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系統中的慣性技術

2020-12-11 電子工程專輯


1、慣性傳感器的發展前景


就全球發展現狀而言,現有的慣性傳感器已經可以滿足當前各種不同導航任務的精度指標要求。未來的主要目標是降低器件的成本、體積/重量和功耗等,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 材料和工藝:生產廠商採用低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和批量處理技術,選用矽片、石英、或結合光電材料(如鈮酸鋰)等新型材料,製造慣性傳感器。


② 成本:包括產品自身成本和操作維護費用。由於大規模的批量生產,慣性傳感器成本在大幅下降。


③ 體積:慣性測量傳感器在不斷向輕量化、小型化、微型化方向發展;未來一些新型的慣性傳感器將無法用肉眼識別,如:NEMS(Nan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和光學NEMS 。


④ 研究熱點:一方面集中在小型化MEMS慣性器件的性能提高和有效封裝上,另一方面集中在光學傳感器上,尤其是對採用集成光學的FOG的研究。


⑤ 期望:在各個精度級別上,均能獲得尺寸小且價格低廉的慣性傳感器。


慣性傳感器的發展情況直接決定了慣性導航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慣性傳感器自身的成本、體積和功耗影響了慣性導航系統的相應參數指標。因此,慣性測量傳感器的發展須要權衡以下幾個因素:精確性、連續性、可靠性、成本、體積/重量、功耗。


2、慣性導航技術的發展方向


慣性導航系統的設計和發展須要考慮權衡的主要因素有:①必須針對並滿足應用的需求,其中導航性能(尤其是精度)和價格成本是首要的兩個特性指標。價格成本包含系統自身成本、維護成本和使用壽命。因此對於很多導航應用,合理的價格仍然被置於應用要求的最前面。導航性能包括:導航的精確性、連續性、完整性、易用性,易用性是指系統易於使用和維護、系統的自主性等。②實際的應用環境是最大的挑戰。系統的體積、功耗、可靠性和可用性會關係到慣性導航系統能否在具體的應用環境中被採用。③提高慣性導航系統的通用性,拓展應用領域。


慣性導航系統發展和技術進步呈現以下特點:


(1)在無法接收GNSS信號或需要高度導航可靠性的應用場合,高性能的自主INS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GNSS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進步,將取代部分傳統的INS應用領域。例如:Raytheon Anschütz採用GPS和固態速率傳感器研製的GPS羅經,可以實現0.5°(RMS)的航向精度。上海交通大學導航、制導與控制研究所研製GPS姿態測量儀,在1m基線的情況下可獲得優於0.2°的2-D姿態測量精度。


(3)INS與其他多種導航手段組合,尤其是GNSS/INS組合導航系統 ,受到普遍關注。


(4)地面車輛導航等民用市場發展迅速,價格低廉的一體化、小型化、多模式組合導航設備成為市場發展的三個重要方向,這既是慣性導航系統發展的機遇,也是挑戰。


(5)針對艦船導航系統的設計和發展:①首先從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考慮,須要不斷提高慣性導航系統自身的集成度;使其具備與其他導航手段協同工作的組合導航模式,並且提供與艦船的其他操作控制或導航設備靈活接口。② 其次從降低系統成本角度考慮,很多學者嘗試採用中低精度的慣性測量傳感器或MEMS器件,通過改進導航系統配置、與其他導航手段相結合來獲得令人滿意的精度指標H 矧。③ 須要指出的是:INS首先與GNSS組合,然後再結合聲納、圖像等其他導航手段組成艦船一體化組合導航系統,是最受關注的研究熱點和發展方向。


總之,在慣性器件研究方面,體積小且價格低廉的MEMS慣性傳感器,和高精度、高性能FOG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是受關注的焦點。受現代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的影響,平臺式導航系統將被捷聯式慣性導航系統所替代。


相關焦點

  • 黃陵礦業二號煤礦:首套智能化開採LASC慣性導航系統調試成功
    作為黃隴礦區首套引進的LASC慣性導航系統,該系統採用軍用高精度光纖陀螺儀和定製的定位導航算法,可以實時監測採煤機三維姿態、精準定位,實現工作面自動調直,採煤工藝水平控制、遠程監測與控制等功能。據該礦副總經理楊波介紹,由於礦井地質條件複雜,推採過程中情況時刻變化,如何對工作面開採數據進行實時跟蹤、準確記錄、分析判斷從而實現地質圍巖智能探測,採煤機智能開採是目前全國煤礦行業實現全工作面無人化開採遇到的最大技術瓶頸。
  • 自動駕駛定位導航技術概述丨曼孚科技
    目前常用的定位技術包括軌跡推算(DR)、慣性導航技術(INS)、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路標定位技術、地圖匹配定位技術(MM)以及視覺定位技術等。然而,這些定位導航技術在單獨應用時均存在一些無法避免的問題。目前,常用的定位導航系統均無法滿足上述指標。比如慣性導航定位技術存在定位誤差隨時間累積、長時間內不能保證足夠的導航精度的問題;衛星定位導航技術存在多路徑、衛星信號遮擋和更新頻率低等問題等。正因為單一一種定位技術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無法克服的弱點,所以研究組合導航就成為時下的熱點。組合導航系統在成本以及性能上面更具優勢。
  • 中科院為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時空基準相關技術提供基礎性支撐
    自1994年起,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鬥系統」)建設經過了北鬥一號、北鬥二號到如今的北鬥三號工程,其性能可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等媲美。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國科學院在北鬥系統精準定位的核心——時空基準的建立、保持和傳遞技術中給予了核心支撐,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通過與工業部門密切協同,較好地履行了「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使命擔當。
  • 中國人自己的導航系統,核心技術100%國產,不怕西方「卡脖子」
    為了避免「卡脖子」的窘境,最近幾年我國對核心技術的掌握愈發重視,尤其是在導航系統領域。好在,經過科技工作者多年來的努力,中國人已經擁有自己的導航系統北鬥導航,最值得一提的是,鬥導航核心技術均實現了100%國產。
  • WISEXMA慣性動作捕捉系統
    一、系統概述:WISEXMA18三維人體慣性動作捕捉系統採用WISEIMA慣性傳感器,可以對人體主要骨骼部位的運動進行實時測量
  • 掃地機器人導航進化史:從衝撞的蠻牛到荷魯斯之眼
    如今市面上規劃式掃地機器人分為慣性導航、雷射導航和視覺導航三大類別,定位導航技術決定著清潔效果的優劣、清潔效率的高低。從隨機清掃到陀螺儀導航再到雷射導航,掃地機器人不斷進行技術升級革命。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掃地機器人規劃式清掃的幾種方式吧。
  • 天箭慣性擬A股上市 或成科創板重慶第一股
    1986年7月至1997年2月,就職於中電集團26研究所,任無線電技術工程師,1997年3月至今任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現任天箭慣性董事長、總經理。 鄧清平,女,1965年9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86年6月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自動控制專業,本科學歷。
  • 軍工概念天箭慣性擬A股上市 有望成科創板重慶第一股
    1986年7月至1997年2月,就職於中電集團26研究所,任無線電技術工程師,1997年3月至今任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現任重慶天箭慣性董事長、總經理。鄧清平,女,1965年9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1986年6月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自動控制專業,本科學歷。
  • 天箭慣性完成1.5億元的Pre-IPO輪融資
    投資界(ID:pedaily2012)11月14日消息,近日,重慶天箭慣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箭慣性」)完成1.5億元的Pre-IPO輪融資。本次融資新引入中兵投資、上海軍民融合基金、航信資本、中車資本、渝北區產業基金「科興科創」等具有產業資源的戰略投資者,新微資本繼續跟投。融資資金主要用於天箭慣性的項目擴產和研發,加速企業發展。
  • 北鬥導航系統星座方案設計者許其鳳院士逝世
    在項目研究過程中,他常常到外地調研、工作,常常一待就是兩三個月。經過考察論證,許其鳳提出了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的設想。mFMEETC-電子工程專輯他用計算機仿真計算不同衛星的利用率、我國的可跟蹤弧段、衛星定軌精度,然後對關鍵性問題進行定量分析。
  •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應用重大突破:手機實現亞米級車道導航
    這項全新的技術能力,將為智能行動裝置帶來前所未有的想像空間。在當天的HUAWEI Mate 40系列手機國內發布會上,華為推出HUAWEI Mate40系列手機,該手機具備高精度定位能力,可以實現車道級導航功能。
  • 看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前世今生
    北鬥一號系統原創性地提出雙星定位方法,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建立了國際上首個基於雙星定位原理的區域有源衛星定位系統。該星座的短報文服務在國際導航領域獨一無二,在汶川地震等國家重大事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短報文服務作為北鬥的特色,在後續北鬥衛星中保留了下來,為許多國家開展導航衛星研製提供了啟發。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與應用講座紀實
    主講人介紹陳良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GNSS高精度數據處理理論與算法、GNSS廣域增強服務關鍵技術。曾任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測試評估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北鬥全球連續監測評估系統副主任設計師、亞太空間合作組織中方代表等。曾獲得第三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優秀青年論文獎,北鬥二號衛星工程建設突出貢獻集體。
  • 華測導航:2020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募集說明書(修訂稿)
    按運載平臺分,常見的有機載雷射雷達、車載雷射雷達、手持雷射雷達等 慣性導航/INS 指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的縮寫,慣性導航或慣性導航系統。加速度計檢測加速度信號,陀螺檢測角速度信號,測量出物體在三維空間中的角速度和加速度,並以此解算出物體的姿態 組合導航 指 綜合衛星導航、慣性導航等各種導航設備,由監視器和計算機進行控制的導航系統。
  •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應用迎新突破,手機可實現亞米級車道導航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應用迎來新的技術突破——精準時空感知能力可被規模化集成到手機這樣的智能行動裝置中。10月30日,位於上海的千尋位置宣布,面向手機的時空智能方案進入量產階段,集成千尋位置時空智能服務的手機已經量產上市,包括華為Mate40系列、華為Mate Xs、華為P40系列、榮耀30 Pro。
  • ROS自主導航機器人
    自適應地面環境減震結構125mm的橡膠車輪12V直流直角減速電機× 2自動回充充電模塊硬體參數(1) ROS系統10AH鋰電池具備過流、過壓保護支持CAN總線通信帶編碼器直流減速電機四驅AGV四塊,兩驅AGV兩塊(4) 二維碼導航傳感器
  • 重慶天箭慣性科技公司 融資籤約1.5億元
    渝北區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鄭和順)10月10日,我區軍民融合高科技企業——重慶天箭慣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舉行Pre-IPO輪融資籤約活動。這是該公司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現場籤約融資1.5億元人民幣,新引入中兵投資、上海軍民融合基金、航信資本等具有軍工產業資源的戰略投資者和中車資本、渝北區產業基金「科興科創」等投資者,新微資本繼續跟投。
  • 美國偵察機用了北鬥導航系統,飛行員:比GPS更好用!
    gluednc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幾乎是全球四個衛星導航系統裡面實力最弱的,幾乎已經淪為替GPS打醬油的角色,而伽利略系統24顆在軌衛星從去年7月份以來就面臨全面崩潰的局面。目前為止也只有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目前整體實力最接近美國GPS系統的一個導航定位衛星系統。
  • 貿澤電子開售Analog Devices 公司的ADIS16507精密MEMS慣性測量單元
    專注於引入新品並提供海量庫存的電子元器件分銷商貿澤電子  ( Mouser Electronics )  日前將要開始備貨 Analog Devices, Inc 的 ADIS16507 精密慣性測量單元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20年建設歷程影像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全球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圖為2020年6月6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進行轉場。圖為星空下靜靜矗立的發射塔架,正等待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收官之星的到來。 圖片來源:中國軍網20年風雨兼程,20年春華秋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我國就開始了關於衛星導航與定位的研究。1994年,我國正式啟動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圖為2008年5月,北鬥系統在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