中的中和節。

中和節是唐代為著鼓勵農事而設立的節日,「中也者,天地之交泰,和也者,象德化之優柔」,在這樣一個吉時設立嘉節,自然是寓意稼穡允修,萬物生長。

相關焦點

  • 民俗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及傳說!!!
    「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是什麼 龍抬頭的風俗有哪些
    農曆的二月二日是龍抬頭的日子,最初二月二這天嚴格說起來並不是一個節日,而是民間流傳的民俗,後來隨著我們的慶祝,二月二這天也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之一叫做春龍節。那麼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是什麼,龍抬頭的由來傳說是什麼,龍抬頭的風俗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簡短介紹 二月二龍抬頭傳說故事
    二月二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龍抬頭,龍抬頭在民間也被人們稱為是春龍節,但很多人對龍抬頭並不是很了解,那麼二月二龍抬頭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是什麼呢?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農曆二月初二之所以稱為龍抬頭節其實與古代天象有關,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根據日月五星的運行軌跡把天空劃分為28天宿,以此來表示日月五星的運行和位置。
  • 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民俗 爸媽可以孩子講講老祖宗的習俗,增長見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民俗 爸媽可以孩子講講老祖宗的習俗,增長見聞 這兩天天氣晴好,微風和煦,風吹在臉上涼涼的,太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感覺春姑娘已經在我們身邊了。 明天就是二月初二了,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二月二龍抬頭微信勵志希望祝福語大全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農曆二月初二夜空會出現一顆新星,叫「龍角星」,傳說它是龍的眼睛蟄伏了一冬的龍,睡懶了遲遲不肯醒。把身體緊緊地藏在地平線下,對你眨眨眼又睡去。人們無奈只得布香案、焚香禱告,請他早日回歸。神龍聽到了人們的心願抬頭醒來,沖天而飛,行雲布雨,於是,這天就稱為「龍抬頭」。
  • 二月二龍抬頭,到底是哪一條「龍」在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到底是哪一條「龍」在抬頭?是「東方蒼龍」。早在上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通過觀測天象確定時間和方位。「角」宿代表龍角,「角」宿升空意味著龍頭抬起,所以此時被稱為「龍抬頭」時節。「龍抬頭」作為時令和農耕文化,歷史久遠,但將其作為一種節日定在農曆二月初二,還是在元代之後。元朝熊夢祥在其所著的《析津志》中寫道:「二月二,謂之龍抬頭」。這是最早將二月二與龍抬頭聯繫起來文獻。
  • 二月二龍抬頭 娃娃理髮討好運
    二月二龍抬頭 娃娃理髮討好運 (1/22)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2012年
  • 二月二龍抬頭,真到那一天,龍王真的使出了葉秋才會的龍抬頭嗎?
    那麼,你們知道二月二龍抬頭又是怎麼回事嗎?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這裡所說的二月二龍抬頭,也就是村裡老人常說的「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等等,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到了這一天,農民會根據各地的習俗,來表達這一年對豐收的美好祝願。
  • 二月二龍抬頭,指的究竟是什麼「龍」?
    極有意思的是,談起二月二,總繞不過一枚太陽糕。如今,稻香村等眾多糕點鋪仍有售賣。這太陽糕其實也沒什麼稀奇,無非就是江米為皮,棗泥為餡,近些年來,也有些個新花樣出來。到了二月份,二月初一的餘音綿延到第二日,加之第二日本身便有著一些固定的活動,於是二月二一支獨大,成為廣為人知的節日。
  • 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當天下雨,在農村有什麼說法典故呢
    今天是農曆的二月初二,也是我們熟知的龍抬頭節日,為啥把這一天叫做龍抬頭呢?那麼這個跟二月二龍抬頭又有什麼關係呢?東方的蒼龍星相,會在每年的早春時分的二月二開始在地平線上顯現,首先出來的是角,也就是龍頭上的角,之後是亢宿,指的是龍的咽喉,氐宿是龍的爪子,在二月二的夜晚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新的顯現,直至龍抬頭真正的實現,把這些星宿變化的過程,稱作了:龍抬頭,也側面的說明了古人聰明的智慧,和對於天文的理解程度,不亞於現代的高科技,在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如果出現了下雨,在我們的農村
  •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故事
    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又稱中和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今天給大家講個我聽過的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另一則神話故事,看完講給我們的小寶貝聽。二月二龍抬頭傳說有一年民間大旱,地裡乾旱地裡根本沒法下種子。老百姓紛紛上街祈福求雨,請求龍神賜雨。祈福祭奠什麼方法都想過了,怎奈就是一滴雨不下。老百姓叫苦連連,來年定要忍飢挨餓。
  • 2020年二月二龍抬頭適合發朋友圈的句子,龍抬頭簡訊大全
    2020年二月二龍抬頭適合發朋友圈的句子,龍抬頭簡訊大全時間:2020-02-24 23:5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二月二龍抬頭適合發朋友圈的句子,龍抬頭簡訊大全 1龍抬頭,九龍鬧春送福嘍!
  • 民間故事 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唐朝武則天當上了皇帝之後,改國號為周,天上的玉皇大帝十分不滿,便下令三年不向人間降雨,但是掌管風雨雷電的龍王,不忍心天下百姓受災難之苦,就偷著給人間降了一場大雨,玉皇大帝得知後就將龍王打下天宮,壓在了泰山下並貼上封條,上寫"龍王偷著來降雨
  •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有什麼說法?關於龍抬頭理髮的三個習俗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有什麼說法?關於龍抬頭理髮的三個習俗時間:2020-02-23 00: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有什麼說法?關於龍抬頭理髮的三個習俗 在北方,2月2日也被稱為龍頭日,也被稱為春龍節。在南方,它被稱為傳統日,在古代被稱為採摘節。
  •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髮寓意是什麼 龍抬頭祝福語簡短美好的句子get
    在民間春節過後的有一個重要的民間節日叫做二月二龍抬頭,但很多人對於二月二卻並不是很了解,那麼二月二龍抬頭寓意是什麼呢?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要剪頭髮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二月二龍抬頭,你有所不知的風俗
    凌峰一哮談風俗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的日子。又叫"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意思是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天氣轉暖了,農民伯伯希望抓住這個大好時節,進行春耕生產。從那以後人們每年二月初二這天舉行各種儀式進行紀念這個大事。當然,這只是傳達人們美好善良心願的傳說。不過從那以後,世間就流傳了各種各樣的名言俗語。
  • 2020年二月二龍抬頭品牌海報文案精選!
    來源:文案發燒友 昨天二月二,你理髮了嗎? 西貝莜麵村 二月二龍抬頭,「紅」運澆頭
  • 二月二「龍抬頭」 昆明市民選擇老式理髮店剃頭修面 (5/12)
    二月二「龍抬頭」 昆明市民選擇老式理髮店剃頭修面 (5/12) "← →"翻頁
  • 二月二龍抬頭:洗剪吹和龍抬頭英文一次告訴你!
    「龍抬頭」其實是個節日所以↓Longtaitou Festival維基百科上也是這麼解釋的因為「龍抬頭」是二月初二那如果這麼說,老外聽不懂↓Dragon Head-Raising Day龍抬頭之前小編講過,dragon在西方是惡龍
  •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是什麼?二月二吃什麼?理髮、吃炒豆,龍頭節習俗美食大盤點
    二月二的由來:龍抬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傳說此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