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逐年增加的病源量,一邊是「無處容身」的採血點,導致西安市的獻血量跟不上用血量,西安市人大代表拓峰建議,出臺激勵機制鼓勵團體獻血,同時增加併合理布局採血點。
西安市病源每年增長20% 獻血量跟不上用血量
拓峰在調研中了解到,隨著醫保覆蓋面及報銷比例不斷提升,以及西安作為西北中心城市的影響力,近年來住院手術人數驟增,西安臨床用血量連年增長,8次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殊榮。然而,目前西安市承擔主要採血任務的街頭固定獻血點僅有9個,獻血點經常受修路修橋等市政建設影響「無處容身」,導致血液緊缺和患者用血難情況時有發生。
數據顯示,近年周邊省份及地市病患前來西安就醫大量增加,全市病源每年增長20%,臨床用血量每年增長10%—15%,而全市採血量每年增長幅度僅為5%—7%。目前每天至少有700人獻血才能滿足,儘管採血量連年增加,但總跟不上用血量的急劇增加。
目前由西安市中心血站供血的219家醫院中,危重病人較多的交大一附院、唐都醫院、省醫院、市紅會醫院、交大二附院是前五位的用血大戶,五家醫院年用血量均在4萬袋左右。每天全市有約300臺手術需要用血。按規劃目標,至2020年,西安擬規劃新增三級綜合醫院21所,二級綜合醫院27所,意味著臨床用血需求還將繼續增大。
受道路施工等影響 採血點「無處容身」
拓峰在調研中發現,現有固定獻血點中,採血量最大的鐘樓郵局獻血點和小寨百盛獻血點採血總量均接近全市總採血量的1/5,目前這兩處獻血點均無法正常工作。
從2019年11月5日至今,長安南路小寨百盛獻血點因所處人行道進行「海綿城市」建設施工,向北遷移幾十米至興善寺西街東口,原計劃施工完成後遷回原地。但施工完成後,獻血點原位置被巨型花壇佔領,車輛出入口被隔離墩阻斷,獻血車只能臨時停放於興善寺西街東口天橋西側人行道上,出於商業考慮,興善寺西街辦公室對此很有意見,強烈要求獻血點搬離。
鐘樓郵局獻血點則是於2017年3月為配合地鐵六號線建設,向北遷移了100多米,原計劃一年後回遷,但因地鐵施工至今還在進行,獻血點無法回遷,獻血車只能停在狹窄的地鐵施工圍擋入口處接受過往市民獻血,採血量比以往大幅下降。
流動獻血車對彌補固定獻血點採血的不足起了巨大作用,但這些車輛經常受到流動攤販的排斥。開元商城東側獻血車曾連續遭遇攤販圍攻。
鼓勵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參與獻血 增設併合理布局獻血點
據了解,至2018年底,西安市團體獻血比例19.8%。同期,成都市的團體獻血比例為43%,杭州市為40%,重慶市為37%。
目前國內多地已將無償獻血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並作為多項年度考核的重要條件,對西安市具有借鑑意義。《昆明市獻血條例》明確,未完成年度獻血相關工作的單位和社區,不予推薦申報文明單位、文明社區評選;成都市無償獻血工作推進方案提出,實施目標考核管理,將無償獻血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經濟社會發展年度考核體系;《重慶市獻血條例》明確,獻血工作情況應當納入各地各部門衛生城市(區)、文明城市(區)、文明單位創建考核評價體系。
2019年11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宣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11部委通知要求,要求將獻血屋建設納入城市規劃,同時將無償獻血工作開展情況納入文明城市、文明單位的考核指標體系,提升社會各界的重視和參與程度。
拓峰建議,西安市政府出臺具體規劃,建立健全無償獻血激勵機制,採取多方措施鼓勵更多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參與團體獻血,提高團體獻血比例。
建議西安城市管理部門、衛健部門重視這一民生問題,大力支持無償獻血工作,推行強制規定,要求各區縣必須在繁華地段、人流量大的地鐵換乘點、商業街區、郊縣定點增設固定獻血點、獻血屋,積極支持設立流動獻血車
建議合理布局固定獻血點。目前西安市固定獻血點分布不夠合理,有9個固定獻血點,其中城牆內集中了4個。另外,目前僅有7輛流動採血車,也希望有所增加。
【來源:華商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