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拒絕的我,活得太太太太太累了:如何高情商的拒絕?

2021-02-08 意林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轉載請聯繫授權(微信ID:shoujirym8754)

今天來聊一個我們經常遇到但又常常處理不好的溝通技巧——拒絕。

明明不想答應對方的請求,但又不知道如何開口拒絕對方。

婉拒了一次,對方提出第二次請求時,我們又答應了對方。

相互幫助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懂拒絕形成了一種習慣,這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這種習慣讓我們更容易不情願的接受別人的請求,有時甚至會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金錢來滿足別人的請求。

誠然,直接說「不」是拒絕的最直接的方法,但也可能是所有拒絕方法中效果最差的一個。

而學會拒絕的重要意義就在於我們要重新認識「拒絕」:

拒絕,不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情,也不是刻意的否定對方的請求,拒絕是經過自己判斷後,選擇出來的相對好的結果。

通過這篇文章,我將從四個方面來把「拒絕」這件事講清楚:


剛畢業那會,一些「有經驗」的學長經常告訴我:

初入職場要懂得察言觀色,做事要積極主動,遇見小事雜事要主動幫忙。

工作後,我也確實這麼做的,辦公室裡的大事小事幾乎都有我的份,同事需要做標書,我去幫忙列印,領導要做PPT,我也自告奮勇。

後來我發現,雖然我看似忙忙碌碌,但很多時候都是在幫助別人忙,看似把工作做的很熟練,但大部分是無用功。

我的精力也在不斷的「幫忙」中被分散了,自己的工作做的也不夠理想。

後來經過高人指點我才覺悟,這可能是我初入職場喝的第一碗毒雞湯。

這碗雞湯教會我:

把雜事做的很熟並不能提升我的能力,面對對自己無益的事要敢於說「不」,否則就很容易成了職場的老好人。

而職場中的老好人,看似跟誰關係都好,但是這種關係的好往往是建立在能夠持續為別人提供價值的基礎上,本質上這種關係的內核極其脆弱,一旦你不能為別人提供幫助,你的價值便會迅速降低。

所以,無論何時,該拒絕的就要果斷拒絕。

對我們的祖先來說,跟別人保持一致,是一種生存的策略。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要生存下去,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跟周圍的人保持一致,在行為上,模仿他人,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更傾向於肯定的答覆,以免遭受排擠,威脅自身安全。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要樂於助人,老奶奶過馬路我們要扶,小明被同學欺負了我們要幫,這種樂於助人的教育幾乎伴隨著我們整個啟蒙教育階段。

所以,拒絕有困難並不是我們今天才有的的個例,而是從古至今,拒絕都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而且經常性的拒絕別人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

俄亥俄大學管理學教授代維·華格納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

在工作中需要經常拒絕別人的人, 更容易有失眠、焦慮、抑鬱等問題,並且他們經常感到精疲力竭,跟家裡人的衝突也會更多。

我們是朋友,我找你幫忙,你就不應該拒絕,不然那你就是不把我當朋友。

我曾經幫過你,現在我有困難了,你也應該幫我,不然你就是忘恩負義。

我是你親人,找你幫忙,你也不應該拒絕,不然你就對不起親情。

這種情況我們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在這種道德綁架的壓力下,好像只要拒絕對方自己就是罪人。

在拒絕的時候,他們會過多的考慮拒絕可能帶來的後果。

所以,過度重視拒絕後果也是我們不善於拒絕的重要因素。

心理學表明,為別人提供幫助的過程也是一個體現自我價值的過程。

在這種情況下,拒絕對方就等於主動放棄給對方提供幫助的機會,也就放棄了證明自我價值的機會。

在學校,大家都不會的題只有你會,你可能就會願意幫助其他人。

因為你手裡有權利朋友找你幫忙,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你可能硬著頭皮自掏腰包也要幫對方把事辦成。

為什麼我們經常會有打腫臉充胖子的時候,背後的原因就是自尊心的驅動讓自己不願因輕易拒絕對方的請求。

而有些聰明人在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往往會先把對方捧的很高,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做有助於提升他們請求幫助的成功率。

所以,自尊心的存在也是我們難以拒絕對方的原因之一。

拒絕的第一個誤區就是拒絕不徹底,這種不徹底讓對方看到了轉機。

因為「不想」是屬於主觀意願上的,而但凡涉及到主觀意願上的都會給人一種可以改變的感覺。

所以,你給大家的感覺就是你本來能喝,只是不想喝,這就不是一個好的拒絕方式。

因為大家知道,多勸你幾句你可能就妥協了。而如果你說:

這就是一個硬性條件,不是不想喝,是不能喝,這時如果你再加上個理由:

因為這是客觀硬性條件,別人沒有勸阻的機會,「不想」和「不能」雖然只差一個字,但是說出來的效果,表達出來的意思則是天差地別。

再比如,朋友來找你借車,你不想借,結果你找的理由是:

這都不是拒絕的最好方法,因為一旦你這樣說了,對方可能就會說:

等下次對方再來找你借車,你可能就沒有理由可找了。

所以,徹底一點的做法是:

不講理由講原則,因為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尊重別人的原則而不是相信對方的理由。

你可以說:

「車這個東西不能借,這是我的原則,我親爹來借我都沒借」

所以,拒絕的時候要徹底,要用堅定的態度,堅定的立場,否則,猶豫不決的結果往往是妥協。

 02  拖延式拒絕 

拒絕的第二個誤區是延遲式拒絕,用一句話解釋就是:

延遲給對方表達拒絕的態度。

在實際溝通場景中,我們經常會試圖通過拖延的方法來降低拒絕所造成的影響。

這種方法或許能夠緩解拒絕帶來的後果,但卻無法改變拒絕的事實。

拒絕就是拒絕,早拒絕和晚拒絕結果是一樣的,而且提早拒絕,對方還有充足的時間想替代方案,拖延到一定時間再拒絕,更有可能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影響。

——有人要你幫忙,你不說直接幫不了,而是說今天比較忙。

——到了第二天,對方又提出來,你說再等等。

——第三天,人家要請你吃飯了,你說沒時間,再等等。

——第四天,對方已經忍不住在談你的底了,你也你終於跟對方攤牌了說幫不了。

這時候,對方表面不說,心裡已經在咆哮:

你幫不了早說啊,浪費時間。

本來只是一件小事,你直接拒絕對方未必會反感,但是如果你一直拖延拒絕,給對方造成的影響可能更大。

乾脆的拒絕是相互尊重的表現,乾脆的拒絕也能避免很多後續的麻煩。

 03  讓步式拒絕 

拒絕的第三個誤區就是讓步式拒絕。

在《影響力》這本書中,這一策略被稱為:拒絕後撤術

意思是當你拒絕了對方的大的請求時,如果對方再提出小的請求時,你便容易放鬆警惕,答應對方的請求。

比如,拿借錢這件事,讓步式拒絕更是經常發生。

——朋友:最近手頭緊,想找你借10000塊周轉下。

——你:我現在錢也不太寬裕...

——朋友:那你少借給我點吧,2000塊也行。

這時候你可能就會答應對方的請求,這就是掉進了「拒絕的陷阱」。

這種場景也經常被當成一種攻擊工具,比如你想讓陌生人填3頁紙的調查問卷,對方不願意,而如果你把篇幅縮短到1頁,對方答應你的可能性就會高很多。

 04  過度解釋式拒絕 

拒絕的第四個誤區就是過度解釋。

本質上,當我們收到對方的請求,反饋只有兩種:

1、拒絕

2、接受

雖然結果只有兩種,但出於本能,拒絕對方後,我們往往會試圖通過解釋來讓自己的拒絕顯得更加合理。

然而我們卻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

對方想要的只是一個結果,而我們再怎麼解釋,結果也只有一個而且不會改變。

適度解釋是有必要的,但解釋過頭了,往往會起到反作用,甚至會讓對方感到惱火。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拒絕之後會聽到對方拋出一句:

「不行就是不行,解釋那麼多幹嘛,解釋就是掩飾」

所以,過度解釋是拒絕過程中一個很大的誤區,而且還很容易讓對方感覺我們是在掩飾問題。

03

拒絕的本質

讓對方自我否定
而不是否定對方

當我們拒絕對方時,實質上我們是在改變對於結果的期望。

當對方向我們發出請求時,潛意識裡希望得到的答覆是「yes」。

而我們拒絕對方的答案則是「no」。

否定詞本身就自帶消極效果,在拒絕這件事上,否定詞的影響更大。

所以,我們在拒絕的時候就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既要少用否定詞,又要達到好的拒絕效果。

那麼既要拒絕對方,又要少用否定詞如何實現呢?

我們擺出條件,然後讓對方自我否定。

因為任何人都不喜歡被拒絕,除非是他們自己改變想法了。

說的再簡單一點就是,我們要給出一個理由,然後讓對方自己取消自己的請求。

比如對方向你借錢的時候,你通常會怎麼說呢?

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可能直接說:

「借不了,我現在也沒有閒錢」

如果你是通過改變對方想法的角度說,你可能會說:

「最近剛買完房子,每月的工資剛好付房貸」

這就是兩種角度的說法,很顯然,第二種拒絕的說法效果會更好。

因為在對方跟你開口借錢的時候你先把你現在的情況擺出來,然後讓對方看到你的情況後,自己打消借錢的想法。

按照第二種方式來拒絕通常得到的回答是:

「看來你也不容易,我再找找別人吧」

這樣的拒絕效果就會好很多。

世界上最難改變的,就是別人的想法,所以你要通過把實際情況擺出來然後讓對方自己否定自己的想法。

最好的拒絕方法就是在拒絕的時候給出理由,最好通過這個理由能夠讓對方理解你的拒絕。

在一期節目中,張杰問起李健多年前邀歌被拒的事,李健的拒絕方式也被很多人稱讚。

」我以前要給你寫歌就委屈你了,但是我覺得你聲音還會更高,所以我再等等」

李健的拒絕非常巧妙,找到了一個拒絕的理由,而這個理由的作用一方面捧了張杰的唱功,化解了尷尬,同時通過「再等等」巧妙地把話題結束了。

所以,在拒絕的時候給一個理由能大大提升拒絕的效果,同時也顧及了對方的顏面。

高效拒絕的第二個方法就是在拒絕的時候給對方提出建設性意見。

因為建設性意見更具有指導意義,也就是說雖然你不能提供直接幫助,但你至少可以讓對方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也能體現出你的誠意。

如果這時你剛好比較忙,你就可以通過提建設性意見來委婉的拒絕。

我現在比較忙,我先推薦給你幾個英文電臺和幾個公眾號,你每天多聽多看,這種方法對我挺管用的,你也可以試試。

不管這種建議可行性與否,你至少讓對方感受到了你在為對方考慮而不是在敷衍。

而且給對方建設性意見的同時,也是給對方一個臺階下,很多時候拒絕之所以造成嚴重的後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充分的為對方考慮,拒絕後讓對方很沒有面子。

因為對方在對你發起請求時,往往自己也不清楚你是否能幫到他們,在他們眼裡:

有個老家的朋友知道我在做自媒體,於是想讓我幫忙給他們的快手號寫視頻腳本,可寫文章和寫視頻腳本是兩碼事,況且我連快手都沒用過怎麼可能寫得出腳本。

所以,通過打破信息的不對等,讓對方清楚的意識到你的究竟是做什麼的,以及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

「我做的工作是翻譯,但我是負責的是口語翻譯,沒做過文字稿的翻譯,這兩個是有區別的,所以沒法幫你」

「聽說你是做視頻編導的啊,能幫我做個鬼畜型的視頻嗎」

通過這樣的拒絕,對方就能夠意識到提的需求和你的工作內容其實是不匹配的,所以他們自然也就能理解為什麼會被你拒絕。

對方找你幫忙,很可能是以為你提供幫助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實際上,任何一個幫忙都是有成本的,要麼付出時間,要麼付出精力。

所以,對於這種情況,你要跟對方講清楚,讓對方意識到你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然後讓對方自己否定自己。

我有一個朋友是資深的營銷顧問,全國到處飛去給企業講課,一天的講課費至少5萬,經常會有粉絲聯繫他想要跟他見面聊,然而對於這種大咖,最缺的就是時間。

所以,他也經常會拒絕對方的請求,而且拒絕的方式也很簡單有效:

直接把自己付費諮詢通道發給對方,如果要見面可以通過付費渠道約時間。

通過這種方式,拒絕的效果自然而然就達成了,因為對方一看就明白了,「原來他一天的時間值5萬啊」,然後就打消了見面諮詢的念頭。

有時候別人找我們幫忙,並非他們真的有強需求,只是剛好有一點需求,在他們眼裡,你又剛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完成他們的需求。

所以,委婉拒絕對方的第四招就是展示你幫忙的代價,讓對方知道,你的付出是成本很高的,最終讓對方自己拒絕自己。

很多時候,自己剛買的新車,新鮮勁還沒過呢就被借走了,嘴上雖然不說但是心裡肯定還是有些難受的。

所以,這裡也需要通過明確不拒絕後果」有技巧的拒絕對方。

為了防止別人借車自己又不好拒絕,他只發了一條朋友圈,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剛買的車保險公司不給上保險,剮蹭全部自負,根據之前血淚經驗,一對大燈10w,一個輪胎2w

這就是很高明的拒絕手段,沒有正面說明,甚至沒有一對一溝通,直接告訴你如果我同意借車可能產生的代價有多大。

yes..but...句式本來是用在溝通中反駁對方的場景中,在拒絕對方的時候也同樣採取這個句式。

比如,同事找你幫忙做PPT,直接拒絕你可能覺得太生硬,於是你就可以用yes...but...句式。

「我挺想幫你(yes),但是(but)我現在真沒時間,所以,真的非常抱歉」

通過這種先認可再拒絕的方式可以降低拒絕所造成的影響。

拒絕之難,難在了既要考慮對方的感受,又要達到拒絕的效果。

學會拒絕,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在滿足自己和取悅他人的博弈中脫穎而出。

學會拒絕,是一種自我保護,讓我們不再因為其他因素而想對方妥協。

學會拒絕,是一種人格的升華,生而為人,讓我們活得更像自己。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顧佳偶遇王太太,拒絕她的幫助,王太太的話,成名言了
    三十而已:顧佳搬進新家,因為兒子上學的事情認識了王太太,為了得到她的幫助,把自己的姿態放得很低,基本上不太在乎自己的尊嚴了,通過王太太顧佳確實也得到了不少的好處,但最後還是因為認識的其他太太,導致她走入了困境,成為了茶葉廠的老闆,但銷售的渠道是非常難的。
  • 如何高情商地去拒絕一個人?
    生活裡,我們總能遇到這樣一種人,他們不太會直接拒絕別人的請求,因為他們擔心這種「拒絕」會傷害到別人。最典型的例子,每個公司幾乎都有那種對「同事聚餐」毫無興趣,推三阻四但最後依然會選擇赴約的人——「今晚大家一起聚餐吃飯啊。」「這個,今晚我有事……」「那明晚吧。」「明晚我也有事……」「周末總有空了吧?」
  • 張大千拒絕徐雯波拜他為師:有了師生名分,她就不能做我的太太了
    張大千後來說:有了師生名分,她就不能做我的太太了。我國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一生娶過四位妻子,頭三位分別是曾正蓉、黃凝素、楊宛君,最後一位就是徐雯波。1943年,張大千對敦煌莫高窟壁畫考察完畢之後回到成都。一天,張大千因二夫人黃凝素的事正在家中慪氣,這時大女兒回來了,一塊兒來的還有她的閨蜜兼同學徐雯波。
  • 解析《傾城之戀》的配角徐太太:過得好的人,往往都有高情商
    當流蘇被自己的母親、哥哥嫂嫂嫌棄時,只有徐太太站出來說了「公道話」。「六小姐,別傷心了,趕快起來!」「你也太老實了,不怪人家欺負你,你哥哥們把你的錢盤來盤去盤光了。就是養活你一輩子也是應該的。」因著這幾句話,流蘇對徐太太的情感就不一樣了。
  • 只能活得更累,3步讓你學會拒絕別人
    01.不懂拒絕的壞處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拒絕別人。在最近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同事看到鍾曉芹去倒水,讓幫忙拿剛列印好的商戶報表,曉芹立馬說好。鍾曉芹就是一個不懂拒絕的人。給辦公室換水、磨咖啡、看監控、帶新人等,都是她的活。
  • 日本太太拒絕買買買,堅持扔扔扔,把家收拾得乾淨舒適,惹人喜愛
    日本太太的家,看起來總是那麼乾淨整潔,令人佩服。過去她們熱衷於收納整理,現在很多日本太太開始意識到,與其花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整理收納,還不如適當減少家中的物品,每天打掃起來更加輕鬆,同時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情。這位日本太太拒絕盲目買買買,堅持扔扔扔,把家收拾得乾淨舒適,惹人喜愛。
  • 生活裡,越懂得做這3件事的人,越活得輕鬆自在
    生活的累,無處不在。活得輕鬆,是很多都在追求的事情。生活裡,越懂得做這三件事的人,越活得輕鬆自在。1越懂拒絕的人,越活得不累。成熟的人生,都是靠拒絕一些事情得來的。美國康奈爾大學做過一項調查發現:「那些過度隨和,並且完全不懂拒絕的人,比那些性格強勢的人收入要低18%。毫無底線地接受或幫忙,並不會給他們帶來和諧的人際關係,反之,只會得到別人的輕視。」
  • 60歲日本太太的精緻穿搭,拒絕「奶奶裝」,老年這麼穿,好有氣質
    60歲日本太太的精緻穿搭,拒絕「奶奶裝」,老年這麼穿,好有氣質!人生到了六十歲,正是一段新旅程的開始。
  • 「離婚後,我連自己都養活不了了」當18年全職太太,女人後悔了
    當丈夫提出離婚的要求時,阿芸是沒有心理準備的,這件事發生得太突然,讓她有些措手不及。她想不明白他們已經持續了近二十年的婚姻出了什麼問題,都四十多歲的人了為何要離婚?丈夫卻說,他早已不愛她了,他實在看不慣她那缺乏管理的身材,也忍受不了她的日益無趣。沒愛的婚姻不值得堅守,分開是最好的選擇,他堅持要離婚。
  • 太不公平了!上帝太太太太太偏愛這個國度了!
    聽說,在歐洲,有一個很不一般的國家——它只有四萬平方公裡大,上帝卻把所有的偏愛都給了它!真的太不公平了!!!是的,上帝太太太太太偏愛琉森了!是的,上帝太太太太太偏愛蘇黎世了!是的,上帝太太太太太偏愛日內瓦了!
  • 這4種人,過得不好,活得很累
    無非是,活得太累。人生苦短,若是活得太累,便也就沒有什麼活著的意義了。當然,也會有人反駁,活得累,是因為我沒錢才過得不好,有了錢,過得好了,誰還會累?明一卻認為,未必。想得多的人,往往活在糾結裡,怕父母老去,怕感情生變,怕孩子不爭氣,怕自己老去……不管什麼事,他首先看到的是反面,而不是陽光。考慮越是周全,人活得往往越累。活得累的人,往往不懂得拒絕別人,接納多了是煩惱。
  • 田中太太
    我想著她定是一位有錢人家的闊太太,歲月雖然刻畫出一張衰老的面容,但依舊遮擋不住熠熠生輝的美貌。由于田中太太需要護理程度並不高,所以我很少有機會去接觸她。而且她大多數是跟著帥氣的理療師在做康復理療,極少留在病床上,基本不需要有特殊的護理。就算是一些清潔護理,自有人爭先恐後去做,畢竟能自己活動的病人護理起來比較輕鬆嘛。所以長久以來,我並未過多地與她說過話。
  • 這些星座「心太軟」,不懂拒絕,總為別人考慮,卻常常忽略自己
    有些人原則明確,他們清楚利害關係,更在意自己的感受,重視當下事情,在力所能及的時候會給予對方幫助,但也有底線,絕不會因為幫助別人而損害自身,否則就會果斷拒絕。但有些人卻學不會拒絕,他們很難將拒絕的話說出口,哪怕明知道幫助對方會讓自己置於險境,也總是硬著頭皮答應。他們活得很累,拒絕的話說不出口,只能默默承受所有。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下那些心太軟,不懂拒絕的星座們。
  • 深圳人,真是太太太太太糾結了!
    不過能夠在深圳這座城市生活下去的,顯然不是一般人,所以在這四大本質的基礎上,深圳人還衍生出了第五種本質,那就是「麻花精」,畢竟他們實在是太太太太太糾結了!經常能聽身邊的朋友抱怨,工資低福利差事情還多,真羨慕xxx的公司,工資高,上班時間自由,還經常團建出去玩。
  • 如何高情商拒絕別人,3個方法,別人不僅不會生氣,還會感激你
    在娛樂圈,林志玲被稱為一個高情商的代表。在綜藝節目《花樣姐姐》中,李治廷與Henry為林志玲的情人節禮物爭執不下,一個人覺得白色的裙子更顯高貴,優雅,另一個人則認為穿上粉色的裙子會顯得更為豔麗、奪目。兩個人爭執不下,最後買下了兩條裙子,讓林志玲自己做選擇。夏日炎炎,林志玲為了不讓兩個人失望。林志玲居然穿上了兩條裙子。對於林志玲,蔡康永曾經和她合作了很多節目,蔡康永曾經這樣評價林志玲,他覺得林志玲太累了,他覺得林志玲屬於傳統定義中情商最高的一種,永遠在微笑,永遠好脾氣。
  • 懂拒絕的女人,才有魅力!
    懂拒絕的女人,才有魅力 會拒絕的女人,才能得到命運的青睞。 可結婚後沒多久,兩人之間就有了一些不愉快。起因是男人外出應酬,需要一個女伴,可是他就是不想帶著自己的妻子——他總覺得妻子沒有多少見識,只適合給孩子們做做飯,打掃下房間,或者跟一群太太們閒扯。 後來,他還是找了另外一個女人作伴去應酬。那個女人是他妻子的閨蜜。
  • 你的成就取決於你的太太,看看富豪的太太在做什麼
    林寧擔任董事長的林氏投資集團與萬達集團的淵源頗深,成立於1994年,是集建築裝修裝潢業、餐飲娛樂業、對外經濟貿易業等三種業態為一體的多元化集團公司。是萬達集團在全國商業廣場項目中的合作商和戰略合作夥伴。龔國興擔任聯想電腦IT部總經理。第一類:多姿多彩的「自由人」 「愛情」貌似成為了一個偉大的詞語來形容這些太太和先生間的故事,承前啟後。
  • 被喜歡的人拒絕了該怎麼辦?高情商的男生從這幾點入手
    點擊右上方就可以關注我哦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當自己鼓足了勇氣對自己喜歡的女生表達心意時,結果收穫的卻是拒絕,這種滋味實在是不好受,那麼在被女生拒絕後還有繼續追嗎很多人是選擇放棄的,因為在他們看來別人都已經拒絕自己了,自己沒有必要再熱臉去貼冷屁股了,於是就果斷放棄了,當然,還是有一小部分的男生是不死心的,也許是太喜歡對方,也許他們懂得了該從何入手。被喜歡的人拒絕了該怎麼辦?
  • 太太離世後首個聖誕節!林子博曬與兒女合照,送亡妻禮物惹人淚目
    12月26日,林子博在個人社交平臺上曬出了一家三口的合照,並配文懷念已經離世的太太董燕君,得到了很多網友的關注。照片裡,林子博和一雙兒女在維港海旁並肩而立,同樣穿運動服戴著口罩,畫面很是和諧,但少了妻子董燕君的身影,也不免會多幾分苦楚和心酸。
  • 人際交往,你不可不知的10個高情商拒絕技巧!(行走社會必備)
    人際交往中,往往需要拒絕別人的請求,否定別人的意見,這並非易事,需要極高的情商,做到既能成功拒絕,又不得罪他人。否則,不懂拒絕的話,就會給自己帶來許多麻煩,也會給別人帶來傷害,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敗就是敗在不懂拒絕上。以下分享人際交往,你不可不知的10個高情商拒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