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8 2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今年的愛牙日主題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均衡飲食限糖減酸,潔白牙齒燦爛微笑,以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的關係為切入點,加大口腔健康科普宣傳力度。
少吃甜食、認真刷牙,避免得蟲牙
8歲的樂樂特別愛喝果汁,每天都要喝上兩大杯。樂樂媽媽覺得鮮榨果汁能補充維生素,是健康的食物,便也認為應該多喝。不過最近,樂樂媽媽發現樂樂的個別牙齒有了黑點,便趕緊帶他前往區眼病牙病防治所。經醫生檢查發現,樂樂的多顆牙齒患上了齲齒。數據顯示,近10年來中國兒童患齲齒(蛀牙)的比例呈上升趨勢,狀況嚴峻。其中,稚嫩的乳牙期,在5歲時患齲齒特別高,達7成以上。俗話說,小洞不補大洞吃苦,蛀牙是牙齒健康的天敵。蛀牙不僅會直接破壞面部的美觀,還會導致牙齒疼痛,影響進食功能,加重胃腸負擔,甚至影響身體健康。
「糖是導致兒童齲齒的關鍵因素。」區眼病牙病防治所正畸科醫生孫豔燕表示,生活中常引起齲齒的食物有糖果、飲料、果汁等,家長們一定要讓小孩堅持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好習慣,少吃零食和少喝飲料,平時儘可能多吃些粗糧,還要定期帶孩子去醫院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做塗氟和窩溝封閉。「生活中還有很多食物含有『隱形糖』,像番茄醬、話梅這些都是吃上去不怎麼甜、但含糖量卻很高的,因此,家長們還要看懂食物成分表。」
愛牙日活動,現場展示正確刷牙方法
為了讓小朋友們養成良好的護齒習慣,在愛牙日來臨之際,區眼病牙病防治所聯合長壽路街道在居民區開展愛牙日活動,邀請專業醫生進行現場教學演示,同時讓小朋友進行DIY牙膏製作,現場展示正確刷牙方法,通過遊戲讓小朋友提高兒童口腔健康意識,培養良好衛生習慣,營造有利於口腔健康的社會氛圍。
預防重於治療,乳牙早期幹預「黃金期」不能錯過
生活中,人們時常能看到一些人因為「地包天」影響了個人氣質,也能看到一些青少年因為雙側臉型不對稱,被同齡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而這些都因為家長忽視兒童早期幹預的重要性。「兒童乳牙早期幹預可以促進或抑制上下頜骨發育,給牙齒、頜骨創造最佳的發育環境。」孫豔燕表示,預防重於治療,和成年人相比,兒童的牙齒正處於發育階段,矯正起來效果好、費用低。
「給孩子做牙齒矯正,家長們一定要抓住乳牙期、替牙期、恆牙期3個『黃金期』。」孫豔燕表示,乳牙期(3-5歲)要矯正「地包天」,如果發現孩子有口呼吸、伸舌、咬唇、咬手指等不良習慣,就要進行糾正;替牙期階段(8-12歲)主要治療功能性錯頜和反頜,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咬唇、伸舌、吸頰、前伸下頜、張口呼吸、不良吞咽等不良習慣,或察覺小孩有面型異常、牙齒排列異常等問題,就必須帶孩子到醫院找專業正畸醫生檢查;而恆牙期階段(11-16歲)是進行牙齒矯治的黃金時期。
乳牙滯留,影響牙齒健康發育
記者獲悉,為進一步提高社會對兒童口腔健康的關注,區眼病牙病防治所計劃開設兒童口腔門診,開展兒童口腔宣教,科普口腔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識,為孩子提供口腔檢查及個性化口腔服務,在孩子心中種下愛牙、護牙意識,為社會的口腔健康水平奠定基礎。
來源 | 上海普陀APP
原標題:《普陀寶爸寶媽們注意了!孩子牙齒要健康,預防是關鍵》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