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時寒風徹骨,如今已春暖花開。受疫情影響,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學子們,在家上網課、做科研已一月有餘。
三尺書桌,生活一隅,今天我們來曬曬成電學子們的書桌,看看他們居家生活、學習的點滴美好。
從初中開始就有戒不掉的「牆貼」習慣。需要重點記住的知識點,背不下來的詩句,今天的必做事件……都被我貼在小小的牆面上。在家上網課期間,餘光看到這滿滿當當的牆貼,心裡總是非常滿足,同時也複習了自己的知識點。原本從圖書館借來用以寒假預習知識的書本,現在變成了網課的課本。在家學習,網絡課堂,這種新穎的上課方式,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感覺效果還挺好的。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張愛珍
電腦用來上網課、查資料,桌面分成工作區、緊急處理區、娛樂區、日常區,能夠更高效地學習工作。在網上購買了部分本學期的教材,同時每門課結束一章後會列印老師的課件。把筆記記在課件對應位置,方便複習也阻止了用電腦看課件時忍不住打開B站的手。由於上網課需要長時間看著電子設備,因此用保溫杯泡了枸杞紅棗,希望可以減輕輻射。想念學校、想念老師和同學,希望在不久後能夠和大家重聚在校園!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謝欣桐
作為畢業生,雖然已經沒有了網課,卻還有一項重大的任務——畢業設計。在家做科研、寫論文,效率還是不如在學校高。疫情期間,除了「家裡蹲」,我還參加了「逆行者——雲計劃」線上防疫支教活動,與康定甲根壩鄉的孩子們進行一對一的幫扶。我給他們講解防疫知識,還為他們解答平時的課業難題,有時還陪他們聊聊天。謝謝你,我的小書桌,讓我在疫情期間也能過得很充實。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曾奕嘉
一直以來都在外地上學,因為這次疫情,讓我有了足夠的時間在家裡與自己獨處。用收集的卡片和從青島帶回來的貝殼裝點了書桌,坐在桌前感覺心情也美美噠!安靜地學習和看文獻,有時候累了,就欣賞下「愛豆」,以及摘抄喜歡的句子。我想,人總是要有一方自己的小天地,可以避開生活繁瑣,做自己覺得快樂且有意義的事情。
@材料與能源學院 夏嬌嬌
眼前的這張書桌是我讀大學後的新天地。雖沒有太多從前學習的記憶,但書架上滿滿的都是曾經努力的痕跡。電腦是學習文獻的必備,作為音樂控的我當然離不開各式各樣的耳機,這也成為了網上學習的必需品。書桌也是我冥想的天地,放鬆的時候,或是一杯茶水,或是一份最愛的水果,伴隨著音樂閉上眼睛,雖然身體還在書桌前,但我的思緒,早已神遊八方。
@材料與能源學院 趙玉琳
我的書桌很簡單,但卻陪伴了我一年又一年,我記得高三時,刷題到深夜,是它默默地陪伴著我,給予我前進的動力。書桌上面有正在複習的網課,還有我最喜歡的書籍。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趙晉
電腦上是老師推薦的慕課,感覺課前預習一下知識才更容易進腦袋啊。可摺疊式電腦支架令人回憶起機構創意設計實踐課上隔壁小組搭建的作品,學機械的你值得擁有!「誠」可靠的硬碟及時解決了我電腦內存擁擠的問題。疫情當前不能返校,在網上買了部分教材,圖書館借的一本書超期都快倆月了……雖然不能在教室與老師面對面,筆記還是要認真記好。很懷念在學校學習的日子,不久前入手了一臺EOS R,希望春暖花開返校後與小夥伴們採風拍出喜愛的作品~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武對娣
泡好的果茶,紅藍筆記;越來越厚的資料,永遠沒電的電腦。這大概就是我每日花費時間最多的地方。從小住校,因為疫情,強佔父親書房的領地,布置起了自己的書桌。雖然簡單,但坐在這而有一種踏實奮鬥的感覺。電子設備換了一代又一代,但我還是偏愛最原始的辦法,列印下電子教材,手寫課堂筆記。努力做一個只記得快樂和知識的人。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 劉芷含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 範瀟東
時隔多年,再次回到了姥姥家的炕頭。我已經看不到炕席邊角上時常可見的鬆散的泥土,蓆子下面細細的裂縫,腳下高低起伏的地面,卻仿佛仍然能感覺到那種特有的泥土的氣味,曾經佔滿我生活每個角落的氣息。不變的是在我身旁來來回回走動的身影,是我抬手就拿得到的山楂卷,是我每次都會撥弄兩下的小葫蘆。這些我無比熟悉的零零碎碎,輕輕柔柔的織成了一張將我包裹住的網,阻擋了倦怠和鬆懈,留下了刻苦與堅強。
@信息與軟體工程學院 麻一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幸運的事莫過於把所有裝備都帶回了家,三塊屏幕,一塊看網課,一塊跟著做練習,還有一塊翻閱論文,搭建了自己的小型網課study studio~
@信息與軟體工程學院 祁羊羽
雖然所有設備都還在學校,但是課程設計還是按照規劃好的時間繼續推進,所以重新規劃了一下房間,一邊打代碼,一邊調試硬體,每天的充實與忙碌,讓這個小房間也重新擁有了活力。
@信息與軟體工程學院 劉珮澤
書桌坐北朝南,陽光總早早地灑進來,窗臺上的幾盆綠植從容生長。這一尺書桌伴我度過了漫漫歲月,從十二年寒窗苦讀堆疊的教輔書,到大學升級的各類電子工具,時光荏苒,不變的是在書桌前坐下汲取知識的寧靜的心。在疫情期間閉門不出,於桌上規律而積極學習的日子既難得又倍感珍惜,每天我都滿懷信心朝著目標不懈奮進。遠離窗外喧囂,在書本中徜徉,於這溫馨一隅度過充實而飽滿的每一天,奔向我所期望的美好未來。
@航空航天學院 袁詩意
這張書桌從初中開始就一直陪伴著我,除了課本外,我總喜歡在上面放幾本文學書籍,以便在無聊時解憂。書讀了一本又一本,學上了一年又一年。本以為上了大學就很難和它見面了,卻因為疫情繼續和它相伴一天又一天,檯燈、草稿紙、水壺,平凡的事物見證了我的汗水。上了大學,書桌多了電腦,我也多了幾分成熟,寬了視野,高了格局。當然,未來還需要繼續努力!
@物理學院 孫龍
我的書桌原來是爸爸媽媽的寫字檯,高三那年被淘汰之後來到了我的房間。它本該是我挑燈夜戰的戰場,但因當時學校晚自習延長,一整年都沒派上用場。因為疫情,我們不得已在家裡上網課,這便是我平凡無奇的小書桌的高光時刻!做筆記,畫骨骼,敲鍵盤,寫論文......陪著我趕作業的ddl。
@醫學院 朱虹霖
看著眼前的"老書桌",想起它曾經陪伴自己奮戰的每個日夜,這次疫情期間在家上課,它再次成為我的主場地。雖然沒有紙質課本,但有電腦和列印出來的教材資料。看到桌上的聽診器了嗎?雖然和老師隔著屏幕,還是可以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學習。希望疫情早點結束,儘快回到美麗的清水河畔。
@醫學院 聶新月
一臺電腦,放假前從圖書館借來的書,淘寶買的二手課本,用來看PPT、做筆記的iPad加上泡著西洋參的保溫杯就構成了臨時的簡約書桌。為了保證網速,路由器就放在書桌下面,每天在這裡上網課、看書,度過近十個小時的時光。一張小小的書桌,一個安靜的環境,給我的理想插上翅膀,飛向遠方……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孟秋谷
@經濟與管理學院 丁凌娜
小小的書桌見證了我從小到大的學習時光,每當坐在它的面前就會有一種認真學習的動力。因為特別喜歡花,每周一定會去買幾枝鮮花放在桌上。學習累了,就喝口水,吃點水果,看看花,再眺望一下窗外來放鬆。生活需要儀式感,所以每天上網課之前要先把學習用品放整齊,再開始上課。
@公共管理學院 梁珂馨
電腦上播放的是大物視頻,上課有疑惑的地方下課後要立即複習!宅家學習也應和在學校一樣努力啊!旁邊擺放的最近看的書,疫情宅家給了我更多的時間看自己喜歡的書。顧城的詩、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林清玄的散文集,你值得擁有。當然更懷念在學校的每一天,待到春暖花開時希望能與成電相遇!
@格拉斯哥學院 尹晴
我的大書桌陪伴著我走過了初中時光,後來離家上學,它就成為了爸爸寫毛筆字的案臺,只有我放假回家時才會重新收回使用權。多年過去,書桌表面的透明桌布下壓滿了我從小到大的畢業照和證件照,承載了滿滿的回憶。這次疫情期間宅家辦公學習,它再次成為了我的主場地,借用AI賦詩云:窗外青山小,牆頭綠樹濃。書聲喧午夜,不覺到晨宗。
@基礎與前沿研究院 馬莉
家裡書房=我的臥室。在一面牆大的書架下面就是我的書桌,而我的床就在半米遠處……可以完美地實現勞逸結合(字面義)。雖然很多課程會使用OneNote記筆記,但對涉及公式推導的理工類課程我還是偏向於使用活頁本。這一個月中不時有陽光很好的日子,室內的光影尤其值得拍攝,因此單反就放在手邊,隨想隨拍。還是很懷念在學校的日子,真心希望能夠早點早點早點開學。
@英才實驗學院 錢映竹
看了這麼多書桌,不知道哪一款和你的相似呢?你的書桌又是怎麼樣的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宅家生活哦!
來源:電子科技大學各學院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