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履霜集》中這樣記載,「婦產後氣血內虛,外為風寒溼乘虛而入皮膚經絡,則毛孔閉塞,陽氣鬱結,九竅不利,以致頭疼身疼。」張仲景的《傷寒論》中提到「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
生產過程中出血較多
生產過程中產房溫度較低,寒氣已入侵
生產時體力消耗大
生產後體內正氣不足
產後元氣沒有恢復
產後身體抵抗力下降,風寒暑溼外邪便會趁機侵入身體內,在產後100天稱為恢復期,筋 骨漸漸閉合,如不及時調理,使風寒包入體內,難以排出,形成產後風邪病之證。
滿月發汗什麼時候發是最合適的呢?
產後28-30天,叫滿月發汗,排出體內的風寒溼邪,為產婦恢復身體打下基礎。
產後45天,叫康復發汗,產褥期結束後,可以通過這個階段的發汗很好的調整因為孕產期給身體帶來的損傷,進行修復,活血化瘀,通經活絡。
產後60天,叫調養發汗,經過42天的產後發汗後,身體再進行進一步的發汗,排出體內殘留毒素,補充元氣。
產後75天,叫固本發汗,經過幾次發汗已達到將酸痛的地方進行緩解和改善。
產後100天,叫閉關發汗,筋骨和骨骼開始進行閉合了,在此時發汗一次可以有助於在閉合的時候,有效的防止骨縫內殘留有風寒溼邪在體內,驅除月子病,徹底淨化體內毒素。
「
發汗的過程中,媽媽們要及時的補充水分以免出現脫水的現象,如果出現頭暈嘔吐的現象要及早的停止發汗,以免身體體力不支,過猶不及。發汗過程中,根據發汗情況階段性的將汗水擦乾,切記不要讓汗水再通過打開的毛孔回流到體內。
」
滿月發汗的誤區:
發汗的時間越長越好?
發汗時間以不超過15分鐘為宜,時間長出汗多,對身體的消耗大,也更容易脫水。如果選擇在發汗機構發汗,最好結束之後在室內多呆一會,穿戴整齊坐車回家。
發汗不能喝水?
有的人認為發汗就是要排出體內水分,所以不能看、喝水。這種理解是錯誤的,身體在短時間內出汗較多,容易導致細胞脫水,對身體是有危害的,所以在發汗期間要少量的補充水分,發汗之後再喝水。
發汗後立刻洗澡?
出汗後會讓人感覺不舒服,想趕緊洗個澡清爽一下,不過滿月發汗不同於日常出汗,發汗的時候渾身的毛孔打開,這時候如果立刻洗澡溼氣和寒氣很容易侵入身體,所以建議先換一身乾爽的衣服,6~8小時之內注意不使用涼水。也可以選擇先洗澡再發汗。
產後隨時都可以發汗?
月子裡,尤其是前30天,是不可以做發汗的。道理很簡單,不管是刨宮產還是順產,產婦的身體極其虛弱,如果大量的出汗,不僅不利於身體恢復,還會讓身體更差。
1.有心臟病,嚴重的糖尿病,高血壓或低血壓
2.處於生理期
3.空腹或過飽的狀態
4.正處於生病期,比如感冒等
5.在發汗過程中感覺不適要及時叫停,休息一會再試試,如果一直感覺不適就可以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