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沒人通知我」?畢業聚餐顯露社交能力,三種孩子往往被落下

2020-12-11 閃電新聞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信息網絡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溝通都是通過手機、電腦等虛擬界面,社交能力逐步退化。而那些社交能力突出的人,往往在工作生活中更加順風順水。

而最能體現社交能力的場所不是學校、不是辦公室,而是「畢業聚餐」。人一生終會有很多群同學團體,小學、初中、高中等等,甚至中途轉學會更多,而參加畢業聚餐的機會越多,就代表這個孩子的人緣更好、社交能力更強。

「怎麼沒人通知我」?畢業聚餐顯露社交能力,三種孩子往往被落下

同事小王講了一件事,他前不久去參加了小學同學聚會,大家很多年沒見了,這次也只是召集到了一小部分人,還拉了個同學群。

過了沒幾天,群裡新進了一個人,聊著聊著才想起來是班裡最不受待見的那個人,而他知道聚餐後還質問「怎麼沒人通知我」?

這句話讓班級群裡一陣尷尬,大家都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他還是那麼討厭。當年跟老師打小報告,惹怒了不少同班同學,如今聚餐只是沒聯繫到他,就在群裡討人厭。後來,索性就把他踢出了群聊。

像那位說「怎麼沒人通知我」的同學一樣,不少孩子情商很低,畢業聚餐都會被落下,尤其是以下三種,看看你們班準嗎?

1)愛打小報告的學生

班級是個團體,一旦辦理出現愛打小報告的學生,無論是男生女生都會討厭。而這樣的學生情商低,為了一點私利出賣朋友,社交能力也很差。

2)班裡最邋遢的學生

每個班級裡都會出現一個很邋遢的孩子,衣服、被子、床鋪、課桌都不乾淨,身上還帶著一股味道,成為同學們集體口伐和討厭的對象,社交能力就像個人衛生一樣提不上去。

3)好大喜功的學生

這類學生往往不是學習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稍微有些進步就四處炫耀,考不好了就冷漠矯情。這樣的學生可能會被老師喜歡,但是不會被同學真正喜歡,過於看重自己,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

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從學生時代就應該培養了,父母別大意

作為過來人,每一位父母都經歷了「社交局限」的苦,在工作生活中會耽誤很多時間。如果想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三個優點。

1)首先教孩子做好自己

想要贏得別人的賞識,首先要注重個人第一印象。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愛乾淨、打扮自己,邋遢的孩子永遠不會被喜歡。

除了乾淨整潔之外,要注重個人言行舉止,不需要做到彬彬有禮,但是也不能滿嘴髒話。

2)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朋友

孩子之間也存在社交,而這個社交需要父母的支持鼓勵。曾看過一個案例,一個孩子帶著朋友回家,想要跟媽媽要5元錢去買零食,結果被拒絕了,後來孩子就逐漸心理自卑,不再主動交朋友了。

父母要積極鼓勵孩子社交,孩子們在家裡鬧騰的時候,只要不毀壞東西,沒有安全危險,儘量不要過度幹預。

3)教育孩子學會讚美別人

懂得適度讚美別人的孩子,不是小聰明而是大智慧。讚美是最快速的獲得友誼的方式,也是社交能力的最強證明。

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欣賞他人,能夠看到別人的優點,恰當地給出建議的讚美,社交能力也會隨之提升。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不合群的人,往往有以下三種能力,可別小瞧了
    獨處,敢於不合群,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能力。不合群的人,往往有以下三種能力,可別小瞧了。 不合群的人,敢於和自己對話,他們往往精神比較獨立,有獨特的思想,也有較強的處事能力。 不合群的人習慣了一個人思考,一個人行動,遇事就自己扛。久而久之,內心慢慢地強大起來,能做到遇事不慌,做事不燥。他們不用向身邊的人矯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 「飯桌社交」讓大學生吃不消 有同學每學期聚餐花費千元
    一些同學表示,聚餐是大學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活動,常聚餐說明大學生活豐富多彩。此外,有近50%的同學表示,過於頻繁的聚餐讓自己有點「吃不消」,經常造成夥食費不夠用,可往往聚餐邀約來了又不太好拒絕。有大學班級輔導員表示,大學社交不僅僅只是請客吃飯,作為沒有獨立經濟收入來源的大學生,更應建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
  • 高情商比高智商更重要,抓好3-6歲關鍵期,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情商這個詞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形容一個人很會說話,很會做人,往往總會說這個人「高情商」,它反映了人的非智力因素的高低。而情商的高低主要是通過人際交往能力體現。 社交能力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是生活中不可所少的生存工具。卡耐基曾說過:「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專業知識所起的作用佔15%,而交際能力佔85%。」
  • 不喜歡社交的人,往往最好相處!
    那些習慣獨處的人,往往更會取悅自己,他們可以自信的拒絕別人,將自己安放在孤獨的安全屋內,專注自己的人生,瀟灑又自在。03不愛社交的人,都是單純的人有一段時間,我喜歡跟看似孤獨的人結交,只因我感覺他們十分單純,說話不費力氣,談事不拐彎抹角,他們心思單純
  • 新年將至,聚餐的背後是孩子家庭教養的顯露,學應採兒的餐桌禮儀
    新年將至,少不了聚餐活動,和沒有禮貌的熊孩子一起吃飯,怕是不少人的顧慮了。熊孩子的話題層出不窮,但孩子還小,常常得到寬容,矛頭總會指向父母,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不負責任的父母,熊孩子的背後是教養的缺失。「虎媽」應採兒育兒觀念爆紅,餐桌文化是基本禮儀Jasper在幾檔綜藝節目中的表現,讓網友疑惑,火爆脾氣的應採兒是如何養育出小甜椒兒子的。
  • 李玫瑾:要想孩子人緣好,遇到困難有人幫!3歲就要培養社交能力
    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演講中表示:孩子的"好人緣"完全取決於家長小時候如何培養,"人緣"好壞取決於社交能力,而社交能力並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會的一項能力,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 產後月子沒做好,多半會落下這三種病,要多多重視哦!
    有經驗的寶媽都知道,雖然生產時的疼痛確實很令人難以忍受,但那其實也只是短痛,真正折磨人的其實是產後沒坐好月子帶來的「長痛」。很多新手寶媽往往不以為然,覺得月子其實坐不坐都是一回事,很多西方國家的女性就根本不坐月子,照樣生龍活虎,覺得老人總是念叨什麼「月子不坐好,老了有你受的」只是傳統觀念作祟,不足為信。還別不信,女人產後月子沒坐好,多半會落下這三種病,要多多重視哦!
  • 社交能力好的人,真的適合做銷售嗎?
    我在公司工作了4年,人脈也不及她短短時間認識的廣。我很佩服她的社交能力,卻沒想到她撐不過工作的考驗。正當我呆呆地盯著屏幕不知該如何回復時,她又傳來一條信息:「我喜歡跟別人交往,但是我好像沒辦法做得像你們一樣」。
  • 深度好文: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如何訓練社交能力?(附:社交卡)
    這些都是孩子欠缺社交能力的表現,我發布了很多針對發育遲緩孩子,提升語言能力的文章,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基礎表達能力後,家長會希望提升孩子的主動語言,以及社交能力的培養,也就是希望孩子能融入小夥伴,和大家玩起來,有自己的朋友,讓孩子遠離孤單!
  • 社交能力差,不懂與人溝通怎麼辦?
    @匿名粉絲社會是由群體構成的,身在社會,不懂得與人交流,就容易與社會發生斷層,難以融入社會。社交能力已然是當今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要想在社會上立足,或者取得好的成就,不懂得與人交流就是最大的阻力。你說你可能是因為自己從學生轉變,進入職場,融入社會還不適應,所以溝通上有困難。
  • 喜歡獨處的人很糟糕?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不需要無謂的社交
    性格內向的人不需要無謂的社交長大之後,也有很多人問我,你怎麼經常一個人待著?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低下頭暗暗臉紅,滿心的自責愧疚,檢討自己是不是人品真的很差。在老師看來,外向的孩子讓課堂的氛圍更好,團結同學。同時,對性格內向的人也有一定程度的誤解。孤僻、冷傲、不合群、脾氣差大學畢業散夥飯的時候,一位同學跟我說,剛認識我的時候,我總是獨來獨往,很少說話。給人一種很孤僻、冷傲、不合群的感覺。熟悉之後才發現,我也是一個可可愛愛的軟妹子,愛笑的很。是啊,性格內向的人在公共場合,總會覺得不太自在。
  • 你怎麼不愛說話:內向的人不會將芭蕉種在分享圈,而是種在社交圈
    每當別人問你是否有空出去唱K,聚會,爬山時,你不會馬上拒絕而且查看了自己的時鐘來確定行程,結果你卻發現,無論是12小時制的時鐘還是24小時的時鐘,都掛滿了「NO」內向和外向是性格上的不同兩面,都有優勢和不足,這沒毛病,但是我發現了,大多數人是勸內向者怎麼多表達
  • 常發資訊:人品好的人,自帶光芒!會給人臺階下,是最高級的社交能力!(深度好文)
    《會給人臺階下,是最高級的社交能力》把人逼到絕境的不是強者,準確把握分寸的才叫能人。懂得在別人陷入窘境時,給人找個臺階下,是這個時代最稀缺的社交能力。一次,單位聚餐唱歌,大領導唱得正high呢,同事小王不小心手抖,把歌給切了.空氣突然變得安靜,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過來。在尷尬萬分的氣氛中,小王面紅耳赤,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小李說了句:「你是不是以為是原唱,沒人唱才切的啊?」小王心領神會,趕忙點點頭。一句話給小王解了圍,既挽救了他的無心之失,又變相誇了領導的唱歌實力。給人臺階下,是一種洞見人心的能力。
  • 從黃奇帆《結構性改革》,我明白了,成大事的人往往不一樣!
    黃奇帆《結構性改革》,我一共買了四本,分別送給三個人,從他們的表現,我「大徹大悟」了,明白了一個道理,成大事的人真的不一樣!什麼樣的人能成大事?很多人會說出各種各樣的標準,比如智力啊,情商啊,心理素質啊,學歷啊等等,這些標準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一定準確,我對此也一直沒搞明白,不過,在我心裡還是有一個自己認為的好標準,就是能成大事的人一定愛讀書,而不愛讀書卻又成了大事的人,我認為這樣的人靠的只是運氣,而且他們成就的大事也不會長久,並且成大事的人往往愛看大格局的書,比如我最近就發現了如此的一本書,這本書就是《結構性改革》!
  • 從農村孩子到「哈佛畢業演講中國第一人」:這種人生逆襲底層能力...
    就算是全校第一的他,也遭到了幾乎身邊所有人的質疑。甚至連他的父母都不看好他,對他說:「咱們本來就是農村的,跟人家比不了,而且家裡也沒錢供你出國。」雪上加霜的是,在一次學校舉辦的演講比賽中,何江還沒進決賽就失敗了。
  • 孩子社交活動從這個時間段就開始了,別錯過了孩子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
    不要再傻傻的等著孩子學習社交了,很多家長在抱怨孩子長大了不懂社交,不懂人際關係,那麼我想說的是,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您刻意培養過孩子的社交能力嗎? 孩子的社交行為和孩子的性格是完全不同的。孩子的性格很多來源於後期生活的積累,而有一部分來源於遺傳因素。
  • 李玫瑾:孩子「人緣好」,困難時有人幫他!社交能力從3歲起培養
    從3歲開始培養社交能力,能幫助孩子適應不同階段面臨的社交問題,為孩子將來的好人緣、高情商打好基礎。孩子3歲後會面臨的社交問題3歲是孩子進入幼兒園的正常年齡,老師、小朋友都是新的陌生人,各種社交問題也隨之而來。
  • 越愛顯擺這三種能力的男人,越缺少能力,尤其是第三種
    女人,誰都想選擇一個更好的未來,那就必須遠離沒有能力的男人。有時候幸福,真的不僅僅是靠運氣,還有努力和更多的智慧。如果選擇了錯誤的男人,不僅會影響女人自己的生活,而且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為人這輩子,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擺脫的是自己的血緣基因。那怎麼識別能力高低?好像沒有辦法精確的衡量,其實,越愛顯擺這三種能力的男人,越缺少能力,尤其是第三種。
  • 性格內向的人如何鍛鍊社交能力?
    」 練習: 熟能生巧 創造與人交流的機會,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 練習能夠讓你不斷嘗試和試驗與人交往的不同方式,還能讓你具備根據不同情況調整方法和行為的能力。 說到這裡,你可能還不是很懂。
  • 孩子在學校不合群怎麼辦?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家長應該知道這些
    不少家長常常有這樣的煩惱:孩子在學校不合群,總是形隻影單,交不到朋友怎麼辦?真替孩子感到著急。事實上,當家長有這樣的顧慮,首先應該問問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用自己的視角去判斷孩子的感受,沒準孩子覺得沒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