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竹隱書屋(孔網店鋪:竹隱書屋的書攤)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有一次去紹興,朋友請我去吃飯。他說:「你沒有聽過那個『三黴三臭』,你不配來紹興。」這個很狠喔,等於說人家要來作客,你還要通過那個三黴三臭。就是那個發黴的酸菜乾,真的很臭,聞到以後會想吐的。
我們在紹興被他們灌得醺醺大醉,吃了三黴三臭之後,晚上我一個人在街上走。我走過魯迅紀念館、蔡元培紀念館、秋瑾紀念館,走過她被砍頭的那個廣場。我不曉得這個小鎮記載多少近代歷史的記憶,好像人被壓抑、發黴的記憶,最後在味覺上出來。
通過黴和臭之後,還要存在、還要活著、還要有生存下去的力量。我們現在再去讀《阿Q正傳》這樣的書,感覺那種生命好像真的發黴的感覺。可是在那樣的環境,我們還要存在、還要活著,而且還要自己想辦法,去通過那個臭、那個腐爛,重新生長出來。有一個法國朋友跟我說,其實古老的文化最精的品嘗是臭味,臭的品嘗。我們會發現苦也好、臭也好,都是生命裡的卑微、生命裡的哀傷,都是生命裡痛的記憶。|不知道為什麼?讀了蔣勳先生的文章,臭豆腐都吃出人生哲理來,剛好又到了紹興,也就簡單說說地方小吃~紹興臭豆腐吧。
臭豆腐是紹興美食的必修課,臭豆腐全國都有,不知道哪個時間最久最有歷史,但紹興臭豆腐相傳已有千年歷史,雖然已是聞名遐邇,但對大多數外地人來說也是難過的關。
你們想不到它是用莧菜梗汁浸制的,有蒸的也有炸的,炸的比較多見,因為吃起來方便,蒸的就有更多的家常的味道,細品品其實鮮味無窮。愛吃的是聞臭而動,不愛吃的是避之惟恐不及。
箇中高手吃起來是不用加任何調料,要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臭」。
杭州也有家酒店叫『』小紹欣『』,主打紹興菜,離我家近,我認為它的紹興菜算是比較正宗的,它家做的臭豆腐,偶爾也可以解解饞,讓人回味起紹興來,不過總覺得不如紹興鹹亨酒店的上檯面,也不如紹興小弄堂裡的親民地道,紹興那窄窄的巷子裡,招牌飄飄的可是年長日久安寧的味道呢。
俗話說:有一千個豆腐郎,就有一千種臭豆腐。其含義就是其滷水的配製和年代不同,做出來的臭豆腐味道也就各異了。一提到紹興的吃食,好像總是離不開臭的、黴的、醃的,那是因為江南多梅雨,食材不好保存,天氣和歷史的原因才演變出賴以生存的獨特食物。
以魯迅、徐文長為榜樣,解釋為吃的是臭豆腐、黴豆腐,出來的卻是錦繡好文章。
紹興的臭豆腐,在魯迅的筆下名揚海內外,紹興的臭豆腐代表要數『』鹹亨酒店『』的臭豆腐和『』魯迅紀念館『』的三味臭豆腐,紹興『』吳字坊『』的臭豆腐也很不錯。現在好吃的臭豆腐都開在魯迅先生家的附近。
鹹亨酒店:創建於清光緒甲午年(一八九四年),是酒鄉紹興最負盛名的百年老店。魯迅先生的小說「孔乙己」使鹹亨酒店聞名中外。清光緒甲午年(公元1894年),魯迅堂叔周仲翔等在紹興城內的都昌坊口開設一家小酒店。
魯迅先生在《孔乙己》、《風波》和《明天》等著名小說中,把鹹亨酒店作為重要背景,使鹹亨酒店名揚海內外。
要說這鹹亨酒店以前就是魯迅先生家的產業。
現在的『』鹹亨酒店『』據說是『』五星級酒店『』,每次去紹興,我去過魯迅先生故居以後,中午都會在鹹亨酒店吃飯,晚上會去小弄堂吃飯,鹹亨酒店和魯迅故居就在一條街上,一是離的近,二是因為它的地下停車場好停車。而外面又人頭攢動,到處擁擠。
看外面招牌你開始以為很小,因為它模仿舊式的前店,幾張桌子遠看以為作坊。
走進去圓門才別有洞天,外面只是一個裝飾而已,裡面妥妥的五星標配,和前店一牆之隔。樓上貴賓間吧,看著豪華沒上去過,我等三兩個人就大廳消費好了,鹹豐的菜單也是豐儉誘人的,貴賓的鮑魚龍蝦也是榜上有名,地道的傳統鹹亨當家菜也是古色古香。
擺在醒目位置的紹興老酒,價格不菲,依見眾土豪們幾罐幾罐的買單搬走。
唉,來了多少次了,鹹亨酒店的大廳也一年一年的人頭攢動不再清淨,古色古香的當家菜也覺價貴量少了,飯是吃了,酒是依然喝不起嘀……
茴香豆就地攤買幾粒好了!(本人過路客,文中描述不準的請紹興朋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