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上,長達87集的《如懿傳》終於大結局。微博熱搜第一,一直是「乾隆還留著如懿斷髮」。
如懿死了,乾隆回憶起年少和如懿曾經美好記憶,趴在城牆上痛哭。最終,乾隆按照皇貴妃喪儀送走如懿,抹去了宮中關於她的記載以及畫像,給了如懿曾經想要自由。
又過了多年,乾隆成了太上皇,他找到了如懿當年斷髮的盒子,剪下自己的頭髮,把兩人的頭髮綁在一起,念記再也回不去的那段情。
在之後,乾隆也死了,而他和如懿曾經情感的見證,綠梅也發芽了。
從一開始,我們就知道,《如懿傳》是一齣悲劇。就像這部劇一開始就提到,並一直在劇中出現的那句「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這兩句詩源自白居易的《井底引銀瓶》,「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詩意堪稱李白《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 ,兩小無嫌猜」的成年版。
講的本是少男少女兩小無猜的初戀情懷。不過,《如懿傳》中提到的還有一齣戲文,也就是《牆頭馬上》。
這個《牆頭馬上》的戲文正是如懿和弘曆心心所念的定情之作,原作是元代劇作家白樸創作的《裴少俊牆頭馬上》(簡稱《牆頭馬上》),講的是裴家少年和李家小姐遊園偶遇,男騎馬而行,女牆頭相望,一見鍾情。男問:「為誰含笑在牆頭?」女答:「莫負後園今夜約。」二人相約私奔,在裴家花園匿居七年,終被裴父發現趕出。後幾經周折,再得團圓。
戲文裡,這是一出愛情喜劇,表達的是男女自由戀愛。男女主人公最終衝破束縛,獲得愛情。
放到《如懿傳》裡,變成了悲劇,既有「牆頭馬上遙相顧」的美好情愫,也有「一見知君即斷腸」的悲劇結局。
如懿一直嚮往的就是這種自由的愛情,兩廂情悅。而弘曆,原本也是這個心思,直到他變成了乾隆皇帝。
他感受到了束縛,之後,他自己成了束縛本身。
其實,導演早就說過,《如懿傳》是以現代的觀念審視古代宮廷的夫妻關係,加上歷史上繼皇后(如懿原型)的事跡,註定女主角不會歡喜收場。
而「牆頭馬上」這個貫穿始終的元素,講的就是感情的自由走向束縛,走向幻滅。
弘曆和青櫻的愛情正是最初的純潔與自由,到了乾隆和如懿,開始變味。
在眾女逐一男的後宮爭鬥之中。如懿唯一的信念就是乾隆的信任,前期的所有糖,如懿的所有逆襲,都仰仗著信任這兩個字。
而最終,如懿敗在了猜忌這兩個字上。乾隆也因為這兩個字,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至死難挽回。
所以,在這部劇中,富察琅嬅,金玉妍,高晞月,衛嬿婉,寒香見,乃至制霸後宮的甄嬛,都是宮鬥劇裡必不可少的人物,她們的存在只是為了「宮鬥」戲的好看。
在乾隆和如懿的感情上,這些人都不是決定因素。信任與否才是底線,才是愛情存在或幻滅的根本所在。
很多人為最後乾隆的種種舉動所感動,似乎渣龍不再重要。而渣龍本身,也只是一個話題,就這部劇來說,乾隆所處的位置,他的性格,早已註定這一切。
如懿從進攻開始,就一直在防守,防守。這個時候,她是勝利者。當她開始霸氣,開始進攻時,她已經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