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袋鼯(wú)是一種有袋動物,分布在澳大利亞東部及北部以及塔斯曼尼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雙門齒目 Diprotodontia
科: 袋鼯科 Petauridae
屬: 袋鼯屬 Petaurus
種: 蜜袋鼯 P. breviceps
蜜袋鼯全長24-30釐米,重量115-140克。
雄性比雌性大。
蜜袋鼯心跳可達每分鐘200-300次。
蜜袋鼯的骨骼
蜜袋鼯與人手的比例
它們的毛皮很厚及柔軟,一般都呈藍灰色,但也有呈黃色、黃褐色或白色。由鼻至背部中間有一道黑紋。
白化的蜜袋鼯
它們的腹部、喉嚨及胸部呈奶白色。
蜜袋鼯每腳有五趾,除了後腳的對趾外,每趾都有爪。並有一條很長但不能抓東西的尾巴。
它們最特別的是其翼膜,由第五指伸延至第一趾。當腳伸直時,翼膜就可以幫助它們滑翔50-150米。它們是利用翼膜的捲曲或移動腳及尾巴來控制滑翔。
蜜袋鼯的前額、胸部及洩殖腔有臭腺。雄鼯以臭腺來劃定地盤。雄鼯前額的臭腺很明顯,因為那地方是禿的。雌鼯腹部中央有育幼袋。
蜜袋鼯棲息在有足夠食物供應的森林,特別是有桉樹的森林。它們是夜間活動的,日間會睡在巢中。
在野外,蜜袋鼯吃桉樹及其樹汁、金合歡、花蜜、花粉及多種昆蟲和無脊椎動物。蜜袋鼯因為喜歡吃甜的東西,故得此名。
蜜袋鼯的牙齒
人工飼養的蜜袋鼯若沒有吸收足夠的養份,就會患上缺鈣。要防止低鈣血症,需要有鈣添加物,如乳酪等。
蜜袋鼯以家庭為單位的群居,有領地意識,為首的成年雄鼯會負責用口水及前額腺的香味來劃地界。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它們的領地範圍大約1平方公裡。
在寒冷季節、乾旱或雨夜,蜜袋鼯的活躍性會降低。由於在寒冷季節及乾旱時份,食物供應會減少,這對它們的新陳代謝、運動及控制體溫都構成壓力,故此它們會休眠2-23小時。在進入休眠前,蜜袋鼯會減低活動及體溫,以降低能量消耗。
休眠其實是一種緊急措施,讓蜜袋鼯可以降低體溫至最低的10-19.6℃來節約能量。 當食物變得稀少時,如在冬季,它們就會降低熱量來減少能量的消耗。若要降低能量及熱量的生成,蜜袋鼯必須於秋天(5月或6月)增磅,以能於冬季生存。在野外蜜袋鼯較飼養的更多會進入休眠。
雌性蜜袋鼯一胎可以生1-2隻幼鼯。妊娠期為15-17天,出生後會在母親的育幼袋繼續發育。幼鼯會留在此處60-70天,幼鼯逐漸會離開育幼袋。
幼鼯初期幾乎沒有毛,它們需要兩個月才能完全斷奶,四個月大才能自行生活。
雄性及雌性蜜袋鼯性成熟的年齡各有不同。雄鼯到了12-15個月大就會達至性成熟,雌鼯則只要8-12個月。
蜜袋鼯在野外的壽命大約9年,通常是圈養長達12年,有記錄的最大壽命為17.8年。
蜜袋鼯的亞種以及分布
蜜袋鼯是常見的非法貿易動物,主要是直接從其棲息地非法捕捉及走私販賣而來。
蜜袋鼯雖然並非瀕危動物,但是受到澳洲法律的保護,在沒有許可下是不能飼養或捕捉它們。
蜜袋鼯在澳洲以外的國家的寵物貿易中都會有嚴格的限制。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