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9種用於慢性蕁麻疹中成藥,改善皮膚瘙癢

2021-03-04 房源事兒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會有分享,都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慢性蕁麻疹是蕁麻疹的一種,患者主要症狀為皮膚風團或伴有紅斑,病情可進展為組織腫脹和血管性水腫症狀,伴隨發熱、頭暈、腹痛、頭暈、呼吸急促、心動過速、關節痛等全身性的症狀。可反覆發作,病程遷延,持續數個月或者數年。慢性蕁麻疹是無傳染性皮膚病,可出現於任何年齡、任何性別,好發於過敏體質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有蕁麻疹家族史人群以及有蕁麻疹患病史人群。絕大多數呈良性過程,無需過度焦慮。

慢性蕁麻疹病因複雜,多難以明確。常見外源性致病因素有:1)藥物,如磺胺類、血清製劑、各種疫苗、青黴素等,肥大細胞釋放劑如嗎啡、阿司匹林等;2)花粉、動物羽毛、塵蟎等常見可吸入物;3)食品添加劑,如防腐劑、抗氧化劑、人工色素等,包括酵母、魚白蛋白、苯甲酸衍生物、亞硫酸鹽等。常見內源性因素有:1)精神因素,過激情緒可誘發或加重病情;2)自身免疫功能紊亂,因合併有糖尿、甲亢、白血病等,容易發生蕁麻疹;3)可能與牙齒、口腔、扁桃體、咽部、膽囊等的感染以及胃部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慢性隱匿性感染有關。

慢性蕁麻疹造成的皮損可自行消退,但病情會反覆發作,病程長,雖然不至於威脅到患者生命,但可影響患者精神狀態,降低生活質量。病情頑固,目前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控制,常選抗組胺藥物,但存在藥停病復甚至出現耐藥等治療難題。約一半的患者可以半年內痊癒,也有20%的患者長達20年都治不痊癒。傳統中醫藥治療慢性蕁麻疹,在辯證論治的基礎上調和營衛,驅邪固本,內外並調,標本兼治,較抗組胺藥毒副作用低、適合長期使用,且價格適宜,有效緩解症狀、減少復發率、控制發展,甚至部分患者可達到長期痊癒狀態,因而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特色。

膚癢顆粒,具有祛風活血、除溼止癢的功效。由蒼耳子(炒、去刺)、地膚子、紅花、川芎、白英組成。用於蕁麻疹、溼疹、皮膚搔癢症等皮膚病。

臨床用藥經驗匯總:

許冬通過進行用地氯雷他定片聯合膚癢顆粒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效果評價研究。得出結論使用地氯雷他定片聯合膚癢顆粒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效果顯著,安全性較高。(當代醫藥論叢,2017,15(09):55-56.)

用法用量:用開水衝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玉屏風顆粒,具有益氣,固表,止汗之功效。本方由黃芪、白朮(炒)、防風組成,用於表虛不固,自汗惡風,面色㿠白,或體虛易感風邪者。黃芪補肺益氣,固表止汗;白朮補氣健脾,與黃芪合用,可增強固表止汗之功;防風走肌表而散風邪。諸藥聯用可固表不留邪,祛邪而不傷正。

臨床用藥經驗匯總:

臨床應用於自汗、體虛易感冒、反覆呼吸道感染、慢性蕁麻疹、支原體肺炎、小兒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小兒腎病症候群、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小兒變應性鼻炎、角膜潰瘍病、復發性口腔潰瘍、慢性溼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虛證的報導。

用法用量:開水衝服,一次5g,一日3次。或遵醫囑用藥。

烏蛇止癢丸,具有養血祛風,燥溼止癢的功效。本方由烏梢蛇(白酒炙)、蛇床子、防風、關黃柏、苦參、紅參須、蒼朮(泡)、人工牛黃、牡丹皮、蛇膽汁、當歸組成。用於風溼熱邪蘊於肌膚所致的癮疹、風瘙癢,症見皮膚風團色紅、時隱時現、瘙癢難忍,或皮膚瘙癢不止、皮膚乾燥、無原發皮疹;慢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5g(約20丸),一日3次。

蕁麻疹丸,具有清熱祛風,除溼止癢的功效。由白芷、防風、白蘚皮、薄荷、川芎、三顆針、赤芍等組成。用於風,溼,熱而致的蕁麻疹,溼疹,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2次。

防風通聖丸(濃縮丸),具有解表通裡,清熱解毒的功效。本方由防風、麻黃、薄荷、黃芩、大黃、連翹、白芍、荊芥穗、滑石、甘草組成。用於蕁麻疹,溼疹,大便秘結。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2次。或遵醫囑用藥。

防參止癢顆粒,具有消風止癢、潤燥生津的功效。由荊芥、防風、苦參、蒼朮、蟬蛻、牛蒡子、木通、當歸、知母、生地黃、石膏、亞麻子、甘草組成。用於急性蕁麻疹(風熱型)、瘙癢症(血虛風燥型癢風)。

臨床用藥經驗匯總:

陳敏、陳超研究防參止癢顆粒聯合依匹斯汀膠囊及抗幽門螺桿菌三聯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蕁麻疹的效果和安全性,得出結論幽門螺桿菌陽性慢性蕁麻疹患者應用防參止癢顆粒+依匹斯汀膠囊+抗幽門螺桿菌三聯療法治療效果滿意,不良反應輕。(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2016,30(10):1034-1035.)

用法用量:飯後開水衝服,一次10g,一日3次,療程一周。

皮敏消膠囊,具有祛風除溼,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由苦參、蒼朮、防風、荊芥、蒺藜、白蘚皮、蛇床子、蒼耳等組成。用於急、慢性蕁麻疹、急性溼疹屬風熱證或風熱挾溼證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急性蕁麻疹療程1周;慢性蕁麻疹療程2周。或遵醫囑用藥。

金蟬止癢顆粒,具有清熱解毒,燥溼止癢的功效。由金銀花、黃芩、梔子、苦參、龍膽、黃柏、白芷、白鮮皮、蛇床子、蟬蛻、連翹、地膚子、地黃、青蒿、廣藿香、甘草組成。適用於溼熱內蘊引起的丘疹性蕁麻疹、夏季皮炎等皮膚瘙癢症狀。

臨床用藥經驗匯總:

陳純洲,舒新華,姚嵐通過金蟬止癢顆粒聯合鹽酸左西替利嗪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金蟬止癢顆粒聯合鹽酸左西替利嗪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確切,安全可靠。(深圳中西醫結合雜誌,2015,25(04):37-38.)

用法用量:開水衝服,一次2袋,一日3次,飯後服用。

祛風止癢口服液,具有養血活血,清熱利溼,祛風止癢的功效。由赤芍、地龍、白芍、甘草、地膚子、防風、青蒿、蒼耳子(炒)組成。用於風熱外襲所致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出現的皮膚瘙癢及過敏性鼻炎出現的鼻癢,鼻塞,噴嚏等症狀的緩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用時搖勻。兒童酌情減或遵醫囑。

相關焦點

  • 【分享】9種用於蕁麻疹的中成藥 建議收藏
    含有蒼耳子(炒、去刺)、地膚子、川芎、紅花、白英。輔料為糊精、甜菊素。具有祛風活血,除溼止癢的功效。用於皮膚瘙癢病,蕁麻疹。用於風溼熱邪蘊於肌膚所致的癮疹、風瘙癢,症見皮膚風團色紅、時隱時現、瘙癢難忍,或皮膚瘙癢不止、皮膚乾燥、無原發皮疹;慢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見上述證候者。4、溼毒清膠囊
  • 來細數用於止癢的中成藥
    適應症:用於血虛風燥所致的皮膚瘙癢;熱毒蘊膚所致的痤瘡腫痛,熱結便秘。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2周為一療程;或遵醫囑。 注意事項:患處不宜用熱水洗燙。適應症:用於風熱外襲所致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出現的皮膚瘙癢及過敏性鼻炎出現的鼻癢,鼻塞,噴嚏等症狀的緩解。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用時搖勻。兒童酌情減或遵醫囑。 注意事項:當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兒童在成人監護下使用;老人、孕婦、哺乳期婦女及體弱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如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諮詢醫生或藥師。
  • 治療蕁麻疹中成藥一覽表,一看就會
    慢性蕁麻疹是指風團每周至少發作2次,持續≥6周者。少數慢性蕁麻疹患者也可表現為間歇性發作。蕁麻疹屬於中醫「隱疹」「風疹塊」「鬼風疙瘩」等範疇,出自《素問·四時刺逆從論》「少陰有餘,病皮痺、隱疹」。【中成藥】參苓白朮丸、歸脾丸、香砂六君丸、健脾丸、啟脾丸(表3)。表3 蕁麻疹風溼蘊膚證可選用的中成藥
  • 【科普】皮膚瘙癢就是蕁麻疹嗎?冬季寒冷性蕁麻疹高發,該怎樣判斷?
    皮膚瘙癢每個人都經歷過,總讓人避之不及。有研究表示,癢比疼痛更讓人難以忍受。發癢的原因多種多樣,蚊蟲叮咬、皮膚乾燥、真菌感染等都會產生瘙癢的症狀,蕁麻疹也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引起皮膚狀況的疾病。
  • 9種可用於痤瘡的中成藥,改善皮膚炎症,紅腫刺痛,值得收藏
    痤瘡具有易復發的臨床特點,通常要維持治療,不宜在症狀改善後立即停藥。中醫角度:常以皮疹辨證結合整體辨證,不同年齡階段側重不同。例如青春期多從肺、胃論治;女性青春期後多從肝、腎論治;經久治不愈者,多有本虛標實,可注意補瀉兼施。
  • 皮膚瘙癢或是蕁麻疹,4種情況需留意!三個方法助你緩解蕁麻疹
    蕁麻疹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其會引起患者局部甚至全身的皮膚瘙癢,嚴重者可能會出現休克的症狀,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皮膚瘙癢是蕁麻疹常見的症狀,不同患者會因發病性質而出現不同的症狀。為此,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蕁麻疹的四個症狀以及緩解蕁麻疹的具體方法。
  • 得了慢性蕁麻疹很困擾,怎麼緩解?有什麼好辦法?
    得了慢性蕁麻疹很困擾,抓撓、瘙癢是一種非常難受的感覺,蕁麻疹患者常常訴說被癢痛折磨的已經「生無可戀」。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總會遇到許多蕁麻疹患者,反覆蕁麻疹的發作會影響睡眠、工作,以及日常生活,而這些活動被影響後,又會造成的壓力失眠,但壓力又是慢性蕁麻疹的誘發因素,這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 【長春膚康皮膚病醫院】皮膚瘙癢就是蕁麻疹嗎?該如何判斷?
    發癢的原因多種多樣,蚊蟲叮咬、皮膚乾燥、真菌感染等都會產生瘙癢的症狀,蕁麻疹也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引起皮膚狀況的疾病。起病常較急,突然自覺皮膚瘙癢,很快於瘙癢部位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或蒼白色風團,大小、形態不等,可在24小時內自行消退,不留痕跡,但可反覆發作。
  • 5種可用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中成藥,緩解痛症,改善活動能力
    2,損傷:包括急性外傷和慢性損傷累積。體力勞動,久坐久蹲,體育運動,長期駕駛等造成的累積性損傷都是椎間盤突出的重要原因。3,危險因素還包括年齡,性別 ,職業,妊娠,先天異常(腰骶段畸形),環境(潮溼及寒冷環境)等因素。
  • 慢性蕁麻疹長期反覆,秋冬季到來,堅持做好三點,或可改善變好
    細細算來,蕁麻疹可能已經困擾您很長時間,而且一直都需要用一些抗組胺產品才能緩解風團、瘙癢等症狀。可是你會發現,蕁麻疹總是反反覆覆,似乎就沒有好的時候,而且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這樣的慢性蕁麻疹還能改善嗎?
  • 十種用於痛風的中成藥,這篇文章說透了!
    因而如何利用副作用更少的中成藥代替西藥進行治療成為了大家的關注重點,並提出利用中成藥從根本上「治本」,達到治療或治癒痛風的良好效果。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的中成藥。 1、痛風定片(溼熱痺阻)
  • 蕁麻疹分為幾種類型?醫生提醒:引起蕁麻疹有4點
    2、慢性蕁麻疹在疹塊出現前,患者會感覺到皮膚發癢且有刺痛感,然後迅速起疹。慢性患者會在疹塊出現後的幾個小時或兩日內,全身都被疹塊覆蓋,然後患者會感到食欲不振、頭疼頭暈、發燒等身體不適的症狀。慢性蕁麻疹的患病時間不穩定,有的患者甚至每天都會起疹塊,還有的患者會斷斷續續起好幾個月或者好幾年。
  • 皮膚科楊碧蓮主任:​蕁麻疹中醫治療方法
    皮膚科楊碧蓮主任:中醫怎麼治療蕁麻疹一、蕁麻疹中醫主要分為以下證型:1、溼熱瘀阻型:身體體內太過溼熱,瘀積在皮膚,引起皮膚紅腫;2、血虛風燥型:中醫所說血養肌膚,如果血少、不夠,肌膚沒辦法收到充養,導致肌膚失養,引起蕁麻疹;3、風熱型:人體感受風邪,加有熱邪一起會引起肌膚紅斑、瘙癢。
  • 蕁麻疹的中醫辨證治療方法,蕁麻疹的飲食禁忌
    疾病於短期內痊癒者,稱為急性蕁麻疹。如果一直發作,平均每個星期兩次以上,而且連續六個星期都這樣的話,就被稱為慢性蕁麻疹。風邪為蕁麻疹的主要病因,因風邪善行數變,且為百病之長,易夾寒、熱、溼等邪氣侵入肌膚,與氣血相搏,壅滯肌膚,發為蕁麻疹。《諸病源候論》云:「夫人陽氣外虛則多汗,汗出當風,風氣搏於肌肉,與熱氣並,則生。」
  • 急性和慢性蕁麻疹病因是否一樣?
    慢性蕁麻疹只是一個疾病而已嗎?分析:慢性蕁麻疹可不是那麼簡單,而是一組具有特質性的疾病總稱。簡單可以分類為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與慢性誘導性蕁麻疹(CIndU)。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一般不涉及特定的誘發因素,約佔75%。
  • 皮膚瘙癢?不止皮膚問題這麼簡單,或與這4種疾病有關
    1、蕁麻疹 如果經常性出現了皮膚瘙癢的感覺,應該了解是否跟蕁麻疹有關。蕁麻疹是比較頑固的皮膚疾病,該疾病引發的原因多種多樣,飲食因素、環境因素、氣候因素、精神因素都可能會成為蕁麻疹發病的原因,在這些不良因素的影響之後蕁麻疹可能就會反覆出現。 而在蕁麻疹發病過程中皮膚就會出現風團,伴隨著明顯的皮膚瘙癢表現。如果跟蕁麻疹有關,應該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治療,讓蕁麻疹病情得到控制,皮膚瘙癢的感覺才能夠減輕。
  • 慢性蕁麻疹真的治不好了嗎?
    慢性蕁麻疹真的治不好了嗎?儘管慢性蕁麻疹比較難以治癒,但隨著近年來研究的深入,和對慢性蕁麻疹認識提升,治療理念也在不斷地更新,如果您正在經受慢性蕁麻疹的煎熬和折磨,以下小貼士您需要了解:1、由確切的過敏原引起的慢性蕁麻疹較少見,大家印象中食物過敏的現象在慢性蕁麻疹中的發生率也不高,但特應性疾病患者除外。
  • 蕁麻疹反覆發作?想要控制好,改善蕁麻疹,這4個方法,快收藏
    為什麼出現蕁麻疹的人越來越多呢?專家稱:蕁麻疹在臨床上也被稱為「風疹團」,在接觸到過敏性物質之後,就會在皮膚表面出現成片的紅斑,同時還會感覺到異常的瘙癢。根據發病時間的長短,可以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一般是一個半月以前是急性蕁麻疹,一個半月以後屬於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預後效果良好,而慢性蕁麻疹則持續時間長,會反覆發作,甚至能達到數年之久,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擾。
  • 香菜根煮水加蜂蜜飲用能治慢性蕁麻疹嗎?還有啥食療方法?
    最近處於夏秋交替的時節,白天氣溫不穩定,9月8日竟然出現了36度的高溫,而晝夜溫差大,晚上如果不及時添加衣物,就很容易出現感冒或者其他問題。
  • 得了蕁麻疹,瘙癢難耐怎麼辦?這5種止癢的辦法,或許你能用得上
    蕁麻疹,俗稱風疹、風疙瘩,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膚疾病,主要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其病因複雜多樣,除了各種過敏因素外,還有可能是免疫力低下等其他因素。急性蕁麻疹的來去都非常快,來的時候,身上會出現大大小小的風團,呈乳霜白色或者是粉紅色,可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並伴有瘙癢症狀和噁心嘔吐症狀;去的時候,則會在數分鐘或者數小時之內消退,而且不會留下任何的痕跡,但一天之內還會反覆發作。而慢性蕁麻疹則有所不同,病因比急性蕁麻疹複雜,而且瘙癢難耐,遷延不愈,在治療方面的難度較大,治療過程比較長,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